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宋老太太也将面前的一碗甜丝丝的蛤蟆油炖牛奶吃下了肚,这东西她是不想吃的,但是听到陈家村采药、卖药的经过,宋老太太也不舍得浪费这么好的东西。宋老太太看向谢良辰:“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
谢良辰坐在锦杌上笑道:“有一桩,您知道毛织物吗?”
宋老太太道:“家中有羊毛做的毯子,我年轻的时候跟着老爷东奔西走的时候,家里也买过毛织物,那时候觉得很贵,但是暖和。”
谢良辰道:“我们陈家村今年也做了不少毛织物,是我买来羊毛做的。”
宋老太太仔细地听着,没想到这时谢良辰轻轻地用手指“嘘”了一声,一副不想让人知晓的模样:“有件事就连我外祖母都不清楚,这毛织物差一点就做不出来。”
“哦?”宋老太太有了兴致,“为什么呢?”
谢良辰噗嗤笑出声:“我根本不会用二舅舅买来的织机,那织机委实老得很,我跟着会用织机的婆婆学了许久,却都没有学会。
那时候真是苦恼,买旧织机和羊毛用了不少的银钱,图样画了好几天,都已经准备齐全了,最后发现就是做不出来。
我憋在家里好几日,终于放弃了,但外祖母每日都来问我如何了,我怕外祖母担忧,没想好解决法子之前不准备告诉她,就应付着说一切都好。
后来因为要卖药材,我忙碌了两日,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外祖母、几个舅母和堂妹都站在院子里,堂妹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一场,我心里一沉以为出了什么事。”
谢良辰停在这里,宋老太太完全被谢良辰的话吸引:“到底怎么了?”
谢良辰道:“堂妹说,她进屋帮我拾掇屋子,不小心碰到了织机,弄坏了我做的织物,堂妹将这件事告诉了外祖母,外祖母进去帮忙,越帮越乱,两个人彻底慌了神,就将村中的女眷都叫过来瞧瞧。
最后是族中一位舅母照我画的花样重新织好了。”
宋老太太惊讶:“你不是没有织成吗?”
谢良辰点头:“是没成,但大家都以为我做成了,后来我说不会做,却都没人相信,以为我是在安慰堂妹。
而且我不是完全不会,我会说但是做不成,之后织机就交给舅母们,我只画花样给她们。”
宋老太太眼睛中有了笑意:“那到现在她们还不知道你不会吗?”
谢良辰摇头:“不知道,我也想过跟着舅母学起来,可是舅母却不肯教我,我坐在织机前织错了让舅母看,结果舅母还没说话,堂妹已经哭出声。
堂妹说我装作不会,都是在护着她。”
宋老太太又是心酸又是好笑:“说真话没人信,看来要一直误会下去了。”
谢良辰点头:“眼下不但陈家村知晓我会毛织物,周围的村子也都知晓,只希望没有让我再动手的一天,否则不知道堂妹要哭成什么样子。”
宋老太太本已经笑过了,听得这话再次忍俊不禁。
谢良辰道:“有商队向我定了明年的毛织物,还说就喜欢我的手艺,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到有人用刀逼着我亲手用织机。”
这下连旁边的管事妈妈都忍不住跟着莞尔。
宋老太太笑了好一阵子,忍不住又细细端详谢良辰,陈家村能这样,都是因为信任谢大小姐,难得她小小年纪就这样有威信。
听说谢大小姐来做药膳,宋老太太还要拒绝,怎么好意思让一位小姐来忙碌,后来常安再三说陈家村做的熟药最好,谢大小姐做的药膳与酒楼里的不同。
宋老太太知道,孙儿是担忧她的身子,宋旻被抓,家中乱成一团,她也确实心中憋闷,提不起半点气力,更别提用饭菜了,于是就应承了。
她让几个厨娘在一旁帮忙,哪知道谢大小姐一个人就都做好了。
谢大小姐端了吃食又过来与她说话,渐渐地她就打开了话匣子,堵在心口那些烦闷也去了一些。
谢良辰道:“老太太,饭菜都做好了,您趁热用吧!”
