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1章

    《氏族志》不以五姓七望排名,反而以官位排名,摆明了就是皇帝要搞世家。

    之前他唯一拿不定主意的是,究竟是《氏族志》发生在前,还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前,《氏族志》作为世家没落的一个标志。

    思索数息后,他才定下决心:《氏族志》,战乱,新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才应该是合乎道理的发展。

    《氏族志》打压世家,可世家没那么容易被打压下去,只能压一压气焰,但是,倘若战乱重新洗牌呢?

    上官仪经历过隋末乱世,深切体会到乱世有多可怕。

    五姓七望在大唐被不停打击,战乱时更是几近崩溃,到了新朝,被新朝国主轻而易举按下去,天下不论世家,只论士……这个发展很合理。

    如果陛下因为解析,能提前将五姓七望按下去,得利的人是谁?

    除了陛下,就是他这样的,能称一声官宦世家,可才顶多三四代,拍马也赶不上五姓七望底蕴的小世家。

    “我选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上官仪用力地说。

    蛋糕就那么大,谁不想踩着别人往上爬呢?

    你想把利益分得多一些,势必要把一部分人踢出局,这样——

    才能拿到更多的利益。

    上官仪选对了吗?笔下文学

    众官员踌躇半晌,试图去打量山鬼的脸色,然而什么也看不出来。

    “恭喜。”

    祂依旧是那么意味不明的,语调轻柔,又带着幽幽的鬼魅——

    “选对了呢嘻嘻~”

    上官仪与那幽邃的双眼对望,心脏“咚咚”一声声加快。

    “那么——”

    “你要解析哪一个选择呢?”

    山鬼的恶趣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依照往常,祂有时会自己决定解析哪一个,有时候会交给答题者。而这道题,让上官仪自己选择,分明是想要看他为难的表情。

    皇帝想要了解《氏族志》。

    百官,包括他自己,想要解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上官仪眼神一凝,面前好像摆着两条路,一条是倒向皇帝,另一条是把自己想要权势的心赤|裸裸摆出来,后者不一定会被打压,毕竟只要有能力,皇帝不在乎你有没有野心,甚至,有野心的人他可能用得更顺手。

    而且,哪怕是倒向皇帝,他也不一定是一条路走到黑,只要他愿意,只要他有价值,五姓七望那边巴不得他去投靠。

    人的思绪很快,那些想法在上官仪脑中如泡沫升起,一个个挤满脑腔,光彩夺目时,现实中也才过了二三息。

    上官仪决定赌一把。

    “恳请足下解析,何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他赌,李世民这样明摆着冲明君去的皇帝,不会因为他有私心,就忽视他的能力。

    ——明君,可欺之以仁。

    上官仪说话时,甚至有些喘。

    共治天下啊……

    这得益的不止是他,还有他的子孙后代!

    那些即将成为同僚的人没有骗他,山鬼的问答,果然是好处大于坏处。

    “可惜……”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嘟囔,“本来还想偷个懒,抄一下《氏族志》的,现在看来,还是得自己琢磨。”

    长孙皇后笑着拍了拍李世民的手,温柔安抚:“山鬼已说得很清楚,《氏族志》是以官职为排名,倘若选了四,益处不大。”

    顶多也就是告诉他们,《氏族志》能不能成功,帮他们少走一点弯路。但,这种是李世民花费点力气就能推导出来的。

    李世民一想,也确实是这样,便收拾好心情,准备听一听对付世家的办法。

    山鬼:“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宋朝的行政宗旨。”

    李世民听得更认真了。

    大唐的下一个朝代,必然会吸取大唐灭亡的教训。就像汉吸取秦,唐吸取隋那般。

    “在宋朝,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李世民坐直了身体,一双眼睛小闪光灯似的,“不灵不灵”发着期待。

    这个好!这个我想抄过来!

    他迫不及待问:“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世家被打压下去了,那么,有什么能代替朝廷对于世家人才的需求呢?

    “钱。”山鬼说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答案。

    连系统都震惊了,“不是成熟的科举制度吗?

    ”

    “不。是钱。”青霓对系统说,“严格来说,是生产力,但是说生产力还要解释什么是生产力,不如直接说钱。”

    祂对贞观君臣说,“宋朝,靠钱收拢人才。”

    一片沉默过后,李世民语气艰难地问:“为什么会是钱?”

