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6章

    “哎呀,你去关上就好了,别说他了。”

    “爸妈今天带宝宝出去,一出门就给他看手机,我洗完澡去找他们,他们坐沙发上看了好久。”

    “没事的,偶尔看下手机有什么关系。”

    “今天阿姨做完饭,爸妈先吃了,我在哄宝宝睡觉。他们吃完饭都没人进来跟我换一下,我都快饿晕了。”

    “你要体谅下他们,我爸妈已经很累了,我妈有高血糖要按时吃饭,我爸都累得坐在阳台睡着了。”

    林清扬想,跟王建告状没用,他只会否认问题、让自己体谅、让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那就直接跟他妈聊聊呢?

    “妈,你以前生了王建怎么带的?是不是那时候带娃很粗糙,什么都不用管?”

    “那怎么可能呢?也是什么都要管啊,什么都要操心。”

    “那你现在怎么看起来,什么都不操心呀?”

    “那不是有你在吗?有你在,我操什么心。”

    婆婆偶尔也会自己发起一些话题,例如:

    “林清扬,你快来看宝宝啊,真的好可爱,好帅哦,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我们宝宝真聪明,就跟他爸爸一样。”

    “林清扬,你看你的娃,脾气这么差,都是遗传了你。”

    “林清扬,快看啊,宝宝这样子跟他爸爸小时候一模一样啊。建建小时候啊,就是这么帅,谁来了都夸,算命先生一见到他,就夸他命好。我们建建啊,从小学习就不需要人操心,什么都不用管,自己就考第一名。我们建建啊……”

    林清扬这时候会插句话:“妈,那姐姐小时候怎么样的?”

    “哦,你姐早产。我跟你说啊,建建小时候啊……”

    原来不光自己是工具人,姐姐也是某种程度上的透明人。

    宝宝一岁半的时候,林清扬妈妈彻底罢工了,说再住下去,她都要抑郁症了。

    林清扬爸爸也说,“孙子是跟他们家姓的,你妈已经在你家住了两年了,你婆婆就不能带?”

    这一次,婆婆一个人来了,带了两个月。在她带满一个月的时候,终于记住了给宝宝洗屁股的流程、会给宝宝换衣服、换尿布、带出去遛娃了。

    林清扬想,前两次婆婆来,每次做出一些举动、说一些话的时候,自己都觉得火冒三丈、崩溃伤心,真的太不理智了,可能是激素让自己太脆弱了,现在断奶已经半年了,激素恢复正常水平了。

    现在,她已经不太会被婆婆那些白目的话伤到了。

    你工具化我,我也工具化你,大家公平合理。

    大部分时间,关于婆婆对自己的一些白目行为,她都不会说任何话。

    例如,大家一起收拾东西要出门了,林清扬忙来忙去收拾好两个背包,里面全是宝宝会在外面用到的东西。

    收拾好后,婆婆会拿出背包检查一遍,把水杯等重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林清扬的背包里,再把尿布、衣服之类的很轻的东西,全部放在王建背包。

    她放完后,林清扬会看着她,把重的东西再全部挪去王建背包。

    后来,婆婆会在出门前,只负责收拾三个水杯,给自己、王建、宝宝装好三杯水,然后放在自己的背包里。

    晚上,林清扬要哄宝宝睡觉了,杯子里还没水,婆婆就会赶快冲去,把自己和王建的杯子装好温水,再把饮水机里的水全部烧到

    100

    度。

    如果那一天,林清扬特地喊一声:“妈,帮我的杯子也倒一下温水。”她就会去倒。第二天,再继续只倒自己和王建的水杯。

    不知道她是忘了,还是就想看林清扬等着喝

    100

    度的开水。

    买了新鲜的水果,她马上端过去问王建:“你吃啊,你快吃啊?”

    王建说一句,“林清扬吃吗?”

