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5章

    陈子庚这才跳下了炕,快步走了出去。

    “这事怪我,”陈老太太道,“辰丫头从谢家回来的时候,没有好好将养就开始带着人收药、卖药到处奔波。”

    许汀真安慰陈老太太:“良辰身子骨不错,这次就是一时劳累,养两天就好了。”

    陈老太太还没说话,谢良辰向屋外看去:“苏家大爷呢?可走了?”

    陈老太太这才想起苏怀清:“没呢,还等在外面。”

    许汀真道:“这里有我在,你过去看看。”

    陈老太太走出屋子,苏怀清就迎上前:“大小姐如何了?”

    “没事,”陈老太太道,“就是最近累着了,先生说多睡一睡就好了,刚刚清醒过来,也没有觉得哪里不舒坦。”

    苏怀清颔首:“这就好,若是需要什么药材,此时陈家村没有,我让人去跑一趟。”苏怀清是骑马过来的,于是才有这样的话。

    陈老太太摆手:“熟药所还有不少药,许先生都不用,只让我做些好的,辰丫头没醒之前我就将鸡炖上了,一会儿端汤给她喝。”

    忙碌的时候,陈老太太将苏怀清晾到了旁边,不免有些歉意,她试探着道:“一会儿大爷也留在村中用些饭食再走。”

    苏怀清道:“今日恐怕没有时间,我还要赶回药铺去。”

    说到这里,苏怀清略微停顿片刻:“我喝杯茶就走。”之所以留下喝茶,是确定的确没有他能帮衬的地方,毕竟他骑马回城跑一趟要快的多。

    陈老太太哪有不懂的道理:“下次再登门,我再好好做些饭食。”

    苏怀清应下来。

    等茶的时候,苏怀清看到旁边的几个大笸箩,里面是晾晒好的芦根,于是起身自然而然地去帮忙挑拣。

    “怎么还干上活了。”陈老太太将茶水放在石桌上,撵着苏怀清放下药材。

    苏怀清却道:“我祖父在家也亲手挑药,每次我过去都会帮忙,这段时日离家已久,看到这些药材就有种熟悉的感觉。”

    陈老太太笑道:“你也是个好孩子。”

    苏怀清接着道:“之前说到余姚李家的事,颇为仓促,若是老太太想起什么想要问我的,就使人来知会一声。

    我若是在镇州,就会前来禀告,以防还有什么遗漏的内情,不在镇州的话,也会让人送信来陈家村。

    您若想要去余姚,我去寻张舆图标清李家所在之处,随时可以安排人一同前往。”

    苏怀清能看得出来,谢大小姐很关切之前发生的事,去余姚李家带回谢良辰的人是他,如果他能帮上忙自然是最好。

    陈老太太回应的干脆:“知晓了,我们承了大爷的情,日后有事定会去寻大爷。”

    苏怀清挽起袖子干着活,硬是将面前整个笸箩的药材都挑拣好,接着他抬起头辨了辨时辰就要准备告辞。

    只看到有人进了院子。

    “老太太,宋将军来了。”

    宋羡没有穿官服,跟着陈咏义一路走过来,陈咏义先进院子禀告了一声,紧接着他就跟着踏入院中。

    几乎立即的,宋羡和苏怀清四目相对,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不需要提点,彼此都知晓了对方的身份。

    第一百二十三章

    赶人

    陈咏胜本要上前引荐。

    当陈咏胜的目光看向宋羡时,他就明白了,宋羡该是心里有数,用不着旁人开口,不知是不是他多想了,方才一瞬间气氛略有些不同。

    宋羡向院子里走了几步,苏怀清放下手中的药材,忙伸手整理挽起的袖子,身边的小厮递过一块巾子让苏怀清净手。

    两人说话之前,宋羡看到了从屋子里迎出来的陈子庚。

    陈子庚这会儿脸上已然没有了什么异样,只是眼睛略微有些发红。

    宋羡道:“子庚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陈子庚熟络地走到宋羡面前行礼道:“我阿姐病了,不过许先生用了针,已经醒过来了。”

    宋羡自然而然地接着道:“可需要帮忙?”

