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披云山如今是大骊北岳,山是新的,书院也是新的,从传道授业的夫子先生,到求学闻道的年轻士子,也算是新的。林鹿书院是大骊朝廷筹办,没有七十二书院之一的头衔,山主副山长名气都不大,其中还有一个昔年大隋藩属的黄庭国老侍郎,不过谁都知道,林鹿书院肯定是要奔着“七十二”去的,大骊宋氏对此志在必得。
高煊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在书院,肯定会有许多冲突,最少也该有一些白眼冷落,不然就是心怀叵测的试探,就像李宝瓶和于禄他们到了东华山的山崖书院差不多,怎么都要挨上些被欺生的苦头。但是高煊在林鹿书院待了几个月后,有些失落,因为好像从夫子到学生,对他这个敌国皇子的学生或是同窗,并没有太重视,几乎没有人流露出明显的敌对情绪。
高煊为此疑惑了挺长一段时间,后来被那位在披云山结茅修行的戈阳高氏老祖宗,一番话点醒。
大骊王朝短短百年,就从一个卢氏王朝的附属国,从最早的宦官干政、外戚专权的一块烂泥塘,成长为如今的宝瓶洲北方霸主,在这期间战乱不断,一直在打仗,在死人,一直在吞并周边邻国,就算是大骊京城的百姓,都来自四面八方,并没有大隋朝廷那种许多人当下的身份地位,现在是如何,两三百年前的各自祖辈们,也是这般。
高煊一点就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不过那位曾经在大隋京城,以说书先生混迹于市井的高氏老祖宗,感慨了一句,“流水?流血才对吧。”
高煊一有闲暇,就会背着书箱,独自去龙泉郡的西边大山游历,或是去小镇那边走街串巷,要不然就是去北方那座新建郡城逛荡,还会专程稍稍绕路,去北边一座拥有山神庙的烧香路上,吃一碗馄饨,店主姓董,是个高个子年轻人,待人和气,高煊一来二去,与他成了朋友,若是董水井不忙,还会亲自下厨烧两个家常小菜,两人喝点小酒儿。
高煊偶尔会去一栋已经无人居住的宅子,据说家主是一个名叫李二的男人,如今给他媳妇的娘家人霸占了,正想着怎么卖出一个高价,只不过好像在县衙户房那边碰壁了,毕竟没有地契。
高煊的书箱里边,有一只龙王篓,
每天都会按照高氏老祖传授的秘术,将一颗颗小暑钱小炼灌注其中,使得里边灵气浓稠如水。
竹编小鱼篓内,有条缓缓游曳的金色鲤鱼。
那是高煊第一次见到李二,当然还有陈平安。
高煊其实来这里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说不定某天就需要将龙王篓和金色鲤鱼,交给大骊王朝的某位权势人物,作为自己在林鹿书院安稳求学的代价。
但是至今连袁县令和吴郡守都没有来见过他。
高煊这天正蹲在溪涧旁洗脸,突然转头望去,看到一位身穿雪白长袍、耳边垂挂有一只金色耳环的俊美男子。
高煊赶紧站起身,作揖行礼道:“高煊拜见北岳正神。”
大骊北岳正神魏檗笑道:“不用这么客气,见你逛了很多地方,总这么背着龙王篓也不是个事儿,如果你信得过我,不妨打开龙王篓,将那条金色鲤鱼放入溪水,养在这活水之中。以灵气作水,那是死养,久而久之,会丧失灵性的,短时间会境界攀升很快,可是会被堵死在元婴境瓶颈上,虽说放它入水,每天汲取灵气会逊色许多,修为进展相对缓慢,可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魏檗指了指远方,“从这里到龙须河,再到铁符江,它可以自由游动,我会跟两位河婆、江神打声招呼,不会拘束它的修行。”
高煊其实有些犹豫。
他与这位大骊山岳正神,从未打过交道,哪里放心?
