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李柳也没说什么,只是将玉牌交给陈平安。李源甚至不敢多看,毕恭毕敬告辞离去。
于是陈平安腰间就悬挂了三块牌。
李柳与陈平安一起走在府邸中,打算稍作停留便离开这处没半点好缅怀的避暑行宫。
到时候一走,陈平安还怎么还?那李源有胆子暂为领取和保管那块玉牌吗?
小小济渎水正,也不怕被淹死?
曾经的火部神祇,被大火炼杀有多少尊?
天上天下江湖水神,被她以大水镇杀,又何曾少了?
陈平安从咫尺物当中取出一件元君神像,笑道:“李姑娘,本来打算下次遇到了李槐,再送给他的,现在还是你来帮忙捎带给李槐好了。”
李柳的眼神,便一下子温柔起来,好像瞬间变成了小镇那个每天拎水桶去古井汲水的少女,杨柳依依,柔柔弱弱,永远没有丝毫的棱角。
她接过了那件小礼物,举起手晃了晃,打趣道:“瞧瞧,我与陈先生就不同,收取重礼,从来不客气,还心安理得。”
陈平安也心情轻松几分,笑道:“是要与李姑娘学一学。”
李柳看着这位笑容和煦的年轻人,便有些感慨。
弟弟李槐当年远游他乡,看上去就是学塾里边那个最普通的孩子,比不得李宝瓶,林守一,于禄,谢谢,
大隋求学一路,陈平安对待李槐,唯有平常心。
后来她爹李二出现后,陈平安对待李槐,依旧还是平常心。
如今她李柳在水龙宗现身后,还是如此。
你是李槐的姐姐,李二的女儿,无论你境界如何,机遇如何,我陈平安便尽量不给你惹麻烦,知道过得好,便也开心,仅此而已。
宽以待人,克己慎独。
就是真正的读书人,今天不是真正的先生,将来也会是。
于是李柳笑道:“免得让陈先生以为我只会说些不好的消息,有两件事情,必须与陈先生道贺一声。”
陈平安眼睛一亮,难不成莲藕福地需要消耗两三千颗谷雨钱,是落魄山那边高估了?
李柳说道:“这把剑,其实早就是一件仙兵了。”
陈平安愣在当场。
那件得自蛟龙沟的法袍金醴,可以通过喂养大量的金精铜钱,进阶为仙兵品秩,这是陈平安早就知道的真相,只不过力有未逮,一直没能实现。
可这把剑仙,怎么突然就从半仙兵成为了传说中的仙兵?
李柳一语道破天机,“剑有一点浩然气,还有一粒精粹道意。”
陈平安陷入沉思,后者可以理解,因为剑仙炼化了那团孙道人赠送的破碎剑气。
可前者浩然气,是什么缘由?
李柳不再多说此事,“还有就是陈先生待在凫水岛,可以无所顾忌,随意汲取周边的水运灵气,这点小小的损耗,龙宫洞天根本不会介意,况且本就是凫水岛该得的份额。”
“还有个不算什么好消息的消息,就是让那个叫李源的,帮忙寄信去往宝瓶洲落魄山,不会有任何蛛丝马迹。”
李柳停下脚步,“我去那座龙宫主城游览一番。”
陈平安点头道:“李姑娘离开水龙宗之前,一定要知会一声,我好归还玉牌。”
李柳哭笑不得。
陈平安也有些哭笑不得,果然被自己猜中了这位李姑娘的小算盘。
李柳点头道:“好的,离开前,会来一趟凫水岛。”
陈平安就不再挽留。
李柳化虹离去,天地无半点灵气涟漪。
竟是与剑仙郦采一般无二的御风气象。
陈平安独自逛荡起了这座府邸,准备寻一处适宜修行的僻静地方,打算大致看过之后,再去看看那投水潭、升仙碑。
李柳悄无声息地御风升空,又飘落在府邸附近,这才去向云海。
她就当是已经信守约定了。
云海之中,水正李源束手而立。
李柳问道:“水龙宗祖师堂那边如何?”
李源简明扼要道:“无事了。”
李柳笑了笑,“李源,你也就只剩下点苦劳了。”
李源展颜一笑。
李柳问道:“那老妪与你有什么瓜葛?”
