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7章

    秦王殿下神色更和缓,按住袍袖,拦住那一缕灌进来的风。

    “这个不能喝。”秦照尘温声说,“这是……我留给自己的。”

    他想向对方解释,这酒有毒,喝了会死,但细想之下……鬼魂或许也不会再死一次了。

    所以秦照尘改口:“喝了会疼,不好喝。”

    这是时鹤春喝过的酒,时鹤春喝过它两次。

    回京的秦王殿下已成了“朝堂表率”,有很多事再想查起来,没有过去那么难……比如时鹤春究竟是从哪弄到的毒酒。

    总不能是自己跑去酒肆买的。

    秦王府的小仙鹤很不爱出门,又很懒得走路,跑腿这种事一律扔给栉风沐雨的秦王殿下。

    秦照尘稍微花了些力气,从老太医的口中知道,原来宫中就有毒酒,断人经脉、毁丹田气海,再饮则断人肠。

    时鹤春在朝中放肆搜刮敛财,家中甚至有不少贡品,没事就往宫中内库晃荡一圈……弄壶酒再容易不过。

    对不那么擅长搜刮敛财的秦王来说,则要稍微多费些力气。

    “这是徇私枉法弄来的。”大理寺卿向掀他袖子的孤魂解释,“大理寺卷宗,下官做了些手脚。”

    每到判毒酒赐死的案子,大理寺卿就多要半盏,再给自己扣下些。

    大贪大恶满朝皆是,仗势行凶草菅人命的,卖官鬻爵祸害科举的,借灾情大肆敛财、致使灾民枉死的……杀了一年才稍微透出些明朗风气。

    也叫大理寺卿慢慢攒够了一壶酒。

    这一年来,秦照尘随身带着这壶酒,偶尔觉得日子太难熬,就拿出来看看。

    想着随时想喝就能喝,就还能再走一段。

    因为是随时看得到头的路,所以走着反而不算多艰难。

    大理寺卿这一年都没怎么和人好好说过话,对着萍水相逢、素不相识的孤魂,总用不着再有所提防,索性和盘托出,把徇私枉法的前因后果啰啰嗦嗦解释完。

    秦照尘坐在佛塔内的石阶上,就有无形的力道坐在他身边,抱着膝,很安静地听。

    这让秦照尘觉得放松——他的小仙鹤回天上去,就再没人这么听他说过话了。

    “下官……有位旧友。”秦照尘忍不住说,“和阁下很像,也很喜欢喝酒。”

    就是不喜欢用杯子。

    用杯子喝酒,时鹤春总嫌不够痛快。

    ——时人讲究风雅,一只酒杯指头大点,润润口就没了,都到不了喉咙。

    他们奸佞离经叛道,都用酒壶,仰头就往嘴里倒,喝起来才畅快过瘾。

    在秦王府的时候,时鹤春每次一见秦王殿下拿杯子,就要头疼叹气,抱着自己的小酒壶,离家出走五步跑去台阶上坐着。

    秦照尘今日原本也不想拿杯子,怕难伺候的小仙鹤训他。

    可不拿杯子没法倒酒……人鬼殊途,活着的人找不到忘川河,没办法将那一壶酒痛痛快快倾进去。

    于是只能憋屈些,凑活着用杯子喝。

    秦照尘一边说,一边撑着石阶起身,取过那只酒杯,给里面续上寻常的清冽酒水。

    “下官同他……就在佛塔下认识。”秦照尘说,“下官当时做和尚,读经书读昏了头,还以为是菩萨座下白鹤童子显灵。”

    小和尚好骗,又从未见过这样的谪仙少年,真这么深信不疑了好些日子。

    ……直到白鹤童子开始试图砸开他的佛珠,看里面有没有果仁,能不能吃。

    小和尚魂飞魄散,抢回佛珠闭门不出,只道原来不是白鹤尊者,是山中灵鹤得道,化成了精怪。

    “……”时鹤春愁得不行,趴在佛塔的窗户边上:“我就不能是个人?”