宋老太太说了好一阵子话,感觉有了些胃口:“辛苦你了,又要做药膳,又要陪着老婆子说话。”
谢良辰笑道:“宋将军帮了陈家村许多,我们也不知该怎么感谢,听说老太太吃药膳,刚好我们懂得,自然要多尽心力。
今日上门才发现老太太待人亲切又热络,我喜欢与老太太说话。”
宋老太太听到这话,特意收起笑容:“我那孙儿对人疏离的很,他没有用官威压着你,强迫你前来吧?”
谢良辰向窗外看一眼,仿佛宋羡正在廊下偷听似的,她压低声音:“有,宋将军说,若我不肯来,就让人上门绑人,做不好药膳,就将我关押起来,再也别想回去见外祖母和阿弟。”
宋老太太用帕子掩住嘴,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对,这像是羡哥儿能做出来的。”
从外面进来的管事,刚要禀告大爷来了,不想却听到自家老太太和谢大小姐在背后“数落”大爷,整个人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怎么了?”宋老太太先发现端倪。
管事向外看了看:“大爷回来了。”站在廊下好一阵子。
宋老太太扬起眉毛:“他这是早就看好了时辰,猜到我们这里饭菜好了,才肯回家。”
说话间宋羡进了门。
谢良辰站起身向宋羡行礼。
宋羡看着祖母脸上的笑容,耳边还回荡着她方才那些话,让她来家中看来是对的。
在陈家村看到她与陈老太太和陈子庚说话时,他总是忍不住想到祖母。
她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能哄得了长辈,管得了小的。
宋老太太叹了口气,佯装埋怨孙儿:“小小年纪整日里板着脸,你坐在这里,屋子里的气氛都不一样了。”
宋羡又看向谢良辰,是啊,方才还欢欢喜喜地说笑,他一进门,她就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装的这么害怕,他是林中猛兽,还是阴差阎王?
第一百一十一章
约定
谢良辰感觉到宋羡的视线,于是抬起头来,要看看宋债主是不是另有吩咐。
“你看看,就是这样一张脸,”宋老太太道,“谁看着能吃下饭?”
宋老太太这话颇为应景儿,谢良辰差点笑出声,不过幸好她也是心志坚定之人,不会喜形于色。
宋羡看到她神情自然地再次垂头,但是那仿佛看不出端倪的眉眼间分明含着一抹笑意。
宋老太太转头吩咐管事妈妈:“给大爷在外间布菜。”
说完宋老太太看向谢良辰:“让他去外面,你陪着我在屋子里用饭可好?”
为了避嫌,宋老太太一句话就将孙儿赶了出去,谢良辰哪里还能推脱:“都听老太太的。”
“好。”宋老太太十分欢喜。
宋羡只好站起身向宋老太太道:“祖母多用些。”然后向外走去。
管事妈妈将宋羡送出去,在旁边笑着道:“老太太好久没这样欢喜过了,今天精神也好,还让谢大小姐陪着去园子里走了走,连我们都觉得热闹了不少。”
宋羡下意识地道:“不算……”与陈家村比起来,祖母这里算不上热闹,不过仔细想一想,陈家村能够如此,也是因为谢良辰。
管事妈妈没明白宋羡的意思。
宋羡也没有继续说下去,连他自己都不知晓,刚刚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宋羡道:“夫人来过吗?”