李柳只要身在龙宫洞天,犹胜各方天地圣人神通。
李源摇头叹息道:“怨我当年假扮水鬼,吓唬一个小姑娘。”
李柳便没了兴致,交待过李源多看着点那位陈先生的修行,然后她随随便便直接打开了天幕,当她闯入与小洞天接壤的济渎大水某处,更是瞬间远去千百里,比任何缩地山河的仙家神通,都要来得神不知鬼不觉。
天下任何江河湖海,皆是她李柳的小天地辖
境。
其实关于陈平安的水府事宜,李柳兴许是天底下最有资格去指手画脚的人物,她没有刻意去说而已。
陈平安先选了一处修道之地,然后独自散步,看完了四处形胜古迹,就开始返回府邸,取出六块道观青砖,摆在地上,开始走桩练拳。
事先将那把剑仙挂在墙上,行山杖斜靠墙壁。
练完拳之后,陈平安去了一间书房写信,跟朱敛那边聊些莲藕福地的事项,当然还有许多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在信的末尾,告诉朱敛他会在水龙宗的龙宫洞天等到收取落魄山回信,才继续赶路。信上与朱敛坦言,他这个游荡小半座北俱芦洲的包袱斋,确实是有些盈余,但是如果落魄山能够借来钱,在没有隐患远忧的前提下,及时补上缺口,那么他就先不贱卖家当,如果还有缺口,也不用藏着掖着,他会争取在龙宫洞天这边再当一回包袱斋,以及让春露圃蚍蜉铺子那边清空存货,能补上几颗谷雨钱是几颗。
停笔之后,陈平安不着急让那个名叫李源的少年,帮着寄信去往落魄山。
收起纸笔和密信,陈平安开始认真考虑起一件事情。
要不要在这座龙宫洞天,炼化第三件本命物。
转头瞥了眼那把墙上的剑仙,陈平安想着自己都是拥有一件仙兵的人了,欠个几千颗谷雨钱,不过分。
骸骨滩木衣山,庞兰溪劝说自己爷爷重新提笔,多画几套拿得出手的神女图,他好送人,以后再去跨洲历练,就理直气壮了。
鬼蜮谷内,一位小鼠精还日复一日在羊肠宫外边的台阶上,腿上横放着那根木杆长矛,晒着太阳,老祖在家中,它就老老实实看门,老祖不在家的时候,便偷偷拿出书籍,小心翻阅。
京观城内,高承近来经常有些心神不宁,又不知道哪里出了纰漏。
哑巴湖那边,如今已经没了那头与人为善的小水怪,听说是与某位年轻修士一起远游去了。
金乌宫,那位辈分最高的金丹剑修柳质清,依旧枯坐在自家山头之巅,封山且闭关之后,柳质清冷眼看着一座门派内的众生百态,喜怒哀乐,以人心洗剑。
春露圃老槐街上那座雇了掌柜的小铺子,挣着细水流长的钱财,可惜就是如今冤大头有些少,有些美中不足。
那个用玉莹崖石子来雕刻印章之类书案清供的年轻伙计,愈发刀法熟稔,挣着一笔笔良心钱。
刘景龙到了太徽剑宗之后,正在闭关破境,据说问剑之人,如今就已经确定了其中两位,浮萍剑湖郦采,董铸。
芙蕖国桃花渡,柳瑰宝在研习那部道书,只是偶尔也会想起那个名叫怀潜的外乡书生,在埋怨自己眼神不好之余,还有些小小的伤感,萦绕心扉,挥之即去,可悄然又来。
云上城徐杏酒成功破境,跻身了观海境,便打算什么时候刘先生跻身上五境了,又成功扛住三位剑仙的问剑,就带上足够的好酒,去拜访那位仰慕已久的年轻剑仙,听说刘先生其实爱喝酒,只是一般情况不愿意喝酒而已,为此徐杏酒还专门锻炼了自己的酒量,害得沈震泽和赵青纨都有些忧心,是不是徐杏酒得意忘形了,竟然如此酗酒,徐杏酒只好解释一番,说是陈先生告诉自己,若是酒量不行,便与刘先生见着了面,也没得聊,更喝不成酒。
太徽剑宗的一座山峰茅屋外,已经正式成为宗门子弟的少年白首,独自坐在一条长凳上,整个人摇来晃去,只觉得没劲。好嘛,本来以为姓刘的,毕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剑仙,在太徽剑宗怎么都该是有座仙家气派的高门府邸,不曾想就只有身后这么一座小破屋子,里边书倒是不少,可他不爱看啊。于是白首闲来无事,寻思着自己若还是一位割鹿山的刺客,到底能不能对付那几个太徽剑宗的天之骄子。不过那些个同龄人,人人见着了自己,都客客气气的,伸手不打笑脸人,白首觉得自己还真下不了拳头和刀子。那些家伙瞧自己的眼神,一个比一个羡慕,白首就奇了怪了,你们就这么喜欢当那姓刘的弟子?与你们换,成不成?可惜那些人听说后,一个个眼神古怪,然后再也不来茅屋这边溜达了,也好,他一个人还清净。
北俱芦洲西海之滨,临近婴儿山雷神宅一带,一老一少两位道士,飘然现身。
年轻道士蹲在地上呕吐不已,这就是有经验的好处了,先吃饱喝足,比起一个劲儿干呕半天,其实还是要舒服一些的。
老真人蹲下身,轻轻拍打徒弟的后背,“怪师父道法不高啊。”
张山峰转过头,哭丧着脸,“师父你这么讲,弟子也不会好受半点啊。”
火龙真人微笑道:“师父自个儿心里边,可是好受些了。”
张山峰深呼吸一口气,刚要起身,就继续蹲着呕吐起来。
火龙真人刚要埋怨自己几句,头顶便有一拨御风去往婴儿山的修士,瞧见了那年轻道士的窘态,一个个放声大笑。
张山峰顾不上这些,头晕目眩得很。
老真人却悄无声息不见了,来到两位御风地仙身后,一巴掌按住一颗脑袋,笑眯眯道:“啥事情这么好笑,说出来听听,让贫道也乐呵乐呵?”
