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5章

    【孙策平定了江东的大小割据势力,

    建立了68自己的68基业,却不幸被刺客刺杀。他68死后,留下遗言,

    由68他68的68弟弟孙权继承江东基业,

    周瑜、张昭等人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孙权。】

    周瑜忧心的看向好友孙策,孙策只能再次保证,自己定会注意自身安全,再也不会行68险了68。

    这时,

    孙权也来到了兄长身边,

    他68年纪尚幼,

    虽已经担任县令,参与政事,但却没有跟着兄长,而68是在后院陪着母亲、妹妹们一起看天幕。自天幕提到他68后,孙策立刻命人请弟弟到前院,跟他68们一起探讨。

    孙权担忧的看着长兄,“兄长,

    母亲很担心你。”

    孙策:“……先看天幕,稍后,

    我68再去68向母亲解释。”

    孙权坐在孙策的68下首,

    周瑜的68对面,

    专注的68看着天幕。

    将来有机会继承江东的68基业,

    施展自己的68抱负,孙权自然很是兴奋。但如果这是建立在兄长去68世的68基础上,

    就很难受了68。

    他68尚未及冠,

    兄长一去68,孙家只剩下孤儿寡母,

    江东岂不是任人欺凌!

    周瑜神色复杂的68看了68孙权一眼,人心难测,不知68江东的68文臣武将会不会有人抢先一步与孙权交好68,寄希望于将来能够得主公青睐……

    蒙恬:“果然是孙策的68弟弟继承基业。”

    蒙毅:“兄长的68眼光果然精准。”,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68们的68赌约尚未分出胜负,但蒙毅因支持袁绍已经出局……

    【孙权是孙坚的68次子,孙坚战死的68时候,他68年仅十岁。他68年少时便崇尚侠义,性度弘朗,仁而68多断,结交贤才68,渐渐与父兄齐名!】

    评论区

    “孙权十五岁就被举孝廉茂才68,跟着兄长处理江东事务,能力很强。”

    “他68跟孙策是完全不同的68两种性格。”

    孙策:“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68;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68不如卿。”

    周瑜满心忧虑:如果说主公是锐意进取的68开拓之君,仲谋便是平衡四方的68守成之君。可……这是大争之世啊!

    【孙策去68世那年,孙权年仅十八岁,当时江东刚刚统一,各地人心不服,局势动荡不安,庐江太守公开反叛,山越趁机作乱,他68的68族亲也私通曹操,企图夺权……】

    孙策怒道:“庐江李术,好68贼子,真是狗胆包天!”

    周瑜:“山越也不安稳。”

    孙策:“还有孙家那些不安分的68,他68们也不想想,若不是我68父子创立基业,哪里有他68们这些蛀虫的68荣华富贵!”

    ……

    【幸好68有孙策留下的68张昭、周瑜一力扶持,孙权重用老将,选贤任能,逐步平定诸多叛乱,稳定了68江东的68局势。】

    评论区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张昭敢于直言劝谏,是孙策最信任的68谋臣,孙策领兵在外的68时候,将江东大小事宜都托付给张昭。”

    “孙策将张昭视为自己的68管仲。”,尽在晋江文学城

    “就连喷子祢衡都认可张昭的68才68华。”

    曹操想起祢衡击鼓骂曹的68恶行68,对喷子二字有了68深刻认知68!

    “孙策死的68时候,将江东托付给张昭,还说如果自己的68弟弟不堪辅佐就自领江东。”

    “三国托孤是有模板的68吗?”

    孙策:这话有什么不对吗,不如此68如何能体现某对子布的68信任!

    “可是江东的68兵权是在周瑜手里吧……”

    “只要有周瑜在,江东就乱不了68。”

    周瑜:“天幕过誉了68,瑜远不及子布之才68。”

    孙策:“公瑾、子布都是国之栋梁,公瑾更是我68情同手足,是可托付未来之人啊!”

    “张昭处理江东内政还不错,但他68对很多军事上的68判断都不及周瑜,孙权想西征黄祖的68时候,张昭就踟蹰不前。”

    孙策:“子布为何不同意西征?”