管事妈妈道:“夫人要过来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没有答应,后来老爷回来了,就将夫人唤走了。”
这些都是宋羡的意料之中。
走到外间坐下,宋羡端起茶来喝,下人忙着布菜,屋子里又传来欢笑声,却不知道又说起了什么。
两个人说话的声音很低,即便离得很近宋羡也听不清楚,但是一老一少的低语却让他的精神松懈下来。
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
宋羡看向守在门口的常安,常安心领神会,吩咐手下人:“在老太太院外守着,不管是谁前来都拦下。”前院都是老爷的心腹将领,一时半刻老爷脱不开身,能来的也只有荣夫人和二爷。
宋羡一日没有用饭,闻到熟悉的饭菜想起,顿觉腹中饥饿。
管事妈妈在旁边看着,心中愈发的惊讶,谢大小姐的手艺定然是不错,老太太用了不少不说,就连大爷都开始用第三碗饭了。
她在老太太身边这么久,第一次见到大爷如此。
吃过了饭,宋老太太让谢良辰扶着去园子里。
宋老太太道:“平日里用的药膳,那黄精又涩又麻,没有你带来的好。”
谢良辰莞尔:“这是我们陈家村自己炮制的。”
宋老太太到现在还觉得惊奇,一个村子能做到现在委实不易。
宋老太太道:“你们的熟药所做起来之后,就将药材都送去药局了?”
谢良辰摇头:“卖给药局的只是一部分,还要跟着商队卖去各地。”将来卖到海上,去更远的地方。
宋老太太侧头望着谢良辰那双明亮的眼睛,这孩子虽然是个女娃娃,但是能做大事。
宋老太太道:“我这身子骨不行了,要不然定要去陈家村看一看,瞧瞧你说的熟药所,还有你说的织机,我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说不得那织机我还会用呢。”
谢良辰笑道:“老太太那天心情好了,就让人知会一声,我来接老太太去村中。”
宋老太太不禁笑出声:“你啊。”没有说她的病得如何,反而提及她的心情,仔细想一想,她也不是病得动不了,就是一天恹恹的提不起精神。
时辰差不多了,谢良辰将宋老太太送回屋中,躬身告辞。
宋老太太道:“有空多来坐坐,陪我说说话。”
谢良辰应声:“每隔三天来一次,给您做药膳,您看可行?”
宋老太太今日不知第一次浮起笑容:“好,咱们就这样定下了,我在家中等着你。”
谢良辰再次行礼,慢慢退出了宋老太太的院子。
“大小姐,”管事妈妈追上来道,“老太太吩咐人准备了马车,府中的厨娘给村中孩子们做了些糕点,您一并拿回去。”
谢良辰忙道谢:“劳烦妈妈代我谢谢老太太。”
“都是小事,”管事妈妈道,“您能让老太太这么欢喜,这点答谢算不得什么,三天后府中会派车马前去陈家村接您……”
次次去陈家村接?
谢良辰忙拒绝:“劳烦老太太惦记,马车就不用了……”
话还没说完,宋羡的声音传来:“官药局才用了陈家村的药材,陈家村眼下不宜太过张扬,宋家的车马太过显眼,谢大小姐来府中,我会遣人暗中护送。”
管事妈妈听到这话才明白:“还是大爷想的周全。”
宋羡看着谢良辰接着道:“今日的东西我派人一并送回陈家村。”
谢良辰点头。
常安向管事妈妈道:“东西在哪里,劳烦妈妈带我去取。”
管事妈妈带着常安离开,旁边侍奉的下人,正迟疑着要不要上前引谢良辰出府,就听到不远处传来荣夫人的声音。
“让开,我去与羡哥儿说句话。”
谢良辰转过头去,影影绰绰瞧见了荣夫人的身影,她正欲躲避,宋羡高大的身影挡在她面前。
宋羡道:“从翠竹夹道走。”
谢良辰点头,正要寻路前行。
“今晚我有空。”
宋羡的声音再次从背后传来,谢良辰一愣正不知这话是何意。
宋羡道:“可以看看你拳脚功夫是否有长进。”
原来是这个意思,谢良辰点头应声。
宋羡要指点,她自然不能拒绝,但心中有些犹疑,他不是想起来醉酒那一拳,想要还回来吧?
谢良辰快步向前走去,还没离开院子,就听到荣夫人悲戚的哭声。
“羡哥儿,母亲求求你,救救你三弟吧!”
