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中年儒士冷哼一声。老夫子却唏嘘道:“若是当年老秀才门下弟子中,多几个崔瀺柳清山,也不至于输……可能还是会输,但最少不会输得这么惨。”
————
柳清风站在绣楼底下,让婢女赵芽请他妹妹柳清青下楼。
赵芽有些为难。
这几天小姐晓得了大致真相后,伤心欲绝,尤其是知道了二哥柳清山因为她而瘸腿,连轻生的念头都有了,如果不是她发现得快,赶紧将那些剪子什么的搬空,恐怕狮子园就要喜极而悲了。所以她日夜陪伴,寸步不离,小姐这两天下来,憔悴得比遭难之时还要吓人,消瘦得都快要皮包骨头。
柳清风淡然道:“去喊她下楼。”
赵芽悚然,立即转身跑上楼。
柳清青怯生生走下楼,甚至没敢让赵芽搀扶。
柳清风看了这个妹妹一眼,没有说话。
柳清青低下头去,心中惶恐。
从小她就畏惧这个分明处处不如柳清山出彩的大哥。
柳清风放缓语气,“天塌不下来,我陪你走走。”
半个时辰后,赵芽忧心忡忡站在绣楼这边翘首以盼。
发现自家小姐回来时,脸上犹有泪痕,只是似乎打开了心结。
拎着裙摆,柳清青登上绣楼,赵芽一头雾水跟在身后。
柳清青突然笑问道:“芽儿,你陪我一起去山上修道吧?”
赵芽愕然,看着不再死气沉沉的小姐,点了点头。
柳清风独自走在狮子园。
当一个醇儒,将学问做到极高极大,是做不得了。
他柳清风既然跨出了那一步,那么这辈子注定要在烂泥潭里摸爬滚打。
柳清风心中悲苦,无法言说。
读书人,谁不愿在书斋潜心立言,一篇篇道德文章,流芳百世。
读书人,谁不愿桃李满天下,被奉为斯文领袖,士林盟主。
读书人,谁不愿两袖清风,为儒家学脉正本清源,别开生面。
可最难独善其身的官员,总得有人来当,鸡毛蒜皮的实事,为老百姓斤斤计较每一文钱,总得有人来做。
好在据说读书学问做至极处,一样可以学问事功两不误。
柳清风在小桥流水处,转过头,看到柳清山和那位女冠并肩走来。
最后是柳清山独自一人,走向柳清风,笑道:“我想先与柳伯奇远游宝瓶洲,想要去观湖书院,还有那大隋山崖书院,以及最北边大骊龙泉郡新建书院游学。”
柳清风笑问道:“想好了?如果想好了,记得先跟两位先生打声招呼,看看他们意下如何。”
柳清山嗯了一声,“柳伯奇说我这条腿可以治好,但是我觉得不用着急。不然又要欠她一份人情,如果到时候……”
柳清风打趣道:“如果是一家人了,倒是可以不用计较这么多。”
柳清山转身要走。
柳清风突然喊住这个弟弟,说道:“我替柳氏祖辈和所有青鸾国读书人,谢谢你。柳氏醇儒之风不减当年,青鸾一国读书人,得以抬头挺胸做人。”
柳清山疑惑道:“这是为何?大哥,你到底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
柳清山帮着柳清山理了理衣襟,微笑道:“傻小子,不用管这些,你只管安心做学问,争取以后做了儒家圣人,光耀我们柳氏门楣。”
柳清山玩笑道:“大哥,你是不是当官当傻了,如今才是县老爷,以后当了侍郎、尚书,怎么办?”
柳清风微笑道:“看着办。”
柳清风问道:“你去与两位先生道别的时候,我能不能跟柳伯奇撩撩?放心,就几句话。”
柳清山点头道:“这有什么。”
柳清山去与柳伯奇说了,柳伯奇答应下来,在柳清山去找伏老夫子和刘先生的时候。
柳清风带着柳伯奇去往柳氏祠堂。
一路上,柳清风并未开口说话。
柳伯奇破天荒有些心中惴惴。
当然主要是对柳清山一见钟情后,再与柳清风柳敬亭相处,她总觉得辈分上便矮人一头。
但是柳伯奇也有些古怪直觉,这个柳清风,可能不简单。
柳清风在祠堂门外停下脚步,问道:“柳伯奇,假若我弟弟柳清山,只有一介凡俗夫子的短暂寿命,你会怎么做?”
柳伯奇答道:“我如今已是地仙修为,以后跻身上五境不难,所以我愿意为柳清山耽搁百年光阴。”
柳清风又问,“那如果柳清山前程锦绣,立志于我们儒家三不朽,并且有希望做到,你又当如何?”
柳伯奇答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敢坏我柳伯奇夫君大道之人,先问过我佩刀獍神和本命刀甲作答应不答应。”
柳清风摇摇头。
柳伯奇皱了皱眉头,“那要我如何做?”
柳清风轻声道:“大事临头,尤其是那些生死抉择,我希望弟媳妇你能够站在柳清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可第一个念头,便是‘我柳伯奇觉得如此,才是对柳清山好,所以我替他做了便是’,大道崎岖,打打杀杀,在所难免,但既然你自己都说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么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真正知道,柳清山所想所求,所以我现在就可以与你说明白,以后肯定免不得你要受些委屈,甚至是大委屈。”
柳伯奇原本听到那个“弟媳妇”,十分别扭,但是听到后边的言语,柳伯奇便只剩下由衷佩服了,展颜笑道:“放心,这些话说得我服气,心服口服!我这人,比较犟,但是好话坏话,还是听得出来!”
