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7章

    李世民和蔼:“丽质,怎么了?”

    长乐公主:“耶耶,我好像感觉到一股热流,身体松快了很多。”

    李世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感觉到了?”

    长乐公主感受了一下,用力点头,“真的感觉到了!”

    李世民嘴角的笑容越扩越大,忽然间一把抱起闺女,往天上一抛,又接住。

    “噫!我中了!”

    【恭喜食神大人,任务五完成。】

    【开启任务六。】

    青霓在炒菜的间隙瞟了一眼任务,“嗯?系统,你认真的,让我帮聘请的厨师提升厨艺?”

    “对,任务要求就是这个。”小树苗抖了抖树枝,“贴心”地提醒:“本来,按照进度,你这时候的实力,已经足够指点那群厨师了。”

    如果青霓真的是那种能让人作诗来夸奖手艺的厨房高手的话。

    可惜,现在站在系统面前的是一位厨房杀手。而且,完成任务全程靠取巧。

    青霓:“这样啊……”

    “不过宿主你不用担心啦,我保证你就算完不成任务也能回去你原来的世界。”小树苗没有丝毫停顿,高高兴兴撺掇:“宿主,让我们快乐的咸鱼吧!”

    青霓噗嗤地笑了,“好呀,让我们快乐的咸……”

    她说这话时,脸是对着炉灶的,视线落在灶上白盐中——从食神系统里兑换出来的。冷不丁想起李世民当初哭红的眼眶,以及他落落大方说出来的话,直言大唐将士过得苦,不太能直接吃上盐做的菜,而是朝廷准备好酱菜,缺盐了,取一点酱菜扔进锅里让它滚上一圈,就能让它沾上咸味。.scjld.

    归根结底,因为大唐……不,因为古代一直缺盐。

    军队都尚且如此,甭论底层百姓了。

    “……”

    青霓微妙地停顿了几息,“算啦,再等等,过段时间再咸鱼。”

    让她整什么火|枪大炮她不会,造纸炼钢更是一窍不通,但,白盐她会整啊,溶解、吸附杂质、蒸馏……这不就是初中化学知识吗?

    *

    滋味楼是山鬼的地盘,别说寻常人家,便是官宦子弟都不太敢进入,几分敬畏,几分恐惧,怕自身哪里做得不够好,被神明厌恶。唯有算好吉日吉时,拎上几十贯钱点了一汤一菜,再添一壶小酒小茶,才敢进店里坐一会儿。

    一开始滋味楼说免费用餐时,楼中空空荡荡,青霓想要接待的那些普通百姓远远挤在巷里,伸头探脑去瞧神明居住之地,压低声音交头接耳,就是没一个人进滋味楼。

    李世民白龙鱼服,去问:“你们怎么不进去吃饭?山鬼说,不要钱。”

    谁知,那百姓瞅了他一眼,噌地拔腿就跑。

    李世民:“???”

    他忍不住问身旁陪同的大舅哥,“我很可怕吗?”

    大舅哥:“……”

    大舅哥:“……可能那人家中有急事?”

    等二人走后,藏在人群里的官军继续探听消息,稍过时间,方才汇报李世民,“那人见陛下和齐国公离开后,又回去了,还散播……”

    李世民:“散播什么?”

    官军飞快瞧了李世民一眼,“他说:乡亲们注意一些,刚才有两个外人,一看就不安好心,还想骗我去冒犯神仙。”

    李世民:“……”

    这样的僵持持续了好几天,才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行动里打破。接着又有三四个人进去,他们有穷得没钱治病的,有家里没粟没粮快要去啃树皮的,生活中没有退路,便咬着牙进楼里,就当去求神拜佛,而后出来,无一例外,生病的人病好了,没粮食的人饱腹出来,

    观察许久的百姓才敢去接受这份天降馅饼。

    他们小心翼翼进楼里,没有见到山鬼的身影,唯有一些奴子领着他们入座,也不询问他们吃什么,只是上茶上热水,过了一会儿,就直接有人上菜。

    不得不说,这样子的服务,反而让战战兢兢的百姓不那么紧张了。

    有人吃完后,回去和旁人吹嘘——

    “那是神仙的地方,中间那棵大树还会动!它的树藤还能帮人拉开椅子!”

