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论文定制热线

热门毕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桥梁工程计算机javaasp机械机械手夹具单片机工厂供电采矿工程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定制 > 毕业设计论文 >
快速导航
毕业论文定制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业提供高质量代做毕业设计的网站。2002年成立至今为众多客户提供大量毕业设计、论文定制等服务,赢得众多客户好评,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写作老师大部分由全国211/958等高校的博士及硕士生设计,执笔,目前已为5000余位客户解决了论文写作的难题。 秉承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我站拥有无缝对接的售后服务体系,代做毕业设计完成后有专业的老师进行一对一修改与完善,对有答辩需求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为你顺利毕业保驾护航
代做毕业设计
常见问题

甘肃靖远XXXX煤矿一号煤矿开采设计

添加时间:2020/08/0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矿井采用双斜井开拓。初期开凿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综合机械放顶煤采煤。分区域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

  本设计所做只考虑甘肃靖远煤业集团XXXX煤矿一号煤层。该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资源储量2.1亿吨,可采储量1.21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服务年限57a.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

  矿井采用双斜井开拓。初期开凿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综合机械放顶煤采煤。分区域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放顶采煤法,服务年限,生产能力,通风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bout the exploitation design of 1coal seam of Dashuitou coal mine inGansu Province .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mine is complexity. The workable mine reserves is 216Mt and the designed mine capbility is1.2Mt/a , so the mime serveice life is 72years. The mine gas emission is higher, so it is highly gassy mine well. Mine with double shafts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digging in inclined, deputy shafts and return air shaft. By using single longwall mining to back typ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Points area, drew the ventilation type .

  Keywords: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method serveice life production capacity ventilation

煤矿开采设计

目 录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矿(井)田位置及交通

  1.1.1 交通位置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XXX煤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境内, 距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约 3km.井田走向北西~南东,倾斜北东,长约 7.99km,宽约 2.5km,面积约 15.16k ㎡。地理座标 : 东径 104°48?- 104°55?,北纬 36°43?- 36°47?.

  铁路专用线由白 ( 银) -宝( 积山) 线长征站接轨,行程 1.3km,直接通达本矿工业场地;矿区公路与兰 ( 州) -银( 川) 公路、靖 ( 远) -海( 源) 公路连接,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见图 1.1.1 .

  1.1.2 地形、地势

  矿区地处干旱区, 地貌形态的雕琢以剥蚀为主, 且受构造和岩性的制约, 基岩裸露,地形复杂,井田南部有刀楞山,山前为沙川丘陵,东北及东部为黄土丘陵山地。

  1.1.3 气象及水文区内

  无常年性流水,井田南部有大水头沙河自东向西流过,平时干涸,雨季暴雨来临时可形成洪水,河水猛涨,但河面开阔,数十分钟后水流即可消失。西二采区地面为荒坡区,其上部靖远电厂的储渣区有积水存在。

  本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年最低气温 -23.8 ℃,最高气温 +37.4℃,平均日温差 180左右。冰冻期为 11 月至次年 2 月,地表冻结深度可达 0.95m.年降雨量为 238.2mm,多集中在 6~9 月份,年蒸发量为 1500mm以上。全年多北风,次为东南风,冬春之交有大风,最大风力可大 8 级。

  1.1.4 矿区概况

  本区以农业为主, 农产品主要有小麦、 谷物,玉米等。 由于干旱多风, 产量均较低。

  工业方面,有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山煤矿、大水头煤矿、红会一矿、红会四矿、宝积山煤矿、机械制修厂以及靖远电厂等企业。整个靖远矿区水、电、路、通讯等都已形成系统和综合能力。主要建筑材料除钢材外,水泥、砖、砂、石、白灰为当地生产材料,均可就地买到。

  矿区行政、文教、医疗设施等都具有相当规模,职工中专一所、技校一所、职工子弟中学三所、小学五所,另有甘肃省煤炭工业学校一所,矿区总院一所、分院两所,整个靖远矿区水、电、路、通讯等都已形成系统和综合能力。

  1.2 矿(井)田地质构造

  1.2.1 地层井田内发育着

  第四纪、白垩纪、侏罗纪和三迭纪的地层。

  (1)第四系( Q) ①全新统为现代冲击、洪积、坡积的砂砾石层及部分耕植土。主要分布于几条沙河和一些冲沟里。厚度 0.50 ~32.25m,平均 8.45m.