柳清风如卸重担,笑道:“我这弟弟,眼光很好啊。”
柳伯奇向祠堂伸出手掌,“你是山上神仙,对我们柳氏祠堂拜三拜即可。”
柳伯奇照做了。
却发现柳清风一样遥遥拜了三拜。
柳伯奇心情有些沉重。
柳清风轻声道:“如果没有意外,很快我就会被柳氏族谱除名,到了那个时候,我就不是柳清山的兄长了。到时候,若是柳清山收到家书,想要放弃远游,无论当时你们是在宝瓶洲还是中土,如果他执意要返回狮子园,跟我兴师问罪,你一定要拦下他,护着他继续游学万里。”
柳伯奇虽然不知其中缘由,仍是点头,然后苦笑道:“这么快就要我做恶人?你倒是不见外。”
柳清风转移话题,“听说你狠狠收拾了一顿柳树娘娘?”
柳伯奇开始心虚。
柳清风眯眼而笑:“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想这么做了,本来想着还需要再过七八年,才能做成,又得谢谢你了。”
柳伯奇直到这一刻,才开始彻底认同“柳氏家风”。
远处,柳清山一瘸一拐走向祠堂。
发现兄长与心爱女子相谈甚欢,只要兄长点头,那自己与柳伯奇这门婚事应该是稳妥了,柳清山便笑了起来,这位尚且年轻的读书人,只觉得天地之间再无难事了。
————
陈平安一行人顺利进入青鸾国京城。
这是继老龙城之后,再次给人以人间熙攘的繁华感觉。
陈平安到底还是给了朱敛一些金银黄白物,由着他去购买那些让石柔深恶痛绝的书画。
陈平安自己也找了家百年老字号铺子,买了好些一文钱一分货的精美宣纸。
在入城之前,陈平安就在僻静处将竹箱腾空,物件都放入咫尺物中去。
崔东山之前在百花苑客栈提及过这场争辩的内幕,其中就有那座在青鸾国籍籍无名的白云观,所以陈平安就刻意绕过此地。
总觉得好运气在狮子园那边用得差不多了,千万别太招摇,主动闯入云林姜氏和青鸾国唐氏皇帝的视野。
在闹市一栋酒楼大快朵颐的时候,京城人氏的食客们,都在聊着临近尾声却未真正结束的那场佛道之辩,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不论是礼佛还是向道,言语之中,难以掩饰身为青鸾国子民的傲气。其实这就是一国国力和气数的显化之一。
陈平安在一些地方见过,比如在风雪之中的大骊边军斥候身上见过,在大隋京城的老百姓身上见过,在老龙城那辆马车的少女身上见过,在倒悬山也见过。
附近几张桌子都在说一桩京城刚刚发生的妙事,广为流传。
陈平安便听着,裴钱见陈平安听得认真,这才稍稍放过剩下那半美味真美味的烧鸡,竖起耳朵聆听。
朱敛便偷偷伸出筷子,想要将一只鸡腿收入碗中,给眼疾手快的裴钱以筷子挡下,一老一小瞪眼,出筷如飞,等到陈平安夹菜,两人便鸣金收兵,等到陈平安低头扒饭,裴钱和朱敛又开始较量高下。
陈平安懒得理睬这对活宝,只是好奇那场看似偶遇的打机锋。
原来昨天京城下了一场大雨,有个进京书生在屋檐下避雨,有僧人持伞在雨中。
于是有了一场妙不可言的对话,内容不多,但是意味深长,给陈平安附近几座酒客琢磨出无数玄机来。
当时书生询问僧人能否捎他一程,方便避雨。僧人说他在雨中,书生在檐下无雨处,无需渡。书生便走出屋檐,站在雨中。僧人便大喝一声,自找伞去。最后书生失魂落魄,返回屋檐下。
酒客多是惊叹这位禅师的佛法高深,说这才是大慈悲,真佛法。因为即便书生也在雨中,可那位僧人之所以不被淋雨,是因为他手中有伞,而那把伞就意味着苍生普渡之佛法,书生真正需要的,不是禅师渡他,而是心中缺了自渡的佛法,所以最后被一声喝醒。
实在是很难从裴钱眼皮子底下夹到鸡腿,朱敛便转为给自己倒了一碗鸡汤,喝了口,撇嘴道:“味儿不咋的。”
陈平安笑道:“你骨子里还是读书人,自然觉得味道一般。”
朱敛点点头,“可不是,劳心劳力还不讨好,换成是少爷或是柳氏兄弟,就得乖乖拿出伞去,为那书生遮风挡雨,捎他回家,说不定路上踩到了水坑,或是那人肩头给雨水打湿了,还不被那人念你们的好。换成是臭牛鼻子的话,估计都没这些事儿,看也不看屋檐下,直接就走了。”
陈平安想了想,笑问道:“若是一声喝后,禅师再借伞给那书生,风雨同程走上一路,这碗鸡汤的味道会如何?”
