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谢良辰点头:“山里的采的。”宋老太太端起茶尝了一口:“很香甜。”
陈老太太见到宋老太太夸赞自家外孙女,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她没有谦虚的习惯,可不是嘛,她的外孙女就是好。
宋老太太说完看着长凳上坐成一排的孩子们:“你们采的?”
黑蛋道:“阿姐带我们一起采来的,我们还会采药、挖药,我们村子不远就是两座山,山上有很多药材。
现在是冬天,山上什么都没有了,夏天山中有各种颜色的花……”
黑蛋打开了话匣子,说着山里的事。
夏秋时候大家采药,入了冬也没闲着,陈咏义带着村子里的人做了独轮车,方便明年搬运药材。
织房的毛织物弄出了新花样,村子里不少妇人都会用织机。
“对了,”宋老太太笑道,“上次良辰说过之后,我还惦记着要看看织机。”
谢良辰道:“就离这不远,您现在去吗?”
宋老太太早就被谢良辰那笑话挑起了兴致,现在不禁又将谢良辰那天说的话仔细回想了一番。
谢良辰搀扶着宋老太太向前走,宋老太太低声道:“你那表妹呢?”
谢良辰看了看旁边的陈玉儿。
宋老太太点点头:“看着就是个实诚的孩子。”
话音刚落,实诚孩子陈玉儿就道:“村子里好多人都会用织机了,不过还是我阿姐用的最好,大家都是我阿姐教的。”
宋老太太强忍了片刻,却还是不禁笑起来:“你阿姐能教会这么多人,真不容易。”
听到宋老太太夸赞谢良辰,陈玉儿比什么都高兴:“我阿姐心灵手巧,什么都会。”
宋老太太心中念了几遍经文,这才没有在人前大笑着失仪,也为良辰保住了这个秘密。
一行人走到织房门前,妇人们都迎了出来。
宋老太太摆手:“莫要这样见外,我就是来瞧瞧与我年轻时用的一样不一样?”
听说宋老太太年轻时也用过织机,陈家村的人立即多添了几分亲近。
织房是陈咏义的弟媳郑氏在管着,郑氏在织机上忙乎了一会儿,宋老太太看得明白,忍不住上前动手试了试,随着梭子移动,织物细密而整齐。
宋老太太松了口气:“看来我还会用,不过远远不如你们的手艺了。”
织房的妇人陪着宋老太太说话,谢良辰带着陈玉儿去了灶房里准备饭菜。
灶房中摆满了东西,都是村中人送来的。
谢良辰环视了一圈,这些东西,就算来十几个人也吃不完。
谢良辰挽起袖子,先将鸡放入瓦罐中炖上,再泡上陈皮,将猪肉切丝,准备炒个陈皮猪肉。
然后去小灶煮上玄参萝卜汤。
灶房里忙的热火朝天,陈老太太陪着宋老太太去了熟药所。
许汀真听到动静先迎了出来。
宋老太太没想到陈家村的熟药所会这么大,里面熟药用的物什繁多,几个炉灶一起用着,旁边都有妇人在看着火势。
熟好的药材整齐的摆放在一旁,等着送去官药局。
这样的阵仗甚至比得上那些老药铺了。
宋老太太暗自吃惊,谢大小姐比她想的更聪明,怪不得孙儿听她提及想来陈家村,就干脆地答应了,还安排好了马车和随行,即刻将她送过来。
大锅里熬着蜜,许汀真不停地翻搅着。
宋老太太道:“这是什么?”
许汀真道:“要用它做蜜丸,放在身上方便携带,这些是给田家商队用的,万一路上生病,就可以拿来直接服用。良辰建这熟药所,不光是为了送去官药局,还想要自己做成药。”
到底是经过不少事的宋老太太,听到这话,眼睛跟着一亮,谢大小姐看事通透,这成药做出来,可不是送去官药局的熟药能比的。
陈家村有了官药局甲等的牌子,将来卖成药也会方便许多。
宋老太太忽然好奇,她那孙儿到底是怎么认识的谢大小姐和陈家村?