  更新统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其上为黄土;其下为砂砾石、碎石与黄土互层。平均 6.53m.

  下部:为钙质胶结的砾石层(俗称拉牌层) .砾石成分复杂,分迭性差。平均厚度2.75m.

  更新统主要分布于本区西部和东部的丘陵地带,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2)白垩系( K)在补勘区内仅发育下白垩统( K1)地层,平均厚度 237m.其岩性由上至下可分为 :

  ○1 紫色、紫红色、棕紫红色厚层状砂质泥岩,夹条带状灰绿色及兰灰色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平均厚度 152.72m. ○2 灰色、灰绿色、黄绿色、深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岩及细粒砂岩。靠下部夹黑色油页岩薄层及沥青质小透镜体。平均厚度 58.85m. ○3 紫红色厚层状砂质泥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岩。平均厚度 28.58m. ○4 浅灰绿色-灰白色中粒砂岩。局部微带黄绿色及灰褐色,其顶部部分为细粒砂岩,其底部部分为粗粒砂岩。平均厚度 4.85m.

  下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3)侏罗系( J)可分为上侏罗统和下侏罗统。

  上侏罗统( J3):平均厚度 228.89m.按岩性可分为上、中、下段。

  ○1 上段( J33): 主要为灰绿色、浅灰绿色、灰褐色、灰白色的各种粒度的砂岩呈互层状产出,并夹一些薄层紫红色泥岩等。这套地层一般西部厚、东部薄。平均厚度148.16m. ○2 中段( J32): 为紫红色及杂色砂质泥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底部为一层灰白色、灰色中-粗粒砂岩。其间在区域东部夹二层至三层较厚的中粒砂岩。

  区域西部夹一至二层薄层细-中粒砂岩。本段地层东部较后,西部较薄。平均厚度53.48m.○3 下段(J31)为灰白、浅灰、灰绿色中-粗粒砂岩与紫红色、杂色含铝土质砂质泥岩及灰绿色、深灰色粉砂岩互层。其东部以中、粗粒砂岩为主,泥质岩类较少。至西部泥质类增多, 而碎屑岩类显著减少。 最底部为一层灰白色、 灰白微绿色中-粗粒砂岩,部分为砂砾岩。长石含量多,钙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含煤屑及黄铁矿晶体,为区内一重要标志层(通称 K2)。本段地层东部厚、西部薄。平均厚度 26.25m.

  中下侏罗统( j1+2 ): 为本区含煤地层。平均厚度 72.07m,按岩性可分为:

  ○1 上部为紫红色、杂色、鲜红色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互层,多含铝质,局部地区夹薄层灰色、灰绿色细粒砂岩。这套地层在该区域西部和北部较厚,东南部较薄。

  平均厚度 22.23m. ○2 中部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普遍含铝质,部分含石英粒,局部因石英颗粒含量增高而变为泥质砂岩。中上部普遍含煤一层,局部地段在主要煤层以下尚含薄煤一层。有部分煤层直接顶板为灰黑色碳质泥岩火砖灰色铝土质泥岩。该套地层西北部较后,东南部较薄。平均厚度 32.18m. ○3 下部为灰色、灰白色、粗粒砂岩、砂砾岩夹灰色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该套地层在东南部较厚,向西、向北逐渐变薄。平均厚度 17.66m.