朱敛晃了晃碗里的鸡汤,笑道:“可能就会好多了。”
石柔算是听明白了。
裴钱听得迷糊,何况还要忙着啃鸡腿。
陈平安对裴钱笑道:“别光吃鸡腿,多吃米饭。”
裴钱使劲点头,身体微微后仰,挺着圆滚滚的肚子,得意洋洋道:“师父,都没少吃哩。”
青鸾国京城这场佛道之辩,其实还出了很多咄咄怪事。
有僧人劈烂了佛像当柴火烧,还有僧人大大咧咧在市井中喝酒吃肉,嚷了一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谓振聋发聩,难免引人深思。
青鸾国道士反而少有惊世骇俗的举动言语,温温吞吞,而且据说各大著名道观的神仙真人们,已经在双方教义争论中,逐渐落了下风。
尤其是京城南边那座白水寺的高僧斩猫公案,一开始好像是道家神仙攻讦佛家的突破口,但是给高德大僧们似乎早有预料,一通庄严说法,将道人们反驳得哑口无言。
陈平安听过那些传闻就算了。
吃过了午饭,带着裴钱他们逛街。
买了一对青釉围棋瓷罐。器型相对一般罐子,尺寸硕大,但是偏偏秀雅精熟,殊为不易。店主所说此物曾是烧造极少的云霄国宫廷御用,应该不假。
陈平安是烧瓷出身,这份眼光还是有的。关键是棋罐连盖,并非后世增补,所以贵就贵了,一对罐子,店铺开价五十两银子,陈平安掏得心甘情愿。
再给裴钱买了一只手捻小葫芦,雅称草里金,个头极小却品相极好,当初在狮子园墙头上,女冠柳伯奇就用类似模样的小葫芦,收了那头蛞蝓妖物的真身。
当然这只黄皮小葫芦,只是供人把玩的世俗寻常物。
陈平安一眼相中,见裴钱也看得目不转睛,就买了下来。
因为在裴钱心目中,行走江湖,大概就是师父陈平安这样的,得有个装酒喝酒的物件儿。
这只一看就死贵死贵的小小黄皮葫芦,裴钱觉得跟她岁数刚好,裴钱当然没敢开口讨要,见陈平安主动买下了,立即笑得合不拢嘴,小心翼翼捧在手里,嚷嚷着有酒喝喽。
结果一板栗打得她当场蹲下身,虽然脑袋疼,裴钱还是高兴得很。
————
白水寺,那位白衣僧人坐在封堵多年的井口旁,喃喃道:“输了,输了。不是佛法输了,是我们输了。”
年轻僧人满脸泪水,望向远处,“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窟。我错了,我错了。”
————
京城白云观,一位又给小道观附近妇人,带着丢了纸鸢的孩子大骂不已,中年观主躲得远远的,那个小道童哭着过去,找到观主师父,伤心道:“师父,我们不如把那几棵树砍了吧,经常讨街坊邻居的骂,香客又给骂跑了,接下来我们真就没有香火啦,会挨饿的,师父以后也会买不起那些书的。”
中年观主当然不会砍去那些古树,但是小徒弟哭得伤心,只得好言安慰,牵着小道童的手去了书斋,小道童抽着鼻子,到底是久经风雨的白云观小道童,伤心过后,立即就恢复了孩子的天真本性,他还算好的了,有师兄还被一些个埋怨他们晨钟暮鼓吵人的悍妇挠过脸呢,反正道观师兄们每次出门,都跟过街老鼠似的,习惯就好,观主师父说这就是修行,大夏天,所有人都热得睡不着,师父也会一样睡不着,跑出屋子,跟他们一起拿扇子扇风,在大树底下纳凉,他就问师父为啥咱们是修道之人,做了那么多科仪功课,心静自然凉才对呀,可为啥还是热呢。
师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只是笑。
小道童就会气得从师父手中夺过扇子,好在观主师父从来不生气的。
这会儿,把雨后天晴的小徒弟安置好,中年道人抽出一本儒家蒙学书籍给孩子看。
中年观主继续翻看桌上的那本法家书籍。
先前他看到一句,“为政犹沐,虽有弃发,必为之。”
他便开始提笔做注解,准确说来,是又一次注解读书心得,因为书页上之前就已经写得没有立针之地,就只好拿出最廉价的纸张,以便写完之后,夹在其中。
小道童不太爱看书,以前都是喜欢观主师父给他讲书上的故事,就放下书籍,走到师父身边,看到师父下笔如飞,写了些他看也看不懂的内容,踮起脚跟,看了看那本摊开的书,转头望向师父,小道童好奇问道:“师父,写啥呢?”
中年观主放下手中毛笔,放在他自制的木雕笔架上,笑道:“重新读到了一句法家言语,心有所感,就写些东西,以便下次翻到,可以自省,好知道自己昨日之想,再来验证明日之思,一次次切磋琢磨之后,学问才能从诸子百家的圣贤书中,变成我们自己的学问。”
小道童哦了一声,还是有些不开心,问道:“师父,我们既又不舍得砍掉树,又要给街坊邻居们嫌弃,这嫌弃那讨厌,好像我们做什么都是错的,这样的光景,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我和师兄们好可怜的。”
中年观主神色和蔼,微笑着歉意道:“别怪街坊邻居,若是有怨气,就怪师父好了,因为师父……还不知道。”
小道童挠挠头,白云观道人一律头戴方巾,不戴芙蓉、鱼尾和莲花三种道冠,小道童眼巴巴道:“那师父到底什么时候知道解决的答案啊。”
虽然师徒二人说的“知道”,差了十万八千里,中年观主仍是叹了口气,耐着性子道:“还是不知道啊。”
小道童突然笑了起来,拍了拍师父的手臂,“师父,不急,我们不急啊,要不要我帮你揉揉胳膊?”
