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林姐的反应完全不出乎意料,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嫁了,男人总共也没几个好东西。”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现在的她,靠自己就能得到一切,还有什么嫁人的必要吗?
给安安和如意当老妈子,还赚了不少的钱。
嫁个男人,给他们一家当老妈子,能得到什么好处么。
这么过着就挺好的。
至于有没有孩子的……
呵呵,三个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白眼狼。
不占人家的便宜,也不想被人算计,有手有脚靠自己就能行的事情,何必要再嫁。
陈可秀点点头,“那行,回头我就帮你回绝了。”
其实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是黄大娘的话都说到那份上了,一句话都没问就直接帮忙拒绝,回头大家该说难听的了。
她其实无所谓啊,但是林姐还要做生意,在村里收购一些粮食之类的。
因为这点事挨白眼,不值当的。
这件事就抛出脑后了。
两人开始煮豆腐。
刚磨碎的豆子,里面还有很多豆渣。
把豆浆和豆渣放到悬空的纱布上,不停的往里面加水,使劲摇晃,把豆浆摇出来。
反复好多次,看到漏下来的水越来越清,也就是没有豆浆了,里头的只剩了豆渣。
摇晃出了豆浆,就放到大锅里,放了柴火开始煮。
等煮开之后,往里加点卤水,看到豆腐成了不规则的,一块一块的,这就是成了。
家里也没有榨豆腐的工具,只能把豆腐舀出来,放在放了纱布蒸屉上面。
然后把纱布收紧,在上面压了两块石头。
等到水干之后,豆腐也紧实了,就会变成一大坨。
到时候可以用来炸豆腐丸,也可以切一些来煮,炒着吃也可以。
除了不太好看,没有方方正正的之外,口味倒是没问题,甚至因为有锅气,刚榨出来的豆腐很好吃。
随便沾了一点盐,安安和如意就吃了两块。
林姐连豆渣都没放过,把豆渣炒香,然后做了豆渣饭,又捏了点豆腐渣饼。
闻着是挺香的。
不过陈可秀吃不来,觉得很糊嘴。
年夜饭的事情都交给林姐,陈可秀最多打下手,她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指哪打哪。
今年的年夜饭很丰盛,有红烧肉,有炖鸡,还有一条红烧鱼,豆腐丸子,凉拌豆腐,还有猪肉炖粉条……
林林总总的,也有十来碗。
两个大人两个小孩的年夜饭也不算冷清,毕竟安安和如意吃饭跟打仗一样,热闹的很。
做了一桌饭菜,可不是一天吃完,至少要吃两天。
林姐的规矩,陈可秀已经知道了。
初一不能动刀子,所以不能切菜切肉,也不能从米缸里掏粮食,也不能煮饭。
还不能倒水……
甚至不能倒垃圾。
这些东西加起来,初一就没有办法做饭了,只能热一热就吃。
当然,多数人家都会包饺子过初一。
但是因为陈可秀的家里,没有那种小煤炉子,厨房也不在屋里,算是没有取暖工具,太冷了,懒得包饺子,就放弃了。
这边初一大家都是这样,忙碌了一年,过年的几天玩儿就可以了。
村里有很多赌钱的,陈可秀和林姐都没有去,就在家里休息。
等到初二的时候,按道理说陈可娘应该要回娘家走一趟,但是在她这里,没有这档子事。
去是不可能去的。
反正陈家父母也不敢挑这个理。
因为他们知道后果,惹急了她,就一分钱都不给,谁吃亏谁知道。
就连陈可馨生孩子,陈可秀都没去,也没给任何礼金,完全当做没有这个妹妹。
身为姐姐该做的事情,她已经做过了,也不想和陈可馨再续什么姐妹情缘。
所以依旧窝在家里面。
不过初三的时候,倒是出门转了一圈,和黄大娘说了林姐不愿意嫁人的事情。
黄大娘倒是也没说什么,最近陈可秀打了预防针,在她的意料之中。