  该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4)三迭系( T)仅三迭系上统( T3)在该区发育,为灰绿色、黄绿色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粗粒砂岩,局部含砾、 含碳质碎屑、 煤屑、黄铁矿结核等。 具有清晰的斜波状层理及交错层理。夹灰绿色、灰色粉砂岩,部分为砂质泥岩及碳质泥岩。其中夹薄层煤层或煤线,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特别发育。沿层理面分布大量黑白云母,厚度不详。

  上三迭统构成本区煤系地层的基地。

  井田深部地层与靖远煤田各矿区地层均可对比。

  靖远煤田的中生界地层已有新的划分,但为了与原报告、资料的图、文一致,仍采用原地层符号。其新旧对照见表 1.2.1 .

  1.2.2 构造

  (1)褶皱○1 胶泥汤凹陷:位于西 II 勘探线至 II 勘探线之间的胶泥汤一带,其中心位置在新 100 号孔和新 52 号孔附近,为本区内煤层埋藏最深的部位 (+937.45m) ,自北向东南逐渐抬起,往西被 F5 断层所截。

  ○2 前汤山隆起:位于前汤山一带,西起于 II 勘探线,向东至 V勘探线以东,在该范围内向斜轴线不清楚,轴部宽缓,近似于箱状,表现在底板等高线图上等高线非常稀少,自该部位向东西两端均逐渐降低。

  ○3 花尖子短轴向斜:位于花尖子一带,西起于 V I 勘探线,东至加 VIII 线与Ⅸ线之间,西端翘起,向东逐渐倾伏。

  ○4 腰水短轴背斜:位于花尖子向斜的腰水村附近,西起于Ⅵ线以西,为一向南东倾伏的鼻状构造,止于 VIII 与 I X 线之间,轴向北 57°西,全长 1.7km,两翼倾角平缓( 一般在 10°左右 ) ,该背斜的西段由于 F40断层切割,其西南翼受到破坏。

  (2) 断层○1 刀楞山断层位于刀楞山北侧,东起于Ⅵ线以东,其延伸方向与地层走向及地形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呈北 46°-61°西,并继续向西延伸至黄家坝梁一带,长度在 10km上,地表沿断层线表现为地层明显重复, 断层面在地表大多向南西倾, 亦有少数向北东倾, 倾角 53°-90°,往深部逐渐变缓,落差表现为西大东小,其中 1 线 120m,Ⅵ线 53m,至加Ⅵ线无明显落差,最后消失于Ⅵ一Ⅶ线之间,为一压扭性逆断层。

  ○2 F40断层位于井田中部,东起于Ⅷ勘探线附近,走向北 25°-38°西,向西北延深与 F5断层相交,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 73°-88°,其南西盘下降,北东盘上升,垂直落差西大东小,为张扭性断层, 以张性为主, 扭性表现较弱, 平面上其北东盘往南东方向移动,南西盘往北西方向移动。

  ○3 F5断层位于井田西部黄水沟一带,横贯井田深部,南端与刀楞山断层相交,北端延伸至井田外,全长 3km,走向近南北, 倾向东,倾角 65°左右,垂直落差 55m-83m,北大南小,为一张扭性断裂,平面上其东盘相对往南移动,西盘相对往北移动。

  ○4 F46断层根据靖远矿务局补充勘探报告,确认即为 133 队地质勘探报告所指"宝积山向斜" ,但该断层无详细资料,需待今后生产过程中逐步摸清。

  综上所述:本区构造形迹大都受陇西旋卷构造控制,主压扭性结构面控制了煤系地层的展布。主要断层特征见表 1.2.2 ,附煤层柱状图。



  1.3.1 煤层及煤质

  (1)煤层○1 赋存状况本区共含煤三层, 均位于侏罗系中统窑街组。 自上而下称 1层煤,2 层煤和 3 层煤。

  1 层煤为主要可采煤层, 最小厚度 0.53m(81 号钻孔 ) ,最大厚度 33.38m(新 111号钻孔 ) ,平均厚度 10.34m;2 层煤只在个别地段 (115、新 43 和新 45 号钻孔附近 ) 有其分布,但均不可采。 3 层煤亦仅见于东部Ⅸ号勘探线附近赋存,并向东在魏家地井田呈现可观范围的可采厚度,在本区无经济价值,故不予赘述。