    小和尚不信他是个人:“凡夫俗子,怎么会这么好看?”

    时鹤春立马被他夸高兴了,不自觉地举止斯文了些,没再试图从窗户钻进去,敛着袍袖靠在塔前。

    小和尚念了几十遍“阿弥陀佛”,心疼地摸砸出白印的佛珠,悄悄把门推开小缝,看外面钟灵毓秀的小鹤妖。

    时鹤春不嬉皮笑脸、不胡闹折腾的时候,身上会有很静寂的檀香气。

    站在那里的少年也像是檀香,不像小和尚在庙堂见的灯火,不烫不亮不灼灼,只是安静地烧……但幽香渺远,能使人澄心静虑。

    时鹤春不折腾他,也就不小心忘了要折腾,只是抱着手腕,一言不发地靠在佛塔窗外,对着远处楼宇出神。

    小和尚反倒忍不住了,犹豫了一会儿,悄悄去窗边找他说话:“施主,那是耀武楼。”

    那是宫中的耀武楼,秦王世子年纪不够,不曾去过,但听闻那处楼宇气派高耸,是京中视野最好的地方。

    时鹤春慢慢揉着手腕,随口说:“我知道。”

    他当然知道那是耀武楼……

    小和尚愣了下,有些惊讶。

    时鹤春也回过神,身上那种静寂死气骤然淡了,仿佛又活过来,兴致勃勃扯住小师父:“这可是你自己冒头的。”

    小和尚大惊,跺了跺脚追悔莫及,捂着耳朵念阿弥陀佛。

    “走走,陪我去听戏。”时鹤春才不管阿弥陀佛,“我知道哪个戏园子最好,你跟我去,不花钱的,咱们两个趴在墙头上听,别念经了秦小师父……”

    ……

    “能请你……陪我去听场戏么?”

    佛塔里,大理寺卿斟酌良久,还是问新认识的孤魂:“下官出钱,下官有银子。”

    鬼魂听戏又不用交茶水钱,但迂直的大理寺卿在这些琐事上,只怕还是没学会转弯。

    秦照尘攥着碎银子,低声解释:“我自己不敢去。”

    秦王殿下自己不敢去。

    一个人进了戏园子会做梦。

    会做被一只小仙鹤拐着,拉拉扯扯不由分说,爬上墙头听戏的梦。

    小和尚这辈子也没做过这么胆大妄为的事,小和尚生性规矩,小和尚根本听不懂戏,府上庙里都说这是“靡靡之音”。

    这样凶险的地方,一不留神就要破了道心,之所以还要去,是因为小和尚不敢挣时鹤春的手。

    那只手腕侧有深可见骨的旧创痕,狰狞盘踞,只是看着都觉怵目,叫人不敢想它是新伤时该是什么样。

    时鹤春津津有味地听戏,摇头晃脑跟着唱,一扭头看见小师父盯着自己手腕,就拿袖子遮住。

    时鹤春不喜欢这些疤痕被人看见,把手收回袖子,不肯再伸出来。

    “这有什么好看?不准看。”

    爱漂亮的小仙鹤不高兴了:“别看,别看。”

    ……

    后来成了大理寺卿的秦照尘,其实不止一次,想要查清这是怎么回事。

    但次次查不到头,老太医不叫他查,时鹤春自己也这么说。

    “听话。”跑来大理寺喝酒的奸佞,把玩着那顶獬豸冠,头也不抬,“等我死了你再查,那时候就好查了。”

    这话听得大理寺卿心惊胆颤,眉峰蹙得死紧:“胡言乱语。”

    时鹤春也不跟他犟,按照尘师父的规矩,坐起来啪地合掌拜了拜,半点不诚心地念了个“阿弥陀佛”。

    那之后,大理寺卿其实的确听话,没再追查这件事。

    但也就像时鹤春说的……在时鹤春死后,再要查这件事就不难,甚至用不着特意去查。

    秦王殿下整顿朝堂,总揽刑狱,自然要梳理陈年旧案。

    ——有些被一手遮天的权佞压住,多年未曾重见天日的卷宗,也就这么都被重新翻扯出来。

    谋反、密诏、长公主……桩桩旧事血案,化成墨字依旧触目惊心。

    大理寺卿办了多少年的案子,既然已经看见了,就不可能想不通,不可能猜不到。

    在他手中,早已陈旧泛黄的卷宗,冷冰冰一笔“鹤家子”,化成时鹤春身上数不清的旧创。

    ……

    “他当然知道耀武楼。”

