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8章

    ——事实是,除去建初,大唐需要恢复和发展社

    会经济,允许盐业私营,后来,稳定就开始试图回收,一直收百余年,哪怕唐玄宗那会儿,大唐盛世,想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实行盐业官营,都碍反对者居多,只能不之。直唐玄宗儿子那一,才彻底把私营转为官营。

    崔家家:“而在,我们在关中的普通盐卖不出去,砸在手中,被李家那群土匪抢走这部分收入……”

    至其他地方……开什么玩笑,商贾会放弃这份利益?三十四文一斗的上等盐,在皇室是限购,等市场稳定下来,他们开放限制,多的是商人低买高卖去关中之,就算只买一两百文,比普通盐便宜。

    荥阳郑氏的家深吸一口气,“那我们降价呢?”

    “什么?”

    “我说,我们的盐铺降价,它那白盐肯定不是凭空生成的,毒盐变为白盐,消耗的人力必然不少吧?”

    荥阳郑氏家眼里闪过狠光,“降价,降他们白盐的成本价之下,拖死他们。而且,我们不限购!”

    范阳卢氏的家有迟疑:“这样,下会生乱……”

    “在不乱,我们难道就过得好吗?之前步步退让,你看他李二如何?还不是看我们好欺负,想要撕破脸皮?下是他李唐的下,百姓是他李唐的百姓,与我们何干?”

    荥阳郑氏家冷笑一声,“他李二不仁,我们便不义!”

    几家商量一下,觉得行。

    李世民如果软下来,他们尽快收手,好让朝廷知道他们五姓七望不是软柿子,如果李世民顽固不化,大不就一拍两散。

    他们互相约定后,各自乘坐马车回家,准备过几一同发力,狠狠搧朝廷一巴掌。

    然而,就在他们商议好的第二,从吏部尚书升为尚书右仆射的长孙无忌,走进崔家嫡次子的大门。

    崔家嫡次子警惕看着这位李唐皇帝的心腹,皮笑肉不笑,“长孙仆射来此,有何贵干?”

    长孙无忌安抚地笑着,“二郎君莫怕,某今前来,是想郎君,有意向与陛下合作。”

    崔家嫡次子:“???”

    “让我和陛下合作?”

    你长孙无忌没睡醒吧?他是崔家人!还是嫡次子!

    长孙无忌先说白盐的事,又解释:“皇家力有不逮,无法兼顾下的盐铺,保证有人都能维持限购,而非暗地里多卖。陛下思来想去,认为二郎君有大才,欲与崔家合作。”

    说完后,意味深长地来一句:“郎君明年便要分家出去吧?”

    崔家嫡次子瞳孔紧缩,推恩令三大字在脑海浮。

    家族教导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观念在他脑海中徘徊。他应该嗤笑,应该对长孙无忌的话不屑一顾,把他狠狠羞辱一顿后赶出去。

    是……

    是……

    明年他就要分出去,家产大头都是他要继承家之位的大兄拿的,家里盐业再大,分他手里的又能有多少?

    而李二……不,陛下他承诺,加入他们那边,他不仅能拿别州的什么白盐理权,还允许他免盐税三年。

    崔家嫡次子呼吸越来越急促,眼神游移不定。长孙无忌不紧不慢地在房中踱步,欣赏着房中景致,不催促。

    一……二……三……

    长孙无忌听见崔家嫡次子诚恳的,恭敬的一句:“长孙公。”

    而这样的场景,并非在崔家一家出。

    ()

    再稍微商议一下提炼岩盐及卖盐的事情,李世民就开始赶人了,“行,就这样吧,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我知道你们各家都有盐池盐山。”

    诸臣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何止经营私盐,他们或多或少都有逃税的操作。

    李世民平静地扫了他们一圈,笔杆子敲了敲桌面,意味深长道:“有些事情我不提,不代表我不清楚。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这白盐的利润,我想着你们,希望你们也多想想,你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炼盐,我只是收一个盐税罢了。”

    房玄龄几人听到“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暗暗放松心神,待听到“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炼盐”,几乎控制不住心中喜悦。

    若是为朝廷干活,那就全靠自己对朝廷对国家的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可以一直靠爱发电,但如果市场是他们的,他们只需要交一定的盐税……

    还等什么!干啊!为别人干活为别人赚钱精力不高,为自己干活为自己赚钱,还能不努力?

