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这里挺古老的,一看就是那种有上百年历史的老镇子。也许这里每个人都有故事,也许这里每一块石头都有历史。
一个瓦片一块砖,一棵一棵上百年的老树,弯弯绕绕经历着沧桑。
也许人是这个世界的过客,而这些建筑才是主宰者。
童心没有行李,只背了一个背包。
他把所有的东西都留在那栋别墅里,之前的那个他,也死在了那里。
他迷茫过颓废过,也想过一死了之。
他放了一浴缸的水,想要淹死自己:
一秒,
两秒,
……
你见过死吗?
你知道人即将死亡时,脑子里会浮现什么?
不是安琪,也不是叶以安,不是童年更不是他的父母。
而是一团亮光,越来越刺眼,他试图看清前面的东西,可他睁不开。
他拼命的挣扎,直到得到了喘息。
他活了,是上帝把他救了回来。
他不该死,命不该绝,他可以振作,最起码好好的活下去。
他看着眼前的一切,重生不就是如此吗?
所以,他放下了所有的执念,找到让自己活下去的信心。
他看着周围的古老的阁楼房,一位老奶奶坐在门口。
她的头发是白的,带着一个十分别致的发簪。
发簪也很古老,但看上去很精美。
“奶奶,请问这里有没有房子出租?”
他喜欢这里。
死气沉沉的镇子,好像并不介意他这么阴郁的人。
老奶奶慈眉善目,虽然上了年纪但看上去气色很好。
“我家楼上可以住人,你要是不嫌弃可以住下。”
童心看了看,她这个阁楼临街。
前面是一条河床,再往前能看到前面的大山。
森林茂密时不时还冒着仙气,烟雾缭绕位置确实不错。
“好,那我先给您房钱。”
童心掏出钱夹,可老奶奶压住了他的手:
“不必了,我一个人住,年纪大了上不了楼,空着也是空着。”
老奶奶拄着拐杖带他往屋里进:
“喏~这是楼梯,这里也有厨房,你可以用。”
童心被触动了,有一种暖在流动。
他们素不相识,但往往这样的,人才能治愈一些人。
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也许爱无处不在。
老奶奶又拄着拐杖进了屋里。
这个镇子像她这样的老人,还有一些,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年轻人。
空巢老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童心上了阁楼上,一定很长时间没有住过人了。
除了生活用品都齐全之外,满是灰尘。
老奶奶腿脚不好,看样子确实很久没来过了。
他放下背包,然后将整个房间都打扫了。
看似平常无奇的工作,足足干了一天。
窗外夕阳西下的美景,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汗出透了,脑子才会放松。
他下楼的时候,老奶奶正在吃晚饭。
一碗杂粮粥和一碟小菜,旁边还有几片腌制的腊肉。
“孩子,厨房里有碗筷。”
她为他准备了晚饭,虽然都是寻常的饭菜但确实暖人心。
童心愣了一下,那个时候他感到了诧异,是意想不到的那种。
饿了,坐了好几天的火车,今天打扫了一整天也没吃上饭。
他从来没吃过,如此简单却美味的饭菜,那个味道至今他还记忆犹新。
如果说他重生之后的第一次治愈,那一定是这位老奶奶。
她话不多,但总是能暖人心。
她没问童心的过往,关于他为什么来,从哪来,包括他要待多久。
像是冥冥之中有人安排了一样,关键的节点遇到这样一位老奶奶。
平时她很少吃腊肉,上了年纪消化不掉。
这些腊肉是她特意为他切的,可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
她慈眉善目的样子像他的奶奶,可他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奶奶。
他的爷爷奶奶早就死了,当然和他的父母一样,是社会底层的人。
奶奶给他夹了两片腊肉,放在他的碗里。
童心看了看,那一刻他觉得世界都变了。
重生之后,好像他的世界变得简单又纯粹了不少,看似平常的举动,完全让他变了一个人。
他们谁都没有说话,他低着头只顾着往嘴里塞,那是他吃过最香的腊肉。
一滴泪落在桌子上,一滴泪落在他心里。
月亮慢慢爬上来,这里的星星很多,是之前没有出现的那种多。
从来没发现居然有这么多星星,而且每个都对着他眨眼睛。
他靠着窗边,听着水流。
今天很神奇的没有内耗,也没有想起那些让自己烦心的事。
在这个镇子,他只需要做自己。
|
这个镇子很古老,只有简单的通电。
没有天然气和自来水,大家用的都是煤气,还在挑水。
奶奶岁数大了,之前她一个人的时候只能用一个小桶,每次拎半桶水。
前面的河可以洗衣,但不能食用。
他们要去村口处的一个井打水,全镇子上的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
所以说,这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走了,只有那些不想离开的才留了下来。
去哪?