    陈子庚摇头:“许先生说阿姐没事,就是太过劳累,歇歇就好了。”

    苏怀清整理好了衣衫,向前走了几步,方便一会儿向宋羡行礼,他的视线与院子里的人一样,坦然地看着宋羡和陈子庚,只是最后收回目光时,他看了一眼屋子里。

    陈老太太也道:“也是我疏忽。”

    宋羡劝慰陈老太太:“大约是因为王俭之事,到底惊扰到了陈家村,最近天寒,容易生病,老太太也要多保重。”

    陈老太太只觉得宋羡才是镇州的父母官,这几句体恤百姓的话,让人听着心中舒坦。

    说完这些,宋羡看向陈咏胜:“衙署有文书送来,我刚好路过陈家村寻里正再核实一遍,其中细节不要有错漏。”

    陈咏胜忙应承。

    旁边的常安庆幸自己足够机灵,看着大爷握着文书,路过衙署的时候就拎了个文吏跟着,这借口天衣无缝,在人前保住了大爷的颜面。

    说完陈家村的事,宋羡才看向苏怀清。

    苏怀清上前行礼:“宋将军,生员是百济堂苏家长孙,苏怀清。”

    宋羡目光再次看向苏怀清。

    四目相对,苏怀清只觉得宋羡目光幽深,让人看不出心中所想,其中的威严让人忍不住要低头,若他心怀不轨前来陈家村,此时必然要露出惊骇的神情,但他本就坦荡,于是没有挪开视线。

    陈子庚上前几步走到宋羡身边道:“苏家大爷是来探望祖母的。”

    宋羡听到这话,点了点头,却没有再开口。

    但是大家却都明白宋将军为何如此,宋将军是为了公务而来,但现在陈家村有外人在……

    就连平日里心思简单的陈咏义也发现了问题,眼下陈老太太家中不方便,他不知该不该将宋将军请去陈咏胜家中。

    不过没等陈咏义开口,苏怀清向陈老太太道:“村子里有事,我也不便再久留,改日再前来与老太太说话。”

    陈老太太点头。

    苏怀清又向宋羡行礼:“生员告退了。”然后带着小厮向外走去。

    陈老太太和陈子庚要与宋羡说话,不方便去送,还好村中有几个半大小子在,从中走出两个人陪着苏怀清一路向外走去。

    苏怀清也没有见外,笑着与那两个孩子说话。

    宋羡隐约听到苏怀清问道:“读书了吗?”仿佛与陈家村中的人早就熟络了。

    苏怀清离开之后,陈咏义这才道:“若不然将军去里正家中喝杯茶。”

    “不用了,”宋羡道,“衙署还有事,我在院子里等一会儿。”

    冬天极冷,让宋羡站在这里总觉得不好。

    陈老太太心思一动:“将军不嫌弃的话,去灶房旁边的东屋等一等?

    若是寻常人,我可不敢这样问,将军来了几次,都相熟了我才敢开口,只因为那东屋原本是放杂物的地方,待客太过失礼。

    不过这两日,我外孙女将东屋收拾出来,说是天冷的时候,要在那里盘账。虽然地方窄了些,好在暖和。”

    宋羡道:“就去东屋吧。”

    陈老太太将宋羡引去东屋里,多亏有个爱折腾的外孙女,这屋子简陋但好在干净,屋中没有椅子,只有谢良辰请村中人帮忙用做了个木台,平日就坐在那里。

    木台前就是个小桌子,桌子上有笔墨纸砚和油灯,油灯旁边是个木匣子,不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

    宋羡坐下,陈子庚端来煮好的茶。

    “我阿姐说,有了银钱就在屋子里做火墙,就算读书到很晚,都不会觉得冷。还要在旁边做个躺椅,到时候我读书,祖母和阿姐都能在旁边歇着。”

    陈老太太在旁边道:“都是他们姐弟俩胡乱说说,将军不要往心里去。”还什么火墙、躺椅,想的倒是好。

    还想将自己家里折腾成皇宫一样?

    宋羡端起茶来喝,然后放下手里的碗:“茶换了?”