  ○2 厚度变化1 层煤厚变化较大,但层位尚较稳定。控制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为原始沉积盆地的基地,一为后期构造作用。

  沉积原因的特征是:呈北西一南东方向分布的狭长煤盆地中部基底起伏不大,且较稳定,基底的沉降速度与泥碳堆积的速度大致相同,因而得以堆积较厚和较稳定的泥炭层。从东部的 91、102 号钻孔,经新 43、66、49、61、新 104、2、大检 1、47、14、52和新 80 号诸钻孔一带,西端的新 100、新 101 号钻孔,除个别孔外,煤层厚度均在 7m以上,最厚可达 21m.而在盆地的边缘,则基底起伏不平和活动较大,因而形成如 53号钻孔的岛状无煤区,和大水头煤矿五采区和三采区底凸煤层变薄带。

  构造原因的特征是:在 F40号断层与刀楞山断层之间和近邻地区,受构造挤压和拖曳作用的影响,煤层厚度短距离内变化大,出倾向厚薄变化相间出现的现象更加充分的显示与 F1-2 号断层有关,如北部钻孔 49、补 66 及补 68 一线厚 14.11 ~17.46m为厚带,向东南补 67、补 91、补 90、补 69、补 67 一线厚 5.94 -9.8m为薄带,向东南至 48、补84、补 81、补 92、新 61、补 71、补 76 一线煤厚 11.52-21.02m复为厚带;到花尖子向斜轴部附近煤又复变薄为 2.27 -10.26m 如补 79、补 80、补 82、新 69.此厚薄相间带与 F1~2 号断层的走向基本平行,显然是受其逆冲推覆所致。

  另外,在东南部 6、37、新 102和 115 号钻孔等小范围内煤层变薄则与后期冲刷作用有关。

  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全部大于最低可采厚度,故煤层可采性指数 (km) 为 1;煤层厚度变异系数全井田统一进行评价,煤层厚度均采用钻孔见煤层厚度 ( 储量计算用厚度 ) ,剔除了断层带附近及一些不合理和个别密度过大的钻孔,力求见煤点分布均匀,共采用314个见煤点,经计算变异系数 ( γ) 为 57%,属不稳定煤层。

  ○3 煤层结构1 层煤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含夹矸 1~4 层,或呈单一结构,只个别钻孔,入 1、2、72、新 64 号钻孔结构较复杂。 夹矸厚度大多小于 0.7m,少数达到 1m以上,最厚为 3.47m夹矸多分布在煤层下部,部分出现在上部或中部。

  由于泥炭沼泽形成时环境的差异,也可出现煤分层尖灭或局部加厚现象,如新 86和新 55 号钻孔。在主要煤分层上部约 3.5m 处又出现一层较厚的煤分层,因而这两个钻孔煤层总厚度比附近钻孔相差很大。

  在刀楞山断层两盘,和接近 F1-2 号断层附近,煤的结构呈碎粒状,糜棱壮和鳞片状,在大水头煤矿 1306西二石门, 1260 井底车场和六采区的大部分钻孔;从煤层顶部开始这种结构煤的厚度达 2/3 和 4/5 的煤层总厚。这种现象显然是受刀楞山断层的揉搓,和受 F1-2 号断层推覆碾压,使煤层发生流变所致。此种类型结构的煤对煤层瓦斯的生成与赋存意义重大。

  ○4 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顶板直接顶大部分为灰、深灰色铅质泥岩 ( 平均厚度 3.57m),其上为灰白色砂质泥岩,粉、细砂岩、夹灰绿、紫红色砂质泥岩,薄层粗砂岩,见风后易破裂、冒落,难以管理。局部地段有伪顶,以炭质泥岩为主,平均厚度 0.13m,最厚 0.48m.煤层底板岩性以炭质泥岩、 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为主, 厚度 0.5 -21.5m,炭质泥岩平均厚 2.75m,最厚可达 6.9m,直接底较软,遇水易膨胀。

  (2)煤质○1 灰分原煤灰分最大为 39.98 %,最低为 5.36 %,平均为 17.80 %;精煤灰分最大为10.93%,最低为 3.88 %,平均为 6.56 %.属低~中灰分煤。灰分变化情况,大体 62号钻孔的东北部分较低,一般低于 10%,其余部分较高,大多高于 10%,接近沉积盆地边缘部分灰分则显著增高,如 81、87、新 110号钻孔均大于 35%.