鱼篓内那条金色鲤鱼,是被老祖宗誉为将来有望跳过中土那座龙门、化作一条真龙的存在。
大道之上,人心幽微,种种算计,层出不穷。
被人强取豪夺这桩天大机缘,高煊既然已经寄人篱下,那就得认,认的是大势,自己的道心反而会愈加坚定,逆境奋发,最能砥砺心性。
可若是被人算计,失去已经属于自己的手上福缘,那折损的不止是一条金色鲤鱼,更会让高煊的大道出现纰漏和缺口。
魏檗微笑道:“没关系,等你哪天想通了,再放养它不迟。”
魏檗就要转身离去。
高氏老祖突然从披云山一掠而来,出现在高煊身旁,对高煊说道:“就听魏先生的,百利而无一害。”
高煊见自家老祖宗现身,也就不再犹豫,打开竹箱,取出龙王篓,将那条金色鲤鱼放入溪涧之中。
金鲤一个欢快摆尾,往下游一闪而去。
高煊蹲在水边,手持空荡荡的鱼篓,喃喃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赵繇当年坐着牛车离开骊珠洞天,是按照爷爷的安排,去往宝瓶洲中部靠近西边大海的一座仙家门派修道。
只是在半路上他遇到了那位眉心有痣的少年,自称绣虎。
赵繇最终交出了那枚先生赠送的春字印,因为对方是大骊国师崔瀺。
小镇学塾当中,这一辈人里,就数他赵繇陪伴先生最多,李宝瓶那些孩子,宋集薪这个让赵繇佩服不已的同龄人,在这件事上,都不如他。
赵繇一路游历,靠着崔瀺作为交换,赠送给他的一门修道秘法,以及两件仙家器物,总能够逢凶化吉。
只是最后赵繇临近那座仙家洞府,牛车已经到了山脚,形神憔悴的赵繇却突然改变主意,弃了牛车,为那头水牛打开束缚,独自继续往西边大海而去,最后寻了一座传说中的仙家渡口,乘坐渡船去往孤悬海外的神仙岛屿,再换乘渡船,继续前往中土神洲方向,毕竟整个宝瓶洲,跨洲渡船只有老龙城那边有,而且多是倒悬山的商船,因此宝瓶洲练气士,想要去往中土神洲,就只能用赵繇这种法子,一次次利用海上仙家门派的中短途渡船。
只是行程大半之后,赵繇乘坐的那艘仙家渡船遇上了一场浩劫,被铺天盖日、如同蝗群的某种飞鱼撞烂渡船,赵繇跟绝大多数人都坠海,有些当场就死了,赵繇靠着一件护身法宝逃过一劫,可是大海茫茫,似乎还是死路一条,迟早要葬身鱼腹。
渡船上两名金丹修士想要御风远遁,一个试图向上冲破飞鱼阵型,结果绝望死于没有尽头的飞鱼群,粉身碎骨,一个见机不妙,精疲力尽,只得赶紧落下身形,遁入海水中。
赵繇坐在一块渡船残骸的巨木上,身上死死系着那只包裹,不知道飘荡了多久,容貌枯槁,生不如死。
终于支撑不住,赵繇昏死过去,从巨木跌入海水中,靠着护身法宝的最后一点灵光,随波逐流。
当赵繇浑浑噩噩睁开眼睛后,却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床上,猛然惊醒,坐起身,是一座还算宽敞却简陋的茅屋,家徒四壁书侵坐,满满当当的泛黄书籍,几乎要让人难以步行。
已经瘦成皮包骨头的赵繇起身后,发现那只包裹就放在床
头,打开后,里边的东西一样没少,如释重负。
沿着半人高的“书山”小径,赵繇走出茅屋,推门后,山野豁然开朗,发现茅屋建造在在一座山崖之巅,推门便可以观海。
赵繇还看到山顶斜插有一把无鞘剑,锈迹斑斑,黯淡无光。
赵繇走到悬崖边上,怔怔看着深不见底的上边。
就在赵繇准备一步跨出的时候,身边响起一个温醇嗓音,“天无绝人之路,你就这么对自己失望吗?”
赵繇泪眼朦胧,转过头,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青衫男子,远眺大海。
当时犹然少年的赵繇抹去眼泪,突然问道:“先生定然是世外高人,能否收我为弟子?我想学习仙家术法!”
那个男人摇头笑道:“我这个人,从未拜师,也从不收取弟子,怕麻烦。你在这边调养好身体,我就将你送走。”
赵繇问道:“这里是哪里?”
男人笑道:“人间,还能是哪里。”
赵繇大概是破罐子破摔,又是心性最为绝望脆弱之际,很不客气追问道:“我想知道,这是人间的哪里?!”
男人倒也不生气,微笑道:“不是我故意跟你打机锋,这就是个没有名字的普通地方,不是什么神仙府邸,灵气稀薄,距离中土神洲不算远,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打渔人或是采珠客。”
之后赵繇就在这边住下来,修养身体,相处久了,就会发现那个男人,除了脚力不俗,其实很普通。
即便山顶几座茅屋都藏书颇多,可男人平时没有半句高深言语,每天也要吃饭,经常走下山去海边散步。
赵繇每天就是翻书看书,要不然就是坐在崖畔发呆。
只有某天赵繇闷得发慌,想要试图拔出地上那把剑的时候,男人才站在自己茅屋那边,笑着提醒赵繇不要动它。
赵繇好奇问道:“这把剑有名字吗?”
青衫男人摇头道:“不曾有过。”
赵繇又问,“先生可是科举失意人?或是逃避仇家,所以才离开陆地,在这儿隐居?”