    “宋朝不许人杀婴儿,没钱养育的,有国家来收养。如果民间有人想从中领养婴儿,官府每月会发给那户人家一千文钱,三斗米,三年后停发。”.scjld.

    李世民盯着说话的山鬼,双眼微微睁大。

    “国家帮百姓养婴儿?”

    这得多有钱啊!

    青霓只是想用这个点出宋朝为什么人口多,然后……

    “宋朝在地方办官学,官与民皆可入学,不收束脩。且提供食宿,每人每月米二升、钱二十文。”

    李世民:“每、每人吗?”这么富奢?!

    “每县一所县学,定额三十到五十人。”

    李世民先是松了一口气。随后,算个数后,又有些惊叹——每个县供养三五十个人,那也很费钱了。

    宋这个朝代……居然这么富裕?!

    青霓瞥了李世民一眼。

    心说:是啊,富裕,不过是上流社会富裕,毕竟搞了一大堆税收,饥荒从未断绝,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但是,现在没必要提出这个,她只是想要告诉李世民,有钱能干什么。而且以李世民对百姓的仁慈,不用担心他会苛税。

    ——老老实实发展生产力吧。

    山鬼:“在宋朝,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

    “当啷——”

    碗从案几摔下,运气好没摔碎,倒扣在地上。热气腾腾的汁水泼在毯子上,细小却多的肉沫与蔬菜叶子撒了一地。

    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从案几后站起,也不管被他不小心碰翻的汤碗,表情震惊得仿佛刚才有谁强|奸了他的耳朵。

    “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老头子声音颤抖,“当真是这样?真的有这样知书达礼的朝代?”

    “这位是孔颖达,孔子第三十一世孙。”李世民尽管清楚山鬼无所不知,可还是下意识为祂介绍此人。

    介绍完,李世民看向孔颖达,安抚他:“孔公莫急,先坐下,待山鬼说完。”

    山鬼:“说完了。”

    李世民一时没反应过来,有些懵,“嗯?”

    “宋朝能做到摒弃世家,与士大夫共天下,依赖的就是养士,而养士,需要钱。”

    没钱,谁丢下地里的活计去读书?

    没钱,敢咬牙供孩子去念书考科举的终究是少数。

    没钱,怎么买书籍,怎么寒窗苦读,怎么拼过世家?

    山鬼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笑吟吟:“努力赚钱吧,唐皇陛下。”

    李世民整个人化作一尊石像,唯有一对星亮的招子好像冒着金钱符号,几乎要从眼中蹦出。

    想要压倒世家,就要先有人才,想要人才,就要培养,想要培养,就要解决他们吃饱穿暖的生计!

    所以,他首要目的,就是得让国库里的钱变多。

    李世

    民:“……”

    打仗他会,治国他也会,赚钱……他不会啊!

    李世民看向民部尚书,裴矩面上发红,却还是由他看。

    你盯吧,你再盯我也没办法给你变出钱来,陛下,你还是死心,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削一下世家,大家保持平衡比较好。

    孔颖达:“陛下!”

    李世民微笑看过去,“嗯?孔公可是有甚要事?”

    这位五十三岁的老者声音铿锵有力,“臣要捐出全部家产,助办官学!”

    去他的世家!去他的孔家是山东世家,名门望族!谁也不能拦着他把大唐捧到宋朝的高度,他们大唐也要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

    此刻,孔颖达双目清澈透亮,湛然若神,里面好似熊熊烈火燃烧,谁挡在他面前,他能和谁拼命。

    “陛下,孔家小有积蓄,臣孔颖达为孔家家主,孔子三十一世孙,当有教无类,使天下百姓都能明礼,知礼,守礼,臣自愿捐出孔家所有家财,投入官学!”

    宋朝能做到的,他大唐也一定要做到!

    李世民万万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孔家是孔子后人,是读书人的代表及领头羊,谁叫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读书人读的都是儒学了呢?

    孔家家主孔颖达如今摆明态度,要支持官学,就是世家也不敢拦,否则,他们自己家的一部分儒生,他们就要控制不住了。

    李世民起身,走到孔颖达面前,郑重其事地作揖,“朕代天下百姓,谢过孔公高义。”

    孔颖达回礼,“陛下言重了。”

    李世民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只是孔公家财再多,也无法供应万民,不如先在长安县或者万年县设一官学,定好名额,我们一步步来,待到日后大唐不困于天灾,国库丰沛,再将养士之策推广天下。”

    孔颖达热泪盈眶,“臣将为此誓死!”