中年道人对那句话做完了注解,想了想,拿出桌上一本佛家经典,上边记载了近百篇佛门公案,只是没有着急打开,他突然笑道:“佛祖可比我更应该愁啊,佛祖不愁,我愁什么。”
小道童突然轻声道:“对了,师父,师兄说米缸见底啦。”
中年观主点点头,缓缓道:“知道了。”
小道童翻了个白眼。
师父每次都这样,到最后咱们白云观还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对付着过。
只是小道童突然看到一件奇怪事,好像有一阵金色的清风,从窗外飘入,翻开了观主师父的桌上书籍,然后好像整座屋子都给翻了一遍。
小道童使劲眨眨眼,发现是自己眼花了。
只是师父闭上眼睛,就像睡着了一般,在打瞌睡。师父应该是看书太累了吧,小道童蹑手蹑脚走出屋子,轻轻关上门。
————
陈平安抬起头,望向某处。
裴钱问道:“咋了?”
陈平安笑道:“没什么。”
txthtml
第三百九十六章
竹篮打水捞明月
(中秋快乐~)
都察觉到了陈平安的异样,朱敛和石柔对视一眼,朱敛笑呵呵道:“你先说说看。”
石柔强忍心中不适,这老匹夫老色胚的眼神,估计再过一百年还是这么令人作呕,低声道:“我是阴物,先天被京城重地克制,公子视野所及处,出现了让我更加心神不安的东西。你呢?”
朱敛点头道:“方才少爷心生感应,转头望去,石柔姑娘你随之举目远眺的模样,眼神恍惚,很是动人。”
石柔恼火道:“连裴钱都知道以诚待人,你这老不羞不懂?”
裴钱有些委屈,“石柔姐姐,什么叫‘连’,我读书写字很用心的好不好。”
石柔只得报以歉意眼光。
裴钱大手一挥,又开始胡乱拼凑书上看来的大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间无不可恕之人……”
裴钱心知不妙,果然很快咿咿呀呀踮起脚尖,被陈平安拽着耳朵前行。
陈平安教训道:“书上那些来之不易的圣贤道理,你现在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就敢拿来瞎显摆?”
裴钱立即认错。
耳朵那边火辣辣疼。
经过一番风雨洗礼后,她现在已经大致晓得师父生气的轻重了,敲板栗,哪怕重些,那就还好,师父其实不算太生气,若是扯耳朵,那就意味着师父是真生气,如果拽得重,那可了不得,生气不轻。但是吃板栗拽耳朵,都比不上陈平安生了气,却闷着,什么都不做,不打不骂,裴钱最怕那个。
陈平安找了一间闹市客栈,在京城最为繁华的昌乐坊,多书肆。
只是如今青鸾国京城各地的客栈房间,都太紧俏,只剩下两间散开的屋子,价格明摆着是宰人,柜台那边的年轻伙计,一脸爱住不住、不住滚蛋的表情,陈平安还是掏钱住下,当然需要先给伙计看过了通关文牒,需要记录在册,事后京城官府衙门会查询,当陈平安拿出崔东山事先准备好的几份户籍关牒,伙计确认无误后,立即更换了一副嘴脸,抄录完毕,毕恭毕敬双手奉还,伙计殷勤无比,还给陈平安赔不是,说如今客栈实在是腾不出多余屋子,但只要一有客人离店,他肯定立马通知陈公子。
陈平安笑着说好,很快就一位妙龄少女给伙计喊出,带着陈平安一行人去住处。
伙计立即去找到客栈掌柜,说店里来了一拨南下游历的大骊王朝京城人氏。
掌柜是个几乎瞧不见眼睛的臃肿胖子,身穿富家翁常见的锦衣,正在一栋雅静偏屋悠哉品茶,听完店里伙计的言语后,见后者一副洗耳恭听的憨傻德行,立即气不打一处来,一脚踹过去,骂道:“愣这儿干啥,还要老子给你端杯茶解解渴?既然是大骊京城那边来的大爷,还不赶紧去伺候着!他娘的,人家大骊铁骑都快打到朱荧王朝了,万一真是位大骊官宦门户里的贵公子……算了,还是老子自己去,你小子做事我不放心……”
年轻伙计邀功不成,反而挨了一脚踹,便有些腹诽,结果又挨了掌柜重重一巴掌,“老子用屁股想,都知道你起先那副狗眼看人低的嘴脸,要不是喊我一声姐夫的份上,早让你去街上捡狗屎去了。”
攀着一层关系才在客栈当伙计的年轻人,回柜台那边才敢骂骂咧咧,自己那位如花似玉的姐姐,给这么头肥猪当小妾,真是……挺有福气的事儿。衣食无忧,穿金戴银,每次回娘家那条破烂巷子,都跟宫里头的娘娘似的,很风光,连带着他这个弟弟都脸面有光。
掌柜亲自出马,硬是给陈平安再腾出一间屋子,于是裴钱跟石柔住一间,后者本就适合夜间修行,无需睡眠,床铺便让裴钱独占,陈平安担心裴钱忌讳石柔的阴物身份与杜懋皮囊,便先问了裴钱,裴钱倒是不介意。石柔当然更不介意,若是与朱敛共处一室,那才是让她毛骨悚然的龙潭虎穴。
人间细事多如毛,陈平安早早习惯了多上些心。他上心,身边人就可以少做许多琐碎事,多做正经事,从大隋求学护送李宝瓶他们,就是这么个路子。
