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4章

    在场答对的听到这个答案,差点眼前一黑,脑血管蹭蹭蹭往上胀。

    脸红是不可能脸红的,尉迟敬德大嚷着嗓门:“回足下,尉迟老黑是这个水准,不会是不会!但是!没有交空白的卷子啊!”

    “你这个回答简直有辱斯文!”裴矩吹胡子瞪眼,瞪着眼睛好像凶的样子,“么不答,你说你这回答得像话吗!”

    平白让山鬼看了笑话。

    尉迟敬德抓了抓头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不像话了?”他一梗脖子,“对不对是脑子问题,写不写是态度问题!这态度还不够端正?”

    眼看着吵起来了,一帮文臣一帮武将赶紧一边拦一个,李世民更是直接掐断话题,问山鬼:“不知道……”视线有些隐忍地瞥了一眼桌上的虫子,“等需不需吃那些虫子?”

    “是竹虫。”

    “哪个竹?”

    “竹子的竹。”

    “竹子里居然还会长虫子,奇哉怪哉!”

    “秦王,你莫不是在转移话题?”

    李世民眼神游移。他也有些怵,万一山鬼说是他们没过关呢?

    山鬼筷子挑了一根白虫子,故意慢悠悠在李世民面前晃。“转移话题也没。你们输了。”

    祂精准地说出答对的数答错的数——明明山鬼没有过那间房。

    李世民也不会去查证数对不对,绿着脸:“生吃?”

    山鬼将筷子一甩,竹虫恰到好处地落李世民锅中。“不。”祂伸了个懒腰,往藤椅椅背一靠,筷子不甚礼貌地指着李世民,“请吧,秦王。”

    李世民咽了咽喉咙,等了许久,才小匙子自火锅

    中捞出那熟透的竹虫。

    白白胖胖的一滩软在匙面上,汤水晶莹在表皮,然而李世民一点食欲都没有。一双眸子扫视周围,“都自己动手煮吧。”

    其他大臣瞬间僵直了身体,一句“打扰了,告辞”差点脱口而出。在自家顶头上司威逼的视线下,不情不愿地将竹虫丢锅底中。

    礼部尚书李孝恭咬牙切齿:“别让知道,是谁答错了。”

    尉迟敬德一个激灵,悄悄退出群。

    裴矩幽幽地说:“别不知道,但是,前面还有个‘一个皇帝’呢。”

    所有齐刷刷向尉迟敬德看去,把他盯在原地。笔下文学

    尉迟敬德感受着四面八传来的“好小子,们现在吃竹虫,绝对有你一份‘功劳’”,后背升起一阵森然寒意。

    “吃竹虫可以!”尉迟敬德猛然拔高声音,“但是谁能告诉,正确答案是什么?总不能让白答题了!”

    这是明摆着在转移话题,还是有文官上当,接了话:“卫太子是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许太子是汉宣帝刘询的太子刘奭,窦太主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公主刘嫖。”

    李世民佯装没看到匙里的竹虫,也是真的松了一口气,“太好了,许太子没答错。”

    他那时候记得卫太子的称呼是因为生母卫子夫,窦太主的称呼是因为生母窦皇后,许太子不太记得,不过他按着记忆力汉朝皇后的姓一个个扒过去,最后敲定了答案——应当是皇后许平君所生嫡子。

    答错的头皮一阵发麻。纷纷杂杂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怎么卫太子会是刘据啊!他不是应该叫刘太子——再不济,汉太子吗!”

    “还以为‘卫’指的是卫国呢!”

    “完犊子,都是胡乱填一个名字上去,比如卫青,许昌,窦姬。”

    “好家伙,许昌,窦姬也算了,卫青你是怎么有胆子填上去的?”