    “随便吃,吃到肚皮撑破才让人走!肉?肉随便吃!那是神仙地方,天上的菜,天上你懂吗!隔壁三娃子前段时间被贵人赏了一个油汪汪的鸡腿,吃完就吐了,闾阎医工说人太久不碰荤,就不能立刻大口吃油腥,可刚才我见到林奴,鱼郎,巴九他们吃了三盘肉,每一块肉都有手指那么粗!还好好的,能走路,能说话,这一定是因为他们吃的是天上来的菜!”

    “菜里还放了盐,我那一碗肉羹盐的味道特别重,特别咸,我半年没吃过加盐的菜了,都是用醋布添味儿。山鬼一定是知道我们很少能吃盐,特意多放了盐巴!”

    “好吧?是不是特别好?对!这是一位心善的神仙娘子,我一定要记住……记住山鬼……”

    李世民远远望着那些出入滋味楼的普通百姓,他听不见那边的声音,却能看到他们脸上的笑。

    “他们高兴得就像过年一样。”李世民轻声呓语。

    站在身边的李承乾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的下颔,然后,阴影落下,一只大手按在了他前额,轻轻摸着他柔软的头发。大手遮住视线,只能听见阿耶的话。

    “承乾。”阿耶的语气很严肃,“在‘免费用餐’结束之前,我们不要去滋味楼了。”

    李承乾认真点头。

    小太子的回话很简短:“不与民争利。”

    李世民露出了一个笑容,“对。”

    两人身后,静立不动的侍卫望着李世民的眼神中,流出些许担忧。

    太子的病如何,他不清楚,可他作为近卫,知道陛下身上也有病,太医令说,如今病情尚不重,可随着时间流逝,后边稍一热或一剧烈运动,便会呼吸困难。前期要是能好好调养还好,然而陛下夙兴夜寐,操劳过甚,只会加剧病情。

    纵使如此,之前那需要花钱的十五日,陛下他也没给自己花钱,估摸是担心自己占了一个位置,太子与公主便少一个机会吃到奇效的菜。如今,他不让太子去用餐,自己也肯定不会去的。.scjld.

    陛下的气疾,可怎么……

    “陛下。”

    李世民疑惑地回头。

    侍卫躬身行礼,随后才道:“前方,似乎是陈小娘子来寻。”

    李世民转回去,那路上大喇喇走过来的,不就是他收的徒弟陈硕真吗?她不是看楼里忙,每日午休时间,都会在滋味楼里做帮工?怎么出来了?

    快到李世民面前时,陈硕真改大步为小步,行趋步礼,一路小跑过来,就要接着作蹈舞礼——也就是跳舞,来拜谒天子。李世民出声免了她的蹈舞礼,亲切地问:“硕真,是有什么事吗?”

    陈硕真:“主家使我来问一声陛下,

    为何多日过门不入?”

    李世民轻声慢语解释了缘由。

    陈硕真便请李世民稍待片刻,跑回滋味楼,过了一会儿又“噌”地飞跑回来,看她细瘦伶仃的样子,真没想到她能跑得那么利索。

    “陛下,主家说……”陈硕真脸色稍带为难。

    李世民:“嗯?没事,硕真你说,山鬼说甚话,我都不会气的。”

    陈硕真看着左右没有外人,方才道:“主家说:也不缺你一个位置,反正吃得也是大锅饭,爱来不来——还望陛下恕罪,主家让硕真原话复述。”

    李世民顿了顿,立刻大踏步往滋味楼去,走出七八步,想起来儿子还没带上,又回过头,“承乾快来!”

    那眼里流露出的惊喜与欣意,没有任何遮掩,让李承乾呆愣了两三息,方才追上去。

    两人并排走,李世民低声叮嘱:“你上一次在滋味楼见山鬼,没有时间相处,祂便要关门了,这一次,要好好见礼,不可冒犯,明白吗?”

    李承乾脸更加紧绷了,看着越来越近的滋味楼,眼眸中染了一层紧张之意,“儿明白。”

    不过,他们并没有见到山鬼,只是被奴子领去桌椅前,伺候他们入座。旁的平民也是一样的待遇。

    稍等片刻,就有奴子端菜上桌。

    李世民盯着桌上的菜,整个人都是呆滞的。

    他本来以为大锅菜是山鬼嘴硬心软的谦词,但是,这和别人桌子上一模一样,炖得汤不汤菜不菜,好几个食材混在一起的食物,它还真的是大锅菜!一点都不掺假!

