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4章

    话音刚落,他就听到宋羡低沉的声音:“不准去。”

    第一百四十四章

    眼神似刀

    程彦昭停住了脚步,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常安,常安走出去沏茶,程彦昭则原路折返重新坐在了椅子上。

    这次他没说话,而是狐疑地看着宋羡,一直盯到宋羡抬起头来。

    四目相对,宋羡依旧没有说话。

    程彦昭目光闪烁:“为什么我不能去?”

    宋羡道:“李大人他们到哪里了?路上可有发现探子?京城那边快得到消息了吧?”

    程彦昭没有轻易被带偏,相反他的神情看起来比往日要认真许多:“阿羡,你不觉得谢大小姐与寻常女眷不同吗?她很聪明,从卖给纸坊药材开始,到现在……我想多去陈家村看看,不知晓下次她又能做出什么来。”

    宋羡的下颌绷起。

    程彦昭眼睛一缩,带着怒火的宋羡还是挺吓人的,带着一股子杀气,让人觉得在他身边喘气儿都不对。

    不过程彦昭既然敢开这个头,就要硬着头皮继续下去:“你也知道,我母亲与寻常女眷也不同,平日里不喜欢出去宴席什么的,就爱在家中弄什么筹算,你说……我母亲会不会很喜欢谢大小姐?”

    这次宋羡抬起眼睛。

    程彦昭活生生地打了个冷颤,如果他是敌方大将,现在也要掉头鼠窜,求留一条狗命。

    阵前能吓死人,真不是假话。

    “怎么?”程彦昭吞咽一口,“有什么不对?”

    宋羡冷冷地道:“我早就跟你说过,离她远点。”

    程彦昭半步不让:“为什么?”

    在门口端着茶一直偷听的常安,听到这里不禁要为程二爷上一炷香,顺道拜一拜。

    宋羡放下了手中的笔。

    程彦昭接着道:“之前你就说过,我没有仔细问你,让我离谢大小姐远点,是怕陈家村不能好好为你办事,若是我保证不会有事呢?你还管不管?”

    宋羡眼稍上仿佛笼了一层寒气:“无论什么原因,你都别往前凑,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都别与我提及。”

    程彦昭仔细地盯了宋羡一会儿,终于确定了般点点头,脸上那严肃的神情也瞬间去得干干净净,恢复了往日嬉皮笑脸的模样。

    程彦昭道:“阿羡,你对谢大小姐与旁人不同,你发现了没有?不止因为她可能是你的救命恩人吧?

    喜欢就早点说,这可跟打仗不一样,需要有把握之后再出手。”

    宋羡皱眉:“你在胡说些什么?”

    “刚刚你自己的模样没瞧见,”程彦昭咳嗽一声,“你看就连常安都躲在门口不敢进门,你手里握着的如果不是笔而是一柄剑,我都怕直接在我身上捅一个窟窿。”

    说完这些,程彦昭压低声音:“如果你不敢,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如与我说说,我帮你出个主意。

    你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形?谢大小姐那边对你有没有意思?就算郎有情妾无意也没事,我看陈家村至少很信任你,陈老太太毕竟是谢大小姐的长辈,你可以先哄好陈老太太。”

    宋羡听着程彦昭的话,不想要仔细思量那些胡言乱语,那些话却一个劲儿的往他耳朵里钻。

    终于忍无可忍,宋羡沉着脸从椅子上站起身。

    程彦昭道:“打仗你行,这些你可不如我,我虽然没有成亲,但见过的听过的比你多,我可以一心一意为你,换做旁人想让小爷我帮忙,我都不愿意费心思。”

    宋羡乜向程彦昭,除非他傻了,才会信程彦昭说的这些话。

    宋羡道:“半个月后你去易州练兵。”

    程彦昭打了个冷颤,已经感觉到了北风的寒冷:“你不是说要带着家将前去……”

    宋羡道:“我要去趟赵州,还要去邢州看看那边的炼铁炉。”

    程彦昭不肯相信:“你不是因为方才那番话,故意让我去练兵?”