男子还是摇头:“都不是,没你想的那么复杂,我只是比较认可一句话,人生实难,大道多歧,既然路难走,就停下来,偷个懒,好好想一想。”
赵繇试探性问道:“先生真不是那世外高人,比如是一位金丹、元婴境界的陆地神仙?”
男人笑着反问道:“我自然不是什么地仙,再者,我是与不是,与你赵繇有什么关系?”
赵繇在这边住了将近两年,海岛不算太大,赵繇已经可以独自逛完,也确实如男人所说,运气好的话,可以遇上出海打渔的渔夫,还有风险极大、却能够一夜暴富的采珠客。
赵繇的心境趋于平稳,就主动开口,跟男人说想要去中土神洲游历了。
男人笑着点头,“路上小心些,记得不要再对自己失望了,也许这才是最让人失望的。”
赵繇有些赧颜,最后取出那只木雕螭龙镇纸,“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想要把它送给先生。”
男人摆摆手,似乎有些无奈,“什么时候外边的天下,已经变得力所能及去救人,都是一件道德多高的事情了?”
赵繇倔强道:“可先生救我不图回报,被救之人,却不能不在乎!这已是我身上最重要的物件,拿来报答先生,正好。”
男人展颜一笑,“那说明天下总算没有变得太糟糕。”
只是男人最后还是没有收下那件镇纸。
赵繇乘坐一张自制木筏,去往陆地,站在木筏上,赵繇向岸上的男人,作揖告别。
在那之后,男人依旧是这般闲适生活。
有一天,山顶那把长剑微微颤鸣。
男人站在长剑旁边,望向宝瓶洲那个方向,微笑道:“老黄历就不要去翻它了。”
长剑颤鸣渐渐停歇。
之后,有两位访客凭空出现在海岛,一位酒糟鼻子的老道人,一位年轻道士,后者赶紧蹲在地上呕吐。
从宝瓶洲东南方那个村子的巷子开始,到宝瓶洲西海之滨,再到海上某座宗字头仙家坐镇的孤岛,最后到这里,年轻道士已经吐了一次又一次。
老道人赶紧蹲下身,轻轻拍打自己徒弟的后背,愧疚道:“没事没事,这次吐完……再吐一次,呃,也可能是两次,就熬过去了。”
年轻道士吐得差点胆汁都给呕出来,红着眼睛问道:“师父,次次你都这么说,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准话?”
一身古怪道袍双袖如有火龙游走的老道人,笑脸尴尬。
年轻道士站起身,问道:“师父,你说要带我见见你最佩服的人,你又不愿说对方的来历,为什么啊?”
老道人微笑不语,抬头问道:“开个门,我们师徒跟你讨杯茶水喝,行不行?”
男人叹了口气,出现在海边,就站在师徒二人一丈外,“我一个读书人,你一个龙虎山外姓大天师,却要与我比拼雷法和符箓两道?”
老道人早已使用神通,不至于让自己徒弟听闻此人言语。
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瞒着这个傻弟子。
矮小老道人笑问道:“连门都不让进?怎么,算是已经答应了与我比拼道法?进得去,就算我赢,然后你就借我那把剑?”
男人摇头道:“你真要这么纠缠不休?”
年轻道士张山峰根本听不到师父与那个青衫男子在说什么。
事实上,张山峰惊骇发现,那青衫男子的面容,自己看一眼,就会忘记先前那一眼所见。
老道人哈哈笑道:“哎呦,生气啦,有本事你出来打我啊?”
男人扯了扯嘴角。
张山峰蓦然听见了自己师父这种臭不要脸的言语,忍不住轻声提醒道:“师父,你虽然一直自诩为修真得道之人,可身为山上练气士,登门拜访,说话还是要注意一点礼数和风度吧。”
老道人连连点头称是,然后对那男人瞪了一眼,“使用这等伎俩,算什么英雄好汉!”
男人说道:“那把剑,你都拔不出来,借什么?”
老道人神色凝重,“贫道当下境界,依然拔不出来?”
男人点头道:“任你再高一层境界,也一样无法驾驭。”
老道人喟然长叹。
当年龙虎山曾经有过一桩密事。
老道人答应过上代大天师,只有斩杀了那头飞升境妖魔,才可以名正言顺地重返龙虎山。
如今胜负是八二开,他稳操胜券,可若是分生死,则只在五五之间。
老道人看了眼身边最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弟子,决意要去试一试!
男人突然望向年轻道士,“你这份拳意?”
张山峰当下背着一把龙虎山寻常桃木剑,和一把篆刻有“真武”二字的破损古剑,听到那青衫男子的问话后,张山峰一头雾水。
老道人引以为傲道:“怎样,很了不起吧?是我这弟子自创的!”
