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0章

    “不错!”博士仆射周青臣忽然跳出来,身姿傲然,“陛下!商纣之灭国便是听从妇言,该为吾等鉴戒,陛下若一意孤行,致使亡国,臣不舍命相劝,有何面目见历代先王!”

    不加粉饰的威胁,使本就气氛凝固的朝堂更加雪上加霜了。

    对上始皇帝冷下的脸,臣子们:“……”

    这是傻子吧!

    要不是场合不对,他们都想破口大骂“君脑壳有疾否”!

    以死明志这玩意也要看君主啊!咱们陛下你看他注重过名声吗?你和他硬来,他本来能被说服的,都非要实行这个政令不可了。

    周青臣好像读不懂气氛,高呼一声:“陛下!万望臣的性命能让陛下回心转意!”喊完就要一脑袋往柱子撞过去。

    其他大臣连忙拦住人。

    这个说:“周仆射三思!”

    那个说:“周仆射万万不可!”笔下文学

    周青臣挣扎着还要往柱子撞,“别拦我!我为儒者,就该劝谏君主!我死不足惜,大秦不能亡!”

    “别别别,周仆射冷静!”你别再说了!再说下去事态更严重!

    其他人悄悄对眼神,更加无奈了。

    这么个死脑筋,是怎么坐上博士之首位置的?

    “让他撞。”始皇帝蓦地寒声。

    大臣们下意识懵住,周青臣也愣了。

    “陛下你……”

    始皇帝语气不含任何感情,“怎么?不撞?来人,帮他撞!”

    收到指令的郎官走出来三四名,片刻的功夫就将周青臣架起,往柱子上猛地一撞,霎时,血流如涌。

    强力的冲击让周青臣晕头转向,红色的血液流下来,像是惨红的幕布,完全挡住了他的视线。只听到陛下冷漠的一句:“没死?继续撞!”

    周青臣挣动几下,没挣开,眼瞧着自己又被架了起来,慌忙道:“陛下!臣知错了!陛下饶命,臣不敢了!”

    这滑跪的速度快到其他大臣都没反应

    过来要帮他求情,刚才还铁骨铮铮的人就开口哀求了。

    始皇帝嗤笑一声,视线环视群臣,“尔等可还要反对?不如也去撞一撞?”

    一片寂静。

    始皇帝径直起身,“既然无人反对,此事就如此定下了。”

    陛下离去,大臣们纷纷叹息,也只好退去。

    周青臣被扔到地上,大口大口喘气,大臣们直接避开了他,厌恶到多看一眼也不愿意。

    要不是这个人神来一笔,他们何至于如此被动?想对陛下劝一句,陛下张嘴就是“你也要以死明志?”,这要是死了有用也就算了,现在有这么一个人“珠玉在前”,他们一头撞死,陛下再宣传一下他们和周青臣一样,都是假装要用性命劝谏,实际上等着人拦,没想到真把自己害死了——这么一则县报发出去,他们的身后名还要不要了!

    周青臣无声地笑了一下,爬起来,捂着眩晕的脑袋,跌跌撞撞往外走。有人将他扶进马车,为他找了巫医,包扎过后,再充当车夫送他回家。

    下车时,那人低声道了一句:“陛下对你方才的表现很满意。”

    周青臣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车夫也没有别的举动,安静地退下。

    周青臣刚行到后院,就被一个成年男子扑倒在地,对方傻笑着,举起泥巴捏的圆球,“吃……肉肉!”他把泥巴往周青臣嘴上糊,“爹爹,吃!饿!”

    周青臣刚一张嘴,泥巴就呛进了他嘴里,“咳咳咳!”周青臣浑不在意地轻轻推了推傻儿子,拿出手绢给他擦拭脸上玩泥巴玩出来的泥点。

    李斯有儿孙,有后代,所以在面对女子从政,跟他的子孙后代争夺资源时,再也没办法站在始皇帝那边。

    他不一样。

    没有人会愿意嫁他的傻儿子。他只有这一个儿子,他唯一的血脉。

    周青臣眼神柔和地望着傻儿子,拉起他走进房里,高兴地宣布:“宝儿,爹爹给你拿到了一个永久的护身符!”