两间屋子隔得有些远,裴钱就先待在陈平安这边抄书。
陈平安练习天地桩,朱敛闲来无事,就站在墙角那边保持一个猿猴之形。
其实已是远游境武夫的朱敛也好,尚未跻身六境的陈平安也罢,早早知道,功夫更在日常的点点滴滴,行走时的拳架,登山蹚水各有不同的门道,坐时呼吸,就连睡觉,朱敛和陈平安都有各自温养拳意的路数。至于裴钱,毕竟年岁尚小,还没有走到这一层境界,不过陈平安和朱敛不得不承认,世间某些家伙的确有那种出类拔萃的习武天赋,连出了名讲究脚踏实地、没有捷径可走的武道一途,都给裴钱走出了作弊的意思,例如陈平安教给裴钱的剑气十八停,进展之快,陈平安在老龙城灰尘药铺就已经自惭形秽。
在陈平安收起天地桩的时候,朱敛跃跃欲试,陈平安心中了然,就让已经抄完书的裴钱,用行山杖在地上画个圈,与朱敛在圈内切磋,出圈则输。当年在彩衣国大街上,陈平安和马苦玄的“久别重逢”,就用这个分出了暗藏玄机的所谓胜负,若非陈平安知道马苦玄的真武山护道人在暗中冷眼旁观,恐怕泥瓶巷和杏花巷的两个同龄人,就要直接分出生死。
对于那个父母很早就坐拥一座龙窑的马苦玄,陈平安不会客气,新仇旧怨,总有梳理出脉络真相、再来秋后算账的一天。
裴钱画完一个大圆后,有些忧愁,崔东山传授给她的这门仙家术法,她如何都学不会。
陈平安与朱敛站在圆圈内,方丈之地,沉闷出拳。
朱敛自然压了武道境界,跟郑大风当初喂拳他们画卷四人如出一辙。
一炷香后,陈平安给朱敛一拳打得向后仰去,两脚扎根在圈内,又给朱敛一肘敲在胸口,身体轰然坠地而去,陈平安双掌拍向地面,在后背距离地面只有一尺高度时,身体旋转,大袖摇晃,好似陀螺,双脚沿着刚好圆圈边界线,绕向朱敛一侧,结果被朱敛一脚踹中胸口,砰然撞向墙壁。
陈平安双手掌心先于后背贴在墙面,卸去所有劲道,不然以朱敛那一脚的力道,就不只是撞破一堵墙壁的事情了,最终飘然落地,笑道:“输了。”
朱敛笑问道:“少爷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招式,是藕花福地那场甲子收官战,偷学来的?比如当年拿走我那顶道冠的丁婴?”
陈平安点头道:“丁婴武学驳杂,我学到不少。”
两人落座后,朱敛给陈平安倒了一杯茶,缓缓道:“丁婴是我见过天赋最好的习武之人,而且心思缜密,很早就展露出枭雄风采,南苑国那场厮杀,我知道自己是不成事了,积攒了一辈子的拳意,死活就是春雷不炸响,当时我虽然已经身受重伤,丁婴辛苦隐忍到最后才露头,可其实那会儿我如果真想杀他,还不是拧断鸡崽儿脖子的事情,便干脆放了他一条命,还将那顶谪仙人遗物的道冠,送与他丁婴,不曾想之后六十年,这个年轻人非但没有让我失望,野心甚至比我更大。”
陈平安笑道:“难怪丁婴对于这场武道发迹之战,讳莫如深,从来不对人提起。应该是既不好意思吹牛,也不愿自曝其短。”
裴钱气呼呼道:“你是不知道,那个老头儿害我师父吃了多少苦。”
朱敛笑眯眯道:“早知道这样,当年我就该一拳打死丁婴得了。对吧?”
裴钱吃一堑长一智,先看了看陈平安,再瞅瞅朱敛一脸挖坑让她跳进去然后他来填土的欠揍模样,裴钱立即摇头道:“不对不对。”
裴钱一见师父没有赏赐板栗的迹象,就知道自己答对了。
她先将桌上笔墨纸小心翼翼放入陈平安的竹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突然站起身,在陈平安耳边小声道:“师父,不知道怎么回事,如今我再翻书看吧,乍一看,好像书上的字,漂亮了许多。”
陈平安没有当真,笑问道:“怎么说?”
裴钱小心提防着朱敛偷听,继续压低嗓音道:“以前那些小墨块儿,像我嘛,黑乎乎的,这会儿瞧着,可不一样了,像谁呢……”
裴钱开始掰手指头,“教我剑术刀法的黄庭,狐媚子姚近之,脾气不太好的范峻茂,桂姨身边的金粟。师父,事先说好,是老魏说近之姐姐狐媚狐媚的,是那种祸国殃民的大美人儿,可不是我讲的哦,我连狐媚是啥意思都不晓得嘞。”
朱敛大笑拆台道:“你可拉倒吧……”
裴钱赶紧跑过去,想要一把捂住朱敛那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妇人碎嘴,朱敛哪里会让她得逞,左摇右摆,裴钱张牙舞爪。
陈平安看着一老一小的打闹,提醒道:“我们在京城买完了感兴趣的东西,再逛过一些名胜古迹,最多再待两天就去青鸾国东边的那座仙家渡口,直接去大隋山崖书院。”
朱敛一边躲避裴钱,一边笑着点头,“老奴当然无需少爷担心,就怕这丫头无法无天,跟脱缰野马似的,到时候就像那辆一鼓作气冲入芦苇荡的牛车……”
裴钱怒道:“朱敛,你总这么乌鸦嘴,我真对你不客气了啊!”
