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谢良辰话音刚落,只能宋羡的声音响起:“我祖母气阴不足、肺热燥咳加之有血虚之症,家中也做这样的药膳,”言下之意,他经过思量,仔细想想也没错,宋羡本就不是冒失的人。
既然如此,谢良辰也就无话可说,不过她依旧没挪动脚步:“可能要多等一会儿,羊肉没了。”
她哪里知晓还要再炖一锅,买来的羊肉仅够做一次的。
宋羡看向常安,常安忽然额头有些冒汗,他以为谢大小姐再来会炖鸡汤,于是在院子里养了鸡,哪里想到这次会用羊肉。
常安忙道:“我让人去买。”可惜院子太小,要不然他真想将外面能看到的家畜都养着,以备不时之需。
谢良辰看向宋羡:“我还带着一些黄芪,用当归、沙参、黄芪炖鸡也好,只是宋将军和程大人今日吃了不少药膳,再做出来也要少用。”
宋羡没有拒绝:“去做吧!”
谢良辰快步走出屋子,面对一个走一步看十步的人,没有点准备如何能应付?鸡肉比羊肉容易炖烂,她逗留的时间也能短些。
村子里还有不少事等着她,能早走片刻也好。
等到谢良辰离开,程彦昭才从大碗中抬起脸,他狐疑地看着宋羡:“你真的还想吃?”
宋羡不去理会程彦昭,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了公文:“吃饱了就过来议事。”
……
灶房中,谢良辰看着锅中翻滚的鸡汤。
炖完了羊肉又炖鸡,这若是让外祖母知晓了,不知会有多心疼。
谢良辰一边看着灶火,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算筹,等到院子里的蛤蟆都晾干,田家的商队也该离开镇州,所以在那之前,他们要尽量收更多的药材。
田家商队走了之后,收药也不能间断,药商收到消息的前几日尤为重要。
谢良辰用勺子去盛鸡汤来看,鸡汤奶白,鸡肉软糯,药力也都炖入汤中。
总算是做好了。
谢良辰正要去知会常安,刚好瞧见书房的门打开了,宋羡从里面走了出来。
宋羡吩咐道:“备马,我们要去一趟祁州,明日一早还要赶回来。”
程彦昭拉着一张脸,他就不明白了,宋羡哪里来的这么多精神,这一来一回,他吃的可能还没有消耗的多。
谢良辰背上了竹篓,早知道宋羡要走,她也不用留下来备饭食。
这样思量着,谢良辰上前向宋羡行礼。
宋羡转头看了看灶房,目光经过谢良辰时,在她那纤弱的身影上略微逗留片刻,然后抬脚向外走去。
片刻之后,常安去而复返:“谢大小姐,我们都走了,灶房里的东西来不及处置,您若是不嫌弃就吃了吧!”
谢良辰想到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鸡肉。
常安继续道:“吃不了的话,让常悦帮您拿回陈家村。”
常安说完,谢良辰看向宋羡离开的方向,这是宋羡吩咐的?该不会让她煮这锅之前,宋羡就想好要让她带走吧?
