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太后笑着,满脸慈爱。荣华站在不远处的花丛中。
有花丛做掩映,再加上她今日穿的衣裙是嫩绿色的,所以不注意,太后跟沈氏,是看不到她的。
眼看着江朝华那么无礼,又跟太后那么亲昵,荣华的心中不是滋味及了。
她只觉得自已的心好似翻江倒海一般,难受的厉害,娇美的小脸,也有些白。
“郡主,您没事吧。”
荣华身后,丫鬟香椿担忧的伸出手去扶,却被荣华推开了。
凭什么,她年年进宫,都会来永寿宫孝敬太后,还日日夜夜的伺候在太后身侧。
经过三年的努力,太后终于对她有些不同了。
而她也放出消息,刻意引导众人以为太后喜欢她。
如此,她每次来京,就连太平看见她,也会客客气气的。
这一次,她跟着父王来长安城,是抱了决心留在京都的,只要博得太后的欢心,只要成为她跟前最亲近最受宠的小辈,她留在京都,就名正言顺了。
哪怕父王离开,她也有人护着。
可江朝华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么多年她跟她母亲都不来宫里伺候太后,太后凭什么喜欢她。
“郡主,您别担心,只不过是因为她是太后的娘家人,所以太后才会如此纵容的,真论起孝顺得心,还得是郡主您。”
香椿压低声音。
她是荣华的心腹,平时也很机灵。
知道荣华在乎什么,香椿只能安抚她。
荣华抿唇,刚刚心里很不好受,太后开口说话后,她这才喜出望外。
是啊,江朝华不要奢求什么人都能比,她能比的上么。
自已才貌双全,又是父王最喜欢的女儿,江朝华跟她比,比的过么?
不过江朝华真是个太大的威胁了,自已要是想独占太后的宠爱,就势必得除了江朝华。
江朝华,留不得。
荣华眼底闪过凶色,这抹凶色破坏了她娇美的面容,让她看起来有些狠。
“太后娘娘,是朝华逾距了。”
太后的话,也让沈氏跟江朝华有些惊心。
江朝华眼底闪过一丝暗芒,心道看样子荣华在太后心中果真有些地位。
但荣华不是单纯的想孝敬太后,而是有目的的。
借着太后的名声在京都中混,她怎么可能让荣华如愿。
“你这傻孩子,你想什么呢,哀家是让你不要胡思乱想,不是什么人都能跟你比的,所以你乱比较什么,你跟沁儿,在哀家心中,没有人能替代,傻孩子,快些走,咱们还要去赏花呢。”
太后一看就知道江朝华会意错了,伸手,点了点她的眉心,脸上满是宠溺。
“哎呀,太后您吓坏朝华了,也是,不是什么人都能跟朝华比的,人啊,贵在有自知之明,想来那个荣华郡主,也应该有自知之明吧。”
江朝华眨眨眼,头靠在太后肩膀上,往不远处的花丛中瞥了一眼。
她是故意说给荣华听的。
有她在,荣华就休想踩着太后往上爬。
这就好比江婉心想认母亲当义母一样,这些人能成为朋友,骨子里的秉性其实都是一样的。
今生,江婉心当不了母亲的义女,而荣华,也休想借助太后往上爬。
“走吧,你这小皮猴,静操那没用的心,快些。”
太后反扣住江朝华的手,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荣华从未见过太后对谁这么笑过,又这般宠溺。
她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能让她这么对待的,得是多大的殊荣啊。
可是江朝华她配么?
江朝华这个恶女,也配?