    宋羡眉目中一片澄明,看不出半点蹊跷:“不是。”

    程彦昭挣扎:“我有老寒腿。”

    宋羡淡然:“将来还要带兵打仗,正好,适应适应。”

    程彦昭再一次叹气,忽然怀念早些时候,就算吃了蛤蟆油,但总算又得可吃,照宋羡这个模样,虽然现在死不承认,但……

    想要吃谢大小姐亲手做的饭食,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门打开,常安将茶放在宋羡和程彦昭面前。

    程彦昭将茶碗端起来,刚刚他提及母亲可能会很喜欢谢大小姐时,那一瞬间他真的感觉到自己要吃不上这杯茶了。

    “大爷,”常安低声道,“外面下雪了,要不要用一贴豕膏?”

    程彦昭耳朵竖起来:“什么豕膏?”

    常安道:“谢大小姐送来的,要给大爷治肩膀的旧伤。”

    “我也有旧伤,上次跌下马摔在屁股上,现在还没好,”程彦昭道,“快给我也用一用。”

    宋羡挥手让人进门将程彦昭“端”了出去,然后走进内室坐在锦杌上。

    常安在火上拷热了豕膏,贴在宋羡肩膀上。

    温热的感觉从豕膏向肩膀上蔓延,宋羡穿好衣服走出内室,侧头去看窗外,大片的雪花从天而降,却让他有种错觉,仿佛那雪花还没落在地上之前,就会被一股暖意融化。

    “天冷了,”宋羡道,“去安排辆马车,将陈家村的人送回去。”

    常安应声。

    ……

    谢良辰姐弟和陈咏义、黑蛋几个从铁匠铺出来时,大雪已经快要没过脚面。

    谢良辰站在雪地里刚刚打了个寒噤,就看到常悦走上前。

    常悦平日里是不会露面的,除非宋羡另有吩咐。

    “谢大小姐,”常悦道,“大爷知道您送风匣来铁匠铺,眼见下了大雪,恐怕路不好走,让我用马车送你们回去。”

    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

    黑蛋几个人的目光早就被马车吸引过去,要不是有谢良辰和陈子庚在,他们现在就走上前去看马车了。

    既然宋羡这样安排,谢良辰也不能拒绝,低声道:“有劳了,替我们谢谢大爷。”

    常悦请谢良辰等人上车。

    黑蛋几个听说真的要走马车回去之后,反倒安静下来,坐在车厢里半晌,黑蛋还没回过神,脑海中都是那匹拉车的马。

    那马通体雪白,虽然不如宋羡将军骑的马威武,却也说不出的漂亮,现在他们就坐在那匹马拉的车里。

    陈咏义与车夫一起坐在外面,心中也在感叹,宋将军能对陈家村这么好,都是因为看重那风匣,人还是得有本事。

    陈咏义胡乱想着,马车经过路上的行人,陈咏义感觉到了来自别人羡慕的目光,他这是跟着良辰沾了光,否则别说坐宋家的马车,这辈子也不可能让宋将军多看他一眼。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登门

    自从有了风匣,镇州的打铁铺更是日夜不歇,王铁匠的小徒弟将风匣拉的呼呼作响,王铁匠瘦了不少,但是精神很不错,将手里的铡药刀交给谢良辰时,脸上不自觉地带了一抹笑容。

    除了觉得不负所托之外,更多的是对谢大小姐的感激,他终于不用整日里往衙门里跑求要排橐了,而且他总觉得谢大小姐这个风匣比排橐要好用,心里这样想,嘴里就这么说,终于能歇一歇的时候,都要与人夸赞这风匣。

    看到没,镇州府陈家村谢大小姐做的,别的地方没有。

    排橐?不要了,都什么时候了还要排橐,能不能有点见识?