    所以,真的是不缺他一张桌椅?

    *

    后厨,青霓站在大锅前,拿着大汤勺搅拌锅里的菜,灶火的橘光映亮她的脸,这场景仿佛巫婆在做魔药。

    毕竟,省事。

    大锅菜的效果是固本培元,非常百搭的一个效果,非常适合身体空虚,常年缺乏营养的底层百姓。

    至于那些身体有病的百姓,她这边如果能腾出手,就尽量单独做一道相应的菜,帮他们治好——倒进盛好的大锅菜里,人们通常不会发现有的人被山鬼开了小灶。

    “二凤来了?”

    得到系统肯定的回答,青霓迅速做了一道新菜,全程努力去想初中化学知识。

    盐溶解于水,溶液饱和,反复过滤杂质,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无法靠过滤去除的杂质,用溶解度差来结晶出盐,同时去掉盐中有毒物质,比如氯化镁……等等!

    青霓沉默了一下,“好像太麻烦了,不适合大面积快速制盐。我想想……”.scjld.

    小树苗就看着口中说着要做咸鱼的宿主,在厨房里转来转去,苦思冥想。

    “对了!可食用碱!前面步骤相同,最后一步加入可食用碱,可以将不溶物过滤出来!”

    小树苗顺口问一句:“可食用碱在哪?”

    问完它就想起来了。

    而青霓的话语刚响起。

    “烧草木灰,置水澄清,上面清液就是可食用碱啊。初中化学知识!”

    青霓利索地把旧菜放在旁边,准备等会自己吃,不浪费。又做了一道新菜,这回里面幻象蕴含的是她想要的制盐法了。

    这道菜混入一瓮大锅菜中,被送去李世民桌上。

    崔家家假装自己没有被鱼脸。

    崔家管家假装自己没有看家被鱼脸。

    用手帕拭过脸后,崔家家仿佛无事发生,:“怎么会少三成?”

    管家:“是盐铺收入,从六月下旬开始便有下降。”

    六月?在已经九月。

    崔家家眉头紧蹙,“为何在才禀告?”

    管家解释是因为账本有波动很正常。

    崔家家一想,对,总不能哪月一有降势就过来汇报,谁家赚钱都不能永远保持上扬之势。

    管家:“直如今,奴发觉三月来下降的收入过夸张,这才察觉出题。”

    “倒不一定是有人捣鬼。”崔家家思考,“譬如六月,山东大旱终爆发。李二虽然迁走非浮户的农人,那些家里不需要种地,或者户籍挂在世家家籍中的奴子与佃户,却没有被迁走。在六月以前,下人早知道那些地方会发生灾害,定然提前囤积物资,而六月中旬方开始显出大旱影响,山东境内铺子的收入因此有下降,并非不能。”

    “七月仍受着六月旱灾影响,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右沿边诸州,霜害秋稼,这些地区亦有崔家的铺子,收入大跌实属正常。”

    “如今是九月,本月刚开始没几,便一直大雨,今,关中霖雨成涝,山鬼应当没有告知朝廷这一次雨灾,否则皇椅上那位早勒令关中农人弃麦种蜀黍。若非朝廷拼命救灾,加别的灾区农人被提前迁走,恐怕关中人早已开始卖儿卖女。”.scjld.

    毕竟,春季有灾,夏季有灾,按照以往,朝廷总要救灾吧?救秋季,好嘞,又一地区遇灾,又是一大片粮食没,然而朝廷快没粮,百姓怎么办?他们只能尽量活下去,哪怕卖儿卖女。

    幸好春夏的灾情有山鬼提前告知,朝廷提前迁人,在他们至少能自给自足,九月的涝灾,库里才尚存赈灾的粮食。

    说这,哪怕世家和朝廷不是一路人,崔家家都面色古怪,忍不住说一句:“李二……挺不容易的。”

    要不是李渊是正常退位,要不是李渊不出在人前,很明显过得很快活,崔家家都要猜李世民是否逼迫李渊退位,大不孝,遭遇谴。

    越说,越觉得这才是真相,崔家家唏嘘:“连番灾变,收入减少实属正常。”

    管家忧虑不已地看着自家家,声调比往常都低上几分,生怕刺激他,“奴只看关中地区的账本,除去九月,前几月皆无事。”

    但是,盐铺的收益仍然呈直线下降。

    这其中绝对有鬼。

    崔家家脸色不大好看,只道:“查吗?”