那两位地仙只觉得头皮发麻,立即缩着脖子,两只鸡崽儿似,其中一人硬着头皮朗声道:“见着了老神仙,开心!”
另外那人相对后知后觉,赶紧亡羊补牢道:“高兴,偶遇老神仙,今儿贼高兴!”
火龙真人轻轻一推,让两位地仙修士踉跄前冲,笑着返回张山峰身旁。
张山峰浑然不觉自己师父的一去一返。
张山峰站起身后,擦了擦额头汗水,“师父,可以赶路了。”
老真人笑道:“不着急,慢慢来,修道之人,光阴悠悠,走得快了,容易错过风景。”
张山峰埋怨道:“我还想早些将水丹送给陈平安呢。”
老真人点点头,掐指一算,这件事,确实可以着急。
金甲洲,遗址当中,刘幽州打着哈欠,那位白衣女子依旧在不断出拳,看架势,是真上瘾了。曹慈依旧不还手,不言语,只是看那些横七竖八的倒塌神像,曹慈有些时候会面朝它们,会稽首,会双手合十,也会作揖。那个拳意越来越高涨的女子,只是出拳,刘幽州不是纯粹武夫,只是觉得她出手越来越没有章法,随心所欲,出拳也不再次次倾力。
不过对于曹慈而言,好像也没啥区别,依旧是你打你的拳,我看我的神像。
突然之间,她停下身形,双手十指和整个手背,都已经白骨裸露,不见皮肉,她沉声问道:“依旧是错?”
曹慈转头笑道:“怎么,打不倒我的拳,便是错的?那天底下的同龄人,有对的拳法吗?”
曹慈难得言语,更破天荒了一次说了两句话,“天下根本没有错的拳法,只有练错的武夫,和意思不够的出手。”
女子咬牙道:“不是打不倒,是打不到!”
曹慈嗯了一声。
又不再言语了。
既然事实如此,只要不是睁眼瞎就都看在眼中,心知肚明,他曹慈说几句客气话,很容易,但是于她而言,裨益何在?
若是一位志在登顶的纯粹武夫,连几句真话,几个真相,都受不了,如何以拳意登山,并且最终站稳山巅?
这一点,当年在剑气长城那边遇到过的那个同龄人,做得真好,愿意认命,其实一直是为了能够做到有朝一日,不认命。
曹慈继续前行,记起一事,问道:“你记得自己出了多少拳吗?”
年轻女子摇摇头,“没记这个。”
背对她的曹慈缓缓说道:“那接下来就只记这个,你完全不用去考虑如何出拳,力道收放,只记出拳次数。”
年轻女子皱了皱眉头,“曹慈,你为何愿意指点我拳法?”
曹慈抬起头,望向天幕,“谈不上指点,不过是值得我多说几句,我便说几句,这又不是什么多了不起的事情。你以后遇上其他武夫,也可以如此,想必也会如此。武道一途,可不是你死我亡的羊肠小道,武运一物,更是算了,与你说个,好像有些不妥当。”
她苦笑道:“那是因为你是曹慈,注定不会遇上让自己感到绝望的同龄人,才可以这么说。”
曹慈点头道:“我没必要想这个。”
她有些牙痒痒。
曹慈说道:“真正武夫,就在纯粹,不会每天让人觉得是那匹夫之怒。”
刘幽州啧啧称奇,难得难得,曹慈愿意一口气唠叨这么多。
大概这就是曹慈自己所谓的纯粹吧。
要知道这个女子,一旦以天下最强六境跻身了金身境,曹慈就等于白白多出一位同境对手了,最少境界是相当的嘛。
至于到时候双方拳法高低。
想必她最清楚不过,依旧是倍感绝望吧,以六境打七境,如此狼狈,还算好,若是以七境打七境,还是如此摸不着一片衣角,刘幽州都要替她感到憋屈了。
青冥天下一座州城内的繁华街道上,一位风流倜傥的年轻道士在路边摆摊,说是看手相一事,是那祖传的看家本领,少女妇人尤其多。
至于他的那位小师弟,在看过了一场关于修士复仇的悲剧故事后,此地是小师弟的家乡,不过选择了锦衣夜行,少年找到了一个情同手足的同龄人,与一位青梅竹马的少女。
年轻道士一边摸着一位漂亮姑娘的白嫩小手儿,一边神神道道,念念有词,还一边想着自己的那位小师弟,会不会放过那个原本如同亲兄长的至交好友,会不会祈求自己带走那位少女一起返回白玉京。这就又是一个不太喜庆的小故事了,小师弟如何做,年轻道士有些好奇,其实选择很多,可归根结底,还是小师弟如何看待所谓的向道之心。
陆沉轻轻放下那位好看姑娘的小手儿,与她说了些姻缘事。
他转头望向某处,谈不上失望,但好像也没什么意外和惊喜。
那位小师弟,正抱着一位同龄人的尸体,默默流泪,少女站在旁边,好像被雷劈过一般,落在陆沉眼中,模样有些娇憨可爱。
只是杀了一个人,便死了三条心。
这买卖做的,都不好说是划算,还是赔本了。
陆沉单手托着腮帮,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道,朝一位在远处停步朝自己回眸一样的妇人,报以微笑。
年轻妇人大概没想到会被那英俊道人瞧见,拧转纤细腰肢,低头含羞而走。
女子笑颜,百看不厌。
陆沉估摸着就算再看一万年,自己还是会觉得赏心悦目。
陆沉叹了口气,小师弟还算凑合吧,杀人即杀己,勉勉强强,过了一道心关。
不然他是不介意又一把掌下去,将小师弟打成一滩烂泥的。
只不过距离他这位小师兄的最好预期,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人身即天地,道人修大道,怎的天地与清净两个天大说法,意思就这般小吗?