    李世民旋起了笔杆子,眼睛狡黠地弯成月牙,“而且,山鬼那儿,不一定只有毒盐变食盐这么一项神技。”

    众心腹心跳陡然加速。

    这是陛下在发放讯息——

    山鬼明显更青睐于他。跟着皇帝有肉吃!

    不止是向他们散发的信号,还有向尚不知情的朝廷诸卿以及世家子弟。待到提炼白盐之事暴露出去后,利益动人心,其余人自然就会好好思量思量,究竟要不要转投,跟着他们这位陛下干了。

    “按照计划……”李世民冲他们笑得和蔼可亲,“好好干。”

    心腹们回去后,各自开始炼盐。.scjld.

    盐的利润很高,在现代,那是因为工业化降低了成本,薄利多销才能销出几乎高于成本价四倍的价钱。

    而在古代,没有工业化,被降低的成本自然是从人工那边来的。若是私营的盐,除了提供食物,几乎不需人工费,干活的皆是世家的佃户及奴子,在他们眼里,甚至在唐朝律文中,奴子与马牛驼骡驴相等,是商品,是畜生,就是不是人,对于马牛,谁家会给工资?

    若是大盐商,会招募百姓,然而工钱多少,端看良心。

    若是官府,也是招募百姓,然而工钱多少,依然得看良心。

    “古代食盐价格高昂,甚至几乎和米价造成一比一的几率,可不是因为什么人工费,也不是因为什么开采成本。”

    青霓推开窗,望着不远处的一家盐店,眯起眸子。

    “在现代,普通大米毛利是五分到二角,普通食盐毛利是一块五,这可是现代,大家都有工业化,大家都有国家在控制成本,食盐还和大米一样耐得住长途运输,不怕中途腐烂,食盐还成米的体积小,半勺米,你屁用都没有,半勺盐,已经能做一碟子菜了。”

    系统会意,接过话:“在都有国家压价的情况下,明显利润少的大米需要的成本更高,然而,食盐的价格却直追大米。你们那时代有国家管控还好,古代……嗯……”

    “这就是为什么都说古代盐商富可敌国了,如此暴利,如此巨额利润……。”

    青霓眼不见心不烦地关上了窗,仗着没人在附近,长出一口气。

    与其让盐商吃掉这口巨额利润,还不如把其中一部分,转化为佣工的人工费呢。

    至少李世民的人品,她信

    得过。

    关上窗的那一刹,小树苗:“咦,那小孩有几分像长孙无忌诶。”

    青霓又打开了窗。

    小树苗:“他进了刚才那家盐铺。”

    青霓垂眸俯视,过了一会儿,盐铺里走出来一个小胖子,似乎是出来得急,不小心绊了门槛,一个踉跄,险些从盐铺子里滚出来。

    亏得他身后,送他出来的伙计拉了他一把。

    系统扫描过去,“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长子。”

    “哦!”青霓尾音微微上扬,“以后会和他长乐表妹结婚的那个。”

    她就说忘了什么,原来是忘了长乐公主的事,表哥表妹可不兴结婚。

    又瞧见那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拱手似乎在对伙计道谢,回身时,下意识一抬头,好像看到了楼上的她。

    青霓面容上浮现出一丝笑意,对长孙冲勾勾手。

    长孙冲好似微怔,随后往滋味楼行去,到门口时,往里面探看几下,才走进来。上了三楼,行礼,道:“冲拜见山鬼。”

    青霓逗他,“刚才在找什么?找你姑丈?”

    长孙冲脸一红,“是。”

    青霓假装叹气:“你姑丈最近忙着盐价的事情,有好几天没来骗吃骗喝了。”

    长孙冲到底还是孩子,不知如何接话,勉强笑了笑。心里却是一惊:山鬼竟然知道姑丈在整理盐价?!

    他抬眼看去,山鬼托腮瞧着他,眸光流传,唇角渐渐勾起笑意。

    青霓:“你适才进那盐店,是要作甚?”