    陈子庚道:“里面放了陈皮,不过是从药铺买来的,阿姐在熟药所做的陈皮还不能用,明年就好了……我们会亲手做。”

    宋羡又端起碗来:“明年我来尝尝。”

    陈子庚道:“做好了就给您送过去。”

    站在屋外的常安不禁佩服自家大爷,不动声色地就要走了茶叶。

    说话间,陈咏胜核对好了文书,前来向宋羡复命:“都弄好了。”

    说完陈咏胜接着道:“将军特意前来陈家村,难不成这案子又……”

    宋羡抬起眼睛:“冒充陈家村熟药所的药材来历还没有查明,陈家村还是要多加小心。”

    陈咏胜一半清楚一半糊涂,不知该怎么小心。

    既然文书都做完了,宋羡也没有理由再逗留,他起身向外走去,走到院子里,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主屋。

    宋羡向陈老太太道:“我祖母吃了谢大小姐做的药膳,精神好了不少,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只管让人来知会我。”

    陈老太太道谢。

    宋羡这次直接走出了陈老太太院子,在陈家村口上了马,很快一行人消失的无影无踪。

    陈子庚跟着陈老太太回到家中,屋子里只剩下祖孙三人和许汀真时,陈子庚才道:“阿姐,那冒充我们熟药所的药材,可能是苏家的。”

    谢良辰早就有所猜测但没有告诉外祖母和阿弟,不知道阿弟是如何得知的。

    陈子庚道:“宋将军没有直言,但是我听出来了。宋将军该是听说苏家人来了陈家村,生怕我们不知晓其中内情,于是专程走这一趟。”

    宋将军对苏大爷很是防备,当着二叔的面提及那些冒充的药材,而且苏家是能炮制出甲等药材的,这些种种勾连起来,陈子庚得出这样的结论。

    肯定就是这么回事。

    第一百二十四章

    好人

    陈老太太仔细想想孙儿说的很有道理。

    许汀真道:“良辰说过苏家药铺的几味熟药,与我们做的不相上下。”言下之意如果是苏家的药材,那也能说得通。

    陈子庚道:“所以我们该谢谢宋将军,宋将军是真的为我们着想。”

    陈老太太有些后悔:“事先没有准备,宋将军走得时候,没拿什么东西给将军。”幸好还喝了一碗茶。

    说完陈老太太又仔细回想与苏怀清说过的话,应该没有涉及到那桩案子,这案子没了落定之前苏家再来人,她能不见就不见,总之要格外小心。

    谢良辰看一眼窗外,她早有猜测所以苏怀清每句话她都听得仔细,生怕漏掉些什么,苏怀清言语里倒是没有试探,没有问他们什么,而是将知晓的都说出来。

    但苏怀清在这时候回镇州,也不会是偶然,毕竟明年二月他就要进京参加礼部试,其余赶考的生员都在家安心读书,苏怀清却来到了镇州。

    前世她嫁到苏家之后,听苏大太太说过,礼部试之前苏怀清不在京城,不知道在做些什么,是否跟这桩事有关?

    谢良辰正思量着,闻到一股香气,陈玉儿端着鸡汤进了屋。

    “阿姐快吃些东西,”陈玉儿道,“炖的刚刚好,大娘还在里面放了黄精。”

    “都吃,都吃,”陈老太太道,“杀了最肥的那只鸡,满满的一大锅。”

    陈老太太早就看明白了,外孙女心里装的人太多,如果不多做些,外孙女不舍得吃。

    谢良辰被那一阵阵的香气熨烫的心里暖暖的。

    外祖母可是吃点肉都会心疼的人,竟然炖了只鸡,还知道放黄精。

    她生了一点小病就这样劳师动众。

    “快吃,”陈老太太道,“做好了就是吃的,都看着做什么?”

    许汀真难得笑一声:“不心疼?”

    陈老太太佯装不在意:“买来就是要吃的,又没有丢,心疼些什么?”不过这鸡是预备过年吃的,过两日她还得再去买两只,越到年底东西越贵。

    陈老太太心窝还是一揪一揪的,不过她强忍着,免得在许先生面前丢了脸面,更何况什么都比不上外孙女身子重要。

    吃过了饭,许汀真要去熟药所,走之前她忍不住问谢良辰:“王俭那些人真的是辽人的奸细?”

