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0章

    他很高兴,只是一想到江朝华胸口的伤,他又忍不住担心。

    当时他看到了好多血从江姐姐胸口流了出来,都将衣服渗透了。

    都是为了惩处望春楼,江姐姐才会受伤,日后谁要是敢说江姐姐不是好人,他第一个不答应。

    “放心吧,姨母不会让她有事的,春熙,去将陛下赏赐给本宫的百年血参拿过来,以备不时之需。”

    嘉嫔抿了抿唇,吩咐着自已的贴身婢女,视线看向床榻上的江朝华,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尊大佛,一座能让她在后宫越发尊荣的大佛,她可得把江朝华照顾好了。

    与此同时,金銮殿上。

    冯公公扶着太后过来的时候,恰好听见了朝堂之上群臣激烈的争执之声。

    向着侯府的一部分武将竭尽全力维护江朝华。

    说若非江朝华放火烧了望春楼,哪里能查出乱党想要谋逆呢,若非江朝华火烧了望春楼,说不定乱党打到家门口,那些碎嘴子的大臣们还在家喝茶呢。

    “王大人,你这话说的有点太过分了吧,江大小姐不将望春楼烧了,你我能知道望春楼谋反之事么,怎么到了你那里,这反而还有错了。”

    身穿红色官服,头戴乌纱帽的一个中年男人缓缓说着。

    他手上举着白色的玉笏,一张脸生的儒雅,可话却带着刺。

    他名为张傲,乃是中书省门下中书令,老师是杨正乙。

    张傲既不是忠毅侯的人,也不是林相的人,双方人马吵的火热,他忍不住开口,不过是因为江晚意是杨正乙的小弟子。

    若是今日江朝华被这些大臣们定罪了,那小师弟该有多伤心啊,换句话来说,江朝华也跟他们沾亲带故,他们岂能坐视不理。

    “张大人,你这话可就说错了,那你的意思是,江朝华是提前知道望春楼有阴谋,这才火烧望春楼,让阴谋大白于天下的?”

    吏部尚书王陵冷冷勾唇。

    吏部直属于林相,王陵自然是林相的人。

    朝中大臣文武各站一队,除了一些保持中立的大臣们,其余的,都以林相跟安定国公惟命是从。

    刚刚帮江朝华说话的大多数都是朝中武将。

    忠毅侯府手握兵权,沈秉正为了不让皇帝怀疑,故而平日里都与其他的官员疏远,没什么交集,所以哪怕有人给江朝华说话,也都是一些官职较低的武将实在看不过去了。

    安定国公站在最前方,余光瞥了一眼林相,见他满脸淡定,一声不吭,心道一声老狐狸。

    这老狐狸自已按兵不动,不管皇帝最后怎么处置江朝华,他都不会惹上一身腥,而是他手下的官员一直在出头。

    他最看不惯林相跟他手底下的人,但现在他也不好帮江朝华说话,毕竟若是他开口了,难免让人以为安定国公府跟忠毅侯府走的近,这样便生了其他的祸事了。

    “呵,怎么,王大人的意思是朝华她勾结逆党,忠毅侯府勾结逆党,哀家勾结逆党了么!!”

    王陵的话落入太后耳朵中,她冷冷一笑,被冯公公扶着,走进了殿中。

    自从平定逆党,太宗皇帝登基后,太后便不管政事,退居后宫,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事,她也不会出面,让太宗皇帝很敬重她。

    这也是太宗皇帝虽然忌惮忠毅侯府,却也没对侯府下手的原因。

    有太后在,每次皇帝怀疑侯府的时候,想起她,难免会心软动容。

    “母后,您怎么来了。”

    太宗皇帝赶忙站起身,走下殿去扶太后。

    其他的大臣们也纷纷行礼:

    “下官见过太后娘娘。”

    太后来了,看样子是来给江朝华撑腰的。

    以前朝中也有过涉及到侯府的事,可太后都没出面,为了江朝华,太后这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不惜来了金銮殿也要给江朝华撑腰。