    她会立刻说,“她不吃。”而她,根本没有问过林清扬吃不吃。

    只要王建说句要吃饭了,她马上像弹簧一样弹起来,冲去厨房,用比带娃快一百倍的速度,迅速做好一顿饭。哪怕用的是林清扬给宝宝专门买的食材。

    她快要四十岁的儿子,怎么不是个宝宝呢?怎么不能吃宝宝专用食材呢?

    就这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让林清扬觉得很搞笑。

    跟一个人结婚,引入他的妈妈来自己家里,就是这样的结果。

    年轻的时候,她很坚定地想,一定不要找家庭条件超出自己家太多的男生,那种有钱婆婆的气,受不了。

    没想到,没钱的婆婆,也一样的。

    只要是个婆婆,她不会在意自己有钱没钱,也不会在意你有钱没钱,更不会在意你本应该有什么人生成就、什么社会价值,来了这个家,就一起来当伺候我儿子、帮我生孙子的工具人吧。

    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围着我儿子转!

    这跟她自己是什么社会阶层、什么身份地位,毫无关系。

    是不是她之前,也没被自己的公婆善待过,所以,有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报复感呢?林清扬找了个话题,跟她聊几句:

    “妈,爷爷是不是有点重男轻女啊?听说他给我宝宝起名叫小建?这是什么名字?王建的孩子叫小建?什么意思啊?”

    王建的爷爷

    95

    岁了,怀孕时打过一个电话,问王建知不知道怀的是男是女,他说,“要是男孩就值钱了。”

    “对啊,爷爷就是非常重男轻女。当年我生了姐姐,他根本不把我当人啊,鸡蛋都不肯给我多吃一个。直到生出了王建,才对我有一点好脸色。”

    “那王建的奶奶呢?奶奶怎么样?”

    “奶奶还是挺好的,我忙的时候就会帮忙带娃。但她就是没钱,所有的钱都被爷爷把持着,一分钱都不给奶奶,奶奶也没钱给我。所以你一怀孕,我就想,我要赶快给林清扬转点钱去,不管生的是男是女,都要赶快转钱过去。”

    原来如此。

    原来,婆婆已经在努力当一个好婆婆了,她自己最在意的“没被给过钱”这件事,她已经不想让同样的事发生在林清扬身上了。

    她不是一个坏人,只是没有出去工作过,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际关系训练,就是用一些很乡土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法、一些最乡村的母亲对待儿子的方法、一些全天下婆婆对待儿媳的方法,在这个家里生活。

    林清扬知道,自己在压榨两边的妈妈,相比之下,两边的爸爸都太轻松了。

    但她没有办法,养孩子,本来就要三个家庭都付出巨大的努力,她一个人做不到,只能靠家庭的支持。而三个家庭,都派出了自己家里的“妈妈”来作为代表,付出主要的努力。

    这时候,林清扬才知道自己当年选择结婚对象、考虑能否生娃的标准,真是错得离谱。

    当年的自己,可能现在也还有一些人,是这样想的:要看男生的经济条件、看他对家庭是否负责、看他对自己的爱情是否可靠、看他的妈妈是否能帮忙带娃。而自己,要保持年轻、漂亮,趁身体还好,早点生娃早点恢复。

    不能说错,只能说对林清扬这种,没办法完全按照传统标准做人老婆、做人儿媳妇的人来说,完全反了。

    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女人,如果她想生孩子,她应该考虑那个男方的基因,是否年轻帅气、身材怎么样、智商怎么样、性格怎么样,仅仅看他能提供的那颗精子靠不靠谱,就足够了。那就是他能提供的全部,也应该是你考量的全部。

    而其他养孩子的保障,还得看自己有没有: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把孩子单独养大;自己的妈妈能否全天候帮忙看娃,即使有育儿嫂的帮助,也需要一个自家人在旁边监督;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是否稳定可靠,当面临身体激素猛烈变化、生完孩子的脆弱时期,能否从自己家庭那里获得可靠的支持;自己的心理是否足够强大,面临各种问题都能够承受、想办法找资源找渠道来解决。

    换句话说,要看自己母系这边,有没有足够的支持把孩子养大。

    当林清扬换个角度看问题,发现自己真是错得离谱。自己不够坚强、不够强壮、不够有钱、事业不够好、原生家庭关系紧张、母系这边无支持。

    从一开始做决定时的考虑因素,就全部做错了!