    邀请萍水相逢的孤魂出门看戏的大理寺卿,暂时熄灭火盆、搁了笔,边穿外袍边低声说:“他原本能当将军的。”

    时鹤春小时候想当将军的。

    醉沉了的时候,他这么跟秦照尘说过。

    翻云覆雨易如反掌的奸佞,愣愣看着那双提笔都费力的手,向大理寺卿击鼓鸣冤:“我小时候身手很好……”

    ……何止是“身手很好”。

    耀武楼前折柳,禁军前纵马驰奔,那时的时鹤春根本不是檀香,是灼灼天上火,朗朗能照天地。

    倘若没有那些事……倘若没有后来那些事,时鹤春定然能做将军,披坚执锐定国安邦,立下传世功勋。

    可一封诏书、一杯毒酒,一场逃不脱的生死局,硬生生将天上火浇成了只剩余温冷烬的檀香。

    “我在私下里怪他母亲。”秦照尘垂着视线,声音很低。

    这话本不该讲,无论下谏上还是臣谏君,那毕竟是时鹤春的母亲,也是当朝的长公主。

    可秦照尘依然想不通……那么干净的时鹤春,他捧在怀里都怕染了尘埃的小仙鹤,究竟哪里不好了。

    哪里不好了,哪里不配做鹤家子,哪里不配做一个母亲的儿子。

    从这一场滔天巨祸中逃出来的母子两个,本该相依为命。

    庙里的照尘小师父,从没听过时小施主说母亲一个不字……哪怕时鹤春的身上新伤旧创累累,从未断过。

    从未断过,身心俱疲、从里到外无一不痛的时鹤春,笑吟吟扯着小师父去给母亲买点心,自己只舍得偷吃两块,还要把好吃的那块塞给照尘小师父。

    怎么不能哄一哄时鹤春,不能哄一哄最漂亮、最神气、最喜欢听好听话的小仙鹤。

    怎么就不能告诉时鹤春,他是世间第一流的少年郎。

    这又不是谎话。

    时鹤春本来就是世间第一流,长公主本来就有个最好的儿子。

    就非得每日垂泪叹息,追念当初的那个鹤家子,唬得时鹤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好……听见小和尚几句笨拙的好听话,就被夸得迷迷糊糊,路都不会走了。

    “我们两个,每次听完戏,下官就背他回去。”

    秦照尘对那位素不相识的孤魂说:“他每次都说,他被下官夸迷糊了,走不动路。”

    这话一次两次小和尚还信,听得多了,就察觉出端倪……时鹤春就是懒得走路。

    当然也有脚筋断过的缘故,时鹤春走远路原本就费力,小时候没钱,自然只能诓小师父背。

    后来做了天字第一号大佞臣,时鹤春能坐轿就不骑马,能骑马就不动腿,反正银子多到花不完,也就用不着天天劳烦秦大人了。

    “……我不觉得劳烦,我不敢同他讲。”

    秦照尘说:“我其实也不怕被人看见,他上我的马车。”

    局促的由来不在这,在秦王府的马车太破了。

    寒酸的年轻秦王,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府上的马车配不上时鹤春……可要换个更好的,也实在没银子。

    这种事实在丢人,秦王殿下怎么都说不出口。

    ……

    他们走过的路旁都是火盆,处处有人烧寒衣,纸烬飘飞,暗火仍在,有些还能微弱地烫上一烫。

    一大片纸灰朝秦照尘拍过去。

    大理寺卿平时木讷,这时候居然莫名开窍,抬袖拦了拦:“你是说……我该和他说?”