陆沉越琢磨就越不开心,便气呼呼从签筒当中捻出一支竹签,轻轻折断。
那位小师弟,便被好似被飞剑拦腰砍断一般,没死,半死而已。
毕竟是身怀三件白玉京仙兵至宝的小师弟嘛,哪有这么容易死。
又一个陆沉出现在断成两截了都还能挣扎的小师弟身边,蹲下身,笑道:“小师弟,加把劲,将自己拼凑起来,肯定能活。”
至于路边算命摊那个陆沉,笑逐颜开,伸出手,递向一位已经落座的少女,“贫道精通手相,测姻缘之准,简直就是那月老的拜把子兄弟。”
南婆娑洲醇儒陈氏的大河之畔,水边石崖上,刘羡阳第一次发现那位老儒士比自己更早站在上边。
走上石崖后,刘羡阳作揖行礼,喊了一声老先生。
两人经常见面,老人说自己是教书先生,由于醇儒陈氏拥有一座书院,在此求学治学之人,本来就多,来此游历之人,更多,所以认不得这位老人,刘羡阳并不觉得奇怪。
刘羡阳发现今天的老先生,好像有些不太一样,不像以往那般经常询问自己的求学进展,是否有章句疑惑,老先生曾说学问未深,便嚷着不拘章句,脱去章句,不太妙,若是学问渐深,癖在章句,空守章句,也不妥,世间学问,到底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老儒士站在崖畔,眺望江河,沉默许久,转头问道:“刘羡阳,你觉得醇儒陈氏的家风与学风,如何?”
刘羡阳有些讶异,这是自己与老先生第一次见面时的老问题了,不知道老先生为何还要再问。
刘羡阳依旧是差不多的答案,“好。”
老先生便问,“好在哪里?”
刘羡阳笑道:“好在有用。”
老先生点了点头,“那真是不坏了。”
刘羡阳轻声问道:“老先生先前在想什么?”
老人笑道:“上了年纪的老人,总会想着身后事。”
刘羡阳无言以对。
老人又说道:“年轻人就莫要如此暮气沉沉了,要朝气勃勃,敢说世道有哪些不对的地方,敢问道理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敢想自己如何将书上学来的道理,拿来裨益世道。”
刘羡阳点头道:“晚辈争取做到。”
老人感慨道:“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我们这些老人,便要觉得光阴总是不够用,教书先生当得还不够。”
刘羡阳叹了口气。
老人笑道:“别叹气,运气会跑掉的。”
刘羡阳愣了一下,还有这讲究?
老人大笑道:“小时候,家中长辈就是如此吓唬我的。”
刘羡阳觉得挺好玩的。
记忆中,陈平安就从来不会长吁短叹,倒是他和小鼻涕虫,经常无所事事,躺在夏日的树荫下,或是夜间的田垄上,你叹息一声,我叹息一次,乐此不疲,闹着玩儿。可好像那些年里,运气最不好的那个人,反而一直是他陈平安。不知道如今当了家乡的山主,算不算时来运转?
在十月初十这天,陈平安乘坐凫水岛备好的符舟,去了趟龙宫洞天的主城岛屿,那边香火袅袅,就连修道之人,都有多烧纸剪冥衣,遵循古制,为先人送衣。陈平安也不例外,在店铺买了许多水龙宗裁剪出来的五色纸寒衣,一大箩筐,带回凫水岛后,陈平安一一写上名字,铺子附送了座寻常的小火炉,以供烧纸。在第二天,也就十月十一这天才烧纸,说是此事不在鬼节当天做,而是在前后两天最好,既不会打搅先人,又能让自家先人和各方过路鬼神最为受用。
水龙宗这边的某些乡俗,让陈平安并不陌生,比如在家乡上坟祭奠之时,除了添土一事,与陈平安家乡如出一辙,又有诸多相似,就像同样有那男磕头不哭、女哭不磕头的规矩。
这天烧纸,陈平安烧了足足一个时辰。
看得云海中的水正李源都有些发愣,差点没忍住去看看那么多五彩寒衣上边所写名字。
只是一想到她称呼此人为“陈先生”,李源就不敢造次。
在十月十五的水官解厄日,水龙宗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金箓道场,设斋建醮,为先人解厄消灾,为逝者荐亡积福。
相较于之前鬼节购买五彩寒衣的开销,要想在这场金箓法会上敬香点灯,可就不是几颗雪花钱了。
陈平安主动开启凫水岛山水阵法,李源便假装自己闻讯赶到。
陈平安详细询问了金箓道场的规矩,最终递给了李源一本记录密密麻麻姓名、籍贯的册子,然后给了这位水正两颗谷雨钱。
说是请他帮忙参加那场金箓道场,让水龙宗高人帮忙代笔,将那些名字一一书写在特制符纸之上,好为书上这些已逝之人积攒来世福荫。
李源实在忍不住,便开口询问道:“敢问陈先生,这些亡故旧人?”