可没过几天的时间,村里就开始有流言,说黄家见钱眼开,想要娶林姐这个金疙瘩。
其实这个传言还好,关键的问题在于,林姐做生意,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危险且不是正途,都有些看不上。
也有些看得上的人家,不敢做这个生意,眼红着呢。
传来传去,好像拒绝黄家的提亲,是林姐炫耀的资本,不管是黄家还是林姐,都没得到好名声,居然成了正月这段时间茶余饭后的笑料。
刚开始陈可秀和林姐还不知道,偶尔听人议论几句,也没往心里去。
直到初七,林姐重新做生意,家里正好没有面粉了,收了点,还没有磨的小麦,拿去黄大娘家碾,才听了点端倪。
第667章
被刁难了
以前村里有村里的磨房,不过有的人家也有那种舂的东西,现在大队的土地已经承包出去了。
包括磨东西的机器,也被黄家花了钱承包了,所以现在大家想要磨点东西或者做面条,都得去黄大娘家。
要不怎么黄大娘会有自信提亲呢,也是因为家底还不错,各方面的关系也有。
一个要面子的人家,没想到就提了个亲,八字都没有一撇,只让人打听打听。
还是私底下说的,就能传得沸沸扬扬。
自然对林姐没有什么好脸色。
好在她八面逢迎,笑脸相对,这才答应让她磨面粉。
是黄大春帮忙开的机子,她就在院里等着。
见黄大娘在挑米里面的碎石头,便帮忙一二。
黄大娘把簸箕移开,阴阳怪气道,“我哪要得起你帮忙啊,回头别出去跟人说,来我家磨面粉,不但给钱了,还帮我干活,那我家不是被人戳脊梁骨吗?”
也不是小门小户的,被人说攀这门亲,就是看重钱财,她可不愿意背这锅。
虽说说这门亲事,肯定也是有她能干的原因在里头,但也不是主要因素。
毕竟黄家也不算是那种很穷的人家,至少没有说吃不上饭。
现在莫名其妙的,大家都说黄家见钱眼开,她也受不了。
林姐见她脸色并不好,心中有些猜测,“大娘,你是因为亲事,所以跟我有了嫌隙?”
之前她也来过几次,黄大娘的态度虽说算不上特别热情,但是也还不错的。
今天的态度突然这样,不得不让人怀疑,就是因为拒亲的事。
如果因为这样,心胸也太狭窄了。
谈婚论嫁,讲究的就是你情我愿,婚事不成仁义在。
怎么能因为不想嫁,态度就开始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甚至冷脸阴阳怪气。
那就让人接受无能了。
黄大娘听了她的质疑,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和亲事有关系,但是关系也没有那么多。
主要是没想到林姐会这么直接,本身就是担心婚事不成,大家会觉得尴,所以才会先找人问。
要不是想到了被拒婚的可能性,就不会找人先传话了。
这话说的,倒像是她家非她不可了,想得也太多了点。
就跟人家讨论的那样,怎么就这么高傲?
黄大娘耷拉着眼皮子,“和这事没关系,每天来磨东西的人那么多,总不会让我都要笑脸相迎吧。”
“那倒是没有。”林姐摇摇头,“我只是好奇,既然大娘没觉得有什么,那就不问了。”
说完,就退到一边,听着磨面粉的机器发出响声,期待着面粉赶紧磨完。
这种气氛,真是让人招架不住。
多半黄大娘还是因为拒亲的事,那这样心胸狭隘的人家,其实也没有过多往来的必要。
至于磨面粉,她家出的机器,自己也出了钱。
不就是买卖么。
谁也不亏谁的。
磨完了面粉,就舀来装在袋子里,准备背着回家。
黄大春给她抬起背篼,难得说了一句话,“我妈的态度你别在意,我知道那些话肯定不是你说的,村里人就喜欢嚼舌根。”
林姐闻言,忍不住回头看了他一眼,年轻的汉子皮肤粗糙,冬天都没完全过去,脸上的皮肤有些干裂,起了小小的一层皮。
倒是不觉得难看,显得有几分老实。
虽然是差点要相亲的对象,不过两人都是30多岁的年纪,哪怕对视一眼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她叹了口气,“别人说了什么?”