    萍水相逢的孤魂让纸灰打了个转,看起来赞同这句话。

    秦照尘愣愣在原地站了一阵。

    他忽然觉得疼,这一年里他已很久没觉得这么疼,偏这时候,尖锐的痛楚从肋下复苏。

    ……他是该说。

    他怎么能不告诉时鹤春……在他心里,他们也从未分道。

    政见是政见,立场是立场,去酒楼买个酒、去集市上买几块点心,难道还要牵扯政见立场?

    他为什么要躲着时鹤春?

    要是他一直扯着时鹤春吵,拽着时鹤春不放,每天劝时施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一千次……时鹤春是不是就不会再瞒着他?

    时鹤春是不是就会被他烦得头疼,趴在他的背上,一边叹气一边认命地给他讲那一团乌烟瘴气,讲世事凡尘多泥淖……

    秦照尘接住纸灰,让它在手里烫完最后一点余热,燃尽的纸灰变得安静寂软,轻轻一碰就碎成齑粉。

    萍水相逢的孤魂不是这个意思。

    一阵风盘旋起来,把那些齑粉扒拉扒拉走,扯扯他的袖子,把他往戏园子拽。

    秦照尘原本也是要往那个方向走,那是时鹤春最喜欢的戏园子。

    秦王殿下看着自己的袖子,忍不住苦笑:“好,好……我知道。”

    他开始有些后悔,不该贸然邀请对方来听戏。

    他很久没来过戏园子了,还以为有人一起,就不会被锁进前尘旧梦。

    可他只是被风拂一拂袖子,就想起时鹤春。

    还俗做了秦王世子的秦照尘,最常被时鹤春拉出来听戏,这也是相当少有的……他比时鹤春有钱的时候。

    太少有了,秦照尘都不舍得想。

    被反复翻检的回忆,会逐渐褪色化灰,就像烧尽的寒衣。

    秦照尘有些不舍得翻出的回忆,连最难熬的时候也不准回想……他想自己做秦王世子的时候,被就住在他家后街的时鹤春拽出门。

    那时的时鹤春是真穷,穷到那一两年里手头都没什么银子,于是动辄诓秦王世子出来听戏,趁机找吃的打牙祭。

    东街糖饼好吃,热腾腾的一大张,里头蒸化了的白糖往外淌。西市的薄皮大馅肉包子,喷香扑鼻,咬一口唇齿生香,一吃一个说不出话。

    时鹤春拽着秦小世子的袖子,把人往一个又一个摊子拖,买了几块滚热的糯米糕,顾不上吹凉,狼吞虎咽就吃下去。

    然后才想起没给小世子分,不太好意思地抹抹嘴,又拽拽一言不发的秦照尘:“生气了?”

    时鹤春拽着小世子的袖子,绕着圈地看秦照尘:“别生气,回头我请你。”

    秦照尘生什么气,秦照尘皱紧了眉,把人拢到避风的摊子上,翻出家底给他买甜酒酿,心里既高兴又难受。

    高兴是因为,时鹤春饿到不行了,半点不跟他客气,说吃他的就吃他的。

    难受是因为……他不知道时鹤春这是饿了多久、饿了几顿。

    时鹤春一个人照顾母亲,要给母亲买药,还要读书备考,这样下去怎么能行。

    秦照尘也要读书,但他世袭爵位、领受官职,用不着科举,比时鹤春好过不少:“怎么饿成这样,你多久没吃饭了?”

    时鹤春端着甜酒酿风卷残云喝净,这些天来第一回填饱了肚子,打着饱嗝摊在椅子里,舒坦得只求一死:“忘了。”

    秦小世子紧攥着他的手腕,眉峰拧得死紧:“忘了?!”

    “别气,别气。”时鹤春赶紧哄他,“你还有钱没有?我请你去听戏。”

    “戏园子新上了几出戏,可好听了。”时鹤春拖着他的袖子,想要把他拽走,“我可从来都只请你一个……”

    “我在跟你说正事!”秦小世子满腔恼火,“你以后不准不吃饭,我盯着你,你也不准不睡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