  ○2 发热量原煤干基发热量最大值为 7580MJ/kg,最小值为 4460MJ/kg,平均值为 6416MJ/kg;精煤发热量最大值为 8410MJ/kg,最小值为 8080MJ/kg,平均值为 8242MJ/kg.属较高发热量煤。发热量随灰分增高而降低。

  ○3 水分原煤分析水分最大值 2.62 %,最小值 0.91 %,平均值 1.67 %;精煤水分最大值2.61 %,最小值 1.21%,平均值 1.70 %.属水分较低煤。 (4) 全硫○4 硫原煤干基全硫最大值 4.26 %,最小值 0.03 %,平均值 0.70 %;精煤全硫最大值1.10 %,最小值 0.08 %,平均值 0.52%.属低硫煤,以硫化物为主,次为有机硫,硫酸盐硫微量。硫的含量一般是煤层上部比下部高。

  ○5 磷原煤干燥状磷最大值 0.106%,最小值 0.002%,平均值 0.017 %.属低~中磷煤。

  ○6 灰分及灰熔点灰分成分以 Si02 为主,次为 AL203、、Fe203,软化温度 1113°C~1330℃,属中等~难熔灰分。

  ○7 工业牌号本区 1 层煤的工业牌号有气煤、弱粘结煤,不粘结煤三种。本次补勘所获的粘性指标来看,没有多大差异,主要为不粘煤及弱粘煤,井田边缘个别钻孔中有气煤赋存,但不能成片连接,不具备单独开采条件。总的规律是煤层由上向下变质程度增高。

  综上所述,本区 1 层煤为低~中灰、低硫、低~中磷,具较高发热量的动力用煤或化工用煤。

  1.3.2 瓦斯、煤尘、煤层自燃性、地温地压

  (1)瓦斯经甘燃化( 1972)489 号文批准为高瓦斯矿井。吨煤瓦斯涌出量为 17.7~23.5m3.

  (2)煤尘经大水头煤矿采样,原淮南矿务局化验室测定,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经重庆煤研所测定,爆炸指数为 34.52%.

  (3)地温、地压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大水头煤矿地温、地压正常。

  1.3.3 水文地质矿井位于矿区向东南倾没的向斜自流盆地的西段, 盆地中部广泛分布下白垩统泥岩隔水层,厚以百米计,其下为侏罗系三个层间裂隙承压含水层。

  自流水盆地岩石含水性

  (1)I 含水层位于中下侏罗统( J1+2)的下部,主要由中、粗粒砂岩,砂砾岩组成,在刀楞山一带厚 120m,由北向南,由东而西逐渐变薄以至尖灭,平均厚度 50m,属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据大水头煤矿以往生产时期观测的涌水量一般为 20m3/h.

  (2)一隔水层中下侏罗统( J1+2)的中部及上部,由泥岩、煤层及砂质泥岩夹砂岩组成。煤层位于该层的中下部,煤层以上最薄 11.32m,最厚 49.95m,平均 25.25m;煤层底板一般厚5.5m.该层为隔水良好的隔水层。

  (3)II 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上 10-40m,即顶板含水层,由 2-3 层夹不含水的泥岩、 砂质泥岩组成,平均厚度 14m,由东而西渐薄,西Ⅲ线以西尖灭。钻孔涌水量 0.00188m3/h,属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

  (4)二隔水层上侏罗统中段( J32),由泥岩、砂质泥岩夹砂岩组成。分布稳定,平均厚 38.37m.