黄大春摇摇头,“也没什么,路上慢点。”
其实他也没什么特别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就是觉得林姐这人还行,要是娶回家,日子肯定过得舒心。
实际上对于他来说,娶谁都一样的。
况且两人八字都没有一撇,也没有私底下相处过,更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愫了。
确实也是没什么好说的。
林姐看了他的反应,就知道此中必有隐情,一路上琢磨半天,也没琢磨出所以然。
回到家,把东西放下,又去镇上买材料。
这些日子天气冷,外面的雪堆都没化,那些东西都能放,如果运气好,能遇到多的猪下水或者是骨头,倒是可以多买点回来放着。
也不用天天摆完摊以后,再去肉联厂那边周旋。
只是忍不住让陈可秀打听打听,最近大家都讨论什么,黄大娘怎么会是那个态度。
陈可秀也不用找别人问,带着孩子走到门口,跟邻居家的大嫂聊了几句,就明白了原委。
邻居们说的话很委婉,也足够她摸清楚是什么情况了。
大概就是,有人说林姐特别高傲,放出了话来,说乡下的泥腿子都配不上她。
也不知道谣言是哪里传来的,反正就愈演愈烈,骂林姐是资本家的人更多了。
黄大娘家也受到牵连,无非就是说她们家攀缘附会,也打算走资本主义的路子。
总之说两家的话都不太好听。
加上现在大家看不起做生意的,黄大娘自然不会高兴。
其实黄大娘想要和林姐结亲的意思,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只有两三家人家知道。
黄大娘能因为这个事情生气,说明是个特别爱面子的人,绝对不会在没有说亲成功之前,就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
所以这件事,只有黄家,还有陈可秀、林姐,以及那天在场的赵玉兰知道了。
说亲失败,黄家更不可能往外说。
陈可秀和林姐,更是没有提过只言片语。
能搞出这些事情的,无非就是闲出屁来的赵玉兰了。
除此之外,应该也没有别的人会这么闲。
传流言蜚语这样的事情,想要追究,是很难的事情,遇到了基本就只能忍气吞声。
不过,鉴于黄大娘家,是林姐经常要合作的人家,该解释的事情,还是要解释清楚。
林姐回到家,听到她分析原委,立刻紧皱眉头,“赵玉兰有病啊,传这种谣言,她也得不到任何好处,真是一天天闲的。你男人当初就不该给她那么多钱,让她吃饱了撑的,就知道损人不利己。”
第668章
黄大娘的暴脾气
村里的这些人吧,要说坏呢,还真没有一个特别坏的。
甚至平时都不会使什么手段。
要说好呢,个个都喜欢闲磨牙,听到一点八卦就闻风而动,不管是真是假,就先猜测几十个来回。
什么版本的话都有。
指不定,就没结亲没成这事,私底下都不知道传得多么严重了。
这些人实在没事啊,就会把八卦加油添醋的。
有时候村东头一家生了个双胞胎,传到了村西头那边,就成了五胞胎。
传来传去,还又能给圆回来,变成生了五胞胎,死了三个,最后结果还是两个。
说白了,就是太闲了。
她想了想,叮嘱刚复工的谌小芳烧水,今天买的东西多,有的还是大年三十那天留存的。
现在都还有冰碴子,得烧点热水解冻,而且这些东西很脏,没点热水洗不干净。
这些东西可是花了过年红包,又花了不少钱买回来的,可不能臊腥味味儿太足,影响了口感,到时候砸了自己的招牌。
把事情交给谌小芳,又亲自跑去一趟黄大娘家里。
有误会就要解释清楚。
村里目前只有黄大娘家可以磨面粉,要是真得罪了,指不定就得背着面粉去别的大队。
那可就远了去了,搞得麻烦。
何必赌这口气呢。
解释一二,又不是多难的事情,不丢人不丢份的。
黄大娘见她又回来,依旧没什么好气,“怎么,林大老板是有东西丢在我家了吗?那可得好好找找,大春……”
“大娘。”林姐打断了的话,扶额说道,“回去打听了下,才知道有人胡说八道。你还不知道村里的那些人吗?听风就是雨的,放个炮都得说是打雷了,你怎么还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