青衫男子破天荒露出一抹赞赏神色,“说不定可以再为天下武学开出一条大路,还可以演化出诸多功德,嗯,更难得是其心赤诚,你收了个好弟子。”
老道人笑得合不拢嘴,开始胡说八道,“哪里哪里,一般一般,我这样的弟子,其实没有一打也有七八个。”
张山峰倒是没觉得师父在说大话,更没有为此而失落,当年在山上修行,他确实是最资质平平的那个人,远远不如师兄师姐,甚至还不如一些辈分只是他师侄的小道童……
男子笑道:“龙虎山当年的事情,我听说过一些,你想要带这名弟子上山祭祖师,难如登天。刚好那头妖魔,确实过界了。”
男人想了想,“等我一炷香。”
转身走上山巅。
青衫男子随手一抓,插在山巅的那把长剑被他握在手中。
这位只愿意承认自己是读书人的世外人,没有任何意气风发的神色,甚至拔出那把一位外姓大天师都拔不出来的长剑后,没有引发半点天地异象。
就像世间任何一位寒窗苦读的穷酸士子,坐在书斋,拎起了一支笔,想要写点豆腐块大小的文章而已。
去了一座中土神洲无人敢入的万丈深渊,一剑将那头盘踞在深渊之底的十三境妖魔,形神俱灭。
返回山巅,重新将锈迹斑斑的长剑插回地面,走下山,对老道人说道:“现在你们可以登上龙虎山了。”
老道人嬉皮笑脸道:“这难为情的,大恩不言谢,咱们就先走了啊,以后再来。”
拉着一脸茫然的张山峰的胳膊,以脚画符,直接缩地千万里,去了中土神洲内陆一座高山。
青衫男人也不介意,站在原地,继续观海。
赵繇当时年少无知,曾经询问他是不是一位失意人。
这个问题,实在有趣。
因为这个读书人,一直被誉为人间最得意。
txthtml
第四百一十六章
人生若有不快活
(第二章。)
天上悬着三个月亮。
这是浩然天下绝对看不到的景象。
素洁月辉尽情洒落在天地间,照耀得那十万大山如同铺上了厚雪。
只是绵延不绝的大山之间,簌簌作响,声音可以轻松传遍数百里。
若是有仙人能够逍遥御风于云海间,向下俯瞰,就可以看到一尊尊高如山峰的金甲傀儡,正在搬动一座座大山缓缓跋涉。
也有一些身躯长达千丈的远古遗种凶兽,浑身伤痕累累,无一例外,被手持长鞭的金甲傀儡驱使,担任苦役,任劳任怨,拖拽着大山。
偶尔有些得以休憩片刻的蛮荒遗种,精疲力竭地以一些山峰作为枕头,困顿酣睡,身上早已没有半点先天而生的凶悍之气,都被无止境的艰难岁月消磨殆尽。
这幅画面,在这座天下,只能是口口相传、以讹传讹,距离真相,相差很远了。
因为没有人胆敢在这十万大山上空擅自掠过。
漫长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些上五境的大妖偏不信邪,然后就被不计其数的金价傀儡拖拽而下,最终沦为那些苦力大妖的其中一员,变成永久长眠于大山中的一具具巨大骸骨,甚至无法转世。
在那群山之巅,有栋破败茅屋,屋后边是一块菜圃,有着难得的绿意,茅屋围了一圈歪歪斜斜的木栅栏,有条瘦骨嶙峋的看门狗,趴在门口微微喘气。
一个身材瘦弱的老人站在门外的空地上,面对大山,伸手挠了挠腮帮,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条瘦狗蓦然起身,飞窜出去,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咆哮。
一股形若龙卷的磅礴罡风,浩浩荡荡席卷而去,直接将一大片遮蔽其中一轮明月的乌黑云海给炸碎。
老人依旧无动于衷。
当云海破去后,围绕这座大山四周的大地之上,站起一尊尊金甲傀儡,手持各种与身形匹配的夸张兵器,其中不乏有远古凶兽的雪白骸骨作为长枪。
其中一尊金甲傀儡便将手中白骨长矛,朝天空丢掷而出,雷声滚滚,仿佛有那开天辟地之威。
长矛直扑天上极远处的两点米粒大小身影。
那两位远道而来的访客,皆以人身示人。
其中一位高大老者,身穿鲜红长袍,袍子表面涟漪阵阵,血海滚滚,袍子上隐隐约约浮现出一张张狰狞脸孔,试图伸手探出海水,只是很快一闪而逝,被鲜血淹没。
这位身材魁梧的老人系有一根不知材质的漆黑腰带,镶嵌有一块块长剑碎片。
老人身边是一位年轻面容的晚辈,腰间两侧各自悬挂一把长剑,背后还斜背着一只雪白剑匣,露出三把长剑的剑柄。
眼见着那根长矛就要破空而至,年轻人眼神炙热,却不是针对那根长矛,而是大山之巅那个背对他们的老人。
那根气势如虹的长矛不过被红袍老者瞥了一眼,便化作齑粉,四处飘散。
其余飞掷而来的利器,如出一辙,皆是不等近身就已经崩碎。
红袍老人有些恼火,不是被这拨攻势拦阻的缘故,而是气愤那个老家伙的待客之道,太小瞧人了,只是让这些金甲傀儡出手,好歹将地底下牢笼中的那几头老伙计放出来,还差不多。
红袍老人冷笑道:“老瞎子,你莫不是在别人地盘住久了,就真忘了主人是谁?就拿这些给我挠痒痒吗?!”