    管家垂首,“奴无用,看账面不对,遣人去查,只发是客人变少,却不知为何。”

    崔家家怔一下。

    能避过世家探查的势力,实际上并不多,是同为五姓七望的准备搞掉清河崔家,获取多的利益,还是……

    他看向皇宫方位,眉头一皱深,“你往那方向查,查不出来,就查长孙无忌,查房玄龄,查杜如晦,把李二的心腹都查一遍,”

    李唐皇室对世家下手?在?灾横行,朝政未稳的在?

    李世民疯?

    三后,管家查出来。

    李世民那一伙人并未过遮掩毒盐变好盐的事,遮掩不起来,只不过是崔家之前没往毒盐想,就没有去查毒盐的销售量,毕竟,岩

    盐有毒,若非不得已,谁会去想买呢?

    调察的结果放上崔家家桌面,几乎炸崩地裂。崔家家睁着眼睛晕过去,崔家一阵兵荒马乱,七手八脚他抬去床上,又骑马请来医师,得知是怒极攻心。

    崔家长子忍着气,质管家:“究竟发生什么!”

    管家目光往下垂,只说不能说。

    崔家二子,是嫡次子,脾气火爆,揪着管家的衣领子就要人,被崔家长子呵斥住。

    足足等大半,崔家家方才悠悠转醒,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差人去请其他几家家过来,面对儿女们困惑的眼神,只当没看见,那些孝子贤孙都赶走。.scjld.

    五姓七望家再次聚首,都有些脸色古怪。

    嘴快的,脱口而出:“离上一次聚首,还没够一年吧?”

    短短一年之间,李二就多次出手?

    崔家家好像一座冰川坐在位,浑身嗖嗖散发冷气,“诸位,此番是生死存亡之迹,李二要撕破脸皮。你们或许还不知道,但,你们的账房或者管家,很快就会上报。”

    有人或许已知晓,面沉如水。

    有的人却还面面相觑,“怎么会,李二不要他皇位?”

    兔子急还会咬人呢,他们不是那种束手就擒的,之前退让是为家族生存的大局,但如果桌子都掀,他们还管什么大局,拼命要搅他翻地覆。

    崔家家把自己查的事情一说,重在毒盐变好盐,以及好盐的定价上。

    “他李二拿出白盐,撕下普通盐的市场,这没什么,哪怕是他高价卖给我们,我能忍,然而,他白盐定价与毒盐一致,那就是要逼死我们。”

    崔家家眼瞳里好似有火苗,顷刻席卷成火海。

    声音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就连那些小世家,在偷偷买白盐。”

    其他人差被这消息抽干力气,甚至有端坐不住的,四肢一软,靠在案几上。

    他们当然不是觉得小世家背叛他们,本来就没有忠诚,只不过看他们和皇族哪边利益大罢。他们仅是从中看出一股不妙的意味——

    以往的市场是这样的。

    高端市场,是他们掌握的青盐,以及西域商人的西域盐,这一部分,买家有占青盐少的世家,以及没有青盐盐池,追求奢侈品的小世家及富商,官宦。

    中低端市场,是普通盐,买家有财力实在不足支撑吃青盐的一部分小世家,商贾,官宦,以及,大量布衣。

    岩盐,是连普通盐买不起,只能赌一把赌自己不会出事的底层百姓。

    五姓七望需要钱,他们又不是喝西北风就能过,赚钱的大头便在家里的盐铺上。尤其是贩卖普通盐的盐铺,占他们收入的六成。

    “自晋乱后,五胡乱华,十六齐立,南北割据,足足二百八十五年的大争之世,我们存活下来,并且借着当局混乱,揽地收人。”

    崔家家沉沉地述说。

    乱世导致盐地大多在世家手里,他们有钱买,有部曲争,那候没有律法,没有皇权,谁抢就是谁的,而盐地的重要性,谁不知晓?

    隋朝太短,都没怎么收回来,就又迎来隋末乱世。

    唐朝,不是他们五姓七望吹,朝廷想要收回,没有百年功夫做不。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