朱敛正要逗弄几句黑炭丫头,不曾想陈平安说道:“是别乌鸦嘴。”
朱敛立即点头道:“少爷教训的是。”
裴钱坐着,一手抱着肚子,一手指着朱敛,总算逮住机会报了一箭之仇,哈哈大笑道:“还好意思说我见风使舵,老厨子,你可拉倒吧。”
朱敛一本正经道:“你那叫墙头草,我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英俊的俊,俊俏的俊。”
裴钱眨了眨眼睛,好奇问道:“师父说你在咱们藕花福地,曾经是一位俊美无双的公子哥?”
不等朱敛滔滔不绝说一说当年的丰功伟绩,裴钱已经双手捧腹,脑袋撞在桌上,“你可拉倒吧,笑死我了,哎呦喂,肚子疼……”
朱敛看到陈平安也在忍着笑,便有些惆怅。
————
在佛道之辩即将落下帷幕之时,青鸾国京郊一处避暑别宫,唐氏皇帝悄然亲临,有贵客大驾光临,唐黎虽是人间君主,仍是不好怠慢。
因为来者是云林姜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既是一位定海神针一般的上五境老神仙,还是负责为整个云林姜氏子弟传授学问的大先生,名为姜袤。
除此之外,还有嫁入老龙城苻家后、头回返家省亲的姜氏嫡女,以及一位随她一起离开姜氏的教习嬷嬷,传闻是位杀力可怕的元婴剑修。
唐黎身边则有两人跟随,一位能够让他安心放权的皇室老人,唐重,按照辈分,其实算是皇帝唐黎的叔叔,跟老侍郎柳敬亭曾经在私底下书信往来颇多,吵架,那些书信,唐黎其实都看过。
再就是一位鹰钩鼻老者,青鸾国所有谱牒仙师中头一号,周灵芝,很多人都已经忘记这位老仙师的山泽野修出身,但是辅佐唐氏皇帝已经三代之久,虽说名声不太好,只是唐黎生长于帝王家,视野所及是那江山一统、国祚万年,哪里会计较这些不痛不痒的非议。
见着了那位云林姜氏的老神仙,唐黎这位青鸾国君主,再对自家地盘的山上仙师没好脸色,也要执晚辈礼恭敬待之。
双方设席相对而坐。
就像刻意不分出主宾,更没有什么君主。
老人没有印象中的那种端架子,言谈和煦。
唐黎让礼部官员为姜袤送上一大摞档案,和一些以仙家拓碑手法记录的画卷,是个相貌周正、口齿伶俐的礼部年轻官员,在姜袤随手翻阅档案和浏览画卷之时,这位礼部员外郎就为姜氏老神仙汇报佛道之辩的过程,详略得当,只在精彩处,惊心动魄处,细说,而且说得干脆利落,而且面对一位传说中的上五境修士,不卑不亢,偶有问答,应对得体,很给皇帝陛下长脸。
所以唐黎很满意,侧过身,望向叔叔唐重。
后者轻声介绍道:“礼部仪制清吏司宋山溪,青松郡宋氏子弟,秋魁二年的榜眼。”
唐黎道:“下次京考,可以提一提。”
唐重笑着点头。
唐黎突然问道:“韦都督怎么今天不在场?”
唐重解释道:“韦都督与一位名为姜韫的姜氏子弟关系好,姜韫与姐姐重逢于此,就拉上了韦都督。”
名义上的青鸾国仙师第一人,老者周灵芝在一旁听到皇帝陛下以“韦都督”称呼韦谅后,眼皮子微微颤抖了一下。
宝瓶洲东南版图一带,世人只知青鸾国中部有个世袭的韦家大都督,世代独苗,偏偏香火传承得有惊无险,顺顺利利。
青鸾国唐氏太祖开国以来,皇帝陛下都换了那么多个,可其实韦大都督始终是一人。
这个深藏不露且与唐氏渊源极其深厚的韦谅,就是周灵芝在青鸾国最忌惮之人,没有之一。
玉璞境修士姜袤在看完听完之后,笑问道:“听说狮子园柳清山,临时被加入考验后,表现得极为出彩,除了文字记载,可有画卷能够观看?”
唐重摇头道:“回禀姜老,有人提醒我们最好不要擅自进入狮子园,便是我们周供奉,也只能在狮子园外的山巅远观。但是通过里边谍子的见闻,加上周供奉点到即止的掌观山河,柳敬亭二子柳清山,确实属于靠自己过关,并无外力帮助。”
姜袤微笑道:“不就是那个大骊国师崔瀺嘛,你们有什么好避讳的。”
唐重笑道:“正是崔国师。”
皇帝唐黎心中却不太舒服。
青鸾国迫于一洲大势,不得不与崔瀺和大骊谋划这些,他这个皇帝陛下心知肚明,面对那头绣虎,自己已经落了下风许多,当下姜袤如此云淡风轻直呼崔瀺姓名,可不就是摆明了他姜袤和背后的云林姜氏,没把大骊和崔瀺放在眼中,那么对于青鸾国,这会儿面子上客客气气,姜氏的骨子里又是何等瞧不起他们唐氏?
唐黎虽然心中不悦,脸上不动声色。
说句难听的,姜袤真要往他脸上吐口浓痰,他这个青鸾国皇帝也得笑脸受着,说不定还要来一句老神仙口渴不口渴。
姜袤没有继续让唐黎难堪,抽出几幅画卷,画卷上边,就两处场所两个人,京城以南,以泉水清冽著称于世的白水寺,京城之中,名声不显的白云观,一位年纪轻轻的白衣僧人,一位中年观主道人,姜袤点头道:“就目前情形来看,佛家胜在台面上,道门赢在幕后,你们青鸾国儒家门生推出来的狮子园柳清山,表现不俗,说不定还有机会,但是如果没有更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拿出来,至多争一个第二,够吗?无论是道门还是佛家,成为青鸾国的国教,好吗?”