    “皇帝,哀家知道后宫不该干政,哀家只是想来为朝华说句公道话,那孩子现在还躺在西华宫呢,哀家这辈子没有子嗣,沁儿从小养在哀家身边,哀家将她当成女儿一般,如今她的女儿受了难,哀家若不出面,何人能为那丫头要一个公道。”

    太后刚进来,便红了眼圈,落下泪来。

    太宗皇帝见状,赶忙去扶,:

    “母后,您莫要伤心,朕一定会秉公处理的。”

    太宗皇帝的语气也满是动容。

    太后为了他牺牲了很多,就连自已的孩子也没要。

    他一直感念这一点,对太后很尊重,当成亲母一般。

    如今见太后落泪,看着她鬓间的白发,皇帝心中也有些自责。

    不过是一个小女娃,也值得这些大臣们争吵一片,且江朝华放火烧了望春楼,是为他解忧了,怎么没见这些大臣能为他效力到这个份上?

    “陛下息怒、太后娘娘息怒。”

    察觉到太宗皇帝动怒,大臣们一惊,直接跪了下来。

    看样子,事情要有大大的反转了。

    这江家女,不会就此得一番造化吧。

    第171章功劳太大,不如封个县主

    “陛下息怒、太后娘娘息怒。”

    太宗皇帝没吭声,大臣们再次开口,王陵跟那些叫嚣的官员也不敢再说话了。

    他们知道太后会向着江朝华,可没想到她会直接来金銮殿上。

    想起太宗皇帝没登基的时候,太后力挽狂澜的威名,大臣们也有些心中发憷。

    “皇帝,哀家只想问问王大人,他的意思是朝华跟乱党是一伙的么,若真如王大人说的那样,那么朝华火烧望春楼,难道是嫌弃自已活的时间太长了么,不知道这么做会惹来嫌疑?”

    太后用帕子擦了擦眼泪,疾言厉色的看向王陵。

    王陵被她看的浑身一僵,一个字也不敢再说。

    “下官,下官没有这个意思。”

    王陵压低声音,恨不得让太后看不见自已才好。

    “那你的意思是什么?你的意思是哀家是乱党了?那你要将哀家抓起来么!!”

    太后怒及,捂着胸口,往后栽去。

    这句话可谓是严重了,当初反王谋逆,太后差点就被乱党劫走了,可谓是对其恨之入骨,说她跟乱党是一伙的,跟说太宗皇帝是乱党,有什么区别。

    这帽子扣的可就太大了。

    “母后,来人,快传太医,传太医。”

    太宗皇帝唯恐太后会厥过去。

    虽说太后只比他大几岁,可当初他是太后一手扶持着坐上皇位的。

    他的生母早在他很小的时候便死了,在他心中,太后就是他的亲母。

    “太后娘娘,您顺顺气,顺顺气,最近您的身子本来就不好,可千万别气着。”

    冯公公也有些害怕,害怕太后真有个好不好的。

    毕竟这些年她的身子一直不爽利。

    “哀家没事,皇帝,哀家只是想给朝华求一个公道,朝华那孩子虽然任性骄横了一些,但她不是坏孩子。至于她火烧望春楼的原因,难道在场的大臣们不知道么,还要哀家一句一句的说么。”

    太后悲痛万分,皇帝扶着她,赶忙坐到椅子上顺气。

    张傲见状,悄悄的抬起头给身后的一个大臣使了一个眼神。

    那大臣闻言,立马出列:

    “陛下,下官有事启奏。”

    “说!”

