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62章

    不过大多数人都觉得,父母的恩情不是那么容易还的,就算是家里稍微偏心一点,那也不能对家里不闻不问的。

    又不是生活艰难,明明手里有钱,花都花不完,照拂一下家里,还一下生养之恩,这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但也有的人觉得,父母慈爱,孩子才能孝顺,觉得她不管,也是对的。

    大家都为这个事情吵架,也有个别奇葩,高喊一声,“月亮老师,我是你的粉丝!我在这!”

    陈可秀都差点笑了。

    这么严肃的节目,居然还混进来这样的活宝。

    不过第1期节目嘛,而且准备的很匆忙,嗯,啥样的人都能来,也不足为奇。

    等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主持人才问金主编,“既然你说你报道的都是真实的,那有没有什么凭证呢。”

    质疑媒体报道的不是真实的,目前来说还是第一遭。

    其实大家都会默认媒体说的就是真的,毕竟现在媒体的公信力还很强。

    做实事的媒体,也很多,像茶话杂志社这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还真是没几家。

    闹到需要自证清白,自然也是头一次,都等着茶话杂志社的证明。

    不过已经显而易见的了,陈家一家子都来了,自然不可能是来给陈可秀说好话的。

    要不然只要不出席,大家就能知道茶话杂志上说的是假话,何必来走一遭呢。

    金主编也没犹豫,“所以说是由茶话杂志社来报道的,不过这毕竟是陈可秀同志的家世,而我们也是经受委托的,接下来的是应该陈家二老。”

    她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甚至变成了只是帮助弱者的媒体。

    这就是她最擅长的事儿。

    推诿责任,这是必修功课。

    主持人也不多话,把话筒递给陈父,“陈先生,金主编说的,是否都是真实的?是你委托茶话杂志社给你报道,希望通过媒体和舆论的压力,让你的女儿尽她的义务吗?”

    陈父活了大半辈子,半截身子都快入土了,头一次听到有人叫他陈先生。

    紧张的不行。

    只能颤抖着手接过话筒,看着台下的一百多人,他都说不出话,吭哧了半天。

    主持人打圆场,“您别紧张,有一说一就好,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第957章

    简直是太恶劣了

    陈父稳定了下情绪,看了眼陈可秀,坑坑巴巴的说了两个字,“是这样的。”

    主持人点点头,“能阐述一下吗?”

    虽然这个栏目也为了点播放热度才开起来的,不过现在的风气还不错。

    虽然想要热度,主持人也想要客观一些。

    本身这个栏目存在的意义,也是想要发掘一些社会现实,引人深思和讨论,不可能当父亲的说一句是的,就会去指责做女儿的。

    这太有失公允了。

    陈父有点紧张,不过在家里,他都背好了金主编给润色过得稿子。

    “是这样的……我们家里一直很穷,拉扯着六个儿女,家里捉襟见肘的。后来遇到下乡,大女儿没有工作,符合下乡的标准,她就下乡了。”

    “乡下的日子很苦,也许是因为这样,这孩子记恨我们没能在下乡的政策落实之前,给她找到合适的工作……”

    虽说大家都不愿意下乡,但这都是不能说出来的,得表现得很响应号召和政策。

    不过当时是有指标的,不过要分地区,有的地区只要是符合标准的,年轻人都要下乡。

    有的地方符合标准的,只需要去一个。

    而陈可秀当时老家的标准,那就是年满15岁,然后没有工作,就得下乡去做贡献了。

    陈父干脆就说她怨恨父母没能立刻给她找到工作。

    引得许多人议论纷纷。

    “那这就有点没道理了,工作哪是那么好找的,以前跟现在又不一样。”

    “就是啊,一个萝卜一个坑,谁不下乡啊,就她那么娇气,这都得怨恨父母。”

    “我还以为就跟她书里的招娣一样,被父母抛弃成那样呢,没想到完全不是这回事。”

    陈父听到场面一边倒,就更加来了底气,继续颠倒黑白,“我也知道下乡,是很艰苦的。而且这孩子的运气不那么好,分到了挑粪的活儿。”

    “我们也知道很辛苦,这个时候亲家母找上门,想要给军官的儿子找个媳妇儿。可怜天下父母心,想着她嫁人之后可以随军,日子能稍微好过一点,就同意了。”

    “唉……谁知道,她有喜欢的人,就是同批的知青,因此弄了很久。搞得婆家娘家都不是人,我们说让她好好过日子,没想到就这么记恨了一辈子。”

    “我靠,她是军嫂?”