    这风匣不好吗?看起来就像一个木匣子,搬来搬去也容易,随便来一个人直接拉就好,谢大小姐还说了,这东西结实好用,就算坏了木匠也能修好。

    磨刀不误砍柴工,炉子烧不到火候,也捶打不出好铁,靠着风匣这股东风,王铁匠甩开膀子,每天都把力气耗尽了才歇息。

    “知道陈家村在做农具,这附近村子里的人都不准备打铁锅了,”王铁匠道,“没有锅还能凑合,开春之后没有农具就耽误事了,还是谢大小姐看得长远。”

    有这么个看得远的人,大家跟着学也能获益匪浅。

    铁匠铺开始打农具,陈家村就牵回了两头黄牛。

    旁边孙家村的人来看牛,当瞧见陈家村用来安放牲口的大棚时,孙阿爷不说话了,半晌摇了摇头,他自以为见识很广了,但是与谢大小姐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

    回孙家村的路上,孙江忍不住问道:“阿爷,您这是怎么了?咱们只要好好干,过阵子也能买上两头黄牛。”

    孙阿爷叹气道:“你就看到了两头黄牛吗?”

    不然呢?孙江没想到还有什么东西。

    孙阿爷道:“十几头黄牛都塞不满的棚子。”

    孙江恍然大悟。

    孙方还没明白,不过看一个棚子怎么就将阿爷变成这样。

    孙江沉默半晌才道:“阿爷,这就是您说的那种……远见吧?不是谁都能有的。”

    孙阿爷伸手拍了拍孙江:“我老了,万一哪天我不行了,你总该知道去看谁,往哪条路上走,接下来不管你路走得顺不顺,你都得感谢人家,如同对待族中长辈一样。”

    孙江道:“阿爷放心,我懂得。”

    孙方在旁边直摸头发,他不知道阿爷说的什么意思,但他感激谢大小姐,可惜他们现在穷每次来陈家村拎来的东西都不好,但等他有了银钱,定然会好好报答谢大小姐和陈家村。

    “那件事你记得,”孙阿爷吩咐孙江,“谢大小姐说,村子里若是有人生病,就要知会陈家村一声。”

    孙江有些不好意思:“总要劳烦人家。”

    孙阿爷将雪踩得“咯吱咯吱”作响:“不是劳烦的事,别大意了,这时候容易发时疫。”

    听到时疫两个字,孙江脸色都变了。

    除了战事之外,时疫最可怕,不知要带走多少人命。

    陈家村。

    陈老太太看着那两头黄牛,轰着周围的人群:“都回去,看什么看?还没看够?”

    “祖母,”黑蛋道,“看又不花银钱。”

    陈老太太后悔,应该到明年用的时候再买黄牛,外孙女非说要自己养一阵子,而且开春之后大家都买牛,可供挑选的不多,而且也不是这个价了。

    总之到了花钱的时候,辰丫头就有一堆理由,每次她都无法反驳。

    好不容易买了点药,这又没钱了。陈老太太嘟囔着,她本来还想留点银钱给辰丫头做两身衣裙。

    辰丫头长高了些,身上的衣裙也旧了,整日里忙来忙去,就不知道打扮自己。之前陈老太太觉得辰丫头不肯打扮还挺好,免得被人惦记着。

    现在陈老太太倒是不怎么担忧了,一来辰丫头会拳脚功夫,二来身边总有黑蛋几个护着。

    最重要的一点,陈家村和附近村子的小子们,看到辰丫头脸上只有三个字:辰阿姐。

    辰丫头这“阿姐”的地位,根深蒂固,谁也不敢起什么坏心思。

    “阿姐。”

    谢良辰正在熟药所和许汀真一起筛磨好的药粉,就听到黑蛋隔着门大喊。

    “怎么了?”谢良辰转头问一声。

    “来人了,”黑蛋道,“宋家老太太来了。”

    宋老太太说过要来陈家村看看,但谢良辰以为要等到天暖和一些……

    谢良辰看向许汀真,灶火上正在熬蜜,现在这里离不开人。

    “你去吧,”许汀真道,“这里有我。”她早就看出来了,良辰这丫头不可能整天被绑在熟药所,良辰要做的事太多,除了陈家村之外,附近村子里的人也经常上门来请教各种问题。

    许汀真现在想一想,此时的熟药所和谢良辰都与她开始想要收徒时期望的不同,但让她更加欣慰自己的决定,来陈家村是对的。

    唯有一点让她心中一直不安,良辰帮府衙抓了辽人,她问起良辰这件事时,良辰说与她失去的记忆有关。

    她总觉得这桩事不简单,养大良辰的到底是什么人?