    谢良辰摇头:“不知,但听李大人和宋将军的意思,应该差不了。”

    许汀真道:“你们能找到那些木齿也是不易,藏得那么隐蔽,晚一会儿就会被吞进肚子里。

    以后要多加小心,辽人还有那些前朝余孽,惯会算计人,越是光明磊落的人越要吃亏,这世间总是少了些公正。”

    许汀真很少会说这些话,谢良辰道:“先生从前见过辽人和前朝余孽吗?”

    许汀真没有立即摇头而是道:“北方不少战事都是因他们而起,我见得多了,难免心生感慨。”

    谢良辰接着道:“是因为广阳王?”

    听到这个名字,许汀真脸上一闪警惕,目光落在谢良辰脸上,差点脱口而出:你怎么知晓?

    不过话到嘴边,她平复了心情:“为何这样问?”

    谢良辰道:“先生提及过自己的家在广阳王属地,广阳王属地如今被前朝余孽占据,于是猜测先生可能亲身经历过那战事。”

    许汀真长叹一口气:“正是如此,广阳王被辽人和前朝余孽联手算计,属地被攻破,整个广阳王府都被血洗,朝廷兵马迟了几日才赶到,只救回广阳王一个旁系的子弟,前两年还封了他女儿为郡主。

    去年那位郡主到辽州祭拜广阳王,当年从广阳王属地逃出的百姓,不少都去瞧了,我也前去凑了凑热闹。

    那位郡主哭得很厉害,安抚大家说,朝廷会拿回属地,让大家回到家乡。

    不要说那位郡主不可能对广阳王和王妃有什么真情意,就算那些百姓,经过了几次战乱,又过了这么多年,早就被朝廷安置到各地,谁还会想着回家?无非是为朝廷造势罢了,朝廷要征伐前朝余孽,就要多收赋税,四处征兵,说到底都是手段。

    我深入乡野四处行医,看得太多,战乱时满地都是饿死的人,医者又能救多少?要不是遇到了你,这一身医术和炮制药材的法子,我大约都要带入土中了。”

    谢良辰伸手拉住了许汀真:“先生,眼下太平了,以后会越来越好。”

    许汀真道:“但愿吧!”

    许汀真话音刚落,就听到外面传来黑蛋几个人的笑声,几个孩子一手端着鸡汤,一手拿着饼子,吃的高兴。

    陈老太太迎出去道:“慢点吃,有的是,今天都让你们吃饱。”

    许汀真也不禁跟着露出笑容,在陈家村久了她整个人也变得柔软起来,许多从前绝不会说的话,如今也与良辰说了。

    看着陈家村这样,她更愿意相信,将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

    苏怀清出了陈家村,马不停蹄地向官药局而去。

    “你去找秦将军,”苏怀清吩咐小厮,“与秦将军说,一会儿我要带着药铺管事和掌柜去衙署,顺利的话能与知县大人将整件事说清楚。”

    小厮应声心中有几分不解:“大爷,刚刚我们不是遇到了宋将军吗?大爷为何不将这件事告诉宋将军?”

    苏怀清想到宋羡刚刚的疏离和冷漠。

    “我与宋将军没有交情,”苏怀清道,“我就是个生员,就算有要事禀告,也要先去镇州衙署,即便事关重大,也要衙署官员上报给宋将军。”

    苏怀清与小厮分开行事。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镇州衙署中,正在看手里文书的曲承美听到禀告:“大人,百济堂长孙苏怀清带着药铺的掌柜和管事来了,一同前来的还有官药局的药工。”

    曲承美有些意外:“来做什么?”

    文吏道:“苏生员是来认药的,他怀疑诬陷陈家村用的药材出自苏家,于是将相关人一并带了过来,请大人问审。”

    曲承美奇道:“还有这种事?”最近发生的事,遇到的人,他从前真是闻所未闻。

    曲承美起身去前堂,不忘记吩咐文吏:“去禀告给宋将军。”

    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汤

    宋羡从陈家村回来没有去衙署,而是在城外练兵。

    兵卒攀爬城墙,利用云梯登城。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