    “还有赤壁之战,张昭决策失误,与孙权对立,被排挤出江东的68政治中心。”

    孙策看看向自己的68弟弟,颇有些不赞同,“为人君者68怎能计较一时得失,子布是大才68,不可怠慢!”

    最重要的68是,若是主君听不得不同的68意见,将来还有谁会说真话。

    孙权可太冤了68,“兄长何不听听张先生做了68什么?”

    周瑜想着,还好68伯符没有召集麾下文武一起看天幕,不然得多尴尬啊……

    ,尽在晋江文学城

    【孙权广招贤才68,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步鸷、陆逊、顾雍等人都被招揽,他68又三次进攻江夏,击杀黄祖,为自己的68父亲报仇雪恨!】

    孙策:“做得好68!”黄祖可是他68的68杀父仇人,是江东上下欲除之而68后快的68眼中钉。

    周瑜:“此68举当可立威!”

    孙权也松了68一口气,看来自己将来做的68还不错,也算对得起父兄的68托付了68。

    孙策想着天幕提到的68人才68:“这些人才68对东吴有好68感,或可提前招揽,公瑾可曾听闻他68们的68名声68。”

    周瑜:“鲁子敬是东城人,吾在袁术麾下任居巢长之时便与其相交莫逆,他68出身豪富,却不置家业,而68是散尽家财接济流民,深得当地乡民爱戴。当年,吾与其第一次相见,便借到了68三千斛粮草,其人豪爽大气,颇有才68德。若吾前去68邀请,他68定会提前出仕。”

    孙策:“原来还有这样地渊源。”

    孙权:“陆逊是江东四大姓吴郡陆氏子弟,乃是陆康之孙。”他68们年纪相仿,故而68听说过此68人的68事迹。

    孙策有些尴尬,当年陆家家主陆康时任庐江太守,而68他68奉袁术之命围困庐江整整两年,这两年间,陆家死伤过半,算下来,陆逊与他68还有仇怨呢。

    一时间三人不知68该如何说下去68,只能继续看着天幕……

    【但孙权毕竟年轻,江东的68文臣武将对他68虽有尊重,却更多是看在他68父兄的68面子上。孙权本68身并没有多少威望,他68急需一场大胜树立自己的68权威!】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征,荆州不战而68降。曹操特意给孙权写信,宣战意味极其浓烈,江东群臣立刻分化为主战主降两派。】

    【主战派以周瑜、鲁肃为主,主降派以张昭为首,当时周瑜在外领兵,鲁肃出使荆州,朝中大臣都支持张昭的68意见:江东的68实力不足以与曹操相抗衡,不如投降曹操,另求出路。但孙权本68身是不想投降的68——】

    孙策拍案:“江东三代基业,怎能投降曹贼!”

    天幕放出了68电视剧中几方代表劝说孙权的68画面。

    【张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朝廷大义,我68们的68抵抗名不正言不顺。况且,江东仅有长江天险可作为屏障,而68曹操得到了68荆州水军,长江已经无68法68阻挡他68的68脚步了68。”】

    孙策:“只顾自己家人,不顾江东基业,子布私心太重!”

    周瑜:“伯符慎言!此68话可不能传出去68,会寒了68功臣之心。”

    况且,张昭是忠义之士,他68的68建议也是为江东着想,只是他68毕竟没有多少统兵的68经验,畏于曹操大势,不敢抵抗,也情有可原。

    孙策更加清楚的68意识到,张昭的68内心深处依旧将汉室当做正统。

    不知68自己麾下的68文臣武将有多少人和张昭一样!

    【鲁肃:“像我68们这样的68文臣武将都能投降曹操,但只有将军不能。臣子投降后还能继续为曹操效忠,继续步步高升,将军可就得俯首称臣了68。”】

    孙策:“恨不能与鲁子敬同游,死不悔矣!”与人为臣,怎比得过自在为王!

    周瑜:“鲁子敬看到天幕定会前来投奔将军。”

    【周瑜:“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将军应继承父兄的68事业,扫除奸佞,怎能投降曹贼!况且北方尚未完全平定,西凉的68马超、韩遂不会安分守己。曹操带领的68北方军队不习水性,又远道而68来,必会发生疫病,曹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68。”】

    【孙权挥剑砍断案角:“再敢说投降的68,如同此68案!”】

    孙策:“说得好68!”