    这样,哪怕他以后寿命终了,他也能放心他的孩子一个人留在这世间了。

    以陛下的性子,必然会给予功臣之后重重的保护。

    傻子听不懂这话,就只是傻愣愣冲着爹爹笑。

    作者有话要说: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碣石刻石》

    *

    可使女子从军,却不能令男女军队有所往来,这一观点的出处:

    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熯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老弱之军,使牧牛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获其壮男女之食。而慎使三军无相过。壮男过壮女之军,则男贵女,而奸民有从谋,而国亡;喜与,其恐有蚤闻,勇民不战。壮男壮女过老弱之军,则老使壮悲,弱使强怜;悲怜在心,则使勇民更虑,而怯民不战。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商君书》

    *

    大母:秦朝对祖母的称呼。

    *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洛神、寒砧催木叶、俯仰一世。、暕煦、鹿扬呐、橘子、临渊羡鱼、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后山大树在遛猪180瓶;嘉徳罗斯170瓶;唐糖糖66瓶;长安与君、呦呦60瓶;瓶;火星小星星46瓶;宝宝、苏祈、我爱猪宝宝40瓶;秋秋最可爱30瓶;allen长安、★大大求更~、花谭、维熙、须尽欢、lll20瓶;无花萧育18瓶;云清14瓶;沐遥遥崽、阿金uu、肜铄、闪杉、不白、蔓越莓、桃鸢、llh、小秋、安和10瓶;yufrasy9瓶;瓶;诶嘿、阿兰星落、没钱的大快乐、瓶;快乐琳3瓶;tiamo、风息呀、是霖子呀、子曰、w2瓶;白魈、青衫i、花钰溪、我在最高位面、迟到的钟、言骆谩⒔鹋莶苏婧贸浴⑹侨月月月月月啦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然而,整整两个月,始皇帝都没有动静,没有任何对于女子从政的政令发布,风平浪静到让所有大臣都产生了错觉:陛下是不是觉得女子从政太匪夷所思,决定按下不表了?

    很快,一部分人没心思多想了,又到一年一度的“上计”时间,各县土地、人口、赋税收入、财政开支、仓库储存、牛、马的畜养等统计情况所登记造册的册子,即将送来咸阳。

    “今年的实田多了很多。”负责审核统计的官吏和同僚聊天。

    同僚笑道:“这很正常,两年前陛下下令,将土地以人丁数量分摊入户,增添了不少良田。而山中流民视察了一年,确定陛下当真会分给他们田地耕种,自然会陆陆续续回到乡里之中,人多了,耕地多了,实田自然也会多了。”

    官吏翻了翻册子,仍旧不解:“这实田未免也多过头了,两年前才一亿一千万亩地,如今竟然多到一亿八千万亩?”

    同僚忽然低头咳嗽一声,官吏正茫然着,转头就看见自己上官面无表情盯着自己看。

    那官吏心里一紧,猛然醒悟过来。

    土地是不会凭空变多的,那多出来的耕地还能从哪儿来?土地隐瞒之事,自古有之,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举措了,而两年时间,足够陛下派人丈量清楚各州县耕地,与各户人民该得的田地数量相核实,确定有谁隐匿了农田,吞了本该交给国库的税。

    ……好像,他这位上官,就是从一年前开始,手头变得紧巴,也不怎么呼朋唤友,或是跟其他官员人情来往了。

    官吏有些紧张,核对“上计”数目时,差点手一抖写错数字,而等到真正算出来时,官吏忍不住疑心自己其实早就不小心算错了,只是没有发觉。

    今年田租,高达四千五百万石!这个数字,比往年高了三倍!

    算出来时,所有官员都不敢相信,忍不住又核实了一遍。笔下文学

    “老天,真的是四千五百万石!”

    “好多粮食……真的好多粮食!”

    “快!快去告诉陛下这个好消息!我们有粮了!”

    一群官吏脸冒红光,哗啦啦一阵拥挤出去,抱着册子像是在抱自己的传家宝,进入上林苑,穿过茂密的林子,脚下草渣叶子沙沙地响,如同最优美的赞歌。

    “陛下!”他们顾不上平复自己的喘息声,手里挥舞册子,眼中含着泪光:“四千五百万石!四千五百万石!”

    始皇帝眸光闪动,“呈上来。”

    册子被宦人呈到了始皇帝桌面上。

    始皇帝道:“尔等先退下罢。”

    官吏们惊讶不已。

    怎么陛下听到这个粮食收成,没什么欣喜激动的反应呢?

