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9章

    年幼的陈子庚眼睛一亮,似懂非懂,他作为先生的关门弟子,这是不是也要与先生学?

    ……

    谢良辰已经想到过年时会有人前来,于是提前在熟药所收拾出了一间屋子。

    陈家村周围四个村子都来了人,孙阿爷是来人里面年纪最长的,笑着先开口说话:“多亏了良辰,我们才跟着一起卖药材、卖毛织物,明年良辰还要帮大家一起种药材,这份恩情我们都记住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做好准备

    镇州府现在有不少的流民,过了年之后,就要入籍到各个村中。

    尤其是只有十三户的北山村,和十四户的下河村,下河村在水患的时候死了许多人,北山村则是在战乱时被山匪洗劫,两个村子人手不够,自然就会成为府衙着重安置流民的地方。

    谢良辰做毛织物的时候,北山村的女眷听说陈家村人手不够,来问问能不能帮忙赚些银钱,谢良辰让陈咏义的弟媳郑氏教了北山村的女眷。

    北山村也找了一台织机,就这样做起了毛织物,赚了一些银钱,整个村子从那时候开始就对陈家村很是感激。

    明年要在山上种药材,北山村也早早就与陈咏胜来商议,陈家村愿意帮忙,府衙也肯借农具给他们。

    北山村范里正清楚明年春耕是大事,只要有时间就前去衙门打听细情,遇到不懂的事,也不敢直接来陈家村麻烦谢良辰,先与孙家村和下河村一起商议,遇到实在拿不定主意的问题,才会来陈家村请教。

    这次流民入城,孙家村、北山村、下河村都安排了人去帮忙,早些将流民安置妥当,帮助衙署一起搬运过世流民的尸身,有了村民的帮忙,即便有不少流民涌入镇州,一切都还是井然有序的模样。

    做好这些,不光是帮助了流民,对镇州也是好事,大量流民涌入,安排不好可能会引来疫症。

    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宋羡也是这样思量,才早早做好了准备,既要救下流民,也要保证镇州府百姓的平安。

    面对孙阿爷和几个村子里正再三道谢。

    谢良辰道:“阿爷和里正们太客气了,我们都在镇州府,本来就该互相帮忙。

    现在过年了,有些事还不能松懈,村子里还要有人巡视,只要有问题就上报衙署。”

    北山村、下河村、大柳村的里正纷纷答应。

    孙阿爷道:“放心吧,现在有了流民,我们也知道该送去哪里。”

    这次几个村子的人就是过来送些东西给陈家村,不想拖着谢良辰和陈咏胜在这里,孙阿爷起身告辞:“我们这就回去了。”

    陈咏胜看着这一波波的人前来,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多亏他事先有所准备,在他们来之前就带着陈咏义将周围村子走了一遍,互相之间没有失礼数,否则看着这些东西,他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里正的本分。

    到底是不一样。

    良辰卖药材,种药材都没有避开旁人,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所以私底下才会如此亲近。

    将来真的遇到事,这些村子都能站在一起。

    这就是平日里积攒的情分,也是辰丫头真心待人的结果。

    谢良辰送走了孙阿爷和里正,就去许汀真院子里,许汀真正坐在炕上做针线,握在手里的正是东篱先生试的那件新衣袍。

    谢良辰坐过去道:“我帮先生?”

    “不用了。”许汀真道,真的将这衣袍交给良辰,那老家伙今年就别想穿新衣了,良辰什么都好,拿起针线就走神的毛病却怎么也改不了。

    “等我改完了衣袍,我们再去看看流民,”许汀真道,“明日就不出村了。”

    除了去看流民之外,谢良辰还得去一趟宋家,问问宋老太太要不要来陈家村,她也好做些准备。

    谢良辰带上了女眷们给宋老太太做的毛毯子,还精心挑了长寿果、榛子,将这些山里的吃食分成两份,带着陈子庚、黑蛋等人,跟着许汀真一起入了城。

    ……

    宋羡夜里才赶回了镇州衙署。

    曲知县还在二堂看公文,听到衙差禀告立即迎了出去。

    曲知县道:“将军一路可顺利?”