宋老太太正思量着,管事妈妈快步上前道:“大爷来了。”
“这么早?”宋老太太微微有些不快,她还没坐够呢,就要将她接回去。
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意吧
谢良辰正在厨房里忙着。
从大锅中捞出炖好的鸡,将奶白色的鸡汤盛入瓦罐,加上稻米继续焖煮,然后把鸡胸肉细细地拆成丝,等到粥将要煮好时再加进去。
其余的鸡肉放入大锅中炒香,再与栗子一起炖,片刻之后栗子和鸡肉的香气溢满了整个灶房。
高氏站在旁边,看着谢良辰做着饭食,不由地吞咽一口,什么东西到了良辰手里,就做的那么好吃。
嗯,她虽然没尝,但看着就香,外面那些酒楼里的饭菜,定然都及不上良辰的手艺。
“良辰啊,你是咋想出来的呢?”高氏笑着道,“同样的东西让我做,我也就煮一煮,真是白瞎了。”
另支起的灶火上在煮着鸡蛋,锅中放了艾叶。
谢良辰笑道:“我也是胡乱琢磨的,不知道好不好吃。”
高氏笑道:“肯定好吃。”
谢良辰拿起勺子翻动锅中的鸡蛋:“等艾叶鸡蛋煮好了,大家都能吃一些。”
高氏一时没有应声,谢良辰知晓高氏在忙,也没有在意,继续低着头忙碌。
过了好一阵子高氏依旧没说话,谢良辰这才抬起头来。
不知什么时候高氏出去了,灶房门口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
谢良辰吓了一跳,不过刚刚扬起眉毛,就回过神,那是宋羡。
“宋将军。”谢良辰在私下里才会称呼宋羡“大爷。”
看着她就要迎出来,宋羡道:“你忙吧,我去熟药所接祖母。”
谢良辰应声,将煮鸡蛋的灶火撤了些:“饭菜一会儿就好了。”
宋羡看着她卷起袖子在灶房中忙碌,纤细的身影来来回回在灶前转着,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就让各种香气飘散出来。
他远远地站在门口,仿佛也感觉到了灶火的温度,暖洋洋的,烤得他的脸微微发烫。
谢良辰以为宋羡说一句话就要走,再抬起头时,他却还站在原地,不知在看些什么?
谢良辰道:“今天没做药膳,只是听老太太嗓子有些哑,就炖了玄参萝卜汤。”
宋羡道:“我前些日子去了赵州,昨晚才回来,家中请了郎中给祖母诊脉,郎中说是小毛病,所以祖母也不肯吃药。”
谢良辰笑道:“可能老太太是整日里服药,难免心中不快,我去做药膳的时候,看到药碗被来来回回热了几次,药吃的多了,吃饭菜就会没胃口,老太太说许多菜都有苦涩的味道,其实不是菜,而是她嘴里发苦。
既然是小病,药不吃喝点萝卜汤总是好的。”
宋羡想起来:“就像三七茶?”
谢良辰不禁一笑:“是啊,三七茶。”她那根本不是茶,而是换了个名字,不过想要宋羡吃的时候,不会当自己在吃药。
说到底这祖孙两个这方面很是相似。
站在灶房门口的宋羡忽然道:“在笑我?”
“没有。”谢良辰自然不敢去触债主的霉头,有什么事心里想想就好,众乐乐不如独乐乐。
宋羡道:“脱口而出的话,都不可信。”
谢良辰不去争执这话,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那是什么?”宋羡指了指盘子里放着的东西。
“陈皮,”谢良辰道,“那边还用话梅卤了豆腐干。”
听到陈皮、话梅,宋羡牙根顿时一酸,仿佛能直接酸进心里。
谢良辰见宋羡皱起眉头,不禁道:“老太太喜欢吃酸甜的饭菜,我也不知晓宋将军会来。”
灶房外,高氏拎着壶给常安几个倒水。
常安远远地看着灶房门口立着的大爷,一口气将面前的水干了,又向高氏伸出手去。
高氏看得怔愣,宋将军带来的人得渴成什么样啊?水也喝得狼吞虎咽,问题水才烧好不久,难道不烫吗?
