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刍嬷嬷一顿,这便要跪下,沈氏拉住她,面上也带着笑:“嬷嬷别见怪,朝华这孩子就是说话太直了,你伺候在姑母身边这么长时间,在我的心中,你就是长辈,嬷嬷,坐吧。”沈氏说着,站起来亲自去扶刍嬷嬷。
刍嬷嬷心中感动,想着侯府一家人,都是性情直率热情的人。
希望老天保佑,能让侯府的人,一直这么平安顺遂。
“你个老货,沁儿跟朝华都让你坐了,难道还要哀家再开口说话,还不快坐下。”
太后心中欢喜。
她的永寿宫以前冷冷清清的,只有刍嬷嬷陪着自已,如今多了人,也有了烟火气。
她的心啊,觉得暖和,干什么也比之前觉得有力气有劲多了。
她就喜欢沁儿跟朝华在她身边,她就喜欢享受寻常人家才有的亲情味。
“是老奴矫情了。”
刍嬷嬷笑了笑,坐下了,太后挥挥手,冯公公也靠后坐了下来。
太后昨日便已经免了各宫娘娘请安,这几日,谁都不会来打扰她们一家人。
太后想着,肃亲王这两日都会进宫,他进宫,肯定也会来永寿宫。
她年纪大了,不知还能撑多久,她唯一的心愿便是让沈氏认祖归宗,但这大概是不可能的了,就算能,可无法在明面上进行。
但沈氏跟肃亲王父女见上一面,总是可以的。
“吃吧,吃完了咱们出去赏花,御花园的花开了一些,待早朝结束后,晚风也会过来,哀家早就让人去候着了。”
太后拿着筷子,满脸笑意止不住。
江晚风如今入朝做官,也是要上早朝的。
至于江贺么,他等同于在家思过,自然不能来上早朝了。
沈氏不关心江贺怎样,也不关心江老太太,可是江晚风还在江家,她始终放心不下。
为人母者,时时担忧自已的孩子,是做母亲的天性。
太后知道沈氏在想什么,早就安排好了。
“姑母,您对我,真好。”
太后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沈氏回忆起了当年她住在永寿宫的事。
其实比起侯府,永寿宫更像她的家,因为她是在这里长大的,对这里有特殊的感情。
沈氏心中动容,放下筷子,轻轻的挽住太后的手臂,神色亲昵。
太后摸了摸沈氏的鬓发:“傻孩子,你是哀家看着长大的。”
你是哀家的女儿,哀家怎么会不关心你。
太后心中有话却不能对沈氏说,也饱受折磨。
但只要沈氏好好的,她就满意了。
“不说伤心事了,您瞧我,这么大了还总哭鼻子,让朝华笑话。”
沈氏又想哭,她一哭,势必又要惹太后哭,她抬起头,用帕子擦了擦眼眶,有些不好意思。
太后满脸宠溺,亲自给她夹了菜,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可算是用完了早膳。
早膳过后,还有茶点,但大家吃的多,茶点就等着逛完御花园后吃吧。
还有一个月不到,就是老侯爷的大寿了,沈氏跟太后,难免一起商量这件事。
老侯爷的寿宴,肯定来的人更多,也会更不太平。
寿宴跟江朝华的封礼,完全不是一样的概念,所以,要更仔细,要更小心。
“对了沁儿,昨日朝华的封礼上,因为罗泗这事,哀家在男眷那边看到了一个少年,那少年。”
太后坐在凤椅上,吃完饭后缓了一会。
她拉着沈氏的手,越看沈氏的眉眼,她就越是脑海中不断想起谢云楼。
沈氏是她看着长大的,沈氏幼年、少年,甚至是及笄嫁人后的模样她全都记得。
昨日一看谢云楼,太后心里有些觉得奇怪。
若是给谢云楼穿上女装,她觉得谢云楼长得很像沈氏十岁时候的模样。
十岁,沈氏的容貌还没张开,那个时候她又害怕沈氏住在宫里会有危险,不怎么让她出门。
所以,外人,哪怕是侯府的人,也对沈氏小时候没什么印象,可太后有啊。
所以,她才会怀疑天底下怎么会有人长得那么像沈氏小的时候。
且那个少年,气质不斐,一脸正气模样,不仅样子让她熟悉,气质更是熟悉。
“太后娘娘,您说的那少年,不会是谢云楼吧,他是我的朋友,是从西域来的,是我给了他拜帖,让他来参加我的封礼。”
江朝华坐在太后身侧,听见她说话,眯了眯眼睛。
“原来他叫谢云楼?真是个好名字。”
太后一提,沈氏也想起了谢云楼。
不知怎么的,她看着谢云楼时,总觉得很亲切。
第372章荣华郡主
“母亲,您在想什么。”
沈氏想起谢云楼,便有些出神。
江朝华若有所思,轻轻的喊了一声。