    宋羡点头:“营中粮草不足了,过了年就要请朝廷调拨军资,至少要囤积三个月以备不时之需。”

    曲知县应声,等到今年镇州田地耕种好了,他们也就不用这样捉襟见肘。

    曲知县道:“下官与文吏在商量流民入籍的事,过了年就能办妥当,不会耽搁春耕。”

    宋羡看着曲知县那瘦了一圈的脸,少有的口气温和:“这么晚了,回去吧,明天就守岁了。”

    曲知县感觉到宋羡的关切,有些受宠若惊:“将军一路辛苦,也早些歇息。”

    宋羡应声,转头就要离开,不想却瞥到了不远处的一个背篓。

    那背篓让他觉得很是熟悉。

    宋羡的眼睛一跳。

    曲知县发现宋将军脚步停在那里,慢个顺着宋将军的目光瞄了过去。

    “哦,”曲知县道,“陈家村的谢大小姐送来了这些东西。”是陈家村的一番心意,他就没有推拒。

    宋羡道:“陈家村……有没有说什么?”

    曲知县一怔,陈家村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事。

    看到曲知县这般模样宋羡也觉得自己的问题有些奇怪,如果有事常悦自然会禀告,他可能就是想要知晓那背篓里有什么东西。

    还是她自己送来的。

    曲承美有那么重要?他有高堂,有妻室,哪里用得着惦记?

    这样一想,宋羡觉得一路奔波更疲累了。

    眼看着宋将军沉下脸,曲承美心里一颤,这……又怎么了?他是不是说错了话?

    宋羡大步出了衙署,常安忙道:“大爷,咱们回府里吧,明日一早老太太醒来就能瞧见大爷了。”

    常安觉得这么晚了,大爷肯定不能去陈家村,还不如回去与老太太商量一下,明天到陈家村做客。

    宋羡点点头,一行人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宋家大宅。

    宋羡进了屋刚刚脱下身上的长袍,端水进来的常安就道:“方才我去灶房拿热水,看到厨娘还没歇下。

    厨娘说今天谢大小姐来了,请老太太去陈家村,老太太让人准备了不少吃食,说是明日一并带去。”

    祖母要去陈家村,有没有将他算在内?

    宋羡自然不能现在去问宋老太太,上次约定好要去陈家村守岁,他以为能早回来两日做些安排,没想到在军中多耽搁了些时日……

    好在谢良辰没有忘记。

    宋羡皱起的心,登时被熨得平整了,他琢磨了一番,吩咐常安道:“让厨娘多准备些羊肉,就说你们也要在陈家村里用饭,让厨房一早就去陈家村里准备,免得让村民们太过辛苦。”

    常安不禁由衷称赞,到底还是大爷厉害,身边的家将都留在陈家村,大爷怎么可能离开?

    常安应声,抬起头去看大爷,只见大爷脸上的冰霜去了,眼底仿佛还有淡淡的笑容。

    宋羡坐在椅子上,习惯地去拿公文,看到自己的袖口却又抬起眼睛,问门口的小厮。

    “家里有没有给我准备新做的衣袍?”

    第一百五十七章

    折腾

    宋羡这样问,就连旁边的小厮也是一怔,半晌才怯生生地重复道:“大爷,您刚刚说是……要新衣袍?”