    太宗皇帝瞪了一眼丁夏。

    丁夏乃是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负责检查百官,检查朝堂。

    御使大夫慕辉被白狮咬伤还在禹王府养病,他倒是想听听丁夏在这个时候会回禀些什么。

    “启奏陛下,下官要状告望春楼草菅人命、强抢民女,偷盗孩童之罪。下官还要状告城中郎将、大理寺卿监察不利之罪。民间早有百姓多次状告望春楼行凶,可是不知为何,大理寺卿跟郎将一直没提及此事,这是下官整理的一些状纸,求陛下一阅。”

    丁夏说着,举起了手上的折子。

    安德路赶忙走下殿,将折子接了过来,递给太宗皇帝。

    太后坐在椅子上,余光瞥了一眼丁夏,心中安定。

    丁夏是张傲的人,张傲是杨正乙的老师,所以他们都是为了朝华说话的。

    这个时候丁夏回禀的消息,可谓是重中之重。

    江朝华火烧望春楼有罪,那如果望春楼本来就有罪呢,如果江朝华是因为看不过去望春楼的恶行,想要替天行道,这才烧了望春楼呢。

    如此一来,所有的事情就都能反转了。

    “岂有此理,柴武刘烨,你们两个身为郎将跟大理寺卿,怎么从未听你们回禀过望春楼的事,民间疾苦,有此横事发生,你们也都视而不见么!”

    太宗皇帝大怒,将手上的折子甩了下去,恰好砸在柴武的头上。

    柴武身子抖成一片。

    自从望春楼的事暴露,他就没开口说过话,因为他受过望春楼的好处,若是深查,一定会查到他头上。

    “臣有罪,求陛下赎罪。”

    柴武跟刘烨跪地求情,太宗皇帝的眼神默然一沉。

    “陛下,臣奏折上所写的,只是冰山一角,民间早就多有怨言,只是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久坐高堂,早就忘了民间疾苦,将万民心声抛掷一边,置之不理,臣身为臣子,亦有罪,求陛下治罪!”

    丁夏举着玉笏,跪在地上,他这一句话,可谓是将所有的官员都定罪了。

    林相沉着脸,眼神颤了颤。

    柴武是他的人,这一下,只怕是要保不住了。

    “陛下,丁大人所言及是,臣等久坐高堂,未能及时体察民情,是臣等之罪,江大小姐为民解忧,火烧望春楼,也不过是看不过去望春楼的恶行,想要惩处凶恶,江大小姐,何错之有!!”

    张傲高声说着,更说的百官无地自容。

    江朝华不过是一个恶女,她都看不过去了,可见望春楼平时有多嚣张。

    更可笑的是一直以来,望春楼做下坏事,居然还好好的,没人调查。

    若非这次火烧望春楼,待望春楼更成气候,待那些隧道修到了皇宫,盛唐岂不是又要发生一次反王谋逆之事。

    太宗皇帝想到此,大怒,:“放肆!!”

    天子管辖范围内,竟出了望春楼这样穷凶极恶的地方,天子眼皮子底下,竟然被人修了隧道而不自知。

    这岂不是在打他的脸么。

    江朝华若不那么嚣张,还不敢烧望春楼呢,如此,皇朝岂不是危险了。

    “臣附议,所以江大小姐不仅没错,反而立下了大功,她性情耿直,举止英勇,再加上发现了望春楼的阴谋,及时止损,避免了皇朝动荡,酿成不可挽回的灾祸,故而臣觉得江大小姐不仅不该被罚,反而应当受到嘉奖。求陛下明察。”

    郭晨说着,关同也附议,太宗皇帝眯眼,大手一挥,:

    “来人,立马宣燕景觐见,待他禀明实情,所有涉案官员,都按律法处置,此是其一。还有,彻查望春楼,凡是与望春楼有来往的官员、商贾,百姓,一个都不许放过!”