    ……

    谢良辰在村口见到了从马车上下来的宋老太太。

    宋老太太穿着灰鼠氅衣,里面的衣裙颜色都很素淡,头上只带着一根碧玉簪,看起来很是亲和。

    不过即便如此,陈家村的人依旧不敢围上来说话。

    陈老太太向宋老太太行礼,陈家村的人才如梦方醒般,纷纷照做。

    谢良辰扶着宋老太太往村子里走,宋老太太向周围看去,看到一间间茅草屋,不远处冒气的炊烟,还有跑得小脸通红的孩子们,忽然长长地舒了口气。

    宋老太太只觉得胸口比往常都要舒畅许多:“好久没出来了,出来看看当真心情不错。”

    说完这话,宋老太太看向陈老太太:“就是要辛苦你们了。”

    陈老太太笑着道:“您这是哪里的话,您能来我们心里都欢喜着,就是……事先不知晓,否则定然多做些准备。”

    宋老太太道:“突然来有些礼数不周,但好过让你们操劳。我也是想良辰了,年纪大了,心中一动,就怎么也坐不住了,还请老姐姐不要怪罪。”

    第一百四十六章

    惊讶

    宋老太太坐下之后,看向躲在屋子外的孩子们。

    宋老太太道:“让大家都进来吧,外面冷。”

    宋家的马车到了陈家村村口时,陈咏胜就与村中人说了:“一会儿要来一位太夫人,她是镇国大将军的母亲,宋羡将军的祖母,千万不要冲撞了。”

    村子里的人哪里见过这样尊贵的老太太,生怕在人前说错了话,所以大部分人在村口迎接了之后,就纷纷回到家中,反正有事谢大小姐和里正会吩咐他们去做。

    陈咏胜,陈咏义和常常跟在谢良辰身后的黑蛋几个,则等在陈老太太的院子里。

    高氏在灶房里看着火,煮热水,脑子里盘算着是不是要给宋老太太做些饭食,可她却不知道能做出什么来,这都得等辰丫头吩咐才行,正怔愣着,就听到黑蛋几个进屋的声音。

    高氏一颗心高高地提起来,这些娃娃可别给辰丫头惹祸。

    孩子们进了屋,宋老太太身边的管事妈妈就将点心盒子打开。

    “吃吧,”宋老太太笑着道,“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我就让人每样都做了点。”

    看着桌子上摆满了点心,孩子们谢了宋老太太却没有过去拿,而是看向谢良辰。

    谢良辰点点头,黑蛋这才让大家去取来吃,等所有人手里都有了点心,黑蛋最后一个上前拿了红豆糕。

    宋老太太看着这一幕,心中十分感慨。

    陈老太太问道:“好吃吗?”

    “好吃。”

    “我这个一定最好吃。”

    “我的也好吃,你尝尝。”

    屋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宋老太太这个清静惯了的人,一直觉得自己怕身边太吵闹,可坐在这里,看着屋子里那些质朴的村民和孩子们,她只觉得很舒坦。

    不多一会儿,谢良辰和陈玉儿端了个炭盆进门。

    净了手之后,谢良辰亲手沏茶给宋老太太。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茶。”谢良辰笑着道。

    摆在宋老太太面前的是谢良辰才去市集买的茶具,都是私窑出来的物件儿,比陈家村人平日里用的大碗做的稍稍细腻一些,但还是很粗糙。

    可宋老太太看着这茶碗,心中却只有暖意,她知晓这是村子里将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她用了。

    蒸腾的热气中带着一股淡淡的花香。

    宋老太太道:“花茶?”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