    “都这样了,父母事事为她打算,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之前邵卫国确实公开替她撑腰,不过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没有人会去报道这个。

    很多观众都是不知道的。

    “水性杨花的女人啊,那些传言还真可能不是空穴来风。”

    “不是说她写出的风格不一样吗?也许其中就有她的相好,那时候的知青,有很多高知识分子的,可不能小看。”

    “简直是倒反天罡,实在是太恶劣了。”

    陈父偷偷看了眼陈可秀,见她没什么表情,心里有点紧张,不过还是继续说道,“怨恨我们也是应该的,也没想着让女儿给我们养老,毕竟我们都觉得是儿子的事情。可是后来孩子他妈下岗了,现在一家人日子无以为继,只是想请她帮一把。却没想到她在书里,把我们写的那么不堪……”

    他说着,还假模假样的抹了抹不存在的眼泪。

    陈母也跟着抹眼泪,“都是我们没有本事啊,如果当初能给她找份工作就好了,她也不会怨恨我们。或者不要逼她嫁给女婿,应该也不会有今天的事情了。”

    主持人叹了口气,“你们也没错,大家都是平凡人。”

    看着这两个老人情真意切的,主持人的语气虽然没有变化,看陈可秀的眼神却不那么友好了。

    她也是女生,也看过《招娣》。

    其实并没有觉得招娣的处理办法有什么问题。

    实在是书里的父母太过恶劣,看的人很气愤,得到那样的结果,纯属就是自找的,甚至觉得大快人心。

    可是……

    陈可秀的父母也不算有很大的问题呀,出发点都是为了她好,也就是没有能力提前给她找到工作。

    可能都是大环境的问题,怎么能够来怨恨父母呢。

    唉,喜欢的作家是这个样子,她觉得难过。

    不过,基于自己的职业道德,也不能不给人解释的机会,她又问陈可秀,“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她能有什么说的?”

    “她就是招娣!只不过怨恨父母觉得自己过得很凄惨,在书里把父母都写成那个样子了。”

    “这么白眼狼的人,以后千万要抵制她的书,可不要被她的三观给带坏了。”

    “孝顺父母是优良传统,父母都没有对她怎么样,就能搞出这一系列的操作,随便找个理由借口就不去感恩父母,不孝顺父母,简直没有任何道德。”

    观众们骂声一片,明显已经偏听偏信了。

    主持人还是说道,“我们先听听陈可秀同志怎么说吧。”

    陈可秀淡淡地说道,“首先不要以文观人,写出什么样的故事,不代表我是其中的主角。我从不以自身代入主角,故事就是故事的本身。”

    “故事的主角不是我,原型也是另有其人,请大家不要带入我的家庭故事。”

    “不过大家既然这么好奇,那我就给大家讲讲不同的视角吧。”

    台下的人都觉得她是在狡辩,讽刺的声音很多。

    “肯定是要说对自己有利的话,谁能承认自己因为这件事情怨恨父母,所以不养父母?”

    “我一个字都不会信的。”

    “都说是存在了作者精神力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没有关系,通通都是狡辩。”

    “你们不要吵,我相信月亮,她肯定不是这种人!”

    “我也相信晓黎明,一个能把小人物写出家国情怀的人,绝对不可能是小肚鸡肠。不要听那个老头子瞎说几句话,然后就相信了。”

    来的人里面有陈可秀的书迷,看她被骂的厉害,见他们把书里的一切都带入现实,就忍不住声援。

    简直是吵得不可开交。

    看着都要乱成一团了,陈可秀说道,“大家先别吵了,是非公道自,大家听完再说吧。”

    她开口,台下安静了下来。

    刘森恨极了她,诋毁的字字句句,清晰地传入大家的耳朵里,“她最能编故事和狡辩了,哪有不对的父母,可别信她的鬼话。”

    第958章

    验证真假啊

    陈可秀扫了他一眼,这个恶臭男人,不着急处理。

    他发表的诋毁之言很多,打官司他跑不了的。

    她无视了刘森,自顾自地开口,“我在1954年,出生于双职工家庭,刚开始出生的时候,我记得我的母亲也很好的。她会给我唱摇篮曲。”

    “不过我的父亲脾气不太好,总是责骂我的母亲,是不下蛋的鸡。”

    “所以我妈开始,不停的生孩子,其实就是想要一个儿子,用来传宗接代的。”

    “大家说妇女也能顶起半边天,所以我的父亲从来不在外面说这种话,大家都觉得他还挺好的,连我也是这么想的。”

    “后来妹妹们陆续出生,二妹、三妹、四妹,努力了多年后终于有了弟弟,我们的日子就开始一落千丈。”

    “如果弟弟哭了一声,那一定是我们四姐妹的错,母亲也不再温柔,她不停的告诉我们,儿子才是宝,女儿不过是一棵草。能够让我们继续待在家里,那就是八辈子捡来的福气了。”

    “她也说过,如果不是因为双职工的家庭,把孩子送人不好,可能会影响工作的问题,压根不会留下我们几个丫头片子,我们都是赔钱货,影响家里的生活。”

    “我小学五年级毕业,就在家里带孩子……不,应该说我四年级开始就是背着孩子去上学的。去上学的原因是因为那是单位的学校,只需要付出很小很小的代价就可以上学,而女孩子认得几个字,以后嫁人之后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彩礼钱。”