陈平安说道:“尽量弥补过错而已,还远远不够,只希望还有用,还来得及。”
李源握着那本册子,点头道:“放心吧,天人感应,神鬼相通,别小瞧了自己的诚心诚意。”
于是李源便亲自去运作此事。
陈平安来到屋脊上,今天带上了那把剑仙,横放在膝,独自一人,茫然四顾。
txthtml
第五百五十章
可惜下雨不下钱
陈平安已经在凫水岛待了将近一旬光阴,在这期间,先后让李源帮忙做了两件事,除了水官解厄的金箓道场,再就是帮忙寄信送往落魄山。
陈平安猜不出此人身份,少年面容,可瞧着疲惫不堪,精神不济,似乎修行遇到了瓶颈,陈平安在一些自认大道无望的老修士身上,都看到过这种魂魄日渐腐朽、心气下坠提不起的气象。李源除了被凫水岛阵法惊动,都不会擅自登岸。陈平安就愈发想不明白,李柳这些年在北俱芦洲的修行,到底是怎么个光景。可那么多份山水邸报之上,也不见任何记载。
陈平安这段日子除了孜孜不倦炼化山水灵气,稳固、拓展水府山祠两处关键窍穴的格局,也会凝神如芥子内视巡游,看那剑气汹汹如铁骑叩关,以及初一十五分别以剑尖消磨斩龙台,火星四溅,如同家乡阮师傅的打铁铸剑,满室光彩。
龙宫洞天四季如春,冬不酷寒,夏无炎热,经常下雨,既有淅沥小雨,也有滂沱大雨,每逢下雨时分,陈平安发现邻近岛屿就会有修道之人,多是地仙之流,或是在沐浴甘霖,以人身小天地,府门大开,迅猛汲取水雾灵气,或是祭出类似玉壶春瓶、砚滴之类的山上法宝,截取雨水,点滴不沾岛屿地面。
闲暇之时,开始翻阅那本人人最后皆是一死的故事集,过程各不相同,大多性情迥异,死法都千奇百怪,最终死在何人之手,更是五花八门。
当初在仙府遗址山巅,光阴长河停滞当中,这本书在大妖死后坠落在地,又被孙道人转赠给他陈平安。
陈平安在凫水岛找到了一把竹柄油纸伞,只要当时不在修行,每次遇上了下雨天气,无论昼夜,都要出门散步,沿着凫水岛走一圈,约莫三十里山水相依的路程,独自撑伞走过。
三块牌子,李柳那块篆刻有“三尺甘霖”的螭龙玉牌,已经被陈平安摘下,放入咫尺物。
李源那块用来掌控山水阵法的“峻青雨相”,和水龙宗过桥木牌“休歇”,依旧挂在腰间,雨中行走之时,偶尔步子稍大,便有细微的敲击声。
这天夜雨当中,陈平安依旧撑伞出门,算着时间,朱敛的回信应该也快到了。
陈平安驻足不前,望向远处白甲、苍髯两座岛屿之间,忽有一架华丽马车,跃出湖面,马车大如阁楼,四角如飞檐,悬挂铃铛,四匹雪白骏马踩水奔走之时,铃铛作响,如雨中天籁。马车之后,又有小簇花锦衣侍女、衣红紫官袍臣子模样的大队人马,追随马车御水而行。
马车之上,并无马夫驾驭骏马,只站着少年李源与一位身材修长的美妇人,发髻如白玉花苞,身穿一件捻织细密的小袖对襟旋袄,外罩轻纱,飘若烟雾。
少年李源,换了一身圆领黄衫袍,腰系白玉带,脚踩皂靴。
当这支队伍出现后,陈平安察觉到白甲、苍髯两座大岛出现了异象,四周水雾弥漫上岸,笼罩其中,很快就只能看到它们的大致轮廓,但是陈平安不确定是岛屿修士开启了护山阵法的缘故,还是马车那边有人驾驭水法,让岛屿修士不便窥视湖上景象。
马车朝着陈平安这边直奔而来,没有直接登岸,停在凫水岛之外的一里外,唯有李源与那位高髻妇人走下马车,走向岛屿。
那妇人似乎临时撤去了障眼法,露出了原本模糊不定的面容,拥有一双金色眼眸,是本地山水神祇之一无疑了。
李源与那位妇人一起走到陈平安身前,李源笑着介绍道:“这位是司职龙宫洞天风雨流转的南薰水殿娘娘,陈公子可以喊她沈夫人。”
虽然雨下得不小,陈平安仍是立即收起了油纸伞,称呼了一声沈夫人。
那位水殿娘娘施了个万福大礼,“南薰殿旧人沈霖,见过陈公子。”
在她直腰起身后,轻轻拂袖,凫水岛上空便没了雨水降落。
陈平安习惯了对人言语之时,正视对方,便不一小心发现了这位水神娘娘的真实面容,脸色如青瓷釉,不但如此,脸上“瓷面”布满了细细密密的裂缝,纵横交错,一旦被人定睛细看,就显得有些骇人。陈平安有些了然,没有假装什么都没看见,将油纸伞夹在腋下,与这位一尊金身已是岌岌可危境地的水神娘娘,抱拳告罪一声。
沈霖似乎有些讶异,笑道:“陈公子不必如此,若是小神这幅尊容,惊吓到了公子,大煞风景,才是大罪。”
李源哈哈大笑起来,似乎觉得这个说法比较有趣。
只不过陈平安没有笑,李源便只好悻悻然收起笑容,自讨没趣了,若是早年水龙宗那帮祖师堂谱牒最前边的家伙们,一个个还在世的话,当下早就周围笑声一大片了。