心中牵挂陈家村,却又不肯说破。
这样的债主似是也没有她想得那么不近人情。
……
宋家。
宋老太太听说孙儿让人送来饭食给她,她本没什么胃口,看在孙儿的面子上还是让人盛一小碗给她。
管事妈妈笑着道:“大爷说了,很好吃。”
宋老太太脸上一闪惊讶:“羡哥儿还会夸赞吃食?”这些年不要说夸赞,就是能坐在那里,好端端的吃顿饭都很少见。
宋老太太心中想着孙儿,这样一欢喜,好像也有了些胃口:“快给我尝尝。”
管事妈妈应着去端碗。
一块炖的软烂的羊肉入了口,没有半点腥膻的味道,肉丝微微发甜,回味时带着些许药香,不似平日里那些药膳到了嘴里就让人觉得苦涩。
宋老太太连连点头:“怪不得我孙儿说好。”
管事妈妈见状也跟着欢喜:“既然对了口味,老太太就多用些。”
宋老太太让管事妈妈劝着吃了小半碗,虽然与寻常人想比吃的仍旧不多,但也足以让人惊讶。
荣夫人前来请安时,都看出宋老太太的心情好了不少。
荣夫人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如被刀割,她两个孩子落得这样的境地,做祖母的居然一点都不心疼,反而十分受用。
老太太眼里果然只有宋羡。
荣夫人不敢表露出异样,老太太旧疾缠身,想来也熬不过几年,不能永远护着宋羡,到时候侯爷要将嫡长子逐出家门,也就没人能拦着。
……
几日的功夫陈家村就建起了几个大仓廒。
院子里的草药全都堆放进仓廒之中。
谢良辰看着眼前的仓廒,田家的商队也准备的差不多了,衙署那边也找到了文吏,陈咏胜与田承佑昨日去做了文书。
文书三份,陈家村、田家各一份,还有一份衙署留存。
田承佑以看蛤蟆油为借口来了几次,终于一切都准备好了,田家商队天不亮就将和货物搬上马车。
这次的货物,田承佑对外说是田家多年囤积的旧物,田家商队经营多年,外面的人听到这样的说辞也不疑有他。
实际上骡子车上拉的都是药材,而这些药材一部分是由陈家村的人每日以卖药为借口,偷偷送入田家,还有一部分田家买走蛤蟆油时,一起搬上了车。
商队离开镇州城时,田承佑表面上看不出端倪,手心中却捏了一把汗。
直到巡城将士放行,田承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事情到这里,他也该明白,宋羡将军有意放他离开。
田承佑想不出宋羡将军此举的缘由,或许是因为不想要那些商贾盘剥民众?
突然之间得到这样的认可,就像从天而降的一道光落在他的肩膀上,拨开周围的阴霾,将眼前的路途照得更亮了。
田承佑忍不住露出笑容,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接下来就要看他的了。
田家商队离开的第五天。
苏大太太坐在堂屋里,听管事禀告。
“陈家村还在收药,”管事道,“我算过陈家村卖药所得的银钱,按理说早该支撑不下去了。”
第六十二章
无法阻止
苏大太太脸上露出几分诧异的神情。
“都算清楚了?”苏大太太道,“他们不是还卖给酒楼不少药材?”
谢良辰卖的是制黄精,这种药本就贵。
“算了,”管事将手中的账目拿给苏大太太看,“要么是有人私底下给了陈家村银钱,要么这里面另有什么原因,光靠他们跟纸坊、酒楼的生意,凑不出本钱来大量收药。
陈家村收药时间久了,消息也就传了出去,现在就连定州附近的村子都有人来镇州打听陈家村的消息。”
管事再也等不下去了,这才急匆匆地来见苏大太太。
去年北方还有战事,他们收上来的药也比今年要多,如今还开了两个药铺,若是还不如之前,怎么也说不过去。
苏大太太思量着,接下来该怎么办更好。
管事忍不住道:“要不然咱们也按陈家村那样收药,虽说药价高一些,总归能将药材收上来。”
苏大太太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今年这么收了,明年呢?以后呢?北方的苏家药铺这样做,其余的药铺怎么办?”
而且苏家与其余几家药铺都说好了,他们要坚持住,不能因为陈家村就改了章程,整个大齐那么多药铺,陈家村算得了什么?