    哪怕花了八年来看王建,又有什么用?看八十年,也没用啊。

    就在林清扬体会到婆婆的不容易、和自己的决定性错误,从而跟婆婆终于维持了一种表面上的工具人之间的客气时,王建又开始不满意了。

    随着参与带娃的时间越来越长,王建体会到一个妈妈的不容易,他越来越心疼自己的妈妈了。

    他会突然很凶地说:“你能不能在买菜的时候,给我妈买一点高血糖病人适合吃的东西?”

    “可以啊,比如什么东西?”

    “玉米啊、西红柿、黄瓜之类的。”

    “可是冰箱里有大箱、大包装的玉米、西红柿、黄瓜啊,已经买了一周多,都快蔫了,没人去吃啊?”

    “哦,是吗?那不光得买,还得提醒她按时吃、要多吃、要控制好血糖、要照顾好自己身体。”

    “谁提醒,让我吗?”林清扬真的莫名其妙了,只当工具人还不够,还得反过来当舔狗吗?

    出门前,在林清扬趁着宝宝睡觉、拿出兼职工作准备做时,王建又跳出来找事:

    “林清扬,你能不能多干点活,让我妈上午也去睡会觉?”

    “你妈不是昨晚关门睡了一整晚吗?早上才刚醒了两三个小时,又要睡觉了?”

    “你根本就不懂心疼她!你根本就不懂她血糖高有什么并发症!”

    “啊?血糖高有什么并发症?谁懂心疼我吗?”

    “我妈没有义务必须要帮忙带娃!”

    “但你有义务啊?她要睡觉,你可以带娃啊?”

    “我也要睡觉!我们都很困!”

    “可是昨天晚上,一直以来的晚上,是我在陪宝宝睡觉啊?他晚上醒三四次,都是我在哄啊?怎么你们就那么困,我难道不困吗?”

    “你当然不困!因为你在做你那兼职又不赚钱的工作!!”

    王建说完这句话,就强行抱着宝宝出去遛娃,又在宝宝五分钟睡着后抱回来。宝宝本来就到睡觉时间了,他们母子俩,谁都可以花个十分钟哄睡宝宝,然后陪着一起睡。但他们,就要让好不容易挤出点时间工作的林清扬来做这件事。

    林清扬只好收拾行李,买机票来泰兰德了。

    这就是她出门前发生的事。

    我不要再当你们表演母子情深中的工具人了,我走,你们爱怎么深情怎么深情,爱怎么心疼怎么心疼吧。

    9813.

    要离婚吗

    林清扬看着几天毫无动静的微信群,和丝毫不跟自己单聊一句话的王建,感觉在“宝宝健康快乐成长群”里找反派这个项目,已经进展不下去了。

    林清扬的爸爸妈妈,从小营造的家庭环境当然是有问题,但林清扬已经三十五六岁了,父母都六十岁了,还在找原生家庭的原因,似乎有点太窝囊了。

    本来维持三千公里的社交距离就挺舒适的,中间那十来年都相安无事,是因为带娃才又重新住在一起、重新掀起了矛盾。

    公公婆婆,也就是普通的农村老头老太,没有特别坏,也没有特别好。排除那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也是为了带娃才来这里,不然维持一千多公里的社交距离,也挺好的。

    似乎像剧本杀一样,对于林清扬目前的痛苦处境,很多人都有点责任,很多人都有点动机,但每个人都不是最终造成局面的凶手。

    大家都对林清扬生孩子做出过期待,但最终决定的是自己。生完孩子后,自己受了很多苦、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从而把他们都当成生活中的罪魁祸首,观察那些他们不在意自己的细节,结果越观察越痛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