陈平安一手拎着油纸伞,侧身伸出一手。
沈霖看了眼李源,后者赶紧使了个眼色,她这才与那位陈公子并肩而行,然后李源才双手抱住后脑勺,慢悠悠跟在两人身后。
南薰水殿是龙宫洞天诸多水神之首,至于山神就更不用提了,这座小洞天内,最没地位的,就是那些好似被四周大水拘押牢笼中的小山神。一些个大源王朝等待卢氏朝廷敕封的英灵,或是别处小国死后魂魄不散的名臣英烈,一旦听说可能被丢入龙宫洞天,封正为神,可能连再死一回的心思都有了。不单单私心作祟,害怕入了这座小洞天,约束太多,山香如何比得上水香?更重要的是,进了小天地,离乡背井,身为神祇,如何反哺本国山水气运?所以任何英灵对于担任小洞天的山水神祇,都视为一种官场上的贬谪流放,故而宁做小县城隍爷,不当洞天山神。
而沈霖自称南薰殿旧人,就又是一个很有嚼头的说法了,因为方圆八千里、拥有千余大小岛屿的龙宫洞天,水运之浓郁,冠绝一洲,如今水神湖君、河伯河婆总计拥有三十二位之多,连同主城在内十二座大岛,皆有山神、城隍、文武庙,相较于水神,神灵数量更多。
李源看着前边不远处那位“妇人”,心中哀叹不已。
同命相怜。
只不过水龙宗那边能做的,更多是凭借年复一年的金箓道场,增添香火事,虽然也能补救南薰殿,类似市井坊间的修缮屋舍,可毕竟不如他这位水正汲取香火,淬炼精华,来得直接有效。说到底,这就是洞天不如福地的地方,洞天只适宜修道之人,三三两两安心修行,天生的清净境地,想不与世无争都难,福地则地广人多,利于万民香火的凝聚,才是神祇的天生道场。
陈平安与这位沈夫人相谈甚欢。
可惜龙宫洞天不像春露圃彩雀府这些仙家山头,有那装订成册的集子,可以供人了解一地风俗。
事实上这还是陈平安第一次听说南薰水殿。
不过拥有水殿称号的神祇,往往都来头不小就是了。
在书简湖,青峡岛附近的那座珠钗岛,岛主刘重润作为亡国长公主,故国就拥有一座传说中的水殿,这才引来了朱荧王朝剑修的觊觎,当然那位出身朱荧皇室的元婴剑修,还是打着财色双收的算盘。陈平安见识过水殿珍藏丹药的玄妙,地仙都要垂涎三尺,按照刘重润的说法,最要的那种水丹,随便抛出一颗,就能让书简湖掀起百尺高浪,争夺不已。
陈平安离开落魄山之前,刘重润尚未与朱敛那边真正谈妥迁徙事宜,其实陈平安不太理解刘重润为何执意要将珠钗岛女修一分为二,除了祖师堂留在书简湖,却会将大多祖师堂嫡传送往龙泉郡修行,如今的书简湖,既然有了规矩,而且还是姜尚真那座真境宗坐镇,与先前无法无天的书简湖,已经判若云泥,说句难听的,刘重润那点家当,真境宗还真不会见财起意。
搬到了龙泉郡,一样还是寄人篱下,陈平安该收珠钗岛的神仙钱,一颗都不会少。珠钗岛既兴师动众,刘重润又耗费财力,陈平安实在是想不通刘重润怎么做的买卖。
就像陈平安不清楚李柳与李源的关系,也不明白沈霖与李源的牵连,所以这一路,就是与这位南薰殿水神娘娘客套寒暄。
由于在书简湖青峡岛做惯了此事,陈平安早已无比娴熟了,应对得滴水不漏,言语句句客气,却也不会给人生疏冷淡的感觉,例如会与沈霖虚心请教凫水岛上公主升仙碑的渊源,沈霖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作为与水正李源一样,龙宫洞天资历最老的两位古老神祇,对于自家地盘的人事,如数家珍。
李源听着两个头回见面的家伙,在前边热络闲聊。
觉得有些好玩。
只是好玩之余,又觉得有些悲哀。
那位高高在上的江湖共主,时隔无数年,好不容易走了一趟这座济渎避暑的龙宫洞天,结果呢?连南薰水殿都懒得去看一眼,连申饬这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沈霖一两句,都懒得说。
李源甚至可以笃定,如果不是这位“陈先生”大驾光临,那位江湖共主,连自己这位看护一座避暑行宫无数年的济渎水正,她肯定都不会多看一眼。
真是无情。
李源总觉得他也好,沈霖也罢,也算品秩相当不低的神祇了,也算足够漠视世俗人情了,可相较于那位高不可攀的远古大神,真是好似人间痴情种。
沈霖似乎谈兴颇浓,主动为那位陈公子介绍起了龙宫洞天的风土人情。
这是陈平安最愿意听到的。
自打陈平安第一次与小宝瓶他们出门远游,就历来如此。
上山问樵夫,下水问舟子,入城过镇便要去问当地百姓,当年都是陈平安去亲自做的,哪怕是想事情最认真、做事情也很细致的李宝瓶想要为小师叔分忧,陈平安还是会不放心。