“郡主,您没事吧。”
荣华受了刺激,往后踉跄了两步。
香椿一惊,赶忙去扶她。
“本郡主没事,没事。”
荣华的眼神,瞬间变的有些阴沉。
她看着太后跟沈氏等人的背影,眼中既有怨恨,也有不甘,更有嫉妒。
她从小要什么就有什么,还从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呢。
江朝华,仗着自已是太后娘家的人,也想跟她争,那她就先弄死江朝华,一了白了。
“香椿,来京之前,我让你找人打探江婉心的消息,打探的怎么样了。”
荣华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后,往后去了。
要想对付江朝华,又要留下一个好名声,避免引起太后的反感,就需要借助其他人,来攻击江朝华。
江婉心,真是一个太好不过的选择。
否则,她一个孤女,没名没分没背景,如何能在江家混出头,压江朝华这个嫡女一头,在京都中混出好名声。
“郡主放心,奴婢已经将那些消息都整理好了,只等着郡主晚上回府后翻阅。”
香椿会些功夫,以前是豫章王培养的暗卫。
因为过于喜欢荣华这个女儿,豫章王给荣华的侍女,都是暗卫出身。
香椿不仅机灵,办事也很牢靠,荣华对她,十分满意。
“很好,趁着父王在京都的这几日,咱们得想个办法,好好抬举一下江婉心,如此,才能借力打力不是么。”
荣华冷哼一声,心中已经有了应对的法子。
她缓缓勾唇,心道江朝华想跟她斗,还嫩了点。
想跟她争太后的宠爱,没门。
“咱们走,半个时辰后,再来。”
荣华一甩衣袖,带着香椿走了。
太后这个老太婆,也不识抬举,放着自已这样懂规矩又贴心的人不喜欢,偏要喜欢江朝华,也是有点犯贱了。
荣华心中愤愤的想着,又想起燕景,她更恨太后刚刚说出那番话。
可是她也不想想,她跟太后没有亲缘关系,也不常见面,太后这样的身份,想要人伺候,大把大把的人争着抢,所以,她这样的人,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下场往往都不会好。
第374章虚伪就该戳穿
江朝华跟沈氏陪着太后在御花园赏花。
期间,其他的妃子得到消息,也都没有刻意的过来,毕竟谁都不想给太后找不痛快。
有女儿陪在身边,还有外孙女在,太后的心情好的不得了。
但她年纪大了,逛了将近半个时辰,也逛不动了,只得返回永寿宫。
“太后,您怎么样了。”
刍嬷嬷担心太后的身子,生怕她有个什么不舒服也不说,关切的询问着。
“哀家好着呢,一会回去,用些茶水跟糕点,近日皇帝让人给哀家送了春茶来,听说这春茶是岭南新收上来的,咱们尝尝味道如何。”
太后笑着摇头。
春茶是新研究出来的品种,当然了,若是不好喝,皇帝也不会派人给太后送来。
只是今年上贡的茶的数量不如往年多。
听说岭南遭了虫灾,虫子啃食了茶叶,所以今年盛唐茶叶的收成并不是很好。
江朝华跟在太后一侧,听着她说话,心道春茶虽好喝,但由于是新茶,今年种植的数量并不多。
但春茶口感甘甜,就连不爱喝茶的人都愿意多饮上两杯。
岭南害了虫灾,想必消息还没传到皇帝耳朵中,否则皇帝一定会震怒。
岭南的水,及深,茶叶其实都不算什么,真正让皇帝震怒的是岭南种的果树。
害虫灾,果树受到的影响最大,岭南百姓,大多以种果子为生。
今年收成不好,虫灾泛滥,那些果农们都没了收入,吃饱饭都成了问题。
岭南百姓有好几万,若闹了粮荒,那可就是个灾难了。
前世,那场虫灾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等虫子消灭的差不多了,岭南果农们种的果树也被毁的差不多了。
朝廷拨了大量的银钱赈灾,也是这笔钱财的流失,导致了后面许多问题。
所以,得想个办法,不用靠银子,也能让岭南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
如此,才能避免舅舅跟表哥们被派到岭南镇压起乱的百姓。
“你这小皮猴子,在想什么呢,哀家不是说过了么,不必放在心上。”
江朝华有些出神的想着,太后良久没听到她说话,还有些不习惯呢,语气宠溺的询问着。
“没什么太后,我就是在想那春茶是什么滋味。”
江朝华收敛心神,眨了眨眼,跟着太后,已经走到了永寿宫的门口。
刚一走过来,她就看到了不远处站着两个人。
领头的,自然是荣华了。
豫章王宠爱荣华,又给她请封了郡主的身份,所以,她穿的戴的,自然都很是华贵。
但再华贵,也不如江朝华。
毕竟她的衣裳跟首饰,都是沈氏花了大价钱买的。