    小厮恐怕自己听错了。

    “嗯。”宋羡从鼻子里哼出一个声音。

    小厮忙道:“有,有……不过都是……都是您平日里穿的那种青色的。”

    大爷喜欢穿深色的衣衫,那种青色比官服颜色还暗一些,反正这么多年就这一个颜色,从前老太太还给张罗做别颜色的新衣,可是大爷不肯穿,老太太也就由着大爷了。

    “新的就行,”宋羡道,“里里外外都要簇新的。”他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只要新的就会好看些吧。

    小厮应声,方才大爷郑重其事的模样,他还以为……

    宋羡又想了想:“要平整的,挑一件最……”

    就算是这一世也快二十年了,两世加起来就更别说了,宋羡从来没有这么费力的去说一件衣服。

    从前他不在意衣服样式,穿戴什么都是简单为主,前世穿甲胄最多,到了后来整日在军营中,脑子里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念头。

    程彦昭有时候会在他耳边提及,选什么衣服,穿什么样式的好看,麻烦又没用处,他自然只会嫌弃程二。

    现在他有点后悔,早知道仔细听一听。

    要么,将程彦昭叫过来问问?

    宋羡不由地打了个冷颤,他疯了吗?大半夜的不看公文,不琢磨舆图,不出去练兵,却要问这个?

    他是肯定不会问程彦昭的,之前程彦昭就出了个馊主意,什么哄着陈老太太高兴,他半点没往心里去。

    程二那些说法,到底都是没用的,论脑子,他能及不上程二?

    宋羡考虑了半晌,郑重其事地对小厮道:“挑件最好看的,拿过来我试试。”

    小厮一股热血涌到脑子里,感觉被大爷信任和托付了,他应声快步向东屋走去,一口气打开所有的箱笼。

    “最好看的。”

    小厮在屋子里点燃了五盏灯,然后仔仔细细地看,只是一眼,冷汗就从他额头上淌下来,那股热血忽然齐聚喉咙,他恨不得一口喷出来。

    所有的衣袍都是一模一样的。

    哪个好看?

    新做的衣袍好像连针脚都相同。

    哪个最好看?

    想到大爷还在屋子里端坐着,等着他拿过去试试,小厮的眼泪都要淌下来了。

    大爷,这跟每天起床换衣服没区别,您在期待些什么呢?

    只要想想大爷半夜不睡觉,这份心思,连他都跟着难过。

    换来换去,折腾个底儿朝天,就算说大爷好几日没换衣服,都没人会质疑。

    常安嘱咐好了厨娘,转身回到屋子里时,看到了大爷穿着衣袍在屋子里走动。

    常安刚想寻问小厮,这一会儿功夫怎么了?宋羡就转过头看着他:“好看吗?”

    常安心里咯噔一下,也是太忙,他忘了这一茬,没提醒府里做几套不同样式的衣袍,虽然平日里大爷不穿,但现在大爷做事不按常理,说不得……

    你看看,这不就应验了。

    常安恨不得给自己一嘴巴,如果常悦在这里,他会稍稍轻松些,这些细节就能都关照到了。

    “大爷,”常安道,“要不然我让绣娘都起来,给您连夜做一套别的颜色的衣袍?”如果连夜裁剪也顾不上,他就去城中绣坊去找事先裁剪好的衣料,不管那衣料是给谁准备的,他都能拿到手。

    宋羡看向常安:“你们不是说过论青色谁也没有我穿的好看吗?”

    常安说过这样的话,但那都是谄媚之言。

    宋羡道:“假的?”

    常安道:“不是,这不是过年,也许鲜亮点的颜色会好些。”

    宋羡不在意,什么过年不过年,他好看就行了。

    “去找块玉佩吧!”宋羡想起从谢良辰手里拿到的玉佩,本想戴那个,可是谢良辰的身世还没查清楚,真的戴了,恐怕会让她心中不舒坦。

    接下来,头上戴的小冠、靴子、袜子等等都是宋羡亲眼看过的,将这些东西选好,宋羡才去内室里歇着。

    临睡之前,宋羡又看了一眼放在架子上的新衣袍,不禁微微弯起了嘴唇。

    守岁时,她心中定然高兴,他要不要趁机说些别的?两个人一起经历了不少事,在她心里,他总该和从前不一样了。

    第二天宋老太太刚梳洗完,宋羡就过去请安。

    宋老太太目光将孙儿打量了一番:“真是太辛苦了,你父亲也不再定州,还要你顾着那边的事。

    换新衣袍了吗?”