    儒家擅长安定民心,皇帝有时候不仅要会做事,还要学会说给天下人听,读书人掌握风评,百姓大多数是从他们那儿得到关于朝廷的消息,一个让他们交口称赞的皇帝,往后实施起政令来,事半功倍。

    孔家不单单指孔颖达,孔颖达担任过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但那是个人的立场,而非孔家。

    现在,他得到了孔家的支持。

    系统看到李世民站在那儿,就检测了一下他的情绪,“宿主,他现在情绪兴奋又激动,简直可以在脑内掀起一场风暴。”

    青霓并不意外,“他确实很高兴。”

    李世民脸颊已经高兴到通红。

    孔家会为了一句“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付出所有努力。

    哪怕他李世民死去,哪怕大唐迎来下一任皇帝——也许是李承乾,也许是他其他儿子,若是再惊天动地一些,或许是女儿。无论君主怎么变,孔家都将会是压制世家最厚实的一面盾。

    世家想要独占教育资源,而孔家,想要每一个人都能吟出论语。

    包括田间老农。

    反正,不管怎么样,得搞钱。

    想到钱,李世民脑仁又开始疼了。

    他去哪里搞来钱?

    李世民瞧向山鬼。

    山鬼:“嗯?”

    “我们继续下一次击鼓传球?”

    李世民回到位置上坐好,眼睛亮晶晶。

    希望能选到宋朝,然后山鬼说一说宋朝是怎么让国库那么富裕的,好让他抄个作业。

    青霓有那么一个瞬间,恍惚感觉自己看到了一只貔貅,想要把天下财富都扒拉过来。

    还、还怪可爱的。

    因着笑意,山鬼双颊绷了起来,略有些圆鼓,笑起来乍一看就像大块的棉花糖。

    祂的话语也似乎是甜甜的,“好呀~”

    祂是甜了,大臣们随着鼓声重新响起,那是又甜又苦。既害怕被问到胆战心惊,又期盼被问到后,拿到好处。

    彩球在人手里传递,大臣们反应不及上一回灵敏,一个个神思不属,都沉浸在方才的信息中。

    大世家的官员频频皱眉,小世家的官员眼神闪烁,孔家以及一部分儒者对于人人念孔孟的社会心潮澎湃……

    李世民轻笑着对山鬼说:“人生百态,人间是否有意思极了?”

    山鬼短促地笑了一声,没有回答。

    鼓声停了,一个比孔颖达更老的老人家迟了一步,彩球没来得及递出去。老人家眯着眼睛去瞧这彩球,洒脱地笑了笑,对山鬼道:“虞世南年老体衰,拉不开弓箭,只能请求山鬼怜惜则个,可否用投壶替代?”笔下文学

    他今年已经六十九了,又非武将,这个年纪让他拿笔还成,拿弓箭,实在有些为难人。

    李世民:“不如朕来替代?”他看向山鬼,“不知可否?”

    没等山鬼回复,虞世南便已经慢悠悠地站起来,慢悠悠地走到射箭的位置,他说话时也是慢吞吞的,却非常有力道,“陛下可不能剥夺我这么一个老人游戏的乐趣,我也想试一试问答。”

    山鬼稍稍扬眉,饶有兴致:“那好,你就用投掷来代替弓射。”

    虞世南用几根手指捏住了木箭,他的双眼只直视正前方的转盘,用投壶的方式投掷过去。

    “啪——”

    “嗒——”

    木箭砸到转盘的某个区域。

    虞世南拢了拢衣袖,白雪色的春衫穿在他身上,便将他身姿衬成大雪压青松的挺直。“我年轻时爱玩,看来这一手投壶技巧,还没失了准头。”他啜着笑说。

    系统:“这回是清朝。”

    山鬼道:“清朝。你用的木箭,仍是问恶事。”

    虞世南讶然,“竟是清朝?离大唐最远的朝代。”

    离大唐越长久,代表可以参考的东西越少,虞世南有些遗憾。

    他对大唐很有感情,满心满眼都是为了大唐,也是一心为了大唐的陛下打算,方才才出声止住李世民的行动,若是山鬼不喜他们换人,玩得不畅快,那岂不是白费了陛下的苦心?

    虞世南微微拱手,“还请足下出题。”

    清朝啊……

    青霓脑海里转过一圈近现代的史载,又一一否决。

    现在没到说那些事情的时候。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