    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陛下的想法他们猜不透,便也只能心中胡思乱想了一下,退去了。

    始皇帝很高兴。

    这收成,比他心里预计的要高……要更高!可以预见,他能用此来做更多事了。

    比如,不可能上来就拎女人做官,除了少部分贵女,大多数女子连字都不认识几个,谈何从政。

    一切都得徐徐图之,而徐徐图之,首先要有粮响。

    “要留下讨伐匈奴的粮食,算三十万大军一年的口粮。”始皇帝划去一笔账。

    “要留下预防灾害的粮食。预设有两百万人受灾,预留一个月赈灾的粮款。”始皇帝又划去一笔账。

    “要留下官吏及各爵位的岁俸。”始皇帝再次划去一笔账。

    “要留下两百万更卒一个月食用的粮食。”始皇帝继续划去一笔账。

    “驻军……不,驻军可以不用发粮饷了。”始皇帝露出了一个微笑。

    骆越那边驻扎的二十万秦军,原本让他们就地屯田是为了不浪费骆越的粮田,没想到居然节约了将近三百六十万的岁粮。

    如此,各地秦军都可以无战事时,就地耕种粮食,垦种荒地,能够避免长途运粮的消耗,还解决了军需,到开战时,便直接披甲上阵。

    经过一番删删减减,始皇帝本以为所剩粮食不多了,最后一看……

    “只去了一千五百万石?”

    竞还能余下三千多万石粮食?消耗这么少?

    这个想法才从脑海里划过,始皇帝忍不住轻笑摇头。

    哪里是消耗少,往年国库只有一千万石左右,每一颗粟都得节俭着花,就这样还得祈祷千万别碰上天灾,才算堪堪够用,如今觉得花费少,那是因为进国库的粮食变多了!

    “唔,再备下一千五百万石以防有什么天灾人祸,剩余的一千五百万石,就花在……”

    始皇帝执起笔,沾墨,开始在桦树皮上书写政令。稍后,会有专门的官员来接走政令,分为一式三份,一份是公文,一份存档,还有一份,是要送去报馆,用大白话登写在县报上。

    *

    绯夫人正在和其他夫人排版新一期县报,匠人不识字,她们负责将模子排成文章,匠人则把排好的模子印到桦树皮上。

    非常累,文章很多——而且听说送到她们这边来的文章,还是已经筛选过了的。

    绯夫人抹了抹汗水。昔日养尊处优的秦宫夫人,收起了所有娇气,在比宫殿狭小的室内,一个个模子前认字。她的唇边却是溢着一丝快活的笑。

    新的地方,是新的起点,这里虽然累,却比终日囚在宫室中,了无生趣要好太多。

    她身旁一位夫人忽然道:“如果能有更多的识字的人来帮忙排版就更好了。”

    绯夫人望向那人,那人又哂笑,“瞧我,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说了又没用,识字的贵女不会来这种地方,黔首家的女儿也不认字。”

    而她们一群姬妾来这里,仅是女子中的例外。

    又有一位夫人行过来,把一张桦树皮递给绯夫人,“陛下那边刚送来的政令,抓紧时间,你看一下,咱们一人排一半。”说着,站到绯夫人身边,要和她一起去看。

    绯夫人垂眼,一看,和那位夫人齐齐低呼出声:“为黔首办学堂?从识字教起?每县必须拟出四百五十人的名单,连人带名单一同送来咸阳?只限七岁以上女童、女人,若交不出足够人数者,县令县长及郡守皆做渎职处理

    ?!”

    “还给每一名学童每月发粮三石三斗三升?”

    这是什么指令?国库有这么多粮食给陛下发出去吗?

    *

    “今年收成这么好?”

    王翦懵了,李斯懵了,那些反对女子从政的官员们都懵了。唯有周青臣笑了,在家里抱着自己傻儿子,整个房间都是他快意的笑声。“宝儿,爹爹赌对了!陛下果然不是脑子一热就提出来女子从政之事。”

    是,女子从政的确困难,如今女子学识普遍不如男子,大多数黔首,哪怕手头有钱,哪怕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家里一儿一女,也只会把儿子送去读书。

    在大多数人……就算是在大多数女人看来,都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观念,花钱念书,这钱,当然得花在“自家人”身上,不然岂不是打水漂了?

    而各大臣清楚他们这位陛下的行动力,想要做什么一定要做到,女子学识不足,就提升学识,只不过他们没想出来陛下能怎么做,若是强制征走女子,那也是在征走劳动力,黔首未必不怨,可如今……粮食居然那么充足了?!往年还不够,想要修一修驰道都得勒紧裤腰带的国库,今年居然那么多收入?!