谢良辰转头一看,只见荣夫人跪扑到了宋羡面前。
在荣夫人的陪衬下,宋羡整个人看起来异常的冷漠。
这样的宋家,谢良辰不禁摇头,陈家村虽然一穷二白,却比这里要温暖的多。
走出宋家大门,常安带着人等在门口。
瞧见马背上的几个食盒,谢良辰几乎能想到这些东西拿进村子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选
谢良辰被送回陈家村,陈子庚也才从东篱先生院子里出来。
陈子庚走了之后,李佑才亲手沏了一壶茶,去书房里与先生说话。
屋子里放着炭盆,东篱先生靠在木椅上,端起茶来喝,茶水中有一股淡淡的陈皮香。
东篱先生心中一暖,子庚今日带来了他阿姐做的蒸肉,恐怕他吃完胃口不好,特意拿了一罐陈皮茶。
这些东西都是谢大小姐亲手做的,可见那孩子心思多细腻。
东篱先生看向李佑:“人抓到了,但是将辽人的眼线和奸细都找出来不容易,而且这其中恐怕并非只有辽人。”
李佑应声:“好在宋羡对北方和宋家军熟知,这次才能这样顺利。不管是重新挑起与辽人的战事,还是前朝余孽或者横海节度使,北方落入他们其中一人手里,都会再次陷入多年战乱之中。”
听说了奸细的事,虽然他和宋羡提前有所准备,但现在想一想难免还会后怕,一旦控制不住,发生了兵乱,随时都可能迎来更大的动荡。
东篱先生道:“你也不要着急,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光是北方,其他地方就太平了?还要慢慢来,但前提是这里要有个合适的主事人。”
李佑听着东篱先生的话,微微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从前,他坐在先生身边听先生讲天下大势。
先生说的很对,他要做的并非是将所有事来龙去脉查清楚,而是要寻个能处置这些事之人。
只要北方有他在,就不会出差错。
李佑道:“先生是否也看好宋羡?”
东篱先生道:“不用问我,你自己不是已经看清楚了吗?”
经历了一桩事,就能将一切看清楚,不管宋启正带兵多少年,他都不如长子宋羡,更何况这次宋旻私通辽人,不管宋启正是否参与其中,皇上都会对他起疑。
李佑拿定主意:“回京之后,我会力荐宋羡。”宋羡即便不能一举坐上节度使之位,但可以让宋启正分出一半给宋羡戍守。
东篱先生仍旧品茶,仿佛李佑的话并没有入他的耳。
李佑接着道:“先生真不与我入京?”
东篱先生又喝了一口茶,门口那盆刚刚燃尽火的炭炉里忽然发出一声轻微的响动。
东篱先生笑道:“快,我的栗子烧好了,定是子庚那孩子临走之前埋进去的。”
李佑忙起身去炭火中刨栗子。
忙忙碌碌将栗子剥好送到东篱先生面前,李佑笑着看先生:“先生留在这里也很好,京中的事交给徒儿,徒儿只要知晓先生好端端的就心满意足了。”
东篱先生从李佑手心拿走热热的栗子,然后伸出手摸了摸李佑的头顶。
这么大的人还被摸头顶,李佑却没有半点的不自在,反而觉得踏实,他的高堂早就不再世上,他心中亲近的长辈唯有先生。
现在他还多了一个背着小挎包跑来跑去的小师弟。
……
谢良辰将从宋家带回来的点心摆在桌子上。
点心样式虽然不多,但多做得精致,堪比大酒楼里卖的那些。
陈家村的孩子们连街边的枣糕、豆糕都没吃过,更别提盛满了肉馅的酥饼和带着桂花香气的方糕了。
“这方糕比雪还白。”黑蛋忍不住赞叹一声。
陈老太太看着村中的孩子们都到齐了,陈子庚仔仔细细地数了糕点的数目,每个人分不到两个,但是可以换着吃。
“一人一块,”陈老太太道,“都洗干净手再来拿,从年纪最小的拿起。”
剩下的就给村中年长的老人。陈老太太心中算计着,吃一块少一块,让她们吃吧,就像赵氏,眼看只能熬过今年了,以后陈家村再出息,她也不能跟着享福,现在好的紧着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