    听到这话,常安心中叹了口气,老太太果然没看出来。

    大爷早早起身折腾了一个时辰才穿戴好……

    唉,一片苦心付出东流了。

    不能怪别人,这得是多好的眼神儿才能看得出来啊!

    宋老太太与宋羡说了会儿话,径直道:“今天我要去陈家村守岁,一会儿就给家中管事、下人的赏银发了,你父亲不在,宋旻又出了事。我们家里也就不摆宴席了,倒也省了心。”

    宋老太太说完看着宋羡:“你从前过年也不在家中,今年你那边若是要准备宴席,倒是可以从家中调人,你那小院子不够用的话,再找个地方。”

    宋羡道:“我那院子的确地方不够,知晓祖母要去陈家村,我也让家将一起过去,怕陈家村顾不得准备这么多饭菜,所以从家中调动了厨娘,今年我陪着祖母一起守岁。”

    听到这话,宋老太太心中感动:“好,那我们就一同去陈家村。”她是不想留在家中,昨天荣氏眼睛红肿着向她请安,她就算想开了,宋旻有今日都是咎由自取,但心情仍旧跟着波动。

    羡哥儿回来过年,也不会很舒坦。

    干脆一起出去。

    “好了,”宋老太太道,“先把银钱给大家分下去,大家都高高兴兴那就是过年了。”

    将家里安排好,宋老太太坐进了马车,宋羡骑马一路跟随。

    祖孙两个一路出城去了陈家村。

    远远就看到站在村口的几个人影,宋羡目光一扫,没瞧见那个想见的人。

    按理说,她应该会来。

    宋羡这样思量着,继续向前走,就在他准备翻身下马时,谢良辰急匆匆地赶了出来。

    宋羡身手更加利落,众人只觉得眼睛一花,宋将军就跃下了马。

    转过头去扶宋老太太时,宋羡不留痕迹地整理了长袍,抚平一点点褶皱,然后被众人围着向村子里走去。

    第一百五十八章

    过年

    谢良辰听到常悦说宋老太太从家中出来了,就带陈子庚几个在村口等着。

    没想到先等来了苏家的礼物。

    苏老太爷知晓了整桩事,觉得对不住陈家村,于是让人抄了一些药材书籍送过来,其中还有药材的种子和培植药材的法子。

    看到药材的书籍,谢良辰还没觉得有什么,但看到药材的种子和培植法子,她就知道这不是苏老太爷的主意,至少不仅仅是苏老太爷的主意。

    她在苏家那么久,就没听苏老太爷说过想要种植药材,再说南药北种,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需要多加尝试才能有个结果。

    苏家送来的配置法子,却不是胡乱抄抄写写的,而是有所针对。

    谢良辰觉得这可能是苏怀清的手笔,但到底是不是,她还要仔细看了才知晓。

    来不及想太多,谢良辰放下书册去迎苏老太太。

    走到村口,谢良辰看到笑容慈祥的苏老太太,还有搀扶着苏老太太的宋羡。

    谢良辰上前行礼:“老太太,宋将军。”

    宋老太太笑着颔首,松开了自家孙儿,拉住谢良辰。

    宋老太太的手略微有些凉,那是年纪大的人常有的情形,谢良辰入冬之后时常给外祖母搓手,如今遇到同样的情形,就熟练地给宋老太太温起手来。

    宋老太太拍了拍谢良辰的手背,荣氏也曾围在她身边讨她欢心,但真心假意一看就能看出来,良辰这孩子太会照顾人了。

    宋老太太心疼地道:“你也穿的不多,我们快点走。”

    看着祖母和谢良辰就这样走在前面,宋羡忽然有种被冷落的感觉,尤其是之前他与谢良辰在小院子里单独相见时,谢良辰夜里准备那些吃食。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