在那之后,独自游历四方,依旧如此。
任何一方陌生的水土,只要陈平安觉得无法了解全面,脉络看得透彻,就会心中难安。
这大概与早年嫁衣女鬼拦道,飞鹰堡变故,误入藕花福地,以及经历过鬼蜮谷幕后杀机等等,这一系列的风波,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平安知道自己在此事上,若是心性走了极端,一直不作出转变,便会是修行路上的一道坎坷关隘。
这个念头,是遇到李柳后,陈平安突然才意识到的。
因为陈平安对照李柳身在此处的言行举止过后,就发现自己哪怕是返回了家乡,除了在泥瓶巷祖宅,一人独坐,还算可以什么都不多想,此外哪怕是在落魄山竹楼,在骑龙巷铺子,也习惯了让自己沉浸在那种“我知万事,琐碎无漏”的偏执心境,所以陈平安才会如此艳羡那两门仙家神通,缩地千里成方寸,与那神人掌观山河。
尤其是李柳随口道出的那句“心境不稳,走再远的路,还是在鬼打墙”,简直就是一语惊醒陈平安这位梦中人。
陈平安敢说自己从来知道到底想要什么,要去什么地方,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可是一路行来,道路之上,原来一直磕磕撞撞,坎坎坷坷,并非全是大天地的因缘际会使然,他陈平安自己也有着诸多“福祸自招”。
所以陈平安会在那天坐在屋脊上,觉得天地茫茫,不知如何落脚走出下一步。
十年之约,成为金身境武夫,重返倒悬山。
重建一座长生桥,成功炼化五件本命物。
成为一名心目中真正的剑客,争取同时成为一位得大自由的大剑仙。
可人力有限,心力亦是如此。
当下他陈平安,思虑之多之远,权衡之细之杂,何止这三件大事而已?又哪里只是欠债几千颗谷雨钱这么简单?不得不做之事,又何止这些自家事?
事乱如麻,大小不一。
应该如何分出个先后,每一天的心思气力和光阴,又该如何从自己的道理,落在一件件具体事上。
陈平安下意识停下脚步。
那位南薰殿水神娘娘也不露痕迹停下身形。
李源在两人身后一直无所事事,仔细数着沈霖身上那件至多三四两重的轻纱法袍,到底镶嵌了多少颗炼化成细小芥子的龙宫特产珍珠,这会儿已经数到了九千多颗。
沈霖此次登门拜访,可不是他李源自作主张,而是先前那位江湖共主的短暂现身,让这位南薰殿旧人在冥冥之中,生出了一丝心神感应,但是又不敢擅自抛头露面,只好等到那缕感应彻底消散后,才循着蛛丝马迹,小心翼翼找到了他这位大渎水正,还不敢直接询问,旁敲侧击,李源听得头疼,反正装傻扮痴,这等大事,李源再怜悯这位水神娘娘,也不敢随意泄露天机。
只是实在拗不过沈霖,只好用了个不至于假公徇私的折中法子,带着她走一遭凫水岛,反正她作为一方小天地的神祇之首,驾车巡狩四方山水,是她沈霖的职责所在。只可惜那位被李源说成是陈公子的“陈先生”,腰间并无悬挂那枚“三尺甘霖”玉牌,年轻人岁数不大,却老道得过分了,言语十分谨小慎微,估摸着沈霖是只能无功而返了。
作为此地山水执牛耳者的南薰水殿,其实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因为水殿所有神祇侍从的敕封,任何王朝都无法插手,就连历代书院山主往往也不会掺和,例如如今书院圣人周密上任没多久,就让一位君子往水龙宗祖师堂送去十份封正卷轴,全是关于南薰水殿的大小神位,只留下姓名处的空白,让宗主孙结交予洞天之中的南薰水殿,意思很简单,让那个其实“小朝廷”已经极其臃肿的沈霖自己折腾去,他周密来北俱芦洲是做学问来的,懒得多管这些乱七八糟的。
沈霖也很快就投桃报李,除了几大关键神位保留不动,一口气裁撤了许多依循古老礼制的虚设官职,最终按照圣人周密的那些封正诰书上的官职,在原本拥有二十多位水运神祇的南薰水殿内,只留下了十位被儒家认可的正统神位。
一开始与南薰水殿关系莫逆的南宗之主邵敬芝,私底下还全说过沈夫人莫要如此,白白少去十多位神位,反正书院圣人周密已经摆明了不会搭理南薰水殿的运转,何必多此一举。可当周密后来出手,离开书院,将那几个口出恶言的大修士打得“通了狗屁”,邵敬芝才又拜访了一趟南薰水殿,承认自己差点害了沈夫人。
沈霖察觉到了身边年轻人的怔怔出神,心不在焉。
她没觉得是什么无礼冒犯,修道之人,能够如此心境松懈,其实甚至能算是一种无形中的信任了。