“荣华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太后一走过来,荣华便赶忙上前给太后请安。
她到永寿宫有一会了,太后说半个时辰后见她,可时间都已经过了。
今日的温度虽然不高,但站的久了,也很热的,荣华也出了一些汗,汗黏在身上,让她有些不舒服。
但为了在太后跟前露脸,她也不计较这些。
“是荣华啊,一年不见,你好似又长高了一些。”
荣华模样生的娇美,性子又稳重,太后一向对这样的小辈很是喜欢,再加上荣华在她跟前也伺候过一段时间,每年进宫都会到永寿宫尽孝,所以太后对荣华的态度,也要好一些。
只是身为太后,想到她跟前巴结侍奉的小辈太多了,所说荣华有心,但太后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倘若她不是太后,荣华还会尽心的服侍她么。
是以,太后心中对这些事情分的很清楚,才会刚刚在御花园对江朝华说出那样的话。
不管什么时候,自已的家人,才是最亲切的。
当然了,抛却一些拎不清的,关键时刻,还是亲人最重要。
“一年没见太后,臣女真是惭愧。”
荣华在心中给自已鼓气,她抬起头,一眼便看到了站在太后跟前,穿着华贵的江朝华。
江朝华半眯着眼睛,眼底夹杂着一些趣味。
这样的视线,让荣华觉得十分不舒服。
她可是郡主,江朝华不过就是个县主而已,凭什么这么看着她。
“别站在这里说话了,都跟哀家进殿内吧,温度高起来了,朝华,沁儿,热不热。”
太后点了点头,对荣华的态度倒是一如既往,可是若有外人在跟前就会发现,太后虽对荣华和蔼,但也不像外面传的那样,什么她是太后最喜欢的小辈。
冯公公站在太后身后,心中很清楚太后在想什么。
太后能在后宫出头,靠的仅仅只是侯府的权势么?
当然不是,她可是宅斗的高手,荣华的那点小心思,她如何会看不出来。
若没有江朝华跟沈氏频繁进宫,倘若沈氏跟太后的关系没有修葺,那么荣华或许来永寿宫的次数还能多一些。
可如今情况不同了,荣华的目的,是达不成了。
“太后,我不热,不过我想喝春茶了。”
江朝华眯着眼睛,挽着太后的手臂,挑衅的看了一眼荣华。
荣华的端庄稳重,其实都是装出来的。
她只有在京都的时候,才会这样,在镇东,她仗着豫章王的宠爱,可是嚣张跋扈的。
装没关系,她有的是办法让荣华暴露啊。
“冯公公,你听听这小皮猴子说的话,还不快些回去先泡茶。”
太后又笑了笑,拉着沈氏跟江朝华,欢欢喜喜的朝着殿内走去。
反观是荣华,就备受冷落了。
她盯着江朝华的身影,在心中咒骂,可面上却不显露。
她不信她斗不过江朝华,毕竟跟在母亲身边,她没少学习后宅之术,否则,母亲也不会只是个侧妃,便将豫章王妃压的死死的,翻不了身。
“太后娘娘,此番荣华跟随父王来京,特意给您带了家乡的特产,还有这尊长寿老儿,是荣华特意为您求的,希望太后娘娘您长命百岁。”
跟着太后到了殿内,荣华便将早就准备好的东西都一一拿了出来。
尤其是那尊长寿老儿的雕像,刻的栩栩如生,模样还透着一丝憨态,不会让人觉得过于神圣了不舒服。
太后点了点头,示意冯公公将东西都接过去:“你有心了。”
“只要太后娘娘安好,荣华什么都愿意做,下次去庙内祭拜,再为太后娘娘求一尊灵殊菩萨像,以保太后娘娘平安顺遂,心想事成。”
荣华乖巧的说着,冯公公给她搬了凳子让她坐下。
她三两句之间,便说明了那长寿老儿雕像是她求来的。
盛唐的人都知道,若是想去寺庙求像,需要先在庙中住上几日,还要每日诵经诚心祈祷,这样一来,方可拿到雕像。
只是荣华的这尊雕像,不是求来的,而是花钱买来的。
她金尊玉贵的,哪里会去寺庙那种地方住,又哪里会诵什么经文。
“荣华姐姐,你这么孝顺啊,说起来我都不如你,那你既求来了这尊雕像,那应当是去寺中小住过的吧。
那不知,你都诵了些什么经文啊,太后娘娘心善,每日也会诵经,我昨日恰好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说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不知荣华姐姐可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又是出自哪本经文啊。”
江朝华歪了歪脑袋,心中冷笑,虚伪的人,就该戳穿他们的虚假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