  属良好隔水层。

  (5)III 含水层上侏罗统上段( J33), 为主要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上约 80m处,由坚硬的厚层状裂隙较发育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夹不含水的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分布普遍,由东而西含水砂岩逐渐变厚,与此相反,含水层之间的夹层层数减少且薄。平均厚 167.16m,水位标高一般为 1582.81m,钻孔涌水量 0.412m3/h,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它对回采不会有直接影响,当采空区陷落裂隙穿过此含水层时,会有涌水。

  (6)下白垩统隔水层由厚层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分布于向斜中部,系良好的隔水层。矿井东部厚度以百米计。因向斜向东南倾没,西北翘起被剥蚀,由东向西至陈儿沟逐渐变薄尖灭。

  ○1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大气降水和沟谷潜水在含水层露头处下渗是补勘区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 Ⅰ及Ⅱ含水层在北翼罗家川--黑水一带出露补给外,其他均被二号隔水层所盖,没有补给,其补给条件是极为贫乏的,加之水层薄之故,它们对矿井开采影响极小。Ⅲ含水层厚,补给条件良好,是矿井的主要含水层,但距煤层较远(最近 35.26m,最远 150.45m,平均 83.76m),且为一号及二号隔水层所隔。因此,该层对矿井开采不会直接影响。当采空区处理不好,陷落裂隙达及或穿过Ⅲ含水层时,才向巷道进水。

  ○2 断层含水性刀楞山断层,高角度压扭性逆断层,破碎带由被挤压后的泥岩、砂质泥岩组成良好隔水带,其厚 15m左右。该断层是隔水断层。 F40 断层系张扭性正断层,破碎带宽 5m左右,位于Ⅲ含水层以外时,由不导水的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断层未能使Ⅲ含水层与煤层相接,Ⅲ含水层之水不会通过断层进入矿井。但应指出的是,断层附近岩石裂隙比较发育,未来井巷接近该断层时, 涌水会增大, 特别是穿过Ⅲ含水层时, 将有较大涌水。

  ○3 矿井涌水量地质报告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资料以比拟法计算的结果为 1269m3/d (52.9m3/h )。由于矿井生产能力提升,目前实测的正常涌水量为 90m3/h ,最大涌水量为 120m3/h .

  1.4 矿(井)田勘探及勘探程度评价

  一层煤伪顶为灰黑色、 片状、鳞片状炭质泥岩, 厚度 3.2m;直接顶为灰色铝质泥岩,厚度 12.7m;老顶为灰白色粗砂岩,厚度 9.8m.直接 底为浅灰色细砂岩,厚度 6.5m;老底为灰白色粗砂岩,厚度 7.5m.

  (1)矿井瓦斯、煤尘、煤层自燃性○1 瓦斯等级:大水头煤矿属高瓦斯矿井,采区瓦斯赋存量大,预计在 8-10m3/t 之间,部分断层和构造地区可能更大。

  ○2 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性指数为 34.48%. ○3 煤的自燃性:煤层属自燃煤,自然发火期为 3~6 个月,最短也有 21 天的发火历史。


  (2)矿井涌水量根据大水头煤矿提供的地质资料,预计采区正常涌水量为 72m3/h ,最大涌水量为180m3/min .

  第 2 章 井田开拓
  2.1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1 矿井工作制度
  2.1.2 矿井生产能力
  2.1.3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2.1.4 矿井储量
  2.2 矿(井)田境界及储量
  2.2.1 井田境界
  2.2.2 资源/ 储量

  2.3 井田开拓
  2.3.1 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选择
  2.3.2 井筒形式的确定
  2.3.3 井筒数目的确定
  2.3.4 井田内划分及开采顺序
  2.3.5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水平标高的确定
  2.3.6 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的布置
  2.4 井筒
  2.5 井底车场
  2.5.1. 形式选择
  2.6 方案比较、确定开拓系统
  2.6.1 .开拓方案的确定