只见他一巴掌拍去,地上一具金甲傀儡被瞬间砸入地下,尘土飞扬。
之后出手不停,大地上出现一连串爆竹声般响声,一尊尊巍峨如山的金甲傀儡全部给拍得不见踪迹。
山巅那个矮小老人转过头,“望向”那两头站在这座天下顶点的大妖。
他的眼眶竟是空的,如同两座漆黑不见底的深渊。
这个被称呼为老瞎子的矮小老人,还在那边挠腮帮。
照理来说,若是同样的十三境修士,或是那些个屈指可数的隐秘十四境,在自家打架,除非外人带着不太讲理的兵器,当然,这种玩意儿,同样是几座天下加在一起,都数的过来,除了四把剑之外,比如一座白玉京,或是某串佛珠,一本书,除此之外,在家天下,一般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甚至打死对方都有可能。
尤其是跻身失传二境的第一层境界后,如果吃饱了撑着,去往别处天下撒欢,被那座天地的大道规矩压制,那是最“天经地义”的事情。
只是天大地大的,总有那么几个例外,有何奇怪。
比如这个老瞎子,蛮荒天下的外来户,却硬生生活得比主人家还逍遥。
又比如浩然天下那个臭牛鼻子。
老瞎子沙哑开口道:“换那个家伙来聊还差不多,至于你们两个,再站那么高,我可就要不客气了。”
那个身上带了五把剑的“年轻人”,笑了笑。
作为年纪最轻的一位上五境剑修大妖,参加过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甚至还赢了剑气长城的剑仙,使得对方不得不沦为倒悬山看门人之一。
他觉得脚底下那个老瞎子确实是很厉害,却也不至于厉害到无法无天的地步。
红袍老者脸色阴晴不定,一身凶悍戾气几乎要使得四周的光阴长河都要停滞。
可最后他只是冷哼一声,转身而走。
那位战功彪炳的年轻剑仙大妖稍稍犹豫,心湖间就响起略显焦急的话语,“快走!”
蓦然之间,一股巨大的拉扯力,席卷这位剑修大妖。
剑仙大妖正要借此机会出剑,会一会那个老瞎子,却发现红袍老者怒吼一声,抓住他的肩头,使劲往天幕抛去。
然后红袍老者一挥大袖,滚出一条汹汹血河,试图打断那股已经盯上晚辈剑修的气机。
天地翻转,气机絮乱。
感受到一阵大道压肩窒息感觉的红袍老者脸色微变,使劲挥动大袖,一条条鲜血长河几乎要汇聚成一座巨湖,厉色道:“老瞎子,你信不信我将你这十万大山就此毁去?!”
老瞎子停下挠腮帮的动作。
就在此时,一个威严嗓音传入这座极大的“小天地”,“够了。”
红袍老者愤愤然停下手,收起神通,鲜血长河返回大袖。
老瞎子伸手一抓,将那剑仙大妖一把拽在脚边,蹲下身,满脸惊骇的年轻大妖发现自己竟然动弹不得,矮小老人伸手从他眼眶中抠出一颗眼珠子,放入嘴中咀嚼,转头呸了一声,吐在地上,结果给那条瘦骨嶙峋的老狗流着口水,飞奔而至,一口吞下。
老瞎子站起身,用脚尖一挑,将那少了一颗眼珠子的剑仙大妖踢向空中,“这是看在你的面子上。”
天地重归寂静。
老瞎子双手负后,走向院门,看着那条老狗,嗤笑道:“狗改不了吃屎。”
又开始抬手挠腮帮,转身走向山崖畔,总觉得这幅画卷上有些地方的“笔墨”,还需要删减或是增加。
就这么一直站着。
老瞎子突然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下,手指微动,那些再度起身的金甲傀儡重新落座。
这次的客人,是一位老人和一位年轻女子,来自剑气长城。
老瞎子对那风尘仆仆的年轻女子,露出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别扭的笑意,恐怕谁见到了,都只会觉得阴森恐怖。
然后他转头望向那个老头子,怒道:“陈清都,别来烦我!这次我谁也不帮!”
剑气长城的老大剑仙,陈清都。
陈清都问道:“你还是个人吗?”
老瞎子答道:“你扪心自问,我们还是人吗?”