    李世民趁着别正热闹议,偷偷地,偷偷地,倾斜匙子,试图把竹虫倒掉,假装自己吃了。

    他眼角余光注意着山鬼,竹虫“啪”地倒到他衣襟上,随之而下的还有薄薄一层汤汁。手正把竹虫拂下去,山鬼似乎侧头,李世民迅速正襟危坐,一口咬住勺子,手掌极为自然地扣在竹虫上。

    山鬼没有动静,好似才的动作都是错觉。

    李世民松了一口气,迅速拍掉竹虫,才放下之前还警惕着的心神,忽然感觉腰戳了戳,低头,只见两根藤蔓,一根托着那条竹虫,另一根还像手一样向他挥了挥。

    “……”

    李世民抬头,见山鬼饶有兴趣地盯着他,也不知看了多久,看没看到……哦,瞧这根藤蔓,肯定是看到了。

    正当李世民想说什么时,山鬼又移目光。

    祂说:“汉时,皇子系母姓。”

    神明话一出,场面登时一静,唯有尉迟敬德啧啧称奇:“还有皇子从母姓的?还以为只有赘婿之子女才会从母姓。”

    魏征说:“汉时习俗罢了。”

    李世民听到这话,几乎是把躺了竹虫的匙子扔到一边,拉着长孙皇后的一只手,又向着李承乾招手,“快来,朕的长孙太子!”

    群臣无不惊悚。

    汉朝母系是什么地位,汉朝

    之后母系又是什么地位?他们陛下这是在公然提升长孙皇后的地位,一如他以往对长孙皇后家族的优待。

    青霓扫了一眼李世民握着长孙皇后的手,几乎想叹气。

    李世民再如何当明君,他也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男,在他眼里,长孙皇后是“爱妻”,后宫其他妃嫔不过是妾,是“配役之口”——也是籍没宫的罪犯家眷,哪怕从罪成了他的妃嫔,他的贵族思路也让他看不上这些的血统。笔下文学

    ——这不能怪李世民,他只是拘束于时代性,没有那个意识,历来都说明君爱民,但是,妾通买卖,妾是物品可以赠送于,杀妾招待客吃肉居然是美谈,从来没说过,妾也是他的民。

    封建社会,阶级分明,妾没有权。

    “系统,你说如果拿出活字印刷术,然后,工匠不识字,李世民会让自己的妃嫔去辨字,排版吗?”

    系统不假思索:“当然不会。”它惊异地问:“宿主,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李世民是贵族,在他眼里,哪怕是出钱聘士子,也不会考虑让自己姬妾去做那种事啊,他丢不起那个。”

    “也是。是瞎问问。”青霓又看了一眼李世民。

    希望……希望她针对李世民性格想出来的办法,能达到她想的结果。

    青霓收拾了一下心情,按照顺序,准备先始说安史之乱。

    首先,山鬼对安史之乱是没有同情心理的,祂笑着,揶揄地说完这段历史。

    “秦王。”

    山鬼口了,李世民看到山鬼瞥他,以为是在瞥那没吃下去的竹虫,连忙把熟竹虫塞嘴里,没有咽下去。

    看那眼珠子滴溜溜转,肯定是想找机会再吐掉。

    “想知道你们唐朝鼎盛时期,有多少口吗?”

    李世民脑里冒出一个在他看来匪夷所思的想法,“是超……”

    他一时间忘了嘴巴里还含着竹虫,说话时,咕咚一声生吞了下去。

    李世民:“……”观音婢!水水水水水水!

    李世民辛苦地强忍着没有吐出来,接过长孙皇后递过来的水碗,一口干完,仿佛无事发生,继续问山鬼:“大唐口,有超过隋朝八百万户的数量吗!”

    青霓想了一下她看过的数据。

    唐朝史学家杜佑认为天宝年间,大唐巅峰口为……

    “一千三四百万户。在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

    超了隋朝五六百万户!

    这个念头在贞观君臣脑中一掠而过,紧接着,惊涛骇浪的情绪席卷了所有。

    惊喜,茫然,诧异……像梦一样,他们一直在为超越前朝而努力,现在冷不丁听到陛下的曾孙达到了他们的目标,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李渊眼里含着泪光,颤巍巍地站起,对着山鬼深深鞠了一躬,“多谢。足下不知,此事对大唐有多重。”

    他们怕大唐也二世而亡,怕终大唐一朝都达不到隋文帝皇之治的高度,怕对比之下,百姓更怀念隋朝。

    李世民涎着脸,一屁股坐到山鬼不远处,眼巴巴看着祂,“能再多说一点吗?”