有些咄咄逼人。
云林姜氏作为宝瓶洲最古老的豪阀,曾经在中土神洲那都是第一流的大族大姓。
姜氏作为儒家“立教”之前就作为掌礼之一的存在,这场出现在宝瓶洲历史上的首次三教之争,云林姜氏会偏向谁,显而易见。
但是若是青鸾国只是碍于姜袤和姜氏的颜面,将本就不在佛道争辩之列的儒家,硬生生拔高为唐氏国教,到时候明眼人,就都会知道是姜氏出手,姜氏怎会容忍这种被人诟病的“白玉微瑕”。
所以说,这就是姜袤最难伺候的地方,结果得有,过程还得让所有旁观者挑不出毛病,不可以半句闲言碎语,往云林姜氏身上招引。
如今宝瓶洲中部各国士子南徙、衣冠齐聚青鸾国,对于这场没有读书人参与其中的佛道之辩,本就十分不满,这些外乡豪阀,呼声很高,还有不少脾气不太好的倨傲世族,叫嚣着若是不管佛道谁成为国教,就要搬出青鸾国,其实青鸾国位居庙堂最中枢的那拨人物,以及真正的道门神仙和佛家高僧,也清楚,两教之争,是在争第二,争一个不去垫底。
而庆山国皇帝,之所以愿意带着那几位惊世骇俗的爱妃,来青鸾国京城看热闹,其实就是想要看看唐氏皇帝到底怎么个不要脸,是如何讨好云林姜氏和那拨浩浩荡荡的南渡衣冠,到最后又会不会沦为半洲的笑柄,以至于儒释道三方都不讨好。
皇帝唐黎有些笑意,伸出一根手指摩挲着身前茶几。
唐重开口道:“大骊国师崔瀺其实真正推出之人,是柳敬亭长子,柳清风,是一位学问近法的儒家弟子。”
姜袤眯起眼,“哦?有何异于常人之处,我倒要见识见识。”
唐重站起身,拿出两本早就准备好的泛黄书籍,一本儒家圣贤书,一本法家著作。
唐重打算走过去送书。
不见姜袤有任何动作,两本书就从唐重手中脱手,出现在了姜袤身前桌上,将那本儒家典籍随手放在角落,看一眼都嫌浪费光阴,宝瓶洲有几人有资格在云林姜氏面前谈“礼”,这倒不是这位老神仙目中无人,而确是有其家族底蕴和自身学问撑着,如山岳屹立。
姜袤翻开那本柳清风读书批注的法家书籍,看得极快,有不以为然,有微微点头,最后视线停在某一页,在某一句旁边,看那落笔字迹,应该是先后三次注解批注,著书之人那句原话是“爱人不阿,憎人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最贴近这句话的书页处,柳清风第一次写了“‘至’字不妥,过高,应当修改为‘本’”。
姜袤又看过其余两次读书心得,微笑道:“不错。可以拿去试试看那位白云观道人的斤两。”
这位云林姜氏明面上修为最高的老神仙,随手将钤印有柳清风私章藏书印那一页撕去,两本书籍返回唐重身前桌上,姜袤笑道:“找个机会,让那白云观道人在近期凑巧得到这本书,到时候看看这位观主是怎么个说法。”
唐重答应下来。
相较于姜袤所在场合的暗流涌动。
避暑别宫一座绿竹环绕的幽幽凉亭里,就要和睦喜庆许多。
那个曾经从骊珠洞天得了那条铁链机缘的高大青年,住在蜂尾渡小巷尽头的姜韫,正在和一位出嫁老龙城的姐姐聊着天。
大都督韦谅一旁坐着,与那位神色萎靡的教习嬷嬷也在闲聊。
姜韫看着眼前的姐姐容貌,哭笑不得。
女子一挑眉头,“怎么了,以貌取人?我觉得挺美啊。”
姜韫笑道:“姐,我得说句良心话,你当下这幅尊容,真跟美不沾边。”
肥胖女子白眼道:“我倒要看看你将来会娶个怎样的仙子,到时候我帮你掌掌眼,省得你给狐狸精骗了。”
姜韫双手合十,求饶道:“别,我怕姐你这脾气,一两句话就把我未来媳妇吓跑了。”
女子正要唠叨几句,姜韫已经识趣转移话题,“姐,苻南华这个人怎么样?”