陈清都点头道:“我是。”
老瞎子沉默片刻,问道:“两座天下打得再厉害,能有当年厉害?撑死了不过是将那个一,打得更加破碎而已,当年是如此,一千年一万年之后,能变到哪里去?世道还不照样是这么个鸟样?意义何在?说不定彻底掀翻了打烂了才好,重新归一。”
陈清都说道:“活该你眼瞎。”
老瞎子突然笑了,“总好
过你这条替人卖命的看门狗吧。狡兔死走狗烹,一次不够,还要再尝一尝滋味?我看你们这些刑徒遗民,当初之所以落了个今日田地,就是陈清都你们这些人连累的。我在这边待了这么久,知道为什么一直不愿意往北边瞧吗,我是怕一看到你们这个天底下最大的笑话,会把我活活笑死。”
老瞎子指了指院门口那条瑟瑟发抖的老狗,“你瞧瞧你陈清都,比它好到哪里去了?”
老瞎子偏转视线,对那个年轻女子沙哑笑道:“宁丫头,你可别恼,与你无关,你还是很不错的。”
宁姚默不作声。
陈清都很快就带着宁姚离去。
老瞎子轻轻叹息一声,再无心情去欣赏那幅尚未完工的山河画卷,走向院门,看到那条谄媚抬头吐舌头的老狗,老瞎子骤然间伸出一脚,重重踩在老狗的背脊上,它立即呜咽求饶,老瞎子直接将这头生命力无比顽强的远古大妖,踩断了整条脊梁骨,反正靠着那颗年轻大妖的眼珠子,它很快就可以恢复。
老瞎子嘀嘀咕咕,步入院子。
剑气长城那边的墙头上。
老大剑仙盘腿而坐,宁姚在喝酒。
陈清都淡然道:“不用替我打抱不平,老瞎子才是当初最受伤的那个人,所以不是外界传闻那般,跟蛮荒天下的祖妖大战一场,输了才丢掉的双眼,而是很早之前,他自己伸手剐出的眼珠子,一颗丢在了浩然天下,一颗摔在了青冥天下。我这次去找他,为的就是想要亲耳听到他那句‘谁也不帮’,已经很好了。”
宁姚点点头。
宁姚喝过了半壶酒,转头望向老大剑仙。
陈清都气笑道:“宁丫头,我不是说你,你倒是回自己家瞧去啊,这儿可陈爷爷我的地盘,哪有被你赶人的道理?”
虽然嘴上这么说,老人仍是跳下墙头,走回自己茅屋。
其实他是知道原因的,那个小子曾经在这墙头上打过拳嘛。
宁姚从袖中拿出一支卷轴,将酒壶放在一边,然后趴在墙头上,摊开那幅光阴长河走马灯,这已经是第三遍还是第四遍了?
画卷上,场景是在那个她也去过的神仙坟,一群孩子正在放纸鸢,有个黝黑干瘦的孩子,一个人远远坐在别处,显得形单影只,有同龄人放飞纸鸢的奔跑过程中,路过那个家伙身边,拽了拽纸鸢,然后蹲下身,捡起一块泥巴,狠狠丢掷过去,看到那个转身就跑的身影,手有纸鸢的高大孩子,哈哈大笑。
宁姚伸出一根手指,在那幅画卷上敲了敲,刚好戳在那个高大孩子的脑门上,她嘀嘀咕咕了一些。
她然后收回手,就这么安安静静看完这幅画卷。
咫尺物当中,其实还有不少,不过她每次都只会看一幅。
她翻转身,双手叠放在后脑勺下边,轻轻摇晃一条腿。
喜欢他,与画卷无关。
看过了一幅幅画卷,只是从喜欢,变成了更喜欢。
她宁姚,喜欢谁,与天地无关。
陈平安可以为了她,傻乎乎练习一百万拳。
可这很了不起吗?