    山鬼似笑非笑:“怕说多了,你们受不了。”

    李渊连忙口:“受得了!受得了!再鼎盛们也受得了!”

    没有认了解过开元盛世那段历史人,不知道它究竟有多鼎盛。

    比如,那时候出现了共享单车——哦,不是,共享驴车。每家店都有,租给客人骑乘,这从侧面反应出来那时候旅游业有多发达,达官贵人家般都自己有坐骑,会租这个,大多数是中下层人,假如不是米粮充足,人安居乐业,又怎么会有心思旅游?

    很多对于历史研究,都会从供需系入手,这最能体现个朝代百姓过得如何。共享驴车多,证明旅游人多,店家才会推出这份业务——养驴也要花钱啊!旅游人多,证明开元年间百姓过得至少相对来说还行。

    百姓过得相对来说还行,是侧面证明了开元盛世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准确性,那可是京都米价!

    甚至,安史之乱后,唐朝元和末年,京都乡村小农家庭,每年除各项支出,能有九百六十三文左右盈余,可想而知,安史之乱,大唐开元盛世有多昌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之诗,与史料完全能印证,“诗史”之说,绝非谬赞。

    文有“圣仙佛魔”,武有“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及时,繁茂昌隆。

    “收复交趾,击败吐蕃,灭大小勃律,与大食争夺宗主权与势力范围,回鹘、渤海、南诏归为大唐属国,吐蕃、新罗为大唐藩国,契丹、奚、室韦等部族臣服,波斯、昭武九姓国、阗国自愿纳地成为大唐府州。”

    随着山鬼娓娓道来,贞观君臣时而呼吸急促。时而激动得涨红脸面。

    说到“米斗不至二十文”时,李世想象了下那时候间盛景,家家户户有余粮,百姓和乐,喜爱之心更抑制不住。

    说到唐玄宗武功,场武将神情越来越狂热。说到文治,场文臣听得血脉偾张,全身上下毛孔里仿佛蒸出酒气。

    他听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时,敲着酒盏声和歌,听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时,大声叫好,有人还外袍甩,跑场中间,跳舞助兴。

    李渊不住点头,老怀甚慰:“李……李隆基是吧?是个好孩,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好啊!”

    李世也听得兴,似乎想要说什么,长孙皇后瞅着空隙,问出从听到后,迟了很久疑问,“不知……安史之乱是什么?又是哪个皇帝位?”

    李世微怔。紧接着,他想起来之山鬼口中确实提过“安史之乱”,只不过,其余人被开元盛世迷花了眼,哪怕注意到也没当回事,毕竟,出乱这种事各朝各代都有,个朝代还不止次。

    “安

    史之乱啊……”山鬼没有继续说下,眼波转,喉咙中轻咳出声。

    长孙皇后立刻倒上滋味楼特有香茶,言笑晏晏地走过来,“还请足下告知,妾激不尽。”

    青霓险些控制不住老脸红。

    呜呜呜呜呜——姐姐好漂亮!声音好好听!身上还香香!性格温柔大气还能当解语花,二凤是好福气!

    曹贼竟是我自己!

    山鬼接过茶水,顺势拉着观音婢手,语气雀跃:“到我身边来,漂亮花花!”

    观音婢抿唇笑,她第次见面时候,山鬼就夸她比她山里那些花还漂亮。

    李世:“???”

    山鬼睨了他眼,“让个位置。”

    李世:“???”

    李世瞅了瞅自己刻离山鬼最近位置,总觉得山鬼这种态度,好像哪里不对?

    默默给媳妇让出位置,李世坐到次级近地,抬手把窗户打开半扇,倚着窗棂。

    “安史之乱,属于臣造反。至于发生叛乱缘由……属实让我怀疑那皇帝脑是不是有问题。”

    山鬼刻就像是听了评书,和旁人吐槽样,依旧没有偏爱偏厌哪个凡人,纯粹就是说自己看到将来时受。

    长孙皇后摆出认倾听姿势,双美眸专注地注视着山鬼。

    “他任命胡人为官,这没什么,唐朝那会儿海纳百川,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而且,秦王……”

    李世抬手摸了摸自己脑门,风吹得有些凉爽,很好,没烫,没发热。奇怪,他怎么听到自己称号了呢?总不至于这个安史之乱是发生贞观年间吧?