    “……”怎么办?他要不要说?感觉山鬼仿佛什么都知道的样子,好像他说不说都没差,而且,阿耶和姑丈都叮嘱过他,如若遇到山鬼,尽量顺从。

    长孙冲内心一阵挣扎后,决定听长辈的话。

    何况,神无所不知,现在问他,只是懒得用神力探查吧?长孙冲心说。

    “那盐铺是我长孙家的产业,家父让我去店中视察,他把毒盐——就是岩盐,替换掉,全换成他从岩盐里提炼出来的白盐,还往盐里掺了小石子,假装不好的盐。”

    青霓眨了一下眼睛,第一反应居然是:等等,掺小石头就能假装毒盐了?细白成那样当人家眼瞎?第二反应是:哦,对,一般都不会去同行店里查探,哪怕查探了,基本也不会去关注毒盐。至于买毒盐的百姓……实话说,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代表了什么。笔下文学

    “哦?”山鬼似乎对此很感兴趣,“我在这儿看了几天,怎么感觉你们生意还变惨淡了?”

    长孙冲的确有去认真了解情况,此刻也能回答得出来,“百姓们不信……”被山鬼注视着,十一岁的孩子卡壳了一下,才继续往下说,“他们不信那是盐。他们吃的盐是苦的,而我们拿出来的白盐一点涩味也没有,他们不信他们能吃到咸的盐。”

    我说得怎么样?

    我声音有正常吗?喉咙好像有些发涩,该不会嗓音紧哑了吧?

    长孙冲满脑子胡思乱想,他见皇帝也没有这么紧张——毕竟皇帝是他姑丈。

    “不过。”长孙冲流畅地说,“我认为只是开始会这样,等百姓确定这真的是盐后,他们就会来买,还会偷偷告诉亲朋好友,白盐的名气便会慢慢扩散开来。”

    等到白盐名气打出去……

    皇宫里,李世民也在想这事。

    他眉宇渐渐露出亢奋之意,就像他每次即将要上战场,与天斗,与人斗那样,身体肌肉微微

    颤抖。

    等到毒盐市场被侵占,他就能开始下一步了——

    堂兄李孝恭建议他,在人流稍微多一点后,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就可以限制购买,这样子,世家不会那么快警觉。

    反正他们现在暂且只在长安百里内售卖,管得住底下人——再远点,一怕打草惊蛇世家,二怕提炼的法子暴露出去。

    *

    百姓有时很迟钝,有时对于怎么活命,却又最敏锐。

    发现毒盐有改变的时间,比长孙无忌他们预计的还要早。然后,果然是偷偷摸摸地来买,生怕店家发现不对,把盐又换回去。

    什么?盐里有小石子?别说小石子了,就是黄泥巴,他们也能入口!何况是能筛掉的小石头。

    什么?石头会压秤?比起原来的毒盐,这样品质的白盐,哪怕压秤了也是良心价!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发现后,必然会告诉亲朋好友,亲朋好友又告诉亲朋好友,毒盐变白盐之事,就越传越大了。

    第一个月,普通盐的市场被挤压,这个中低层的台柱子受到影响,税收直线下降,民部尚书差点挠破脑袋,平时都避着李世民的视线,怕死了陛下心血来潮问一句:近来税收怎么样?

    第二个月,代替了毒盐市场的白盐市场税收开始上升,与普通盐市场的税收相抵消,还略有盈余。

    ——毕竟,它们的成本差不了多少,而普通盐市场由世家掌控,偷税漏税严重。

    以前是世家赚九块,给李世民一块当税收。现在是李世民赚十块,从中抽出四块当税收,填充国库。

    而民部尚书看着税收恢复,还有涨幅,高兴得雇了好几个小子在府门口扔爆竹,噼里啪啦声响震天。

    第三个月……

    清河崔家的管家快要把拇指指甲咬出坑坑洼洼了。

    “怎么会这样……”

    他愁眉苦脸盯着那账本。

    “进账少了将近三成,怎会少那么多?这可怎么和家主交代。”

    但是,不论如何,还是得交代。

    管家拖着不停重复算账,算了一天一夜的身体前去找崔家家主。

    崔家家主正在湖边钓鱼,平平稳稳地坐在那儿,不急不躁。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令他微微蹙眉。

    “郎君!不好了!出事了!!”