    太宗皇帝一锤定音,百官高呼英明,不敢再多话。

    太后坐在椅子上,彻底放下心来。

    如此来看,火烧望春楼倒也不是祸事,而是好事,最起码,能让朝华得一个机遇。

    “郭爱卿跟关爱卿言之有理,江朝华不仅不该罚,反而应该重重的嘉奖,不知诸位爱卿觉得,该怎么赏她。”

    太宗皇帝说这话的同时,也是顾忌着太后的。

    赏赐江朝华也不能随便赏赐,不然会让忠毅侯府寒了心。

    他虽忌惮侯府,但也知道沈家人对他衷心。

    “陛下,江大小姐此举,不知救了多少百姓,刚刚有侍卫来报,说被望春楼捉的那些孩子也都被找到了,其中,便有承德大将军的独子,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江大小姐都是大功,依臣看,不如就封江大小姐当个县主吧。”

    张傲话说出口,还觉得有点后悔。

    江朝华的功劳,封个县主绰绰有余,应该封个郡主。

    小师弟的妹妹,身份高贵,应该当郡主啊。

    第172章高光时刻!福安县主

    “诸位爱卿觉得呢。”

    太宗皇帝似乎对张傲的提议很是满意,但也得象征性的询问一下其他大臣的意见。

    江朝华确实立了大功,你说她跋扈嚣张吧,她火烧望春楼又是为了百姓出头,让人抓不到把柄。

    且望春楼被烧了之后,她更是立了大功,挽救了不少损失。

    综合以上种种,她确实不该被罚,反而该被嘉奖。

    但背靠太后跟忠毅侯府,给江朝华的赏赐便不能太大,县主刚刚好,若是封为郡主,那位份就有点太高了。

    所以张傲的话可是说到太宗皇帝心坎上了。

    给江朝华一个县主的名头,她又是一个女娃娃,不过就是一个名头罢了,再说了还隔着太后,此举简直不要太满意。

    “臣等并无异议。”

    丁夏跟郭晨举着玉笏,纷纷叩首,至于其他想再说话的大臣们,也迫于形势,不再开口了。

    “那便这么定了,安德路,传朕的旨意,江家嫡女江朝华,秀外慧中,钟灵毓秀,忠勇有功,在望春楼一事中,立下奇功,待此事解决,便封为福安县主。”

    太宗皇帝说着,转身去扶太后。

    太后点了点头,脸色好看了许多,看样子也不用太医来诊治了:

    “皇帝,乱党谋逆之事不容小觑,务必要彻查,哀家倒是觉得朝中有些大臣甚是可疑,既皇帝你承认了朝华的功劳,便意味着有些大臣刚刚的态度值得人深究,毕竟某些人可是有帮着乱党说话的嫌疑,皇帝你说呢。”

    太后的话不无道理。

    太宗皇帝点点头,亲自将太后搀扶起来,:

    “母后放心,这件事朕会调查清楚的。”

    “哀家在后宫多年,朝堂的事哀家不懂,但哀家不想当年的事再发生一次了。”太后似是回忆起了往事,手臂有些抖。

    太宗皇帝眸色深了一些,点了点头,让安德路亲自送太后出了金銮殿。

    太后当年差一点就落入反王手中,以反王的性子,若太后真的被抓走了,下场会如何,不用旁人说,大家也都明白。

    太后此举,也是在间接的告诉太宗皇帝,她今日来金銮殿,不光光是为了江朝华,她更担心乱党一事。

    这样的说辞,这样的做派,更得太宗皇帝的心。

    他面上带笑,眼底也毫无怀疑。

    太后一手扶持他坐到皇位上,还是很了解他的。

    “来人,将柴武刘烨拉下去,交给九门提督府调查,若是查清与乱党有关,抄家灭族!”

    太后走后,太宗皇帝坐在龙椅上,大手一挥,立马有禁军走进殿中,将柴武跟刘烨带走了。

    “陛下饶命啊,臣等冤枉,臣冤枉啊。”

    柴武跟刘烨被拖着走,哀求的声音回荡在殿中,让其他的大臣们浑身一震,想着最近这几日他们一定要夹紧尾巴做人,断断不能撞到枪口上来。

    “陛下,如今想来,前日在郑家燕小侯爷遭遇刺杀一事,或许也跟望春楼有关系,不然好端端的,长安城最近怎么会出现那么多乱党,或许那些乱党都是从望春楼的隧道中进京的。”

    张傲眼珠子转了转,又说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