谢良辰自然不知晓高氏被常安绊住了,她趁着宋羡没有发怒之前接着道:“不过宋将军来了,我可以再加几个菜。”
宋羡道:“加什么?”
谢良辰目光落在旁边的笸箩里,宋羡也看过去:“猪脚?”
谢良辰没有看猪脚,而是在瞧猪脚旁边的羊肉,听得这话不由地道:“也好。”吃什么补什么。
看着她眉毛微扬,一抹明媚的笑容被压制在其中,让他隐隐有些失望。
宋羡道:“刚刚在想什么?说出来不找你麻烦。”
如果不说,她好像就要大祸临头了似的。
眼看着宋羡目光微沉,谢良辰没有半点的惧意,不过还是道:“以形补形,就是突然想到的,没有别的意思。”
以形补形,说的是他的脚像猪脚,还是猪脚像他?
谢良辰开始和面,脸上没有半点惧怕,仿佛已经将立在那里的门神忘记了。
宋羡道:“帮我做了几件事,就不怕我会动手除掉你了?”
“不是,”谢良辰忙将手里的面擦干净,规规矩矩地向宋羡一礼,“我怕,不过将军也说过,不会再轻易要我性命,将军是一诺重千金。”
虽然是在夸赞他,但听起来却不如“以形补形”那几个字让人舒坦。
“好了,”宋羡摆摆手,“继续做你的饭食吧!”
这话说完,他便知道上了当,可惜谢良辰已经转过头去,不知道她有没有在偷偷的笑。
高兴吧!得意吧!之前他就不该许诺,抓住这话茬就让他没法再追究。
谢良辰专注地揉手里的面团,琢磨着宋羡心情一定很好,这才站在那里与她说了半晌话。
再偏头去看时,宋羡的身影已经不在门口。
谢良辰目光重新落回笸箩上,她没有去拿那猪脚,而是瞄上了羊肉,然后长长地舒一口气。
“这当差也不容易啊,你说说……”高氏进门就道,“那么多的水,转眼就被他们喝光了,如果是我喝了那么多,饭都要吃不下了,他们却好像喝不够似的。”
高氏都要怀疑是不是蜜罐子掉水里了。
高氏说完又低声道:“宋将军让人送了两只羊来,还有一些山鸡和兔子,你二舅舅让人去收拾兔子,一会儿就拿过来。”
谢良辰不禁又是一笑,要说以形补形,兔子脚更合适。
“阿姐,桌子都摆好了。”黑蛋冲到灶房外。
高氏伸手去捏儿子耳朵:“见我怎么不说话?”
黑蛋龇牙咧嘴:“娘。”
高氏笑道:“眼睛里就有你阿姐,你阿姐还要再做几个菜,赶紧进去烧火。”
谢良辰这边才将兔子放进锅里,陈咏胜又来道:“今天真是热闹,曲知县也来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心声
曲承美不知道第几次在内心中埋怨自己,是不是思量不周,不该冲动之下追来陈家村?