陈平安很快收起杂乱思绪,致歉道:“沈夫人,对不起,方才有些神游万里。”
沈霖笑着摇头。
不过她已经有了离去之意,所以开口邀请年轻人有空去南薰水殿做客。
陈平安点头答应下来,然后便有些无奈,李柳说是要去一趟主城,然后会再来凫水岛,结果这一去,估摸着她就直接离开了龙宫洞天和水龙宗。
询问李源,李源只说不知。
沈霖告辞离去,走向岸边,脚下水雾升腾,转瞬之间便返回了那架马车,拨转马头,风驰电掣而去,奔出数里水路之后,好似奔入湖面之下的水路,马车连同那些随驾侍女、文武神人,倏忽不见。
李源缓缓收回视线,其实心中有些惋惜。
若是这个年轻人稍稍聪明一点,或是稍稍不那么聪明一点,其实沈霖就不止是邀请他去拜访南薰水殿了,而是她必有重礼馈赠,不收下都万万不成的那种,而且一定会送得天经地义,合情合理。最少是一件南薰水殿旧藏至宝起步,一等一的水法至宝,品秩接近半仙兵。因为这份礼物,其实不是送给这位年轻人的,而是好似一样地方官员精心准备的贡品,上敬给那块“三尺甘霖”玉牌的主人。一旦“陈公子”愿意收下,沈霖非但不会心疼半点,还要愈发感激他的收礼,只要他稍有念头流露出来,南薰水殿就算拆了一半,沈霖定然还有重礼相送。
可惜“陈先生”悄无声息就错过了一桩福缘。
天底下有嫌弃仙家重宝不够多的修道之人吗?就像他们这些山水神祇,谁还嫌弃香火精华多个几斤几两?
应该没有吧。
更可惜的是他李源不好开口提醒什么,不然一个不小心就要画蛇添足,只会害了本就已经金身腐烂如一截烂泥朽木的沈霖,也会让自己这位小小水正吃不了兜着走。
陈平安一起目送车驾远游,身边站着黄衫玉带皂靴的少年,他那一闪而逝的复杂神色,被陈平安悄悄收入眼帘。
李源拿出一封密信,说道:“陈先生,这是你的家乡回信。从寄信到收信,水龙宗不会有任何察觉。”
其实这封信,有些入手沉重。
这就是山水有别的关系。
因为信上设置有一尊山岳正神巧妙的山水禁制。
作为大渎水正,拿着这封信,便难免有些“烫手”。
陈平安接过密信,见着了信封上的四个大字,会心一笑。
四字是那“师父亲启”。
一看就是自己开山大弟子的手笔,字迹随他这个师父,工工整整的,显然落笔的时候很用心了。
陈平安先将密信收入袖中。
李源就要告辞,毕竟那人说过,陈先生在此地要清净修行,不许有人打搅。
南薰水殿神灵巡游至此,登岸片刻,其实李源都有些心虚。只是想着这位年轻人在撑伞散步,应该不属于“清修”之列吧?
沈霖一走,凫水岛上空很快恢复了雨幕。
陈平安撑起伞,李源笑道:“陈先生不用管我。”
陈平安欲言又止,自己很快打消了一些个询问的念头。
知不知道那位沈夫人在龙宫洞天的大致座位高低,意义何在?当真需要拎起一条线的线头吗?
好像不用如此。
李源身上难以掩饰的迟暮老态,这位南薰水殿娘娘金身的濒临破碎边缘,他陈平安初来驾到,拎起了一两条深埋水中的脉络线头,知道了事实,若是契合或者违背自己的某些道理,是不是就要管上一管?在许多身外事,可知可不知的时候,偏偏要去自寻烦恼,是不是修道之人全然不顾身外事的另外一个极端?
陈平安觉得自己只要捋清楚了这条根本脉络,对己而言,就是一场大修心。
如此一想,其实陈平安会羡慕那些一开始就“问道之心”极其坚定的人。
如果不论善恶是非,只说本心。
比如一眼就相中那本云上琅琅书的林守一。
以及那个目的明确、行事果决的少女朱鹿。
李源问道:“陈先生,似乎有些疑虑?”
这是废话。
一个没有疑虑忧愁的修行之人,是绝对不会吃饱了撑着,一下雨就出门撑伞散步的,而且还会走走停停,心神不定,偶尔还会多拿一根行山杖,像是在在地上或写字或画符。
陈平安笑道:“等待家乡回信,有些心急,没有什么。”
李源便不再多问半句。
陈平安与李源分别,回到宅邸,收起油纸伞斜靠门外,大雨还没有停歇。
轻轻震散身上雨水痕迹,进了屋子落座后,打开信封,里边分两封信。
朱敛仔细回复落魄山近况,以及龙泉郡周边的形势。
裴钱在信上只聊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其实拿到这封回信的第一时间,陈平安就已经知道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魏檗已经破境了。
不然密信不会有着独属于披云山的山岳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