    孙权:“子敬与公瑾兄之言才68是谋国之言!”

    周瑜:“……”

    孙策思68维跳跃到了68其他68地方:“这个伶人倒是演出了68几分公瑾的68神韵,温文儒雅,智勇无68双!”

    周瑜:尴尬欲死……

    而68且,我68可是武将!

    【刘表死后,孙权曾派遣鲁肃前往祭奠,他68的68北上是有政治目的68的68,若是刘备与刘琮关系和睦,合力抵抗曹操,则与其结盟。若是他68们关系不慕,则或拉拢或打压,荆州便不再是江东的68心腹之患。】

    【只是鲁肃的68脚步没有赶上刘琮投降的68速度,他68还没有到襄阳,便得到了68荆州投降的68消息。鲁肃当机立断,去68找刘备,阐述孙刘联盟抵抗曹操的68建议,刘备欣然赞同。诸葛亮作为刘备的68使者68,前往江东,与孙权结盟。】

    天幕上出现了68《三国演义》中经典的68一幕——舌战群儒!

    诸葛亮用激将法68对孙权道:“如果将军自认为不能抵抗曹操,为何不投降呢!”

    孙权反问:“刘备为什么不降?”

    诸葛亮说:“我68家主公有气节有德行68,又是汉室宗亲,怎能投降曹操。”

    孙权立刻就不干了68,看不起谁呢!刘备有气节,难道我68江东便没有么!

    孙策:“此68人大言炎炎,吾不喜此68人。”怎能能有人比我68还自信,不喜欢!

    周瑜:“天幕称其智慧超群,千百年后,依旧被人奉若神明,定然有其独到之处。”

    孙策傲娇道:“纵使再有才68,也比不过公瑾,也不知68公瑾在后世的68名气如何?”

    周瑜有种被人公开处刑之感!

    群雄逐鹿

    【诸葛亮为孙权分析三方局势,

    曹军远道而来,兵马疲敝,再加上北方士兵不习水性68,

    他只能依靠刚刚投降的荆州兵。但荆州多年未经战乱,

    百姓士卒都念着刘表的恩德,并不想投降曹操,荆州兵与曹军定68会产生矛盾,这是曹操的短处。】

    卫青:“用降兵为主力,

    曹操真是大胆!”

    霍去病:“降兵可用,

    但不可倚重。”

    他的军队中68就有很多匈奴投降过来的将领,

    但他们只负责带路,霍去病才是把控方向之人!

    【就在这68时,周瑜及时返回,为主战派注入了强心针,坚定68了孙权的信心,联刘抗曹!】

    【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

    与刘备合兵,在赤壁与曹操决战!】

    【当是时,

    东吴派出三万水兵,

    刘备派出一万多水兵,

    联合起68来也不过五万。曹操却有二十万大军,

    再加上荆州投降的水军,是孙刘联军的四倍之多!】

    评论区

    “曹操不是百万大军吗?”

    “那是虚构的,

    当时全国人口才多少,

    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军队。”

    “再者,若真是百万大军,

    孙刘联军仅仅五万人,怎么可能挡得住,曹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江东淹了!”

    “史68书记载,曹操从北方带来的军队有十五六万,荆州降兵六七万,加起68来二十多万人。”

    “那也是实力悬殊了!”

    ……

    始皇:“又是一个68官渡之战,却不知这68次哪方会胜?”

    刘邦:“不论谁胜谁负,都与大汉无关了……”

    【经过《三国演义》的熏陶,相信大家对赤壁之战都是如雷贯耳,赤壁之战中68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场面,大家可以68把自己知道的打在评论区。】

    评论区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曹操冷笑:“呵呵!”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瑜怀疑自己看68错了:“锁什么!”

    孙策咬牙切齿:“铜雀台!曹操!”

    “诸葛亮舌战群儒。”

    “曹操横槊赋诗。”

    “蒋干盗书。”

    “草船借箭。”

    “庞统传授连环计。”

    “诸葛亮借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68愿打一个68愿挨!”

    “关云长义释曹操。”

    ……

    【接下来我们就来对比一下,历史68上的赤壁之战,与中68赤壁之战!】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