    “我下乡了,乡下的日子的确很苦很累,刚开始不太适应,而且很想家。毕竟我当时十五岁,也是第一次离开家,做了一些叛逆的事情,比如……和村里人吵架。”

    台下有人动容……

    听起来实在是太真实了。

    身边的这种例子真的不算少。

    父母不承认不疼爱女儿,养着女儿无非就是担心各种各样外在因素的问题。

    而且下乡跟别人吵架,这种事情真的不算很少,村里人很排。外,脾气暴的人真的忍不住。

    不过大家都没有说话,因为陈父说的话逻辑还算缜密。

    陈可秀继续说道,“因为吵架,所以我被分配去挑大粪。当然这是我的问题,因为我不太服管教。在当时的情况下,据我所知,在知青里头,只有我的父母是拥有工作的。”

    “然后我的婆婆打了主意,因为我的父母有工作,所以我更应该牺牲……比如,她动员妇联哭诉,要求我无条件嫁给我现在的老公。因为他保家卫国,那时候还没媳妇,我该嫁。”

    陈可秀笑了下,“我当时觉得,都没有见过面,怎么能够嫁给一个陌生人呢。的确是拒绝了的。不过我婆婆威胁我,如果不肯的话,就去我爸妈单位闹。”

    “但是我爸妈也不怕,始终坚称嫁也行,不过需要给彩礼,为此跟我的婆家闹得很不愉快。”

    “还好我老公有担当,还是给了彩礼,这才算消停了。”

    她的语速很慢,无波无澜的。

    然后提起了陈家父母试图让她拿钱回家养弟弟,在被拒绝之后,直接邵家去闹。

    所以因为这件事情,婆婆一直看他不顺眼,在家里吵吵闹闹,日子差点过不下去。

    好在守得云开见月明。

    她得知父母要把二妹卖给隔壁的瘸子,而且是一个年龄很大的男人,仅仅是200多块钱不到300。

    以为家里太困难,所以和男人要了钱,想要帮助一下家里,希望妹妹能得到幸福。

    钱已经给家里了,可是父母依旧把二妹嫁给了瘸子,每天受欺负。

    娘家人也不撑腰,只说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胡说八道,你什么时候给我们钱了?你那时候就没有给家里钱。”

    陈母实在是坐不住,立刻就反驳了。

    陈可秀当然是胡编乱造的,后面的事情都是虚假参半。

    她面对质疑,冷冷地说道,“你不承认也没办法,我也算看透了你们的嘴脸,真的没有把女儿当人。但是我鞭长莫及,可是想想你们是我的父母,早些年日子过得不太好,从牙缝里挤钱,每个月给你们5块钱。”

    “你一分钱都没给过家里,你还在编什么?”

    陈父陈母打算撕破脸,自然是不会承认陈可秀这些年给家里钱的。

    陈可馨也说道,“大姐你为什么要说假话呢?明明爸妈对我们都很好的,二姐那件事情只是一个意外。是她自己想嫁给老男人的,觉得人家条件好。”

    “我们都知道给爸妈一点养老的钱,为什么你看到爸妈现在的下岗了,都无动于衷呢。”

    “你可真的是,唉……真是看不下去了。”

    台下的人,又骚动起来。

    “合着,这是她的妹妹?”

    “那这话应该没假了。”

    “如果陈家父母真的对女儿很不好,那为什么这个女儿要替父母说话呢。”

    书迷们也不敢吱声了。

    陈可馨说话杀伤力太大了。

    她也是陈家的女儿,她说父母都很好啊。

    那到底是谁在撒谎。

    陈可秀微微一笑,她也不废话,直接拿出来邮递的票据,招呼镜头过来点。

    “这是我从1976年开始,每个月给家里邮寄五块钱,留下的票根儿。”

    陈父陈母都有点傻眼,谁家把这种东西留这么多年啊?

    已经过去十五年了,都快将近16年的时间了。

    不过陈父的反应快,他叹气说道,“这不是你给家里写信吗?哪里给了什么钱啊,可秀,你就不要再撒谎了。爸妈没想要你的钱,只是你能不能别在手里把我们写成那样,我们没活路了。”

    他说着,唉声叹气,“这怎么可能是给家里的邮寄钱的票根呢,谁会留这么久啊。也不知道你是仿照的,还是在那个时候就故意留下这种东西,真让人寒心。”

    “就是就是,谁会留下这种东,都十几年过去了。”

    “是假的吧。”

    “也许不是假的,是真的呢。”

    “别说是真的,不可能有人留着这么久的,难不成她那个时候就能预测到,会有今天这么一出,所以把东西都留下吗?”

    “多半是伪造出来,看着还挺逼真的勒。”

    “栏目组,验证验证真假啊。”

    陈父一听就着急了,“写信的票根,就算是真的,能证明啥?”

    第959章

    实在是精彩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