    崔家家主不悦:“吾说了几次,莫要慌,莫要乱,便是山崩地裂,吾崔家人亦要面不改色,不要学王家那群莽夫。有甚难事,汝静下心来,便会发觉其就是纸老虎,不堪一击。”

    突然被艾特的王家:???

    管家肃然起敬,“郎君说的是,是奴太上不得台面了。”

    崔家家主没有回应,平静地看着垂入水中的鱼线,岩石那般八风不动。仿佛未曾听见管家说出事了。

    晾了对方足足一刻钟,崔家家主方才淡淡道:“说吧。”

    管家微微躬身。

    他知道,这一刻钟,是主子在教导他!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都要沉得住气!

    “郎崔家家主:“嗯。”

    他眼睛注视着鱼线早已沉下,鱼儿拖着鱼饵在水下扑腾,差不多要没有力气了。嘴角微微弯起,开始发力,拽线。

    大鱼腾空而起,鱼尾甩在空中,飞出一道银线。

    管家:“我们的入账少了三成。”

    “什么?!”

    崔家家主猛地要回头,.scjld.

    “啪——”

    大鱼甩到了他侧脸上。

    崔家家主立刻“哎呦”捂住了脸。

    崔家家主假装自己没有被鱼打脸。

    崔家管家也假装自己没有看到家主被鱼打脸。

    用手帕拭过脸后,崔家家主仿佛无事发生,问:“怎么会少了三成?”

    管家:“是盐铺收入,从六月下旬开始便有所下降。”.scjld.

    六月?现在已经九月了。

    崔家家主眉头紧蹙,“为何现在才禀告?”

    管家解释是因为账本有波动很正常。

    崔家家主一想,也对,总不能哪个月一有降势就过来汇报,谁家赚钱都不可能永远保持上扬之势。

    管家:“直到如今,奴发觉三个月来下降的收入过于夸张,这才察觉出问题了。”

    “倒也不一定是有人捣鬼。”崔家家主思考,“譬如六月,山东大旱终于爆发。李二虽然迁走了非浮户的农人,那些家里不需要种地,或者户籍挂在世家家籍中的奴子与佃户,却没有被迁走。在六月以前,天下人早知道那些地方会发生灾害,定然提前囤积了物资,而六月中旬方开始显出大旱影响,山东境内铺子的收入因此有所下降,并非不可能。”

    “七月仍受着六月旱灾影响,到了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右沿边诸州,霜害秋稼,这些地区亦有崔家的铺子,收入大跌实属正常。”

    “如今是九月,本月刚开始没几天,便一直大雨,到今日,关中霖雨成涝,山鬼应当没有告知朝廷这一次雨灾,否则皇椅上那位早勒令关中农人弃麦种蜀黍了。若非朝廷拼命救灾,外加别的灾区农人被提前迁走,恐怕关中人早已开始卖儿卖女。”

    毕竟,春季有灾,夏季有灾,按照以往,朝廷总要救灾吧?救到秋季,好嘞,又一个地区遇灾,又是一大片粮食没了,然而朝廷也快没粮了,百姓怎么办?他们只能尽量活下去,哪怕卖儿卖女。

    幸好春夏的灾情有山鬼提前告知,朝廷提前迁人,现在他们至少能自给自足,到了九月的涝灾,国库里才尚存赈灾的粮食。

    说到这个,哪怕世家和朝廷不是一路人,崔家家主都面色古怪,忍不住说一句:“李二……挺不容易的。”

    要不是李渊是正常退位,要不是李渊时不时出现在人前,很明显过得很快活,崔家家主都要猜李世民是否逼迫李渊退位,大不孝,遭遇天谴了。

    越说,越觉得这才是真相,崔家家主唏嘘:“连番灾变,收入减少实属正常。”

    管家忧虑不已地看着自家家主,声调比往常都低上几分,生怕刺激到他,“奴只看了关中地区的账本,除去九月,前几月皆无事。”

    但是,盐铺的收益仍然呈直线下降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