他也是没法子,宋将军去赵州好几日,回来之后又去巡营,他坐在衙署里左等右等也没有将人盼来,听属下禀告说,宋将军来了陈家村,他就再也忍不住了,无论如何也要过来与宋将军说几句话。
衙署有很多事要将军处置,哪怕将军不去看那些公文,总要听他唠叨几句,从前衙署公文落了三尺厚的灰尘他也不会在意,现在不同了,只要有一点事没处置,他就睡不着觉,像是欠了谁似的。
现在终于与宋将军坐在一张桌子上了,曲承美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曲承美小心翼翼地瞄了一眼宋羡,宋将军面沉如水,很少伸筷子吃东西,只有陈家村的人端菜上桌的时候,宋将军才会抬起眼睛看一看,不过仿佛没有瞧见自己想吃的菜,情绪依旧不怎么高涨。
陈老太太屋子里开了三桌。
一桌在正屋炕上,一桌在外间,他们这一桌在东屋,离那两桌远了些,也离那些热闹很远。
宋老太太和陈老太太带着几个女眷、孩子们坐在炕上说话,笑得声音最大的竟然是宋老太太。
宋老太太见到曲承美之后,特意请陈老太太帮忙给她孙子和曲知县寻个地方,让两个人单独坐着说话。
宋老太太这份热心,开始让曲承美很感动,但守着一个心情不佳,神情阴郁的宋将军吃了两口饭之后,曲承美的那份感动就变成了苍凉,有种被流放的感觉。
两个人正在枯坐,幸好有人推门进来。
曲承美看过去是谢大小姐。
谢大小姐脸上带着微笑,十分的清丽,总之说不出的透彻,像是一眼能看到底,又像根本看不明白。
曲承美想着如果妻室能给自己生下这么个女儿,那该有多好。
谢良辰将托盘里的碗端给曲承美和宋羡。
曲承美低头看去,只见宋羡面前的稻米粥里盛开着一朵朵花,他不禁道:“这是……”
谢良辰笑道:“菊花粥,放了蜂蜜,您的那碗是甜酒。”
曲承美不知道为何他和宋将军的不一样,但现在他挺想喝点甜酒的,喝点酒说不定就有了胆气。
谢良辰转身离开了。
宋羡瞧着她的背影,感受着外面吹进来的冷风,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饭菜,谢良辰会跑这一趟,是因为感觉到了他们这里气氛非同一般吧?
再这么沉默下去,不知道她还会送什么东西进来,想方设法帮曲知县一把,宋羡拿起箸,尽量将心中的不快压下去几分。
宋羡承认自己是很不高兴,如果曲承美不来,就算他不能与祖母同坐,至少也能坐在主屋的外间,不必费力就能听到她们在说些什么,不至于来东屋里。
而且这东屋,还是谢良辰晚上算账看书的地方。
总之宋羡不太喜欢曲承美坐在这里,他很想将勤勤恳恳的曲知县一脚踹回衙门,甚至在坐下来这一会儿功夫里,已经开始忍不住翻曲承美的旧账。
墙头草,想要借宋旻的势?如果不是看在他没有贪墨的份儿上,早就沦落的跟那些官员一样的下场。
曲承美抿了一口甜酒,身上终于开始有了些温度,能够抵御宋将军带来的寒冷。
大约是错觉,他觉得宋将军面容也柔和了些。
“将军,”曲承美道,“您这次去赵州找到合适的铁匠铺了吗?是不是播种之前能够打更多的农具?下官有个思量不知可不可行,下官想要请陈家村的人帮忙,看看镇州空闲的山地能不能种药材。
村子里没有银钱打农具,若是衙门能用银子先置办农具和牲畜,分配给村子,等到秋收时,再让村子多交赋税……
当然不会只让陈家村来帮衬,镇州还有不少药铺,大家众志成城,定然能将药材种好,说起来这桩事还是陈家村和孙家村里正来府衙与下官提及的,下官反复思量觉得应当可行,但大齐从来没有这样的旧例……”
曲承美说着从袖子里拿出舆图给宋羡看。
宋羡不用去看,不用仔细听就知道曲承美的意思,这也是他为何会去赵州和邢州查看铁匠铺。
可见现在曲承美是一心为镇州思量,不等他来说,就着手准备了一切,还整理成文书给他查看。
宋羡的态度又温和了许多。
曲承美一口气喝掉了面前的甜酒,话变得更多起来:“将军您一边动箸一边听我说。”
曲知县这一说就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