  第 3 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
  3.1 大巷运输方式选择
  3.1.1 大巷煤炭运输方式选择
  3.1.2 大巷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3.2 矿车
  3.2.1 矿井车辆配备
  3.2.2 井巷铺轨
  3.3 运输设备选型
  3.3.1 电机车选型
  3.3.2 带式输送机选型

  第 4 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
  4.1 采区布置
  4.1.1 矿井设计初期采区位置选择
  4.2 采区的划分
  4.2.1 采区参数的确定
  4.2.2 采区的划分
  4.3 采矿(煤)方法
  4.3.1 采煤方法
  4.3.2 采煤工艺
  4.3.3 工作面的重要参数
  4.4 采区巷道布置
  4.5 工作面设备确定
  4.6 劳动组织
  4.7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第 5 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5.1 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5.2 矿井通风容易与困难时期的通风阻力计算
  5.3 计算矿井总风量
  5.3.1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5.4 矿井通风设备的选型
  5.5 计算矿井通风等积孔
  5.6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5.7 预防瓦斯、火、矿尘、水和顶板等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5.7.1 瓦斯
  5.7.2 预防火灾事故安全措施

  第 6 章 矿井提升、运输、排水、压缩空气设备选型
  6.1 矿井提升设备选型
  6.1.1 矿井提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
  6.1.2 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
  6.2 主运输设备选型
  6.3 排水设备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备选型
  6.4 压缩空气设备

  第 7 章 环境保护
  7.1 环境现状及地面保护物概述
  7.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7.3 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
  7.4 资源开采环境损害的控制与生态重建
  7.5 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重建估算

  论文:综放工作面安全回撤技术措施
  第 1 章 概况

  1.1 工作面概况
  1.2 工作面设备概况
  第 2 章 回撤的主要设备、电缆
  第 3 章 回撤通道施

  3.1 工程量及断面
  3.2 施工方法
  3.3 回撤通道支护参数

  第 4 章 回撤工艺和顺序
  4.1 工作面设备停电顺序
  4.2 系统设备的回撤顺序
  4.3 设备回撤方法
  4.3.1 液压支架的回撤方法
  4.3.2 其它主要设备的拆除方法

  第 5 章 设备装运
  5.1 装车方法
  5.2 设备运输路线
  5.3 绞车使用要求及明细表(资料由机电运输部提供)
  5.3.1 运输小绞车运输能力验算
  5.3.2 运输系统小绞车参数表

  第 6 章 回撤期间顶板管理
  第 7 章 回撤期间"一通三防"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

  7.1 回撤期间通风系统及瓦斯、煤尘、火灾防治
  7.2 "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第 8 章 施工组织安排

  劳动组织:采用"三八"制作业形式,具体人员配备见回撤施工组织安排明细表。

  回撤施工组织安排明细表

致 谢

  此毕业设计是本人依据在靖远煤业集团大水头矿参观学习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遵照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参考采矿工程专业的部分教材、资料;在西安科技大学来新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

  编制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投资省 , 见效快 , 投产早 , 简化生产环节、提高装备水平、实现高产高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根本。

  在设计中 , 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高产高效的设计原则 , 力求达到少投入、高起点,主要环节不图省,次要环节不求高。着重对靖远煤业集团大水头煤矿进行开采及采煤方法设计。

  在此,我要万分感谢多年来对我关心和培养的老师们,在他们的指导和鼓励下,我完成了这次的毕业设计,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 , 加之时间仓促 , 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徐永圻 . 煤矿开采学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
  【2】 张国枢 . 通风安全学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3】 余学义 . 张恩强 . 开采损害学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4】 张恩强 . 勾攀峰 . 井巷工程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5】 矿井开采设计 .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6】 采矿教研室 .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如您需要查看本篇毕业设计全文,请您联系客服索取)

相关内容
好优论文定制中心主要为您提供代做毕业设计及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服务。 网站地图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以及一些期刊杂志,所有论文仅免费供网友间相互学习交流之用,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定制中心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