宁姚睁开眼睛,她觉得自己哪怕死一百万次,都可以继续喜欢他。
————
茅小冬告诉陈平安,大隋京城的暗流涌动,已经不会影响到山崖书院,最开心的当然是李宝瓶,拉着陈平安开始逛荡京城四方。请小师叔吃了她经常光顾的两家陋巷小饭馆,看过了大隋各处名胜古迹,花去了足足大半个月的光阴,李宝瓶都说还有小半有趣的地方没去,但是通过崔东山的闲聊,得知小师叔如今刚刚跻身练气士二境,正是需要日夜不休汲取天地灵气的关键时期,李宝瓶便打算按照家乡规矩,“余着”。
陈平安开始真正修行。
以白天特定时辰的纯正阳气,温煦脏腑百骸,抵御外邪、浑浊之气的侵蚀气府。
以夜间某些时刻汲取的清灵阴气,着重滋润两座已经开府、安放本命物的窍穴。
由于金色文胆的炼化,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儒家修行,茅小冬就亲自拿出一部诗集,指点陈平安,通读历史上上最著名的百余首塞外诗。
得知陈平安这么遥远的游历,竟然在两洲版图上,连一座古战场遗址都不曾亲临观摩,只有在那小小的藕花福地,看过一群僧人在一座战场诵经念佛,所以又将陈平安教训了一通。
日夜游神真身符,已经被茅小冬“关门”,不然符箓品秩再高,灵气流逝速度再慢,都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开门之法,则是崔东山在陈平安详细讲述真身符的来历后,崔东山回去揣摩、捣鼓一番,真就成了。
崔东山舔着脸说想要翻翻那本《丹书真迹》,他愿意每翻一页书,支付给先生一颗小暑钱。
陈平安没答应。
裴钱陪着陈平安和李宝瓶逛了几次,实在是觉得在书院更舒服些,每天走来走去,晨出晚归,累个半死,哪里有在崔东山院子那边跟李槐吹牛打屁、玩五子棋,后来就找借口留在书院,陈平安也觉得裴钱走了这么远的路,一步不比他们少,
就由着裴钱在书院嬉戏打闹,不过每天还会检查裴钱的抄书,再让朱敛盯着裴钱的走桩和练刀练剑,关于习武一事,裴钱用不用心,不重要,陈平安不是特别看重,但是一炷香都能不少。
茅小冬经常会与陈平安闲聊,其中有说到一句“法令,只是治国工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
应该是茅小冬担心陈平安这位小师弟,不小心在法家一途上越走越远,不得不出声提醒。
茅小冬当时笑道:“这句话可不是我们儒生所说,不是故意贬低法家而抬高儒学,而是一位名垂青史的中土法家酷吏,他自己说的。”
陈平安点头认可。
在崔东山的院子里,裴钱经常和李槐凑在一起,翻来覆去,看那几本江湖侠客的演义,看得有快有慢,所以经常会为了该不该翻书页而争吵,偶尔李宝瓶也会陪着看一会儿,不过裴钱和李槐喜欢看那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荡气回肠的生生死死。
李宝瓶也看这些,只是更喜欢看那些可能连名字都没有的人物,瞎琢磨,为何此人会在书上此地、说此话行此事。
朱敛有天拿出一摞自己写的文稿,是写书中一位位侠女纷纷落难、惨遭江湖名宿和无名小辈欺辱的桥段,于禄偷偷看过之后,惊为天人。
朱敛觉得于禄不愧是自己的知己,极为投缘。
崔东山书房那边,堆满了仙气缥缈的古画,一幅幅画卷上有鸟语花香,有空山新雨,还有老叟寒江垂钓图。
结果当晚就给李槐和裴钱“画蛇添足”,在这些传世名画上边,擅自勾勾画画,大煞风景。
比如在裴钱为鸟雀画上鸟笼,歪歪扭扭,灵感来自青鸾国那位柳氏小姐的那只鸾笼。
李槐在孤舟蓑笠翁的船边,画了条比小舟还要巨大的怪鱼。
崔东山见到之后,也不生气。
崔东山某天拿出一幅怪癖的宫廷画作,骷髅鬼怪消暑图,怡然自得,说是要给裴钱长长见识。
裴钱看得仔细,结果一具骷髅刹那之间变大,几乎要冲破画卷,吓得裴钱差点魂魄飞散,甚至只敢呆呆坐在原地,无声哭泣。
一直到见着了陈平安也只是抿起嘴巴。
结果崔东山就被陈平安追着打,连拳带脚,破口大骂,脏话连篇,连龙泉郡家乡方言都从嘴里蹦出来了。抓起一扫帚,砸在崔东山后脑勺上,崔东山飞扑出去,倒地装死,才算勉强逃过一劫。
崔东山偶尔也会说些正经事。
这天一堆人不知怎么就聊起了人之寿命一事,崔东山笑道:“应该知道蛇蜕皮吧?先生生长在乡野之地,应该看到过不少。”
陈平安点点头,李宝瓶裴钱和李槐也点头。
崔东山笑眯眯道:“若说人之魂魄为本,其余肌肤、骨肉为衣,那么你们猜猜看,一个凡夫俗子活到六十岁,他这辈子要更换多少件‘人皮衣裳’吗?”
裴钱觉得这个说法,有些让她毛骨悚然。
崔东山笑眯眯伸出一根手指。
裴钱瞪大眼睛,“十件?”
李宝瓶皱眉道:“一百?”
李槐纯粹是为了拆台,他就喜欢跟李宝瓶和裴钱抬杠,大大咧咧道:“一千!”