苏大太太斟酌片刻终于道:“就算要像陈家村那样收药,我们苏家药铺也不能做第一个。”
苏大太太的娘家哥哥林守业已经在祁州县任上,苏大太太前几日去见了哥哥,听林守业一番话,她才下定主意,无论如何眼下不能焦躁。
宋羡向朝廷请命要在北方开设官药局,官药局要怎么做没有人清楚,大齐之前从来没有朝廷出面做药局。
谁来做?要怎么做?能不能做得成,谁也不知晓。
镇州出事之后,宋家父子不和已不是什么秘密,宋羡为了与他父亲争权,不惜用拿建立“官药局”来向皇上请功。
陈家村很有可能是宋羡拿来投石问路用处的,他们这些开药铺的,若有谁坐不住,就会陷入其中,成为宋羡手中的棋子。
所以哥哥说的很对,她不能松口,让苏家药铺就此低头。
哥哥还说横海节度使并不喜欢宋羡。
北方除了宋家之外,还有横海节度使手中也掌握着兵权,宋家真的乱了,横海节度使定会出手。
苏大太太权衡利弊之后,下了决定:“再等等看。”
镇州药商各怀心思,他们这样一等,田家的商队就出了邢州,田承佑与陈咏胜商议过,他们会径直前去大名府。
一路加快脚步不敢停歇,终于到了大名府,田承佑将骡车上的货物搬下来送到药铺中。
“您看看这药怎么样?”田承佑笑着看向药铺掌柜。
药铺的高掌柜看到田承佑,先是惊讶,很快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快一年没见到你了,听说北方打了胜仗,我就在想,别人我不知道,你田承佑定然会来,你与旁人不同,你是硬骨头。”
田承佑听到这话,眼睛更亮了些。
高掌柜道:“这次送来什么药?”
田承佑道:“都是好药,镇州今年的药材。”
听到田承佑的话,高掌柜不禁道:“快给我瞧瞧,今年还没人卖北边过来的药材。”
田承佑早就热络地将木箱从骡车上搬下来,木箱子放在高掌柜面前,田承佑亲手将箱子盖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黄芩,这些黄芩都经过了处理,只留有能入药的主根。
田承佑将木箱里的黄芩都倒在桌子上,箱子底部基本没有渣滓和泥土,这药材异常的干净,简直就能直接送入药铺中。
高掌柜看向店外的骡子车:“车上还有别的药?”
田承佑颔首:“有。”
高掌柜道:“也都处置成这样?”
田承佑道:“所有药材都是如此。”
“好,”高掌柜笑道,“你带来的药材,我每样都要留,尤其是黄芩、柴胡、知母、远志我要多留。”
说完这话,高掌柜伸手拍了拍田承佑:“田兄,不过才一年未见,你就又长了本事,这些药是从哪里收的?”
田承佑笑道:“这药不是我收的,收药的是镇州的一个村子,陈家村。”
高掌柜道:“你说是村子里的人采药?”
田承佑仔细地将陈家村收药的法子告诉高掌柜:“镇州采药的人比往年多拿了不少银钱。”
高掌柜听后十分惊讶,没想到村中人还能与药商抗争。
高掌柜将田承佑迎进后院,伙计置办了些酒菜,两个人边喝边说。
“你也知晓我们北方的情形,”田承佑强忍着心中的酸涩,但是几杯酒下肚后,他一双眼睛通红,“我这次能来走商,也是依靠陈家村。”
说完这话,田承佑说什么都不肯再喝,免得会酒多误事:“我们就在大名府逗留两日,如果还有剩下的药材就再向南行,陈家村的人信我,没有收我药材钱,可我心里惦念着,要早些将银钱给他们拿回去。”
高掌柜也跟着心中酸涩,他伸手拍了拍田承佑:“我带你去别的药铺问问,你们送来的药材好,价钱反而比去年还要低些,大家看到哪有不买的道理?只不过他们还等着去北边的药商前来。
你自己上门恐怕一时半刻见不到主事人,我与你一同去,将你们的药材也送去一些,让他们亲眼瞧瞧。
谁也不是傻子,既然有更好的药材,何必要等那些药商。”
田承佑听到高掌柜的话,心中说不出的感激。
高掌柜留下了他需要的药材,又带着田承佑敲响了别人家的药铺。
田承佑一路向南走,骡子车上的药材越来越少,不过骡车不会空着,等回镇州时,车上也会拉满南边的货物。
青州客栈中。
靠窗旁坐在一个身影,他身姿挺拔,眉如墨画,灯光映照得他的脸颊如玉般明亮。
他正仔细地看着桌子上的药材。
半晌苏怀清抬起眼睛:“问清楚了,这些药材是从镇州来的?”
