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笑小说网/历代名人与佛教/ 第1章 第一个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中国人在线免费阅读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章 第一个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中国人在线免费阅读

    <h3>历代名人与佛教第1章 第一个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中国人在线免费阅读</h3>

    <!-- S 正文 -->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佛后,大地大放光芒,龙天欢喜,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赞叹!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第一个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人就是历朝历代被称为东方圣人的孔子。

    孔子(前551一前479),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人是宋国贵族,后入鲁,做过小官。孔子儿时好学,学无常师,相传礼问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中都宰升司寇,摄丞相事,后不得意而周游列国。晚年从事于教育,整理《诗》、《书》等文献,后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修改,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在教学上提倡“有教无类”;思想上宣传“仁”学;世界观上,主张“生贵于死;”政治上,主张“正名”、“有序”;等等。自汉代以来,其学说成为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深远,封建统治者一直尊他为圣人,累加封赐,称为“大成至圣先师”,长期被人们奉为神祗供奉。

    然而长期被中国人奉为圣人的孔子不敢自诩为圣人,却极赞释迦牟尼佛。难怪佛教一传入中国,就深入人心,恐怕与孔子之极赞有关吧!孔子又是怎样赞释迦牟尼佛的呢?《列子-仲尼篇》有记载:

    商太宰问仲尼曰:“夫子您认为自己是圣人吗?”孔子答曰:“丘只是博学强识,圣人之称,丘不敢当!”

    太宰又问曰:“三王可称圣者吗?”孔子答曰:“三王知人善任,机智而勇敢,若道是圣,丘不敢称说。”

    太宰再问曰:“五帝可称圣者吗?”孔子答曰:“五帝天不但知人善任,而且仁义,若称圣者,丘不敢称说。”

    太宰进而问曰:“三皇可称为圣吗?”孔子答曰:“三皇知人善任,能审时度势,一若称圣者,丘不敢说。”

    太宰大惊道:“然而三王、五帝、三皇不可称为圣人,谁又能称为圣人呢?”

    孔子正色而答曰:“丘闻西方有圣者,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不能明焉。”

    由是而知,佛教传入中国,公平的是永平十年,而在永平之前中国就已有佛教之阴影,孔子与太宰的一番对白,足以证明‘。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佛教作为古印度文化的代表与我们中国本土文化是完全异质的可以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初传之时,我们中国人对佛教的认识是不明的,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佛教与中国本有黄老之术相。比如在汉昭帝给楚王刘英的诏书中说:“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把浮屠与黄老相提并论,在当时的一些佛教徒也称其教为佛道,道术。而此时,作为士大夫的牟融竭力维护佛教写下了《理惑论》,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佛教的论著。

    牟融,东汉苍梧(今广西苍州)人,或云融,或云子融,史书称牟子。少时博学多闻,守孝悌,乡里闻名,乡人聘为教授,讲习《大夏候尚书》,灵帝、献帝之际朝政腐败,政权倾覆,战乱纷飞,为辟战乱,便奉母于交趾。到二十六岁时,战乱稳定,又奉母返回故里,太守知牟融之能,欲聘为府吏,因喘息未定,辞而不就。后母殡天,出任丰县令。永平五年(公元62年)经司徒范迁推荐,任司隶校尉。八年代包咸为大鸿胪,后历任大司农、大司寇,灵帝时期,代赵熹为太尉与之同参尚书令决政之事。

    牟融不仅对各家学派有造诣,还对佛教尤有研究。著有巜理惑论》,提出“神不灭论”,这对后世与当时当时都有深广的影响。他在论中说道“魂神固不灭矣,但自身朽烂耳。”又进一步讲“身譬如五谷之根叶,魂神如五谷之种实,根叶生必当死,种实有其终亡,得道身灭耳”。尽管有些理伦与佛教不相吻合,但能在佛教初传之时有这样的见解,在那认识纷乱之中,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佛典说:“约当灵献之季,著有《理惑论》,以正世人邪弊。为我国著论弘化第一人”。</p>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