    有粮食发给百姓,他们还有什么可怨的,只怕心里觉得每个县挑四百五十人,这个数量太少了!

    他们倒也猜对了人民的想法。

    得知只要把闺女送到咸阳,每个月就能领三石三斗三升粟,黔首们接连询问念县报的郎官:“真的是送过去就能得到粮食吗?”

    郎官不厌其烦地回答:“真的。不过,只能你们女儿亲自在咸阳领粮食,而且,一岁之中,仅允许岁首前一个月,及岁首当月归家,其余时候都得在咸阳念书。若是学得不好,不认真学,便得将其退回家中,再不收用。”

    有黔首当场虎下了脸,“学!肯定认真学!不好好学,等她回家了,我拿大棍子往死里打!我家的皮小子以前也不好好种田,打了两顿后,就老实了!”

    也有黔首撒腿跑回村子里,告诉大伙儿这个好消息。

    “黑子!你家那大闺女呢!快带出来,她能拿粮食嘞!”

    “恶夫!别哭了,你生了四个女儿没一个儿子怎么了?留下大的两个帮你种田,小的那两个,能送去陛下那边赚粮食!”

    “快点!那郎君说了,先到的先记名,收够四百五十人就走,去晚了就没有了!”

    此时还未出现科举,黔首们并没有知识改变地位的认知,在他们“狡猾”的观念中——

    一个半大小子能帮家里种十亩地,一个半大闺女只能种五亩,把能多种地的小子留在家里,把少种地的闺女送去学字,就可以拿到三石三斗三升粟……

    这笔买卖真是太划算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小天使们的讨论,我都有在看!

    然后关于女子能不能从政,我真的有思考啊,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orz之前也有小天使说我一个粮食问题写了那么久,但是,古代最重要的就是粮食。

    粮食多了,你才能发展其他,不然每个人都被锁在土地上,一年到头不停耕种才能吃饱并且交税,怎么可能有心情支持商业发展,支持子女念书。

    比如说战场卫生,酒精杀毒吧,粮食不多,提出酿烈酒这不是作死吗orz

    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也知道啊……所以八十多章,我起码在搞粮食方面搞了四十多章?(没数过,但是我印象里挺多的)

    现在的粮食产量,不能用看原本秦朝的产量去看它啊【躺平】,而且,青霓那些残次品多胎丹培育出来的粮食种子,还没有发放下去呢……

    基本上能在这个基础上,至少提高三倍的产量_(:з」∠)_

    *

    【下面是陛下今年的国库收入】

    *

    宋朝有占城稻(就是我文里的骆越稻),所以我对比的是宋朝数据,宋朝人口1亿多人,耕地面积达7.2亿亩。

    秦朝人口两千五百万,【在引入骆越稻后】耕地面积能达到一亿八千万亩,税田按十取一算,能收税的田地也有一千八百万亩了。

    一千八百万亩,其中十二万亩地是骆越,一年三熟的土地。【3,240,000石】

    一千七百八十八万亩是骆越之外的土地。

    又,宋元时期从越南引进高产的占城稻,明朝只在南方进行了推广,清朝则将之推广到北方。这让全国亩产比明朝提高30%,总产提高一倍。

    也就是说,南北方都推广了占城稻,比只在南方推广全国亩产能提高30%,秦汉总税田中,占城稻占30%,

    所以,一千七百八十八万亩中,有五百三十六万四千亩,种了占城稻。

    而骆越稻种在北方一年一熟,种在南方一年两熟,宋朝时候,引进骆越稻(占城稻),收成提高了一倍。

    秦汉北骆越稻税田:上田7.776石,中田5.76石,下田3.744石

    秦汉南骆越稻税田(一年两熟):上田15.552石,中田11.52石,下田7.488石

    现代,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27.9%。

    秦汉南北骆越稻税田:上田7.776石【1,464,372亩】,中田5.76石【2,403,072亩】,下田3.744石【1,496,556亩】.scjld.

    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5.9%,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1%。

    秦汉南北骆越稻税田:上田【525,709.548南亩+938,662.452北亩】,中田【862,702.848南亩+1,540,369.152北亩】,下田【537,263.604南亩+959,292.396北亩】

    秦汉南方骆越稻税收:上田:8,175,834.890496石,中田9,938,336.80896石,下田:4,023,029.  石。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