沈氏回过神,想起江晚舟还一直在外面,难免心中难过:“没想什么,既然那孩子是你的朋友,以后但凡再举办宴席,你都可以将他带到家中来。”
或许是如今江晚风跟江晚意在家的时间都太短了。
而江朝华及笄后,是要出嫁的,沈氏心中难免觉得有些寂寥,所以总想着热闹一些。
所以,她很能理解太后的心情,更感慨自已不孝。
“好啊,只是他好歹也是外男,你不会不放心么。”
江朝华眨眨眼,状似无意的说着,沈氏立马摇头:“不会,你与他,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她反而觉得那孩子跟朝华像兄妹呢。
毕竟那样的气质,那样的姿态,绝非罗泗那种心术不正的人。
“既然喜欢,日后便多亲近,只是男女有别,相处的时候,最好也有其他的人在,不过都没关系的,有哀家在,谁敢嚼舌根。”
太后欢喜,也知道沈氏心里还想着江晚舟,又拍了拍她的手:“沁儿,不是哀家说,当初晚舟那孩子就不该让江老太太教养,如此,也就不会跟你离心,但孩子长大了,心性多少会改,想必他会知道你的良苦用心的,你看晚风跟晚意,不也是好起来了么。”
太后微微一笑,宽慰着。
沈氏想起江晚风跟江晚意,便止不住的骄傲:“姑母说的是,对了朝华,后日你便该去女院报道了,母亲早早就命人给你准备好了书本以及束礼,你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
沈氏还有些放心不下。
毕竟这是江朝华第一次去女院学习。
以前去女院学习,是怎么都轮不到江朝华的。
可如今她得了县主的名头,又在京都百姓们心中的形象大大提升,所以才有了资格。
只是吧,能去国学院跟女院学习的学生,要么就是权贵之家,要么就才学斐然,性格清傲,她担心江朝华进了学院后,会被人排斥。
“好,女儿知道了,母亲,咱们这两日就好好的陪陪太后娘娘,不要想其他的事了,你放心吧,没人敢欺负我的,否则太后娘娘也不会答应,不是么。”
江朝华嘟嘴,她时而眉眼灵动,时而弄出一些生动的表情,逗的太后眉开眼笑,沈氏更是合不拢嘴。
“太后娘娘,外面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要不要去御花园逛逛。”
太后的笑止不住,笑的脸都有些酸了。
刍嬷嬷提醒着,想着要是再不出门,一会指不定笑的肚子疼了,那不是得不偿失了么。
“好,咱们这便去御花园逛逛,你这小皮猴子,可不许再逗哀家了。”
太后宠溺的点了点江朝华的眉心,江朝华吐舌,跟沈氏一人扶着太后的一条手臂,这便要出门了。
今日的天气出奇的好,外面的太阳升的很高,但阳光却不会很刺眼。
冯公公跟刍嬷嬷陪在两侧,小太监跟宫女跟在身后,长长的队伍,缓缓出了永寿宫。
只是刚走出宫门,迎面,便有两个小太监走了上来。
“见过太后娘娘。”
这两个小太监身上穿的太监服颜色是淡蓝色的。
他们是宫中专门负责回禀消息的内监,一般他们去哪个宫里回禀,就意味着有从外赶来的贵族进宫面见了。
“怎么了。”
太后挥挥手,两个小太监立马开口:“回禀太后娘娘,荣华郡主进宫了,现已经跟着豫章王面圣,荣华郡主想来拜见太后娘娘。”
两个小太监压力山大。
他们知道太后要出门,也知道这两日太后不见任何妃嫔跟女眷,就是想清静清静。
可是荣华郡主之前很得太后喜欢。
当然了,那样的喜欢,未必有喜欢江朝华那样。
只是之前沈氏跟太后有嫌隙的这二十多年,荣华每次跟着豫章王来京,都会到永寿宫中,对太后尽孝。
豫章王是异姓王,是个闲散王爷,但耐不住血统尊贵。
真要是论起来,不输皇嗣。
豫章王常年待在自已的封地镇东,不日南诏跟倭国的使臣要进京,一些地方的王侯,又或者是有爵位的世家大族,也要来京中。
豫章王就是其中一个,又因为他很喜欢荣华这个女儿,所以这次来京,只带了她一个。
荣华并非是豫章王妃的亲生女儿,而是豫章王的侧妃所生。
侧妃,说白了也就是妾室,豫章王倾心侧妃,自然更宠爱荣华,很早的就给荣华请封了郡主。
“是荣华啊,让她等一等吧,待半个时辰后,再来永寿宫见哀家。”
荣华这么多年一直在太后跟前尽孝,太后也曾动过心思将荣华留在京中。
一个女眷,只要不是男嗣,翻不出多大的浪花。
