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在唐宁看来,唐春花这人很有意思。</p>唐家生活虽然过得去,但唐春花觉得,他们家和王大海的双职工家庭没得比,所以从结婚之后,唐春花除了过年的时候回趟娘家,其他时间像是没有这个人一样,生怕娘家占一丁点婆家的便宜。</p>
当然,娘家给的东西她也不要,主打一个谁也别占谁便宜。</p>
唐秋月显然也想起了自家大姐的德行,她虽然不待见唐春花,但是也不愿意让唐宁恨上唐春花,因此只能讷讷道:“咱大姐也不容易,自己没工作,家里还有两个闺女要养活,她公婆本来重男轻女,就算有姐夫护着,日子也不好过。</p>
好了,大清早咱就不提这些烦心的事儿了,赶紧收拾好了出来吃饭。”</p>
唐宁瘪了瘪嘴,“二姐,你能借我十块钱吗?等我挣钱了肯定还你。”</p>
李秀琴和唐立军比现在的一般父母要开明,唐秋月和唐庆国除了每个月上交五块钱的生活费之外,剩余的工资都是自己存着。</p>
唐秋月昨天给唐宁的奶糖说是同事给的,但现在奶糖多金贵,哪个同事会无缘无故的给别人那么多奶糖,也就是李秀琴昨天心烦意乱,要不然唐秋月肯定得挨批。</p>
“你要那么多钱干嘛?买奶糖也不需要那么多钱啊!况且我昨天给你好几块,估摸着能吃几天,夏天买多了容易化了。”</p>
唐宁知道唐秋月会问,因此早就提前想好了借钱的理由。</p>
“二姐,我打算上午买点东西去钱老师家里走一趟,顺便将昨天的事儿跟他说一说。”</p>
唐秋月一听,哪里还有拒绝的理由,痛快的把钱给了唐宁,两人出去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开始吃饭了。</p>
“你俩在屋里磨蹭啥呢!秋月,宁宁现在没事儿在家,你不用管她,赶紧吃饭让你哥把你送去毛巾厂,可别迟到。”</p>
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还是唐秋月上班之后,唐立军想着两孩子的厂子离家远,不忍心让他们每天走太久,咬牙买了一辆。</p>
当时唐秋月刚上班没有钱,唐庆国上了两年班,进皮鞋厂之前,还和唐立军收了一段时间废品,多少攒了几十块钱,全部拿来买自行车了。</p>
唐秋月看了看堂屋挂的钟表,哪里敢磨蹭,急忙坐下开始吃饭。</p>
等唐宁慢条斯理地洗漱完,唐秋月和唐庆国已经吃完了早饭,两人急匆匆的上班去了。</p>
她看着面前的粥,不禁想到“薄粥稀稀水面浮”这句诗,除了几粒米,真就和清水差不多,再有就是一人一个窝窝头,桌子中间摆放了一碟咸菜。</p>
李秀琴见唐立军放下碗筷,立马把碗筷也放下了,她瞥了一眼对着饭菜发呆的唐宁,又瞪了一眼正在细嚼慢咽的唐为民。</p>
“宁宁,我和你爸今天要一起出去收废品,你吃完饭把碗筷收拾一下,中午不一定能赶回来,你不用准备我和你爸的饭。唐为民,赶紧吃饭,要是迟到了,等我回来请你吃竹笋炒肉。”</p>
唐宁本来想硬气的不吃这早饭,但是昨晚吃的那碗炒豆渣早就消化了,此时肚子正饿的咕噜叫,勉强吃了半个窝头就着稀饭,嗓子虽然遭了罪,但肚子总算舒服了。</p>
唐为民见李秀琴和唐立军都走了,一口气把剩下的小米粥喝了,随后小跑进了屋子拿起书包就往外跑,像是身后有人追他似的。</p>
唐宁听着脚步声有点熟悉,还没细想,唐为民又跑了回来。</p>
他眼神飘忽的瞥了一眼碗柜,随后凑到唐宁的耳边小声道:“三姐,你自己在家小心,咱家的碗柜有点邪门,昨晚我起夜,看见咱家碗柜斜着放了。”</p>
唐宁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昨晚起夜的人是唐为民,听他话里的意思,昨晚应该没有发现她。</p>
“你是不是最近又看聊斋了?都说了,建国之后不许成精,咱家的碗柜是年岁久了些,但你看,现在碗柜不是摆放的好好的嘛!要真有什么,咱爸妈早就发现了,指定是你昨晚起夜的时候癔症了,要不就是没看清。”</p>
唐为民挠了挠头,看了看摆放和昨晚无异的碗柜,又看向一本正经的唐宁,心里逐渐接受了唐宁说的话,心里打定主意,以后那种妖魔鬼怪得书还是少看为妙。</p>
打发走了唐为民,唐宁连忙把昨晚藏起来的酒盅冲洗好,又把几人早晨用过的碗筷都冲洗出来。</p>
她上辈子家庭条件优越,没干过这些活,就算唐父和唐母去世,她也雇了保姆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但不知怎么回事,她不但有了原主的记忆,就连身体记忆也一并继承了。</p>
唐宁收拾完,将宋子墨给的小米盛出一小袋,装进了自己的书包里面,随后才将大门紧锁。</p>
“哟,这不是冬花吗?背着个包是要去哪儿?”</p>
唐宁刚将钥匙装好,就听见一道不怀好意的声音,她没打算理会,转身往胡同外走去。</p>
“唐冬花,我跟你说话呢!你耳朵聋了?”女人因为唐宁的不理会,有些恼羞成怒地大声嚷嚷道。</p>
胡同头上的一户人家大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和善的老太太,她朝着唐宁身后的女人呵斥了一声,“铁柱家的,你大清早的嚷嚷啥呢!年纪轻轻脑子就不好使,人家秀琴说了,她家老四改名了,叫唐宁。”</p>
“赵奶奶早上好。”唐宁感受到了老人家的善意,这位老人对唐家人非常和善,原主十分喜欢她,唐宁见了自然要打招呼。</p>
“早上好啊,宁宁。你赶紧去忙吧,省得有些人没事儿找事儿。”</p>
唐宁应了一声,越过老太太终于走出了胡同,身后传来女人的骂声,老太太懒得理会,把大门“砰”的一声关上,女人的吵闹声戛然而止。</p>
五十年代的大街非常萧条,哪怕是市里,唐宁也感受不到一丝城市应有的繁华。</p>
宽阔的马路上空荡荡的,行人不多,别说骑自行车的,就连赶牛车的都没加着几辆。</p>
唐宁根据记忆,很快找到了钱老师的家,正值暑假,钱老师刚好在家休息,见到唐宁,他十分意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