女子摇头道:“就那样,挺好的,谁也不管谁,相敬如宾,好得很。”
姜韫大笑道:“那我有机会一定要找这个可怜姐夫喝个酒,相互吐苦水,说上个几天几夜,说不定就成了朋友。”
那位姜氏嫡女无所谓道:“你爱咋咋地。”
她想起一事,小声问道:“你师父跟至交好友去寻宝,得手没?如果得手了,我偷偷摸摸跟你去趟蜂尾渡,飞升境大修士身死道消后的琉璃金身,我还没亲眼见过呢。家里倒是有一块,可老祖宗藏着掖着,我这么多年都没能找到。”
她悄悄道:“你要是让我见着了那件东西,姐姐送你一样很特别的礼物,保证让你羡煞一洲年轻修士。”
姜韫摆手道:“免了。我师父的脾气一样不好,涉及到琉璃金身碎块这么大的事情,我如果敢擅作主张,平时再好说话,不管用,非得扒掉我一层皮不可,真不是开玩笑,师父当年就说,我要么去骊珠洞天,要么去神诰宗的那座福地历练,必须选一样。结果等我回来,师父就开始反悔了,说福地历练也是需要的,反正骊珠洞天都去过了,好事成双嘛,趁着这两年运道好,在洞天得了件宝贝,说不定在福地就能拐个水灵媳妇……”
姜韫愁眉苦脸,无奈道:“摊上这么个无赖师父,没法讲理。”
女子嗤笑道:“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宝瓶洲历史上,有几人能以山泽野修的出身,跻身上五境?能够让李抟景这么眼高于顶的家伙,都敬佩有加?能够跟那位性情古怪的老帮主成为患难之交?你啊,就知足啊,有空赶紧回家族跟老祖宗们烧几炷香,好好感谢祖上积德。”
姜韫神色淡然,摇头道:“就别劝我回去了,实在是提不起劲儿。”
女子叹息一声,伸手在姜韫脑门上屈指一弹,“从小到大,就这么犟,如今都是山上神仙了,还看不开早年那点事情?”
姜韫不搭话。
他看了眼那位教习嬷嬷,女子轻轻摇头,示意姜韫不要询问。
两人沉默期间,刚好大都督韦谅与那位教习嬷嬷闲聊到了竹海洞天,与那位青神娘娘。
韦谅环顾四周,满眼的翠绿修竹,似真似假玩笑道:“贤人君子读书人,都喜好这青竹,我倒想斩去恶竹千万竿。”
姜氏嫡女打趣道:“韦先生,你若是在这儿砍竹子,将我们那位想要找你切磋学问的老祖宗晾在一边,不好吧?”
韦谅笑道:“我坐在那儿,太抢风头,有违臣子本分。”
她正要刺他两句。
韦谅笑眯眯道:“小生姜啊,小时候我可是抱过你的,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功夫,襁褓里的黑丫头,就大姑娘嫁人了。”
她怒目相向,掏出一块自小就喜欢吃的生姜,狠狠啃了一口。
韦谅爽朗大笑。
姜韫佩服不已。
————
京郊狮子园最近离开了许多人,作祟妖物一除,外乡人走了,自家人也离开。
被困在娘家很久的大女儿柳清雅,火急火燎带着夫君率先离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那夫君这次,算是给结结实实吓惨了。
之后是那两位柳氏家塾先生,结伴离去。
然后是二子柳清山和女冠柳伯奇,两人准备骑马远游,一路北上,先去观湖书院看看。
紧接着是柳敬亭的小女儿柳清青,与婢女赵芽一起前往某座仙家门派,兄长柳清风向朝廷告假,亲自护送着这个妹妹。那座山上府邸,距离青鸾国京城不算近,六百余里,柳老侍郎在任时,跟那个门派的话事人关系不错,所以除了一份厚重拜师礼,还写了一封信让柳清风带着,大致内容,无非是即便柳清青资质不佳,并非修道之才,也恳请收取他的女儿,当个记名弟子,在山上挂名修行几年。
事实上,哪怕柳敬亭不是礼部侍郎了,只要他还在世,那么女儿柳清青进入青鸾国任意一座仙门,都不难,甚至完全不需要这封信。
一路上,两辆马车缓缓而行,柳清青笑容渐多,婢女赵芽自然也跟着高兴。
柳清风多是坐在车厢内翻书,到了沿途驿站下车,便打点关系,待人接物,不止是世家子的礼数周到那么简单,地方芝麻官和胥吏,无论清流浊流,即便官品极低,可哪个不油滑,没眼力?柳清风这位一县父母官,是假客气真清高,还是真对他们以礼相待,一眼看穿,所以柳清风根本不像是青鸾国士林领袖柳敬亭的长子,人人印象不错,成为各地驿站不约而同的一桩趣谈。
柳清青本就是女眷,年纪又不大,所以看不出兄长柳清风的种种细节,心思细腻的赵芽却叹为观止,总觉得狮子园内的大少爷,跟走出狮子园的柳县令,完全是两个人。
到了那座峰峦叠翠的仙家府邸,柳清青的访仙拜师,一帆风顺。
柳清风安顿好柳清青后,却没有立即下山,被人领着去了一座崖畔观景高楼,登楼后,看到了一位凭栏赏景的青衫老儒士,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哥。
柳清风心中叹息,收敛了复杂情绪,作揖行礼,“柳清风拜见崔国师。”
大骊国师崔瀺。
竟是亲自来到了青鸾国。
崔瀺笑着伸手虚抬,示意柳清风不用如此客气,然后指了指身边人,“李宝箴,龙泉郡人氏,如今是大骊绿波亭在宝瓶洲东南的全权掌舵之人,以后你们会经常打交道。”
那位俊逸青年对柳清风作揖道:“见过柳先生。”
柳清风只得还礼。
李宝箴以一口醇正的青鸾国官话说道:“柳先生,此行南下青鸾国,让我大开眼界,妙人太多,单说那位白云观道人,微末道行,就胆敢行合道之举,窃取天机,还真给他越过了那道元婴地仙都极难跨过的天堑。只是太过惹眼,是福是祸,估计得看云林姜氏的意思了。”
柳清风笑了,没有出声。
下马威?
真是年轻气盛,锋芒毕露。
李宝箴静待下文,见柳清风软绵绵不开腔,便也笑了起来。
崔瀺看了眼柳清风,微笑道:“柳清风,以后青鸾、庆山、云霄三国,大事,不用你们二人劳心,至于小事,你多教教李宝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