再加上荣华已经及笄一年了还未出嫁,豫章王那意思也很明显,便是想让荣华在长安城中选一个夫婿。
当然,荣华受宠,那只是在镇东,来了京都,京都的权贵云集,再加上豫章王不能在京都停留的时间过长,所以荣华自然要讨好巴结太后。
只要太后开口恩准她留下,那么她以后来了京都,就不是身份尊贵的‘孤女’,而是太后跟前受宠的小辈。
“走吧,咱们去赏花,朝华,来,拉着哀家的手去。”
太后说完,也不管旁的,带着沈氏跟江朝华便往御花园去。
江朝华在听到荣华名字的瞬间,眼神就变得微妙了。
荣华比前世来京的时间还要早些。
在盛唐,女子及笄两年后,就必须要嫁人了,否则就成了别人口中的老姑娘,嫁不出去。
荣华虽说不是豫章王妃亲生的,可她的母亲受宠,又有豫章王从小呵护着,自然心比天高。
镇东虽非贫苦之地,但繁华程度,如何能跟长安城比呢。
自然,镇东的公子们,荣华也看不上。
前世,因为沈氏跟太后一直到最后也没恢复关系,荣华就被太后留在了长安城,成了人人讨好的对象。
荣华一直对她十分忌惮,生怕有朝一日,太后想起来她,疏远自已,这样荣华就失去了太后的宠爱,无法稳固地位。
所以,一来二去,她自然就跟江婉心混在了一个队伍中,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只是荣华的下场并不好,谁让她不知死活,喜欢燕景,还动了心思要嫁给燕景。
燕景那活阎罗,也是荣华这样的人能惦记的么。
江朝华想着,嗤笑一声,引得太后频繁看她,关心的道:“你这小皮猴子,怎么了,是不是着凉了?来人纳,拿件披风来。”
“是。”
刍嬷嬷跟冯公公跟在太后身侧,也以为江朝华不舒服,赶忙要去拿衣裳。
江朝华嘟着嘴唇,脸上有些酸意,看着像是吃醋了一样:“太后,朝华没事,朝华只是有些吃味了,那个荣华郡主,是不是比朝华更讨太后娘娘的欢心?太后娘娘不会比喜欢朝华还喜欢她吧。”
江朝华说着,也不肯继续往前走了,嘴嘟的都能挂油瓶了。
从永寿宫去御花园,只有一条路能走。
当然,从皇帝的乾清殿往永寿宫走,也只有御花园这一条路。
荣华抱了讨好太后的心思,怎么会准备的不充分,所以她早就在永寿宫周围候着了。
小丫鬟也在太监回禀太后时,跟在了不远处打探消息,然后回禀给荣华。
荣华闻言,也往御花园的方向去,是以,江朝华询问太后是不是喜欢荣华比喜欢自已多时,她能听的很清楚。
她屏住呼吸,心道江朝华这个恶女,如何跟自已比,太后肯定喜欢自已更多一些。
第373章人啊,贵在有自知之明
“哎呀呀,不得了了,沁儿你看看这小皮猴子,居然还吃上味了,真是不得了。”
江朝华的话,引得太后跟冯公公等人都有些怔愣。
随即反应过来,他们都乐了。
哪里会有人吃味便吃味,还主动说出来的呢。
也就只有江朝华这样直率的人,能做出来了吧。
直率好,这宫里勾心斗角,成天阴谋阳谋,性子直率的人可不常见。
“太后娘娘,您怎么还取笑朝华呢,快说嘛,您最喜欢的小辈是谁。”
江朝华哼了哼,拉着太后的胳膊晃个不停。
沈氏的眼皮子都开始跳了,立马训斥:“朝华,不得对太后娘娘无礼。”
她虽从小养在太后跟前长大,可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太后又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她们哪怕是一家人,也要守规矩。
朝华此举,万一传到其他人的耳朵中,又要风言风语了。
“母亲你怎么这么凶,我不过就是,不过就是嫉妒了而已。”
江朝华一顿,讪讪的放下手,那小表情瞬间就变的委屈,可把太后心疼坏了。
俗话说,老年人更喜欢隔辈的小辈,太后喜欢沈氏,但更喜欢江朝华。
尤其是江朝华的眼神,她每每看见,都仿佛看见了肃亲王。
还有,自已的亲外孙女在自已跟前争宠,她只会更开心。
只有在乎,才会争宠啊。
“沁儿,你别那么严肃,朝华还小,还只是个孩子,你别吓到她了。”
太后嗔怪的看了一眼沈氏,沈氏有些蒙,心道太后是不是有些过于宠爱江朝华了。
“朝华,你别吃那种莫名的醋,也别跟什么人都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