    不会……吧?

    “秦王当皇帝时,臣中亦有不少异族,他寿终后,有两个异族悲痛欲绝,欲为他殉葬。”

    李世:“……”

    神只啊,如果能听见我心里祈祷,答应我——下次说话能不大喘气吗?

    不过,听到臣要为他殉葬时,李世露出自豪神情——那是对他为君主魅力证明,同时,也有惋惜与悲痛,“贤君忠臣本是佳话,何必非以性命作陪?倘若我地府见到他,亦不会兴啊……”

    “放心,儿拿出遗诏,拦下了想殉葬那俩人。”

    “做得好!如忠臣,不应该因而妄断自己性命。”

    李世说着肺腑之言,周边大臣面露动之意,他刻完全能理解那两位异族……不,大唐臣,为何会毫不犹豫要殉葬。

    山鬼打断了升起温情气氛。

    “后,那皇帝是这么任命这位异族大臣,这位胡人——三镇节度使。这是那个皇帝设立军阀制度。”

    其他人恍大悟,怪不得他没听过。

    李世想了想,这是个军职务,那胡人大臣作乱,手上必须有兵。

    “三镇是指?”

    “军镇。平卢、范阳、河东三镇,不是镇意思,要详细说是哪个地……麻烦,知道平

    卢治所河北道,范阳就是幽州,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九州,河东是太原——对,就是秦王知道那个太原。知道是这些地就行了。”

    其实就是山西以东到辽西广大地区,换算到唐朝贞观年间地名让青霓头大,索性只粗略说下。

    李世脸上只剩下茫:“这么多地,还是军镇,就给个人统领?”

    是不是胡人他看来都无所谓了,手上有那么多兵,就是搁汉臣手里,他都有可能造反啊!

    左卫大将军秦琼心惊肉跳,艰难地挤出个恭敬表情,“不知……具体有多少兵?多少权力?”

    山鬼“唔”了声,她起了谈兴时,向很好说话,有问必答。

    “权力?按照人间说法,也许到了人之下万人之上地步?”

    李世哭笑不得:“足下,这个词不能乱用。没有皇帝会下放那么大权力,除非他是傀儡。”

    “所以我说是也许。自己判断咯。”

    青霓想着安禄山资料,痛心地念出来:“任为尚书左仆射,受封东平郡王,儿娶皇太女儿为妻。”

    其他人:“……”

    秦琼懵了,“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受封郡王?身负爵位?儿娶皇太女儿为妻?皇亲国戚?就这样,那皇帝居还敢把军势力交给他?这人该不会是他流落外亲儿吧?”

    哪怕不到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也不差多少了呀!

    李世揉了揉额角,疑心自己是不是耳朵出问题了,刚才那句话听着没问题,可他怎么觉超出自己理解范围呢?

    这不知道是哪个皇帝,他难道是个傻吗!文武分家不知道吗!他那么宠爱大舅哥长孙无忌,也没给兵啊!这人是靠什么当上皇帝?靠他家他是独?

    而,还不止。

    青霓:“除了三镇节度使,他还有零零碎碎别职务,职能或是指挥军队,或是处置归顺唐朝各大部族,或是群牧总监,能私吞战马。至于统领兵力有多少……我也没数,不过,光范阳节度使约有九万千四百人,河东节度使兵五万五千人,平卢节度使兵三万七千五百人,而大唐十大军镇,共有兵四十九万人。”

    秦琼:“?!”

    左卫大将军秦琼:“他能指挥军队?!”

    骁卫将军段志玄:“他能处理异族?!”

    右领军将军薛万彻:“战马也归他管?!”

    右武候将军张公谨发出致命疑问:“有人,有马,兵力还占了大唐军镇差不多三分之,还是囊括了唐军和异族军队,那个皇帝是靠什么觉得对定能忠心耿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