身边的管事低声道:“我去问了几家药铺,都说是镇州陈家村卖的药,不是我们苏家百济堂的。”
镇州,陈家村。
苏怀清想到母亲让人送回苏家的信函,陈家村不就是谢大小姐外祖母家吗?
第六十三章
不一样
大齐的药商很多,但是一个村子卖药还是第一次。
苏怀清光从眼前的药材上就能看出,陈家村有懂药材的人,或者有一个对药材十分了解的人在帮陈家村。
而且这个人瞒过了许多药商,先一步将药材运出镇州,可见十分厉害,不管是收药、处置药材,还是托付商队,只有对这些都十分了解的人,才能做到这一步。
管事道:“大爷,要不要让人去问问大太太?”
苏怀清摇头:“不用问了,与大名府的药铺说一声,让他们尽量多买陈家村的药材。”
管事这下不明白了:“大爷,您此举是为何?”让大太太知晓,恐怕要发怒。
苏怀清道:“晚了恐怕收不到今年的好药,马上就要入冬,会大量用到北方的黄芩、柴胡,就算今年收药赚不到银钱,也不能让药铺缺药。”
眼前这样的好药,价钱便宜、品质又好,谁会不想要?就算现在苏家重振旗鼓,想要在药材上超过陈家村也是很难,而且苏怀清了解母亲的脾气,既然她在镇州迟迟没有消息,那就是另有打算。
让他去问母亲的打算再做应对,到时候一切都晚了,虽然现在已经迟了,亡羊补牢总还能减少些损失。
提及收药,苏怀清道:“找到运送陈家村药材的商队问问看,陈家村今年是如何收药的?”
管事虽然看不透苏怀清的思量,但大爷一向能审时度势,照大爷的吩咐去做总不会有错。
管事退了下去,苏怀清也将面前的药材收好。
苏怀清又想起那位与他有婚约的谢大小姐,他得到消息将谢大小姐救下送回镇州,本欲等到谢大小姐醒转之后再离开,却因为收到祖父的信函不得不赶回苏家祖宅。
祖父的病情刚有好转,母亲就托人送回消息说谢家给了退婚书,这退婚书是怎么来的,他与祖父心里清楚。
苏怀清抬起眼睛看向窗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与谢大小姐素不相识,但既然谢家对祖父有恩情,他愿意与谢大小姐完婚,日后也会好好待她,现如今苏家失信于人,就算谢家、陈家人都不在追究,他们愧对谢大小姐的父母双亲。
苏怀清已经拿定主意,等将身边的事处理妥当之后,他会前去镇州向谢家、陈家长辈赔礼,如果他们愿意继续婚约,他绝无二话,若果然不愿,他会设法补偿。
却没成想他人还没到镇州,先听到了陈家村的消息。
苏怀清收回思绪,翻开桌上的账目,等到天将黑时,管事又带回了消息:“听说这陈家村卖药材之前,还跟纸坊有了生意。”
管事将从笔墨铺子买到的纸张交给苏怀清:“这是镇州、祁州造纸坊新出的纸张,如今衙门里都用这样的官纸。”
苏怀清看着手中的宣纸。
管事接着道:“镇州、祁州造纸坊用到的两味药材都是陈家村卖去的。”
管事说到这里吞咽一口,润了润嗓子:“之所以衙署会让陈家村做成这笔买卖,那是因为这造新纸的方子是陈家村给的。”
苏怀清目光微深,他离开镇州的时候没听说过新纸,也不知道陈家村收药材之事,前后还不到两个月,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
管事看苏怀清没有反应,忽然发现自己漏说了话:“大爷,献方的人是陈家村的,是那位谢大小姐。”
谢大小姐?此时此刻苏怀清脑海中那因为受伤可怜、无助的谢良辰,忽然换了副模样。
……
陈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