崔东山点头道:“人这辈子,在不知不觉间,要更换一千件人皮衣裳。”
崔东山继续道:“再加上那些冥冥之中无比契合天地的气府窍穴,所以世间有灵众生,成为精魅之后,都愿意化作人形。”
“你们家乡龙窑的御制瓷器,明明那么脆弱,不堪一击,最怕磕碰,为何皇帝陛下还要命人烧造?不直接要那山上的泥巴,或是‘体魄’更结实些的陶罐?”
李槐笑呵呵道:“好看呗,值钱啊。崔东山你咋会问这种没脑子的问题?”
崔东山骂道:“对对对,就你有脑子,长得就虎头虎脑,虎了吧唧的。”
李槐做了个鬼脸,嬉皮笑脸道:“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陈平安会心一笑。
陈平安有天坐在崔东山院子廊道中,摘了养剑葫却没有喝酒,手心抵住葫芦口子,轻轻摇晃酒壶。
小院暂时四下无人,难得片刻清静。
在炼出水、金两件本命物后,炼制第三件五行之属的本命物,就成了绕不过的一道坎。
但是按照张山峰的说法,寻常练气士,三件就本命物够了,一攻一防,最后一件帮助练气士更快汲取灵气,已是地仙之下修士相当不俗的成就。
关于初一和十五两把飞剑,能否炼制为陈平安自己的本命物,崔东山说得语焉不详,只说那把元婴剑修的离火飞剑,赠送给谢谢后,即便被她成功炼制为本命物,可相较于剑修的本命飞剑,看似相差不大,实则云泥之别,比较鸡肋,不过所谓的鸡肋,是相较于上五境修士而言,寻常地仙,有此机遇,能够剥夺一位地仙剑修的本命飞剑,化为己用,还是可以烧高香的。
火,土,木。
剩余三件本命物。
以大骊王朝五色社稷土,作为本命物的想法,早前陈平安就已经彻底打消。
观道观的老观主,曾经让那背着巨大葫芦的小道童捎话,其中提及过阮秀姑娘的火龙,可以拿来炼化,可陈平安又没有失心疯,别说是这种丧心病狂的勾当,陈平安光是一想到阮邛那种防贼的眼神,就已经很无奈了。恐怕这种念头,只要给阮邛知道了,自己肯定会被这位兵家圣人直接拿铸剑的铁锤,将他锤成一滩肉泥。
那就先不去想五行之火。
所以最后剩下的,就是木。
陈平安其实有些打算,就是那棵被砍倒的老槐树,不过当时就给老百姓们瓜分殆尽,那把留在剑气长城的槐木剑,就是当年他让小宝瓶去扛回来的槐枝之一。
宋集薪说过家乡的变化,显然如今小镇百姓一个比一个精明,牛角山的包袱斋眼力又不差,未必会留给陈平安捡漏的机会了。
陈平安愁得直挠头。
向后躺去。
如今是五境巅峰的纯粹武夫。
二境练气士,万事开头难,陈平安自己最清楚这个二境修士的来之不易。
背着把半仙兵的剑仙,只是除非拼死一搏,否则拔剑都不易。
养剑葫有两把飞剑,本命小酆都的十五还好,初一已经快要造反了,与陈平安心意相通,几乎每天都要嚷嚷着吃那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块长条状斩龙台。
穿着法袍金醴,好在七境之前穿着都无碍,反而能够帮忙快速汲取天地灵气,很大程度上,等于弥补了陈平安长生桥断去后,修行天资方面的致命缺陷,不过每次以内视之法巡游气府,那些水运凝结而成的绿衣小童,仍是一个个眼神幽怨,显然是对水府灵气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害得它们身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所以它们特别委屈。
倒是那个金色文胆显化的儒衫小人儿,让陈平安有些意外之喜,骑着那条纯粹真气凝聚而成的火龙,每天耀武扬威,逍遥快活,帮着陈平安巡狩自身小天地,此举能够裨益魂魄,帮助陈平安拓展筋脉,而且一些一次次大战死战后遗留下来的沉疴杂质,隐匿在魂魄深处的浑浊污秽之气,被小人儿骑乘那条火龙,好似一位大将军,单枪匹马在那边攻城拔寨,勤勤恳恳,清扫躲藏在深山老林的反贼余孽。
不过它和火龙,与水府那拨同样勤勉持家的绿衣童子,明显不太对付,双方已经摆出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成为一位练气士后,陈平安其实头一遭有些茫然。
要做取舍。
为了活命,练拳走桩吃苦头,陈平安毫不犹豫。
可是如今性命无忧,只要愿意,今天立即跻身六境都不难,如那富裕门户之人,要为挣金子还是银子而烦恼,这让陈平安很不适应。
骨子里当惯了穷光蛋,总觉得死死握在手里的一袋子铜钱,或是米缸里的那薄薄一层米,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身边即便有了座金山银山,仍是觉得它们今天即便是自己的,一觉醒来,明天就会是别人的了。
陈平安知道这样不对,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在这件事上,不能说寸步不前,可终究是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