哪里都不是家。
童心来了之后每天都帮奶奶打水,还担任起做饭的职务。
他做的饭都比较清淡,也是为了照顾奶奶。
后来他们慢慢熟悉了,两个人像祖孙一样坐在门口,看日出日落,闻花香听鸟叫。
奶奶姓殷,是后来他知道的。
童心从最开始的行尸走肉,变成慢慢对生活有了向往,奶奶也变得没那么孤独了。
他们两个相差了大半个世纪,但好像却是一类人。
他们谁都没有问过往,像是两个抱团取暖的人。
“奶奶,我去林子里找些竹笋尖,回来给你炒腊肉。”
他常常变着花样的给奶奶做好吃的,哄着奶奶开心。
当然,也是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她伸出了臂膀为他治愈伤口。
她的无私值得回报。
“早点回来。”
“嗯。”
奶奶看着他向林子走去,就好像看着一个人一点一点站立了起来。
这里的人都有故事,一块砖一片瓦,更何况她?
第264章
回忆。
老奶奶叫“殷婉淑。”
她是土生土长的石巴镇人。
年轻的时候十分漂亮,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
出生在书香门第,家里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他们家在这个镇子上,算作中产阶级,虽不是特别富裕,但也是自给自足的。
她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样貌清秀,举止也端庄。
她在一家女子学校读书,学校离这个镇子有点远,通常要经过几个村子。
这里的山路很难走,弯弯曲曲的山路,要经过两个时辰。
两个哥哥都在前面,那个镇子的商铺里工作,姐姐在一家染布坊。
那个世道不太平,文人墨客抵不住温饱问题。
父亲以前是教书的,但他们看起来并没有承接他的衣钵。
时局动荡,他们位处最偏远的小镇子所以才勉强不被波及。
“听说外面打起来了?”
殷婉淑是家里最小的,也是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
她认为世界就是书中所说:
彩凤迎春舞飞篇,锦衣华服尽盛年。
大哥殷水北很少回来,今天是特意买了一些补品回来给父亲补一补。
大哥为人忠厚老实,在商铺里是一个小主管,也受老板的信赖。
他看了看殷婉淑:
“现在外面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你呀少出门。”
大哥的语气越来越像父亲,她看到的世界可不是这样的。
“可他们会来打这边吗?这里没有什么可争的。”
殷婉淑18岁,可心思单纯的像是11岁。
她可知军阀的残忍,不错杀任何一个无辜的人,因为所有人都有罪。
为了争地盘,多少个老百姓都白白牺牲了,这里虽偏远,但也不能保证不被波及。
“军阀要的是,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地盘,你还是乖乖听话别瞎跑。”
大哥唠唠叨叨的。
他整天在镇子的商铺里,没出什么事,反而她在村子里会有危险?
“哦~知道了。”
殷婉淑嘴上答应着,其实心里一千个不服,一万个不服。
看着大哥从包里掏出一个袋子:
“嗯~”
她最喜欢的蜜饯?
殷婉淑嘴角压不住的上翘,每一次大哥回来都会给她买好吃的。
栗子糕,雪花酥,蜜饯或者一些好看的小手绢。
看着她眉开眼笑的样子,大哥的嘴角也不由自主的上翘。
她是生活在有爱的家庭里,大哥对她好,二哥也是。
二哥殷水南在,镇子上的另一家商铺。
平时他也会抽空回来,当然每一次也会带好吃的给她。
如果说她喜欢哪个哥哥的话,那她一定说更喜欢姐姐。
姐姐大她三岁,现在在一家染布坊。
这家染布坊是规模最大的布坊,整个通往北方的布料,都需要在这里进行加染。
姐姐殷婉霞在里面做工,通常都是一个月才回来一次。
但每次回来都会给她拿回来,好看的布料,然后带她去镇上的裁缝铺做衣服。
按殷婉淑回忆,她的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她们的父亲对他们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人正直,善良淳朴。
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母亲提前离世,在她很小的时候。
但她并不缺爱,因为哥哥姐姐都可以照顾她,给予她足够的爱。
|
殷婉淑每天都要早起两个时辰,因为要走山路才能到达学校。
清晨的空气是最好的,湿漉漉的丛林偶遇一只小鹿,它探出头,好像好奇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